圖為:發現的恐龍頭骨化石
圖為:恐龍復原圖
北京時間11月7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德兩國科學家近日在從格洛斯特郡水庫挖掘出的恐龍殘骸中發現了霸王龍迄今最古老親屬的頭骨化石。這些殘骸是一百多年前挖出來的。
這個幾近完整的恐龍頭骨長11英寸(約合28釐米),科學家確認它屬於生活在在距今1.65億年前的原角鼻龍(Proceratosaurus)。據11月4日發表於《林奈學會動物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稱,頭骨是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量藏品中發現的。原角鼻龍體長可能只有9英尺(約合2.7米)左右,生活在比體長40英尺(約合12米)的霸王龍早1億年的年代。這給科學家了解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的早期進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一個由英國和德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X射線斷層成像技術生成了該頭骨殘骸的X光圖和三維圖。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更為細緻地研究其內部結構。他們發現,頭骨的牙齒、下顎和腦殼均與在霸王龍身上發現的頭骨結構極為相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專家安吉拉·米爾納(Angela Milner)博士表示:「我們的分析結果表明這是霸王龍已知最古老的親屬時,我們都感到十分吃驚。」
她補充說:「我們的博物館中保存有900萬件化石,最新發現突出了博物館藏品在當前和未來研究中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對一個世紀前搜集的化石進行研究,從而加深對世界各地的恐龍的了解。」有些骨骼依舊與巖石連在一起,必須經過小心翼翼的清理,然後才能對頭骨進行全面分析。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化石專家斯科特·摩爾-菲(Scott More-Fay)說:「這塊頭骨非常脆弱,所以,清理巖石、尤其是牙齒周圍的巖石是精細活兒,耗時費力,必須使用精細工具在顯微鏡下進行。」頭骨化石在靠近格洛斯特郡斯特勞德的一個水庫中發現的。1910年,它被認為屬於斑龍這個恐龍新物種。
1922年,頭骨化石被捐贈給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在此之前,它同最著名恐龍家族的聯繫一直未被發現。霸王龍生活在距今6700萬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時代末期,屬於一個更大的恐龍家族——暴龍超科(Tyrannosauroidea),這個超科正是以該家族最著名的成員——霸王龍(亦稱暴龍)命名的。
德國巴伐利亞州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研究所的奧利弗·勞胡特(Oliver Rauhut)博士說:「這還是迄今在歐洲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頭骨化石之一。由於最初對其的描述,這塊頭骨化石並未受到太多關注,最新發現真是讓人吃驚不已。」利用CT模型等技術,科學家或許會發現和確認更多恐龍新物種。勞胡特解釋說:「我相信更多的恐龍新物種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挖掘。我認為我們迄今只是掀開了冰山一角。」(來源:新浪科技 孝文)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