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月翹楚
中國的成語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非常值得研究。有許多成語很有趣,也特別耐人尋味。不由人不感嘆,古人的智慧,那麼長的故事都讓後人記著有多費勁啊,於是去繁就簡,簡明扼要,畫龍點睛,這一番精簡便產生了無的四字成語出來。所以說,許多成語都有一個寓意很深的小故事。話說女兒那時五歲多,有一天,她就用實際行動給我講述了「金蟬脫殼」這個成語的意思。
一次,我在微博上參加了一個小活動,很幸運的中了一盒巧克力和一個記事本。當快遞公司把小禮品寄來之後,巧克力被我和女兒慢慢甜蜜地分享了。記事本呢,則被女兒收歸到她的書桌裡,成了她的學習文具之一。這個記事本的頂端有一個可以拉開的小抽屜,小抽屜裡有三個空格,三個空格裡分別裝著紅、藍、黃三種不同顏色的巧克力。
萌萌很喜歡一打開記事本就能看到甜甜巧克力的感覺,所以她一直不捨得吃這三塊巧克力,算是當做幸運留了下來,她還很認真地和我說:「媽媽,這三塊巧克力我永遠都不會吃的,就算放過期了我也不吃,因為這個是咱們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呀。」
「好啊,這個隨你吧。」我說。
本子都給她了,吃不吃是她的自由,誰讓我家有一個愛收集紀念品的小丫頭呢?
過了有一段時間,有一次我和萌萌打開這個記事本一起看她寫的東西,一拉開上面的小抽屜盒,我發現最裡面的一塊黃色的巧克力又「癟」又「瘦」好象減了一圈肥,我剛要打開時,萌萌不好意思地朝著我訕訕一笑說:「媽媽,裡面那塊黃皮的巧克力,我沒忍住吃掉了.....」
「原來這樣啊,吃掉了為什麼還要把包裝皮原封不動的放到裡面去呢?」
「因為不想被媽媽發現唄!怕媽媽說我,說話不算數呀。我把包裝皮再包得好好的放進去,從外面一看,就和好好的一樣,你不會發現裡面的巧克力沒了呀?」
哈,你可真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你在演金蟬脫殼的故事啊?
「媽媽,什麼叫『金蟬脫殼』呢?」
於是我給她講了金蟬脫殼的含義,然後又給她講了一個故事。三國時期,諸葛亮因打仗辛苦生病了,病得很嚴重。他對姜維說:「我不行了,但我有個好辦法能讓你帶軍隊安全撤退。」 不久,諸葛亮病死了,姜維按照他說的,沒有對外公布。姜維帶著軍隊偷偷撤退,可魏國的人卻追上來了。姜維要工匠做了個諸葛亮模樣的木人,穩穩地放在車中。然後,姜維派手下楊儀率領部隊向魏軍主動發動進攻。魏軍看到對方主動進攻,又看到諸葛亮坐在車中指揮,害怕地逃走了。最後,姜維帶著軍隊,安全地回到了漢中。等魏軍知道諸葛亮已經死了,再去追趕時,已經晚了。
這個故事講完之後,萌萌回味了一下,笑著說:「還真是有趣呢,我的巧克力變成蟬逃到我的肚子裡了,哈———哈———哈——」
經過這件事,萌萌對金蟬脫殼這個成語的理解程度,記憶程度大大提高,想必她這一輩子都不會忘了吧。
寶貝親身上演的巧克力金蟬脫殼的故事,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她之所以偷偷吃掉巧克力而不想讓我知道,是因為她在乎我對她的看法,她怕因此媽媽會責怪她沒有守住自己的承諾,因而對她失望。寶貝長到5-6歲,已經有了一些比較穩定的情緒。她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她也非常渴望得到她心目中權威人士的肯定,她喜歡成人的表場與認可。但這些是不是都在我身上得到了嗎?我對孩子的信任以及我讓她產生的信任度是不是都有待提高呢?如果我一直對她都表現得很信任,相信她說話算數的話,她吃了巧克力就不會如此隱瞞了。
我非常理解巧克力對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來說誘惑力有多大,所以她悄悄把巧克力吃掉,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過,她接著在不聲不響地導演了一個金蟬脫殼的故事,以此來掩蓋她沒有食言,這倒一時間讓我不知說什麼好了。但是我還是想告訴女兒,做人要誠實,沒忍住就是沒忍住,吃掉了就是吃掉了,不要用別的方式來掩蓋,要敢做敢當,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只是不知道她這樣大的年紀到底能不能聽得懂呢?
還好,女兒終歸是天真的,誠實的,儘管她這個年齡沒有自制力來管住自己,但還是很實話實說地告訴我了,雖然小丫頭的作法迂迴了些。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