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迪恩形象的可樂廣告 |
美國《時代》周刊曾經有一期關於上個世紀100位人物的專題,詹姆斯·迪恩名列其中,該評論以逝去的女星瑪莉蓮·夢露為切入點:「從女演員到偶像,到授權使用的商標,只有貓王和詹姆斯·迪恩在市場份額上能跟她競爭。」詹姆斯·迪恩的樣子反覆的印在大小海報,Levi’s的牛仔褲,zippo打火機,等等一切便於崇拜和收藏的地方。連老牌的Eagles(老鷹樂隊)也把他寫成了歌曲。電影,照片,乃至真實中的詹姆斯·迪恩都是不可變更的,所以,一個當年的青年反叛象徵的符號,至今卻和瑪莉蓮·夢露、貓王、可口可樂及Levi’s牛仔褲一併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徵,最大的功勞是在將近幾十年的時間內,尤其是他死後50年後人們對他不斷的描述和使用。
我們要感謝上個世紀一大批美國紐約學派的演員們,像馬龍·白蘭度、詹姆斯·迪恩、蒙哥馬利·克利夫特等,是他們傾其全力,前所未有地表現出對當時社會的憂患意識。這轉瞬即逝的耀眼星光,已經凝固成永恆的記憶。而在這群憂鬱、反叛、陰霾、孤獨的男明星的群落中,只有詹姆斯·迪恩成了耀眼的傳奇。至此這個沉鬱的詹姆斯·迪恩開始影響到以後進入到影圈的所有男演員達斯廷·霍夫曼、瑞弗·菲尼克斯、西恩·潘、強尼·戴普、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裘德·洛、詹姆斯·弗蘭科等等,他們都曾在不同的場合談到看詹姆斯·迪恩的電影表演對他們心靈的是多麼的震撼!
而詹姆斯·迪恩對亞洲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中國香港的著名導演張徹和嶽楓就喜歡在自己的武打片中讓演員王羽(《獨臂刀》、《金燕子》等)和張翼(《奪魂鈴》)去模仿詹姆斯·迪恩的氣質和神態,只不過傳承在中國俠客身上的更多的是孤獨和憂鬱罷了。張徹更多次表示美國的馬龍·白蘭度和詹姆斯·迪恩是自己最喜歡的兩位男演員。之後香港的陳百強和
張國榮也是詹姆斯·迪恩的忠實影迷,而且張國榮在有生之年出演了一部由王家衛導演的向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致敬的電影《阿飛正傳》(和詹姆斯·迪恩的電影同名),張國榮憑此片奪得他唯一的一次香港金像獎影帝的稱號。奇怪的是張國榮也曾說如果能要他挑選自己喜歡的年代,他會去選擇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和詹姆斯·迪恩生活在一個時空。
宿命在某些時候是會巧合的。詹姆斯·迪恩在一次採訪中大言不慚的說: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Live as if you`ll die today.(我的偶像都是要死的。死了,才能活著。)詹姆斯·迪恩駕著他心愛的銀色Porsche Spyder釀成的車禍是無意中造成,但中國香港的張國榮卻是留完遺言親手讓自己從高樓飛奔直下,這兩顆充滿活力的失控的子彈,到最後都衝上了自己生命的終點。其實不管是幸或是不幸,詹姆斯·迪恩和張國榮已然成為西方和東方的空前絕後的神話。特別是詹姆斯·迪恩的永遠的青春神態將不停的被後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