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句老話叫「小病不斷,大病不犯」。什麼是小病呢?多指感冒發燒,頭疼腦熱。那麼大病呢?癌症,調查發現,大多數癌症患者生病前體質都是非常好的。說起病來一臉無奈,「我平時身體棒著呢,十年都沒感冒過,怎麼就突然得了癌症」。
適者生存的概念通常適用於動物物種內部和動物物種之間的競爭,但進化壓力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 - 即使在癌性腫瘤中也是如此。
癌症研究人員已經開始了解腫瘤,而不是將腫瘤理解為同一細胞的腫塊,而是將它們視為多樣,充滿活力的一群。而且,就像動物種群中的個體一樣,腫瘤內的細胞相互競爭,一些繁盛,一些失敗。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數學模型,以了解隨著癌症腫瘤的增長和擴散而發生的動態變化。將他們的模型付諸實踐,分子生命科學學院Vagelos學者項目的一位高年級學生Jimmy Qian和藝術與科學學院生物學助理教授ErolAk?ay能夠解釋一個有點矛盾的觀察,導致轉移的突變(癌症擴散至遠離原發腫瘤的部位)通常在腫瘤病史中出現早,而不是晚。
Qian和Ak?ay在「PLOS ONE」雜誌上報導,將進化和生態學理論融入癌症生物學可能有助於指導更有效的治療計劃。
「在公眾意識中,癌症常常是我們需要以某種方式擊敗的巨大單一疾病,」Ak?ay說。
「了解癌症如何演化」,Qian補充說,「可能有助於我們預測哪種譜系將在腫瘤中佔主導地位,並有可能先發制人地治療,以儘量減少耐藥的機會。或者,如果我們能夠預測哪種進化機制導致轉移,我們可以嘗試在轉移開始之前解決這個問題。」
癌細胞不會簡單地在正常細胞中停留和繁殖;他們積極改變他們周圍的環境,使他們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該過程可能需要增強血管形成或改變附近細胞的結構和代謝。然而,所謂的腫瘤微環境或腫瘤小生境的培養不限於鄰近組織。當惡性細胞通過血流將因子分泌到身體的遠端部位以作為準備癌症生長的新空間的方式時,會出現轉移。
「這就像人類一樣,我們通過創建大學基金和類似的東西來為我們的孩子做好準備,」錢先生說。 「癌症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它正在準備一個遙遠的地方,它的孩子們有一天會遷徙到那裡。」
對於Qian和Ak?ay,沉浸在理論進化生物學和生態學理論中,癌症傳播的這一特徵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假設癌細胞必須犧牲自己的一些資源來準備身體的這些遙遠的區域,這樣的譜系將如何與其他培養更接近原發腫瘤的區域?那麼對於構建腫瘤小生境沒有貢獻的譜系又如何?
想像一個原發性腫瘤,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個由四種癌細胞組成的模型腫瘤:幫助構建腫瘤直接微環境的生產者;通過分泌各種分子幫助構建遠處轉移前的位點的生產者;生產者完成這兩項任務(並承擔兩倍的資源成本),這些都不利於利基建設(從而犧牲更少的資源)。
在這些不同的癌症細胞亞群之間建立競爭性相互作用並進行模擬研究時,研究人員觀察到,當腫瘤很小時,促成形成轉移前生態位的生產者更有可能「獲勝」,因為競爭對手即將超過他們。但一旦腫瘤規模增大,就會出現更多的突變,從而增加競爭對手的數量。
Ak?ay說:「有助於轉移前生態位的突變體更可能出現在更大的腫瘤中,但不太可能在這些腫瘤中建立自己。「這是權衡。」
「這可以預測一些較小的腫瘤實際上更可能導致轉移,」Qian說,一項發現支持最近的觀察結果顯示,實際上,早期出現的癌症細胞突變更可能是轉移性疾病的來源。
「發生了很多事情,」錢先生指出,「到很多病人確定原發腫瘤的時候,身體其他部位已經存在轉移的種子,因此即使成功治療了原發腫瘤,轉移也可能發生更多年後。」雖然有關,但該研究確實表明癌症治療可能受益於將腫瘤視為一種生態系統,其中一種與可以操縱病人益處的細胞群體相互碰撞併合作。
「我認為你可以帶來很多生態和進化理論來設計治療方案,」Ak?ay說。 「有些人正在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來控制細胞群的擴張,並試圖破壞使腫瘤和轉移性腫瘤生長的動力學。
「我們還沒有 - 我們的模型仍然試圖理解這個基本想法 - 但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最終可能會進入治療設計。」
https://m.medicalxpress.com/news/2018-05-mathematical-metastasis-cancer-caught-early.html
感冒跟癌症有什麼關係呢?
普通感冒是由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毒力不強,進入人體後能激發免疫系統,免疫系統被激活後就會產生各種抗病毒的細胞和分子,這些對抗病毒的物質也能夠引起發熱或發冷,所以,感冒以後的症狀多是由於免疫系統被活化後引起的。免疫系統被激活後產生的抗病毒成分,對腫瘤也有抑制和殺滅作用。適度發熱還會激發人體產生熱休克蛋白等應激蛋白,這類蛋白也是激發免疫系統的有利因子,所以發熱本身對抑制腫瘤也是有好處的。
一般人感冒後多會出現發熱等症狀。有些人即便得了感冒,也不會引起發熱症狀,往往會比其他人病程長,康復的慢,這說明他的免疫力先天比較弱,不太容易被激活。而有些人,別人都感冒,他卻很少被傳染,說明他的免疫系統是非常強健的,病毒進入身體後,免疫系統基本不用充分激活就能把病毒清除出去。
由於缺乏免疫系統的有效練兵,這兩種人的免疫系統平時多處於不活躍的狀態,對腫瘤的監控能力就比較弱,要警惕腫瘤的出現。特別是長時間不得感冒的人,雖然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能力非常強大,但多數免疫細胞平時都處於休閒狀態,癌變細胞就會有機可乘,逐步長成腫瘤(點擊「這裡」查看歷史文章全面解讀「惡性腫瘤」的形成及治療)。
偶爾患普通感冒並能引起發熱的人,免疫系統會被病毒定期活化,時刻處於警惕和戰鬥的狀態,對腫瘤細胞能起到強烈的威懾和控制作用。所以,「小病不斷,大病不犯」從感冒和腫瘤的角度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
如果免疫系統不能通過「感冒」這種天然的方式達到練兵的目的,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人工輔助的方法來「練兵」。將免疫細胞拿到體外,在實驗室中經過免疫活性物質的刺激,讓免疫細胞活躍起來,並且進行大量擴增,然後在回輸到人體,就起到人工練兵的目的了。這也是細胞免疫治療抗腫瘤的基本道理。
秋寒漸起,多發感冒,
小編今天來補給些關於感冒的常識。
人一生可能會患約200次感冒,
兒童通常每年會患4~8次感冒。
有種說法是「長年不感冒的人更容易患癌」,
這是真的麼?
一、普通感冒還是流感?
我們通常所說的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兩種。普通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的常見病,而流感則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的傳染病。
如何區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呢?
對照下圖就很清晰啦:
另外,普通感冒通常是散發,而流感則常常是大規模爆發。
二、長期不感冒是好是壞?
「長期不感冒更容易患癌」這種說法本身是不科學的。
情況1:長期不感冒
對於免疫力強的人來說,長期不感冒是正常現象,是身體好的表現。偶爾有感冒的話,身體的免疫力更增強,因為在對抗感冒的情況下,身體的免疫力也同樣會加強。
但是,對於本身亞健康的人群來說,免疫力低下,長期不感冒就並不意味著身體好了。這類人群就要注意提升自身免疫力,否則更嚴重的疾病將很容易降臨!
情況2:經常感冒
經常感冒則說明身體免疫力較弱。在臨床上,醫生認為,成人一年之內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超過7次,就稱之為反覆呼吸道感染,這也是免疫力低下的直接表現,同樣要注意提升自身免疫力!
三、癌症的根源是什麼?
其實,最容易致癌的莫過於不良情緒和惡劣心境,比如憂慮、恐懼、貪求、嫉妒、憎恨、緊張、恐慌,這些不良情緒會作用到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常常通過下丘腦產生一些皮質類固醇,再通過腎上腺產生腎上腺素這些東西,皮質類固醇和腎上腺素長期增多會引起血壓增高,膽固醇升高,可能導致糖尿病、免疫功能降低、性功能降低。腎上腺大量分泌腎上腺素,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增高、緊張出汗、瞳孔放大,這樣長期的刺激對心臟和肺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感冒到底要不要吃藥?
普通感冒的病原體有200多種,全都是病毒。只有0.5%~2%的普通感冒可能繼發細菌感染。所以,如果患上感冒,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抗細菌的抗生素是派不上用場的。
有些人擔心如果不提前吃抗生素治療,普通感冒會很容易進展為更嚴重的疾病(如肺炎、腦炎等),其實是沒什麼道理的。
1、普通感冒一般7~12天自然痊癒
普通感冒有自限性,一般7~12天會自然痊癒,如果實在難受,可選用一些緩解症狀的藥,但並不會縮短病程。另外,人體有著強大的自愈能力,只要注意調養和改善生活習慣,一般的普通感冒都能自愈。
2、普通感冒一般不會引發併發症
多數情況下,病原體不同,加上普通感冒的自限性及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作用,普通感冒不會並發肺炎、腦炎等嚴重疾病,這與是不是及時吃抗生素預防無關。
3、免疫力較弱的群體需要注意
幼兒、老人這些免疫力較弱的群體,或者普通人感冒很嚴重,感染流感時,人體免疫系統抵禦感染能力下降,如果這時又接觸到了肺炎等疾病的致病菌的話,的確有可能發生肺部甚至腦部繼發感染的情況(腦炎多見於小兒)。
4、是否吃藥,取決病情
「感冒不用吃藥就能自愈」也不能通用,要根據病情而定。普通感冒可以通過多喝水、休息、通風得到緩解,但對於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還是要謹遵醫囑。
四、你的預防方式正確嗎?
1、首先要了解感冒的基本知識
以上普及已經比較詳細了。還有就是,感冒和流感病毒對溫度很敏感,冷的時候繁殖得更快,首先在鼻腔裡繁殖然後再擴散。
大多數感冒或流感都是由於把感染的手放到眼睛、鼻子或嘴裡而造成的,另外在症狀出現前一天就可以感染別人呢,真是正經兒的躺槍,防不勝防呢。
2、注意保健
傳染可以在人和人之間進行,所以經常洗手,打噴嚏時掩住口鼻,用手帕來擦口鼻都十分重要,這些可以讓你周圍的人不被感染。除此之外,不要隨意用手摸自己的臉,尤其是眼睛,嘴巴和鼻子哦。
3、照顧好自己,保持健康
睡眠、營養這些因素都要考慮進去。因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讓你更好地和感冒作鬥爭,忙碌的你也要多多注重生活細節,對自己好一點哦!
4、考慮一些補充攝入物
許多補充物都說有預防疾病的功能。雖然大多數時候沒那麼有用,但如果你只是用它們加強免疫系統,而不是治療感冒的話,還是有一些作用的。
如:維生素C、鋅、硒、接骨木、大蒜、紫錐花類、穿心蓮、金印草、益生菌(或酸奶)、紅茶等。
5、打疫苗
流感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每年的疫苗都根據流行的病毒來調整。免疫力較低的人,包括嬰兒和50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打疫苗,但之前要做好調查,這也是預防的最好方式了。
6、提升自身免疫細胞活力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也就是NK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不僅與抗腫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鍾南山院士曾經指出:平常我們血液的淋巴細胞裡有一個NK細胞,NK細胞是與癌細胞戰鬥的。人一天會產生3千個癌細胞,但是多數人不會得腫瘤,關鍵它一出現的時候,抗癌的勇士NK細胞就把這些腫瘤細胞殺死了。
免疫力低下是一切疾病的根本之源,自然免疫療法經全面詳細的血液及免疫系統檢測,針對不同個體的自身免疫與內分泌狀況,採用免疫病毒排毒、血液淨化加氧、天然激素調節等方式增強免疫細胞活力,自身免疫力將從根本上提升,把一切病源乃至癌症置之門外!
溫馨提示:大家要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增加戶外活動,儘量保持工作環境的良好通風,同時多飲水,多吃水果,增強機體代謝,還有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呢!
祝大家健健康康。
本文來源:癌圖騰、網絡。
以上內容版權屬所有人,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