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解讀寫在歲月裡的故事,《還有詩和遠方》在詩意中踐行文化傳承

2021-01-09 浙江衛視

昨晚,浙江衛視《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播出了第四期節目,「詩和遠方旅行團」成員華少、張紹剛、胡海泉、徐璐、陳銘來到浙江龍泉,沿著龍泉翠色、夜賞甌江、驛宿龍淵、雲塢古村、十年磨劍的旅行索引,遍遊美景,尋訪大師,感受瓷與劍的「龍泉之魂」是如何歷經千年至今盛而不衰的。龍泉的瓷與劍讓觀眾驚嘆不已,關於傳統技藝的傳承故事更是引發了網友的熱議。節目當晚59城收視率衝上了0.948%,當晚綜藝節目收視前三,相關話題破6億。話題#張紹剛泥人頭像摔扁了#微博熱搜榜第六,同時登陸抖音、快手、今日頭條、QQ看點等平臺熱搜。節目還在抖音上發起了豐富互動,截至目前,節目抖音官方視頻播放量已破1.2億次。

《還有詩和遠方》自開播以來,不斷通過山水和詩歌的碰撞,深情打撈從過去流淌到今天的詩意生活方式。每期剖開一個切面,傳遞一種主張。在最新一期裡,我們欣喜地看到,節目不僅為文旅產業高能帶貨,還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心態」展開積極思辨。多元觀點,發人深省。

青瓷人生+十年磨劍, 展現寫在歲月裡的傳承故事

浙江龍泉,因劍得名,憑瓷生輝。這裡古老與現代交織,繁華與古樸共存,從製作國禮的工藝大師,到街頭熱氣騰騰的早餐店……到處都是寫在歲月裡的傳承故事。

溫潤如玉的青瓷,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雅士的喜愛,最近100年間,這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一度陷入瀕臨滅絕的窘境,當地以傳承為己任的老匠人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讓龍泉的瓷終於撥雲見日,迎來了春天。今年77歲的國家級「非遺」龍泉青瓷傳承人徐朝興,從13歲開始學習制瓷技藝,因為常年用手拉柸,指紋都被磨沒了。當「旅行團」成員看到老人完全光滑的手指,心生敬畏,64年的功力和堅守,盡在其中。老人一臉驕傲:「指紋沒了,卻成就了徐朝興的青瓷人生!」

和青瓷相比,龍泉寶劍的歷史更加悠久。它傳承自春秋,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是當地最著名的手工藝產業之一。「旅行團」專程拜訪了陳記阿金劍鋪,沉浸式體驗一把寒光閃閃、精美絕倫的龍泉寶劍,要經歷怎樣的千錘百鍊。和徐朝興大師一樣,陳阿金也是13歲拜師,修煉燒火爐、拉風箱、鍛打、淬火等基本功。半個世紀來,他通過不斷的創新摸索,再現並發展了「百鍊花紋鋼」的古老鑄劍工藝。節目中,當得知工匠們在製作中要一層鐵、一層鋼地反覆摺疊、鍛打上百次,「旅行團」讚嘆有加。飛濺的鐵花,竟也有了一種遒勁之美。

有觀眾說,當時代與科技將生活提速,我們已經很難再沉靜身心,但是在這些龍泉匠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腳步慢下來」的時光雕琢之美。本期節目中,一位環衛工人和電力工人關於「詩和遠方」的解讀,引起了觀眾的深思,在他們眼中,掃大街是詩,站在電線桿上看萬家燈火也是詩。是的,每個熱愛生活的日子都不普通,當你把自己放在詩裡,其實遠方不遠,俯身即見。

歷史照進當下+詩意融於生活,努力踐行文化的傳承

作為國產節目領域率先以「詩路文化」破局文旅融合的創新之作,浙江衛視《還有詩和遠方》通過系統整合「山水」與「詩歌」資源,開創了文旅節目的「山水詩派」。它不僅以治癒的畫風、人文的表達徵服了越來越多的觀眾,還積極嘗試「大屏+小屏」式聯動文旅帶貨,穿屏創新賦能復工復產,持續拓展著節目自身的媒介效應與價值邊界。

通過第四期,我們更進一步感受到了這檔節目卓越的文化價值。它不僅有一顆浪漫的「詩心」,還有為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遺餘力的熱忱。節目努力用將傳統交織時尚、歷史照進當下、詩意融於生活的態度,努力踐行著文化的傳承。

除拜訪徐朝興、陳阿金兩位工藝大師,「詩和遠方旅行團」還親自學習跳刀、鑄劍、泥塑工藝,並深度了解了年輕一代的文化心得。例如,「85後」青瓷藝人葉芳作為一名本土的新生代設計師,非常善於用設計詮釋有意思的生活,在她的手中,青瓷變成了時尚、有趣的實用主義器物,不再是只可遠觀的藝術。《還有詩和遠方》的到來,某種程度上是為這些傳統的瑰寶再助了一把「出圈之力」。

走訪中,「詩和遠方旅行團」特別關注到了關於傳統技藝代際傳承的現實難題:當「子承父業」的家庭使命和個人夢想之間存在衝突,應該如何抉擇?幾位嘉賓就此各抒己見、展開辯論。陳銘的一段分享得到了最多的贊同。他說:「傳統文化對於藝術傳承的態度是封閉的。這個時代真正的尊重,是讓這個孩子選擇他所愛的,而讓喜歡的人真正可以投入師門,不是只有家族可以傳承,藝術應該有博大的胸襟。」

「詩和遠方旅行團」向大家發起號召,不妨跟著節目親身體驗一番,更多美好的發現,正等待著大家去解鎖!《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本周日(9月6日)晚21:30第五期將來到浙江遂昌,讓我們走進湯顯祖的瑰麗夢境,了解崑曲的前世今生,探尋神秘古代金礦開採現場,遊歷詩畫浙江,感受美好中國。

相關焦點

  • 瓷器奏仙樂,十年磨一劍,《還有詩和遠方》龍泉解讀傳承故事
    今天的龍泉是浙江著名的山城,浙江省第二大江甌江發源於此,「甌江山水詩路」也由此出發。《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第四站就來到浙江龍泉,華少、張紹剛、胡海泉與陳銘、徐璐在這裡尋找到了什麼美好印記?探秘千年龍泉瓷 張紹剛意外「臉著地」龍泉因劍得名,憑瓷生輝。龍泉青瓷創於北宋,盛於南宋,宋元明時期已經陸續行銷於世界,倍受青睞,身價不菲。
  • 詩和遠方終於在一起了!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掛牌
    3月底,在「文化和旅遊部」掛牌前,網友們歡欣鼓舞:「詩和遠方在一起了!」新京報曾對此發表評論文章,網友的感嘆很有道理,詩屬於文化範疇,而旅遊總是關於遠方的。其實,這並不僅僅是文字遊戲,也寄託了人們對這個新成立部門的希望、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 打趣文化和旅遊部「詩和遠方在一起」,其實是在期待美好 | 新京報快評
    文 |張豐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是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重頭戲之一。不過,新部門尚未正式「揭開蓋頭」,今天朋友圈裡的一張圖片倒是為這個部門預熱了一把。看著照片裡的「文化和旅遊部」,很多網友打趣:「詩和遠方終於在一起了。」 網友的感嘆很有道理,詩屬於文化範疇,而旅遊總是關於遠方的。其實,這並不僅僅是文字遊戲,也寄託了人們對這個新成立部門的希望、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 中國首家「山水詩歌」特色文化主題酒店,讓你向著詩意,奔赴遠方
    其中錢塘世紀大酒店自創建中國首家「山水詩歌」特色文化主題酒店以來,就以「山水永嘉·詩意棲居」為方向,以「向著詩意 奔赴遠方」為設計理念,體現了不同年代的山水之樂,充分表達了追求「詩意棲居」的美好願望。在永嘉縣城中心區,有個鬧中取靜,寫意著永嘉山水的地方。進門便是書香門第,琴箏笛韻繞耳。
  • 生活的詩意:詩並不在遠方,你就是你的遠方|周末讀詩
    你獨坐窗裡,窗外一株梅樹,梅花正開,這時窗紗上映出一個人影,有人來折花。這有詩意嗎?再以賣花為例,清晨你聽見巷子裡有人賣花,一聲聲叫賣著。如果這裡有詩,可能是什麼樣的詩?我們來讀南宋詞人蔣捷的兩首小詞,看看以上兩個日常生活情景,讓他寫出了什麼樣的詩。蔣捷就是那位聽雨聽出人生三味的詞人,也是從秋聲中聽出交響樂的「指揮家」,一個以敏銳的聽覺寫作的詩人。
  • 你的詩和遠方,我的詩和遠方
    你的詩和遠方,我的詩和遠方她對我說,她也喜歡嚮往詩和遠方。她也是喜歡詩的姑娘,喜歡乾淨單純的美好,那些不經意間的發問,都透露著誠實和清澈。我想,她的心裡,有一片生長得茂盛的陽光草地,那裡有花,還有鳥兒,自由地飛過。
  • 歲月裡永遠有詩_深圳特區報數字報
    第十四屆「詩歌人間」朗誦會與深圳市民相約於胡桃裡音樂酒館中心城店。下午3點,韓東、楊鍵、毛焰等10位詩人,特邀嘉賓于堅以及一早通過網絡預約報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深圳詩歌愛好者們,一起走進懸掛著水晶圓燈和綠植,充滿文藝夢幻氣息的酒館,共譜詩情、共赴遠方。
  • 穿越「詩」光遇見你!《詩意中國》第二季上新啦
    深圳衛視這檔緊扣「詩意」來分羹的大型原創文博推理秀《詩意中國》,就以其獨特的「詩意+推理」的節目模式,在第一季推出之初,牢牢抓住了年輕觀眾的眼球。它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解讀,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出口。第一季高達8.3的豆瓣評分,足以說明這檔節目的實力。經過一年的沉澱和蓄力,第二季也即將匠心歸來。
  • 關於「詩和遠方」的故事一直在延續……
    汪啟淑的100首《蘭溪櫂歌》,對考證古代蘭溪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蘭溪詩路的研究和建設中不可多得的獨特文化資源。去年,蘭谿市文史文獻研究會眾籌再版蘭溪首部「文化詩典」、清代汪啟淑的奇作《蘭溪櫂歌》。在重印這部詩集的過程中,細心的文史研究者在書中找到了一個驚人發現:汪啟淑認為,《蘭溪棹歌》就是他自己本家汪廣洋寫的。
  • 人間至味是清歡,《還有詩和遠方》開化開啟「舌尖」之旅
    本周,《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來到了浙江開化。開化位於浙皖贛三省交界處,錢塘江源頭。開化美食特色鮮明,遠近聞名。本期張紹剛、胡海泉和趙胤胤、周潔瓊在開化開啟了一場「舌尖上」詩和遠方之旅,他們會遇上哪些美食和美食相關的故事?
  • 在快手找尋你想去流浪的詩和遠方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為我們描繪了古代人的世面,記錄的當代人對詩和遠方的追求。如今,在城市的鋼鐵叢林裡,也有無數人嚮往著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旖旎的世外春色,希望能從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也能夠擁有心裡所期盼的一方淨土、一片充滿詩性的遠方,看見更大、更廣闊的世面。
  • 可可西裡追逐詩與遠方,追逐你的卻可能是豺狼虎豹,詩意皆在尋常
    為了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她選擇了一個人去可可西裡散散心。 在到達可可西裡之後,黃雨蒙還和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著正常的聯繫,但是7月13日,她的身份信息出現在青藏線南山口之後,就徹底和外界失去了聯絡。 家屬和朋友此後向警方報案。
  • 帶你去遠方:與雪漠一起追夢山河
    雪漠「遠方三部曲」文化考察路線圖談及這三本書,雪漠說:「我總想定格一個真實的中國,總想留住我走過的每一塊土地。我所有的寫作,都是在和時間賽跑,試圖從歲月的颶風中搶回一些存在的碎屑。所以,如果你想了解西部,可以讀讀《匈奴的子孫》;如果你想了解藏區,可以讀讀《山神的箭堆》;如果你想了解嶺南,不妨讀讀《帶你去遠方》。
  • 人生的另一個真相:詩和遠方究竟在哪裡?
    如果你也曾切身的體會過絕望,你會知道瑣碎平凡的生活,是怎樣把一個滿懷激情和理想的人,打擊成一個萬念俱灰的普通人的。可是,總有一些人,生活比我們「苟且」的多,卻依舊嚮往著詩和遠方的田野。當然,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雷海為是外賣小哥,平日裡少不了風裡來,雨裡去,但即便生活已經艱辛至此,他仍舊充分利用等餐、 等紅燈、等人取餐的碎片化時間背詩。「即使是 《長恨歌》,120句從頭背到尾也就3分鐘。」雷海為說。
  • 古詩十九首中最有溫度的愛情詩: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餘裡,故人心尚爾。文採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漢末《古詩十九首》之《客從遠方來》詩文漫讀:有客人從遠方來,帶回來你給我的一匹緞布。相隔千萬裡,你的心如故。
  • 「低處的陽光」裡也有詩和遠方
    「低處的陽光」裡也有詩和遠方 原標題: 白天,他們拿著掃帚是清潔工大爺晚上,他們握起筆做自己生活裡的詩人家鄉的「雲嵐、鳥鳴、山巒」,日復一日、枯燥的打工生活,寒風中關於蛇皮袋子的愛情······生活瑣碎、喜怒哀樂都被寫在他的詩裡
  • 在詩歌和山野中傳承家風
    和背詩比起來,看電影則要痛快淋漓得多。奇特的想像、引人入勝的情節、驚險的畫面,刺激的音效,甚至邊看邊吃的形式,所有這些都帶給我們豐富的感官享受。有時我和兒子會一起討論一部影片的結構設計、拍攝手法,雖然那只是兩個門外漢最單純的感受,我們卻興味盎然。溫暖可愛的大白,機智堅強的朱迪……大屏幕上一個個令人難忘的形象陪伴我們度過了無數個快樂的假期,更教給了我們樂觀好學、助人為樂的生活態度。
  • 溫州家門口的「詩和遠方」,美得令人心醉!
    溫州家門口的「詩和遠方」,美得令人心醉!完整的建築格局和獨特的建築工藝成為我國古代建築研究的重要依據。殿內保存有明朝天啟年間(1261)的兩座石刻獅子、石雕香爐及多方明清碑刻和精美浮雕等,對研究我國雕刻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 種桃種李種春風,去聽聽三毛的詩和遠方
    在看她寫撒哈拉那些趣事故事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三毛聲音是這樣的,總覺得應該豪爽利落的一個大姐姐,而不是那麼娟秀。原本三毛的詞寫的是「小毛驢和我」,她最初的第二段詩是「為了小毛驢,為了西班牙的姑娘,為了西班牙的眼睛」。那麼,這個可能就和整個歌曲的氛圍不是很搭,最後三毛就把詞改成了「橄欖樹」,於是便有了這首經典歌曲。有些人可能終此一生,也不過數十年如一日,而三毛卻用她很短的人生閱盡千帆,嘗盡酸甜苦辣。
  • "詩和遠方"碰出新道路 文化+旅遊給湖北帶來了啥?
    「詩和遠方」,碰撞發展新道路  當詩歌遇上遠方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給湖北省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催生新業態新機遇  三國文化、炎帝文化、神農文化……這些璀璨的荊楚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煥發出新的生機,帶來了新業態和新機遇。  一部《三國演義》,在120回中,有70多回發生在湖北。湖北三國文化資源,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