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幫會一向被認為是民間神秘組織,主要是清幫與洪幫(包括哥老會)。清幫又稱青幫;洪幫實為洪門,亦稱紅幫;同一組織,因地而稱謂不同。洪幫為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因以明太祖洪武帝的「洪」字為代稱入會者均稱洪門或洪家兄弟。
清幫也是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是清代漕運水手的一種行會性秘密組織。傳說發源於明代的羅教,至清雍正四年,由翁雍、錢堅、潘清組織南北運河的運船夫為清政府承辦漕運,規定幫規和儀式,按輩分收徒弟,長期在運河運中保持封建行幫的地位。不管清幫、洪幫以及其他幫會,都叫做「混世」的。「混」的方式方法,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但必須混得「光彩」,各方面「吃得開」,大家都說這人「有味兒」,「夠朋友」才行。
俗話說,行有行規,幫有幫規。說起清洪幫的幫規來,確實很不簡單,對內紀律森嚴、禮義周全;對外團結一致,生死與共。幫內規定以幫話(即黑話)做活動聯繫暗號。所以,在後來的清洪幫黑話中,有不少是由明朝遺老、文人學士用似七言、五言詩詞體式樣,編造而成,歷代接傳下來的。
幫會稱黑話為「對條子」,即認話不認人,口傳不留筆跡,以示絕對保密。一個走南闖北,走蕩江湖的在幫者,為了暢行無阻必須牢記很多「條子」。幫內稱條子為「武術子」,滿「武術子」,就是要熟記條子,對答如流,如遇碼頭山頭,除了對節(洪幫對三把半香,清幫對三老四少),幫禮、幫話外,還要「盤光棍」,這可要憑武術子「滿」了,否則過不了關不說,倘若再被盤查偽假那可就「光棍犯法,自綁自殺」。只要對上條子,如進家門,溫暖如親,困難立解,萬事享通。洪幫多流行於川、雲、貴及西北各省;清幫則流行滬、江、浙、京、津等地。
洪幫見拜大哥條子:「久聞大哥仁義寬,好比劉備坐西川;今日一見大哥面,好似撥雲見了天。」路遇匪盜攔路搶劫的條子是:「遠望峴子黑沉沉,走近原是自己人,東(槍)子雖快瓤(彈)有限,自家不傷自家人。」
洪幫十不準是:
一不準窩龍上架(即長辮子不準盤在頭頂,辮子代表滿清);二不準信口開花(對自己人不準說髒話謾罵);三不準蹬杆子上塔(不準搭二郎腿);四不準花池子跑馬(不準放筷子與桌邊頭齊);五不準下九流(即不準剃頭、修腳、吹鼓手、婊子、王八……);六不準帶鉗子飛舞(即不準耍刀子)。
洪幫內部弟兄相會,須舉「三把半香」,手勢手禮對節相認,即把兩手食指屈捏起來,和對方同樣手禮對節,這是初認對手禮。然後經對幫話,後亮「海底」才算相認。「海底」是入洪幫拜香堂後頒發的公式(即證件)。外八部弟兄除「行一」為紅布外,其他為白布(或白綢緞)黑字;內八部弟兄為紅布(或紅綢緞子)黑字,形狀呈四方形,大小約小手絹那樣大。是用木板刻字印刷,上刻印有某山、某水、某堂、某香,及思、承、保、薦四大哥名;下刻有該幫給你的位置、姓名;中上刻桃園三結義牌位;周圍刻龍飛舞圖案。
開香堂時,供關羽彩像,地點多在關帝廟,燃燭燒香,時多夜半,陰威嚴肅。幫人大哥則著長袍馬掛,立於供桌兩旁,山主大哥舉香行禮,由五哥紅旗「官司」司儀,官司武術不要滿,香堂所用條子全要五哥來體現幫規的威風。新入幫的人,皆跪叩宣誓行禮。香堂所用條子皆標榜桃園三結義,和梁山英雄好漢。先清堂子,查察空子,「空子」(即幫外奸細)。
幫內部相會,以「三老四少」手禮對節行禮,相識的手式是:左手拇指和食指相接,剩三指謂「三老」。右手拇指收掌心謂「四少」,「三老四少」手禮要抱向胸前,彼此對手禮相認。清幫「海底」,是一印有三位祖師神像和貼有本幫師傅二寸像片的小本,並印有師傅輩、字、號、姓名和新入幫人幫、字、號、姓名。介紹人輩、字、號、姓名等。
清幫香堂供有天、地、君、親、師牌位,焚香點燭,莊嚴肅穆,也多深夜舉行香堂,也有條子對話,但較洪幫文明一點。不像洪幫腰帶小刀,玩弄粗野。清幫不行拳禮,而重躬腰和叩首禮,條子也沒洪幫那麼多。
洪幫在碼頭、香堂見大哥行禮用打歪子禮,即採用小紅拳一小套拳術,兩手臂交叉繞花,左右伸開,左後右前。外八部弟兄後出左腿,內八部大哥則前出右腿,均右手禮,下及右腳。捏「三把半香」手禮,似拉弓式行四次式禮,每式念一條子。洪幫的刑法分為極刑、重刑、次刑和輕刑4種。極刑即千刀萬剮,凌遲處死。輕刑就是打40大板,或罰跪,罰款等。無論是誰,如果違犯了幫規,就會立即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