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玉鳳
清 陳錦蘭《百鳥朝鳳圖》
鳳凰是中華民族創造的神鳥,傳說它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它的出現是天下和平的象徵。而它的形象和舉止,也處處體現出一個「和」字,它集五種動物特徵於一身,身披五彩羽毛,能發五音,身上有五種像五德字樣的紋理。而「五」在古代數字觀念中是中間數,也是「和」數,代表和諧。理解了「五」的含義,我們就可以理解古人賦予鳳凰的文化內涵和吉祥寓意。
文/ 鍾葵
圖:資料圖片
解讀中國古代「四靈」
龍、鳳、麒麟、龜合稱「四靈」,在中國古代被人們視為最神奇的吉祥物。「龍為百鱗之長,鳳為百禽之長,麒麟為百獸之長,龜為百介之長」。「四靈」的形象常常出現在古代藝術品、古代建築裝飾及室內擺設中。即使到了現在,「四靈」仍是人們最喜愛的吉祥物之一,許多公司、企業、家庭都裝飾擺設有「四靈」的圖案或塑像,以圖吉祥。
「四靈」當中,龍與鳳關係密切,龍是男性及陽剛之美的代表,鳳是女性及陰柔之美的代表。作為百鳥之王,鳳與龍同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鳳的起源及歷史類似於龍,在秦漢以前,古人傾向於認為它是真實存在的動物,秦漢以後才逐漸被神化。
五彩之鳥有三名
《山海經·南次三經》稱,丹穴山中生長著一種鳥,它的形貌很像雞,身披五彩的羽毛,名叫鳳凰,它頭上的花紋成「德」字形,翅膀上的花紋成「義」字形,背上的花紋成「禮」字形,胸部的花紋成「仁」字形,腹部的花紋成「信」字形,吃喝都自由自在,經常自歌自舞,它是吉祥的象徵,只要它出現就會天下太平。《西次二經》稱女床山中生長著一種鳥,它的形貌像長尾的野雞,而身披五彩羽毛,名叫鸞鳥,只要它再現,便會天下太平。《海內經》稱:「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見則天下和。」《大荒西經》稱:「有五採(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可見鳳、凰、鸞都同屬一種鳥類。《瑞應圖》則認為這種鳥雄者稱為鳳,雌者稱為凰。
鳳凰出現 天下和平
對於鳳凰出現則天下和平的傳說,古人是深信不疑的。據《韓詩外傳》記載,黃帝即位後,施行仁德之政,宇內和平,但卻沒有見到鳳凰到來。黃帝百思不得其解,便向天老求救,天老告訴黃帝:「夫鳳,鴻前(頭部像大雁),麟後(後半身子像麒麟),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頷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指花紋形狀)。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黃帝說:「原來是這樣!以我的所作所為,怎麼配得上鳳凰出現呢!」於是,黃帝便穿上黃袍,戴黃色冠冕,祈求鳳凰的到來。沒多久,鳳凰便遮天蔽日飛來。黃帝叩頭再拜,說:「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凰便棲於黃帝宮殿東園的梧桐樹上,以竹為食,沒身不去。
《尚書·益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舜在位時任用賢能,天下大治,「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於是大禹舉行慶祝盛典,由夔主持奏樂。琴瑟、玉磬、鍾歌之音響起後,祖先的靈魂降臨了,前代帝王的後裔、帝舜的賓客也就位了,各方諸侯、首領互相行揖讓之禮,百獸也聞樂起舞。《簫韶》之樂演奏九次之後,連鳳凰也飛來參與歌舞。《山海經·大荒東經》也稱,有五彩之鳥,相向婆娑起舞,只有帝舜能把它們招來。《國語·周語上》記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鳥在陝西岐山上鳴叫。《詩經·大雅·卷阿》中「鳳凰鳴矣,於彼高崗」就是講鳳鳴岐山之事。
但鳳凰是難得一見的,正如明代詩人王世貞一首詩所說:「飛來五色鳥,自名為鳳凰。千秋不一見,見者國祚昌。」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強弱兼併,禮崩樂壞,天下大亂。孔子感嘆道:「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這幾句話的意思是:「鳳凰不飛來了,黃河也沒有圖畫出來了,我這一輩子恐怕是完了吧!」古代傳說當聖人受命時,黃河就會出現神獸,神獸身上有圖案,稱為「河圖」。春秋時期鳳鳥和「河圖」都沒有出現,故孔子十分失望。
秦漢以後,有關鳳凰出現的記載寥寥無幾。《漢書》記載,漢時鳳凰數至,鳥身高五六尺。《後漢書·光武紀》稱:「建武十七年,有五鳳凰見於潁川之陝縣。」但兩漢是讖緯迷信盛行的時代,史籍中所記許多祥瑞之事往往不可信。
鳳凰能感知天下治亂興衰,在古代成為國家興亡的晴雨表,其形象必然有獨特之處。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諧觀念的產物,它不僅表示自然界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這個「和」字主要體現在鳳凰的形象特徵「五」字上面。
鳳凰不折生草不啄活蟲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的主要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山海經》稱鳳凰身上有像五德(仁、義、禮、智、信)字樣的花紋。古籍又稱鸞鳥能發五音,「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按照古人對數字的理解,「五」是中間數,它與代表陰陽的「二」代表陰陽五行,陰陽五行的生克平衡代表「和」,因而「五」也是「和」的象徵。鳳凰具有五種動物的特徵,身上有五彩羽毛,能發五音,又有五德紋理,其形象寓意正是一個「和」字,難怪古人將鳳凰出現視為天下和平的象徵。
在生活習性方面,鳳凰也處處體現出和諧觀念。古書稱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它不折生草,不啄活蟲,不群居,不亂翔,非竹不食,非靈泉不飲,非梧桐不棲。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令。《聞見錄》稱:「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
武后稱帝鑄鎏金鳳作標誌
儘管鳳凰也分雌雄,但通常代表陰性,是女性的象徵。在中國古代,龍通常代表皇帝,鳳通常代表后妃,鳳從屬於龍。
在歷史上將鳳凰提高到至高無上地位的只有武則天,她在稱帝後刻意將鳳凌駕於龍之上,把中央機構的中書省改稱為「鸞臺」,把門下省改稱為「鳳閣」。
在建造新明堂時,武則天命人專門鑄造了一個二丈高的鎏金鐵鳳安裝在建築物頂端,作為自己稱帝的標誌。後來這個巨大的鎏金鳳被大風損毀,才改成群龍捧珠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