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又名「五彩鳥」「皇鳥」「鸞鳥」等。
鳳凰是吉祥鳥,它的出現對人類寓意著「天下安寧」。
鳳凰棲息的地方環境優美,物產富饒。所有動物都能和諧相處,有「百鳥朝鳳」之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鳳凰卵」是一種美味的富含營養的食品。
《山海經》記載,鳳凰是黃帝族群的氏族圖騰鳥,以鳳凰為圖騰的氏族居住在開明西,其職責是「戴蛇踐蛇」,即捕蛇、訓蛇。巫師或人神都要「操蛇」以顯示神靈和權威。
鳳凰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物?
鳳凰是否已經滅絕?有人說它就是今天仍棲息在南亞的極樂鳥或五彩鸚鵡,或者是孔雀。
極樂鳥
但在《山海經》等古籍裡記載的鳳凰原型其實是雞。
例如:《南山經》南次三經成「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法苑珠林》中「舜父夜臥,夢見一鳳凰,自名為雞,以米哺之,言雞為子孫,視之,乃鳳凰」。
山雞
《說文》稱鳳的字形象徵著鳳凰飛時「群鳥從以萬數」,表明鳳凰為百鳥之王。根據鳳凰有多種名稱(五彩鳥、皇鳥、鸞鳥、鳳鳥、翠鳥、孔鳥)等名稱來看,進一步來說凡是羽毛絢麗,體型大的鳥均可稱之為「鳳凰」。具體來說,鳳凰的主體是一種長羽山雞(雉)。
可惜它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後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龍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身如鴛鴦,翅似大鵬,腿如仙鶴,是多種鳥禽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鳳凰和龍一樣,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是古人幻想的神鳥,與龍同為漢族民族的圖騰,類似的傳說也見於其他東亞國家的歷史中。自秦漢以來,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