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這兩天生活上有沒有什麼問題?」
「哈哈哈,李院長你們來了,進屋坐。各方面的情況都很好,我們這路也修好了,環境變美了,房子住起也很舒服,種的那點產業也長得不錯。」
4月28日,在甕安縣中坪鎮艾州村花橋組的農戶吳磊家,甕安縣人民醫院駐村工作隊正在走訪了解該戶生產生活情況。
吳磊現在可是脫貧攻堅的典型,家中有15畝地,分兩季輪種小瓜和土豆,實現了年收入4萬元的純收入。
「也是多謝政府好政策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助,幫我們把路修好了。以前的路就是泥濘小道,車輛根本進不來,當時我還得肩挑背駝出去賣,還不一定能全賣完,現在好了,有了通組路騎著小三輪就出去了,還引導推薦和綠佳公司籤訂單,也不愁賣不出。」吳磊說著這些年生活的變化,為駐村工作隊豎起了大拇指。
從2014年開始,甕安縣人民醫院開始幫扶派駐人員去駐村,2017年大量派駐人員下沉,目前有32名駐村隊員常駐村裡進行幫扶工作。這幾年時間過去,吳磊和駐村隊員之間的關係已如好朋友一般,經常對他們說現在自己都脫貧了,也不用那麼辛苦,時常來走訪。
而李洪璠卻這樣說到,現在正是關鍵時刻,一刻都不能懈怠與馬虎,扛了這份責任就要有始有終。
脫貧不脫政策。自3月31日貴州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召開以來,甕安縣委政府統一部署,打響脫貧攻堅「百日行動」,全體幹部在思想上、行動上、措施上、責任上再提要求,為全力以赴發起最後總攻,要求全體網格員心要「沉」下來,身要「駐」下來,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紮實開展大走訪、大回查,精準掌握網格內農戶信息,確保線上數據、線下檔案和建檔立卡戶家庭實際情況「三一致」,並加強檔案資料的收集歸檔。
「白天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群眾家庭情況;晚上梳理錄入信息臺帳,找問題,商討對策補齊短板。」甕安縣人民醫院院長、也是駐村工作隊的隊長李洪璠說。
在艾州村委會裡,記者看到在兩張桌子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各個資料,不只這次「百日行動」的農戶信息臺帳,從2014年駐村以來的信息資料都擺放在桌上。翻開來看,家庭情況和就業、住房、醫療保障、教育保障及飲水等信息情況一目了然,艾州村全部1379戶4798人全部開展回查登記入庫。
「就是要讓大家都看到,讓群眾監督我們,以前和現在的對比、信息的實時更新、對問題的解決到不到位等。」李洪璠介紹說。
「一刻也不能懈怠,真是每天都是在路上,我們要是玩『每日步數』的統計遊戲,估計我們能霸榜。每天都下村走訪,一次走訪5、6戶人家,早上8點到下午4、5點都在去群眾家的路上。」閔國懷是甕安縣人民醫院藥劑科的副主任,也是駐村工作隊的副隊長,包保有20戶人家,家家戶戶循環走訪,周而復始一圈又一圈。
談及駐村工作,駐村工作隊員雷雨表示非常地感同身受,打趣地對記者說到:「對艾州村比對自己家鄉還熟悉呢。」
作為醫院體檢中心護士長的雷雨,在兩年的網格工作中已適應了自己現在的角色,不過本職本領卻依舊沒忘。在疫情中,雷雨帶領著體檢中心全體10人全部投身在抗疫一線,進行預檢分診,每天測量體溫,承擔全部往來醫院人員的整體情況、外出返鄉人員的信息情況、對發熱病人進行分診,如今依然堅持著疫情防控工作。
甕安縣人民醫院駐村工作隊的盡職盡責,艾州村的群眾們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就像是第二批下鄉的知青」,這是村裡老人對他們的印象。現在的艾州村,組組路通向各家各戶,房前屋後整潔乾淨,產業興旺,2019年底,艾州村更已實現貧困人口全部清零。
看著這幾年村子的變化,吳磊這樣評價他們的工作:「歪瑞古德(very good)!」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濤 盧泰銘
編輯 梁曉琳
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