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村
四川新聞網巴中6月8日訊(記者 李桃 攝影報導)近日,記者走進南江縣赤溪鎮茶園村,在村口處,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汪軍、田正聰正和當地村民一起進行著溝渠清理工作。據了解,在南江縣統籌組建成立一批宣講團,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全覆蓋宣講「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背景下,茶園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堅持實地調研與案頭調研相結合,聽百姓心聲,解百姓之憂,激發老百姓主動發展產業熱情,助推脫貧攻堅,共繪「鮮花如海、茶園飄香、茶樹茂盛、百姓富裕」這一鄉村發展美好藍圖。
茶園村一角
位於南江縣赤溪鎮的茶園村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村內七、八百年的老茶樹至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在這一背景下,茶園村在發展茶樹種植產業上卻頗為坎坷。「2012年,茶園村就搞過茶樹種植,但因沒科學管理,且無技術指導,失敗了。」據南江縣委宣傳部幹部、茶園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汪軍介紹,正是曾歷經失敗,因此當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再次向村民提出發展茶樹種植時,大部分村民持反對意見。「經過了解走訪,發現村民覺得傳統糧食種植更安心,擔心種植茶樹沒有成效。」
茶園村一角
百姓擔心什麼,駐村扶貧工作隊便解決什麼。村民對於發展茶樹種植、搞產業發展存疑慮,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汪軍便多次給老百姓講課,講發展前景,「首先我給村民們講了很多構想,比如通過發展茶樹種植及蔬菜水果產業,茶園村實現將『茶果飄香』。同時宣講了相關政策,村民們聽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汪軍告訴記者,除此之外,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們還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聽取村民們對於發展的各種建議與意見。
農業局專家現場講授茶樹管護(圖由駐村扶貧工作隊提供)
發展方向與藍圖有了,接下來便是解決村民們最為擔心的種植問題,為此,駐村扶貧工作隊召開研究茶樹種植工作會,研究具體實施辦法。而在與村民一道上山下田,一起勞作,一起談心、聊家常,甚至是帶頭種植果樹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們主動發展產業的熱情,使他們發展產業、種植茶樹、耙耙柑(春見)等農產品的意願越來越濃。2018年3月,在統一規劃管理下,茶園村種植了150畝的茶樹,在種植完成後,農業局專家現場講授茶樹管護。
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在閒暇時和村民聊農事宣傳政策(圖由駐村扶貧工作隊提供)
今年73歲的嶽俊元因右腳畸形,被評為四級殘疾。雖然在家養了豬、牛等牲畜,但收入依舊不高。「當時駐村工作隊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農事政策宣傳,給我們講了發展產業的種種好處,聽完之後,我也想以此改變目前的生活條件。」雖然充滿幹勁,但因規劃問題,嶽俊元沒趕上今年3月初的茶樹種植。
「肯定想把我家4畝土地種上茶樹,現在政策好,村裡也有技術指導。」懷揣著期待, 嶽俊元向身旁與他們一起勞作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表達了種植茶樹的意願。當被告知將在秋季種上茶樹時,嶽俊元笑著表示將通過學習相關茶樹種植技術,實現自家發展,「只要努力,不懶惰,生活就會改變。」
駐村工作隊研究茶樹種植工作(圖由駐村扶貧工作隊提供)
和嶽俊元一樣,64歲的嶽從全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2016年脫貧的他,今年通過村裡統一安排,種植了一畝茶樹。眼見家家戶戶爭相發展產業,嶽從全表示要在下半年種植更多茶樹。
據汪軍介紹,當前茶園村共有耕地615畝,預發展茶樹種植435畝。「老百姓很多想搞茶樹種植,春季沒種上的都很著急,現在他們就是盼著秋季的到來,融入這個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中來。」據了解,除茶樹種植外,當前茶園村通過村幹部帶頭,已完成600株耙耙柑(春見)的種植。下一步,該村還將發展萬壽菊種植,同時積極制定出文化、生態等產業規劃。對此,村民們紛紛表示支持。
如今,這個曾經發展滯後的小山村,道路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產業規劃合理,不少村民紛紛利用此契機,準備發展農家樂。「在成都發展的茶園村村民嶽明在了解家鄉變化後,已準備回家搞生態燒烤農家山莊,集採摘、賞花、垂釣等為一體。」
不僅如此,通過村文書嶽凱建立的茶園村老鄉群,一個個家鄉的變化被展現在外出務工村民眼中。「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村子變得這麼好,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回家搞產業了』。」嶽凱笑稱通過微信群的交流,讓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更多了解到外出務工的村民的想法,也為接下來的工作打下了更好基礎,進而真正實現茶園村「茶果飄香」的美好願景。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