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50多個發展難題
——記2014年全省同步小康優秀駐村集體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遠莉)傳授知識、發展產業、扶危濟困……一年來,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幫助駐地解決50多個發展難題,協調資金1200萬元,幫助12個村修通產業路、通村路、串戶路110多公裡,修建小水窖350個。
據了解,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是由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民宗委、省交通運輸廳、省醫、省國開行等單位抽調幹部組成的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重點幫扶威寧縣8個鄉鎮12個村。一年來,隊員們與駐地村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為發展尋「路子」
「蓮花村,風沙大,烈日懸空雨難下;七分種,三分收,包穀洋芋度春秋。」這個順口溜,是威寧縣迤那鎮蓮花村的真實寫照,蓮花村地處偏遠,山高、坡陡、谷深,村寨發展受限。
去年3月,駐村隊員李濤奔走於蓮花村與百強集團之間,提取標本送檢,拿著「鐵證」遊說,整整一個多月風吹日曬,30多次協調,嘴說幹了、鞋磨破了、臉曬黑了、人變瘦了,終於促成百強集團投資510萬元建中藥加工廠,動員群眾種植瑪咖、黨參等中藥材。
現在,蓮花村種植瑪咖100畝、黨參1000畝,種植農戶達210戶1200多人。駐村隊員曹澤祥、譙晶積極引進浙江省一家中藥材公司到水塘村發展中藥材,還邀請雲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專家現場培訓7次。如今,迤那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2萬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000元。
為扶貧找「方子」
「威寧縣駐村工作三隊的隊員們,在駐村工作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精準扶貧『四看』法。」駐村隊員李濤介紹,在此基礎上,他們幫助12個貧困村建立貧困戶檔案1500多個,以便於有針對性地進行扶貧。
42歲的村民李軍一家4口人文化程度不高,駐村工作隊幫助其種植脫毒馬鈴薯、中藥材和發展養殖,他家現在已住上了乾淨明亮的兩層黔西北民居。
蓮花村55歲老黨員鄭國亮年齡偏大、勞動能力較弱,駐村工作隊將他們協調開辦的「惠農通」業務點安排在鄭國亮家,這樣既能讓村民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也讓鄭國亮增加了收入。據了解,「惠農通」是一個有著POS機刷卡、小票列印、政府信息服務等多功能的小型信息平臺。藉助「惠農通」功能,當地村民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惠農卡小額農貸還款,為手機充話費,刷卡購買商品等。
汗水+智慧=駐村
去年4月,迤那鎮群眾養殖的黑山羊出現了疫情,如不及時控制,可能造成上萬隻黑山羊死亡。駐村隊員李濤心急如焚,起早摸黑,奔走在迤那鎮麻窩片區所有養羊人家,進行疫情宣傳、預防,組織村組幹部配合獸醫站做好消毒隔離,妥善處置涉疫牲畜和圈欄,在他的帶頭努力下,疫情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已連續兩年駐村的李濤又向組織提交了繼續駐村的申請,即將開啟第三年駐村新徵程。
駐村隊員曹澤祥(左3)到村組了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
駐村隊員曹澤祥定期到水塘村68歲五保戶施順姐家送糧送油;駐村隊員譙晶是一位剛當母親的80後,孩子不滿3歲,在同吃、同住、同勞動中與村民結下深厚感情;駐村隊員趙建武逢趕集天,就帶領隊員在集鎮上露天設攤義診;駐村隊員甘宗波看到村小學球場天晴黃灰滿天、下雨到處泥濘,通過微信與好心人聯繫,投資16萬元對球場進行硬化;駐村隊員王鐵軍冒著濃霧連夜趕往蓮花村送捐贈物資時,途中不慎翻車,爬出汽車後在過路車輛的幫助下,忍著劇痛把物資及時送到貧困群眾手中,完成任務後才發現自己的左腳已骨折……
新的一年,新一輪的駐村幹部們已出發,他們將「接力」與駐地老百姓一起,共同為奔小康譜寫更多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