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和愛人去駐村|三都自治縣中和鎮獨寨村駐村幹部...

2021-01-08 天眼新聞

我叫韋昌慧,是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公安局網絡安全監察大隊大隊長。2019年年初,作為網絡安全監察大隊唯一的女同志,我主動報名參加這次偉大的脫貧攻堅戰。不想,公布的名單中,我發現愛人也是下沉幹部中的一員。當時,有人就勸我,夫妻兩人去一個就行了,還要人在家照顧讀小學的兒子。可是,既然有了這個機會,我豈能放棄?和愛人商定後,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夫妻雙雙去駐村!

韋昌慧(右)分享群眾的喜悅

駐村第一天,我從一名公安局的大隊長,變身為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網格員。雖然之前也一直在做脫貧攻堅工作,但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次包保任務加倍了,責任也更大。雖然只是2249個網格中的一員,但是一個網格沒做好,都有可能全盤皆毀。駐村後,工作對象和以前的本職工作也完全不同,變成了有時候可能連語言都不通的群眾,工作的夥伴也都是從各部門匯集在一起的新人,為了保證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我認真領會相關文件精神,認清新的工作職責,熟悉新的工作夥伴,迅速轉變角色,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

韋昌慧(右二)動員老人到新房子居住

在駐村工作隊中,雖然我是唯一的女同志,但是從不以這個為藉口去推脫工作,反而事事衝在前面。一起下沉駐村的新同事,大多是90後,上班時間短,幾乎沒有什麼基層工作經驗,面對突然上手的脫貧攻堅工作,他們不知道做什麼,怎麼做。為了不拖整個工作隊的後腿,每次收到工作指令,我都要認真領會精神,梳理出工作要點,和同事一起完成各項工作。三都自治縣公安局在獨寨村包保了共12個村民小組,雖然我只包保了其中一個村民小組,但是其他小組需要幫忙,我也積極參與。雖然工作上是帶頭人,但是生活中是大姐姐,我嚴格要求自己,關心戰友,確保工作有質有量,不拖全村後腿。

韋昌慧(左二)慰問留守兒童

從讓村民「怕」到讓村民「盼」。最難做的工作是群眾工作。剛到村裡,村民都知道村裡來了個女警官,因為十年前,我在這個轄區當過派出所的戶籍民警,很多村民都認識我,跟他們說話,不管對不對,礙於我是警察,他們都不敢提意見。慢慢的接觸多了,民村見到我敢說話了,但是說的最多的,就是「要不要發豬呀?」「有沒有補助呀?」通過溝通,知道村民並沒有理解國家脫貧攻堅的真正意義,以為當貧困戶好,當貧困戶國家就會發錢、發物,於是紛紛爭當貧困戶。

韋昌慧把留守兒童當成自己的孩子,她就成了小朋友的「理髮師」

我明白村民需要幫扶的,更多是「志」和「智」,而不是物。通過一次次入組入戶,召開院壩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告訴村民們脫貧攻堅的目的和意義,漸漸地,村民不再開口要錢要物,知道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組織的各種培訓學習,也開始積極主動去參加,看到村民們思想有了轉變,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白付出。

韋昌慧給愛護環境、打掃衛生的小朋友送小禮品

在村裡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最突出的問題,不是沒房住、沒衣穿、沒學上,而是環境衛生髒亂差,不僅室外髒,室內也髒。剛開始,都是駐村隊員在打掃,群眾在一邊看著,完全置身事外,隊員說寨子裡髒,他們總說:「垃圾都是孩子扔的,他們還小不懂事」。於是,我從學校入手,利用孩子們早操時間,放學時間,去給他們宣傳保護好環境衛生的重要性,給他們宣傳垃圾食品的危害性,帶孩子一起打掃上學路上的垃圾,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將孩子形成的好習慣影響著家長,現在村寨變得漂亮了許多。

室內衛生髒亂差的本質原因是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孩子沒人教、沒人管,於是我擼起袖子說:「我來教,我來管」。每到一戶,都要到老人和孩子的臥室去看看,棉被厚不厚,床單髒不髒,室內亂不亂,如果是孩子,就教他們講衛生、疊衣服、疊被子,是老人,就把他們當成自己父母,給他們鋪床換被,清理垃圾。通過多次教育和示範,村民家裡的環境衛生都有了很大改變,偶爾有髒亂差的地方,看到我去,他們就會說:「我知道那裡髒了,我馬上打掃,你不要動」。

韋昌慧組織的「小手拉大手」清理寨子垃圾活動 

這兩年來,返鄉的村民看到家裡的變化很高興,說孩子他們也教過,但是不聽,老人他們也管過,但是不讓,現在他們發現,孩子和老人都願意讓我教,讓我管。聽到這些話,我心裡很安慰,我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村民從「怕」我變成了「盼」我,希望我能多到家裡來走走看看,帶著他們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韋昌慧組織召開小組發展會議 

和愛人同步駐村,我無怨無悔。雖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網格員,但是我在崗位上守初心、擔使命,克服家庭的困難、工作的困難,默默地履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榮華 整理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新婚次日,我就去扶貧|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擺鳥...
    我叫周朝龍,是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擺鳥村駐村工作隊員。  我與擺鳥村的「感情」溯源到2016年的10月。當時剛剛完成新婚,本打算休婚假,突然接到通知,領到了扶貧網格包保任務,只能按下婚假「暫停鍵」,踏上了擺鳥村脫貧攻堅走訪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村民的貼心書記丨三都自治縣都江鎮來術村第...
    我叫蘇昶,是黔南州醫療保障局選派到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來術村的第一書記。在工作中,我帶著特殊使命,以「挖窮根」「摘窮帽」為己任,帶領全村百姓奮力奔小康。來術村山高坡陡,地質破碎,條件惡劣,基礎設施不完善。2019年之前,村集體經濟匱乏,收入近乎空白,屬於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臉,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盤州市雙鳳鎮...
    我叫陳勇,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盤州市雙鳳鎮下沙溝村參與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千千萬萬駐村幹部中的一員。近三年來,通過多方努力,下沙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生活大大改善,幸福感大大提升。
  • 「我的扶貧故事」力所能及去幫助困難群眾丨冊亨縣坡妹鎮尾灑村駐...
    2019年3月10日,根據工作安排,我聽從組織派遣,被派到坡妹鎮尾灑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基層工作的艱辛,深知農村工作的複雜,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肩負職責和使命,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3月12日,我們一行5人奔赴尾灑村,到達駐地後,聯合召開村「兩委」、駐村幹部和下沉工作隊會議,聽取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情況匯報,當時該村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4戶,佔總任務96戶的14.58%。
  • 【我的扶貧故事】譚榮高:參加脫貧攻堅戰,是我最幸福的事
    我叫譚榮高,是三都水族自治縣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再過7個月我就要退休了。2018年5月,我到三都縣中和鎮拉佑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我主要包保馬聯二組16戶的貧困戶。 進村工作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入戶調查走訪,我所包保的16戶貧困戶生活較為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我種下的小種子,已經生根發芽|三都自治縣都江鎮...
    我叫韋述妮,是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的一名幹部。2019年8月,我被選派到三都縣都江鎮小腦村駐村。韋述妮(左)慰問貧困老人小腦村轄6個村民小組,312戶147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6戶1205人),苗族人口佔99%,是一個苗族村寨。
  • 「我的扶貧故事」改變了群眾也改變了我丨晴隆縣紫馬鄉紫馬村駐村...
    2017年10在黨和政府號召下我被派在晴隆縣紫馬鄉紫馬村當駐村幹部,2019年7月又有了紫馬鄉紫馬村王家寨組網格員的身份。在這場脫貧攻堅任務中,我扶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財富,也為我留下了人生難忘的一頁。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最大的收穫就是群眾富裕的笑容丨赫章縣...
    我叫蕭開省,赫章縣松林坡鄉人民政府工作員。2019年11月,是松林坡鄉駐倮柱社區脫貧攻堅專班成員。  2014年至2019年,我在松林坡鄉塔土社區擔任駐村幹部,到村後,我走村串戶,宣傳扶貧政策,了解那些需要扶貧的農戶,為他們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搭個「幸福屋」丨鎮寧自治縣扁擔山鎮...
    「喬遷新房感恩政策好幫扶……」鎮寧自治縣扁擔山鎮普裡村的楊永靈老人搬進了新房,寫著對聯。楊永靈老人今年67歲,女兒們早就出嫁了,他家就他和老伴兩人一起生活,在搬進新房之前,兩老一直住在五六十年代建的舊房,房子牆身都已破敗不堪,居住很危險。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多姿彩 此生榮為扶貧人丨息烽縣鹿窩鎮...
    到馬屯村後,我白天走村入戶和貧困群眾深入交談,晚上認真梳理村情民意,一周下來,走遍全村27戶84名貧困戶,他們的家庭狀況和生產生活情況我也有了清楚的了解。扶貧不僅是「天冷送棉被,過年送大米」這麼簡單的事,更需要激發內生動力,推動產業發展,幫助群眾創收。
  • 我的駐村故事|我的魂丟在了小王莊
    講述人:鄭州市中牟縣小王莊村第一書記蘭永傑2017年10月,我與小王莊村結緣,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至今已有近三年的時光了。我是農民的兒子,在農村長大,對農村工作環境有一定的印象。我深知,作為駐村扶貧幹部,要想在農村把工作幹好,不僅要成為鄉親們的知心人,而且還要讓自己從內心深處成為小王莊人。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我的扶貧故事」為了他們臉上的笑容值得!丨正安縣和溪鎮青龍村駐...
    我叫潘成靜,今年30歲,是正安縣和溪鎮青龍村的一名普通駐村幹部,同時也是一名中共黨員,今天我向大家講講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老家在湄潭,2016年至2018年初,我在湄潭的一個村委會任副主任一職。2018年初,我帶著我的選擇來到了和溪鎮青龍村,辦完入職手續就立即到農業服務中心報到,協助部門搞好我鎮產業發展。  2018年至2019年,我和同事每天都奔赴在各個村居的種植養殖場,為他們提供種養殖方面的技術指導和疫病防控知識,期間,我主抓貧困戶「一戶一業」養殖項目,從項目申報、項目實施、項目驗收到資金兌現給貧困戶,看到貧困戶有了增收的產業,增加收入而感到高興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堅守助脫貧丨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駐村幹部...
    我叫楊光新,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黔南州水務局選派我到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擔任駐村幹部。今年是我駐村的第三個年頭,但我感覺來這裡仿佛是昨日的事。接著,通過村小組會、院壩會、入戶走訪等方式,與村民共同探討脫貧致富的路子,宣傳「志智雙扶」思想,鼓勵他們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徹底根除貧困、改變命運。憑藉這份真誠和幹勁,為我在村裡順利開展幫扶工作打下了堅實地群眾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風雨駐村路 一枝一葉總關情|黎平縣永從鎮高...
    我叫龍啟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高貢村駐村幹部。再次走進高貢村,是寬敞的柏油路,田地裡的鉤藤長勢正好,村民們正忙著收鉤藤。看著村民們幹勁越來越足,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生活越來越富足,眺望著全村一棟棟的房子,剛來到高貢村的景象歷歷在目。
  • ...故事」我與貧困戶成了「親戚」|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靖雄,是安順市貓貓洞水庫管理所的一名專業技術幹部,2016年初由安順市水務局黨組下派到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任駐村幹部。在這五年的扶貧過程中發生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與所包保的貧困戶馮貞福戶的故事。
  • ...自治縣崗烏鎮毛草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雷龍權
    我是關嶺自治縣崗烏鎮毛草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雷龍權。我自小生活在農村,有著長期的農村工作經驗,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民的疾苦,多年來始終堅持為農村服務。在教學工作崗位上,我十分關心貧困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村發生了蛻變丨大方縣八堡鄉海龍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磊,是畢節市大方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的一名工作員,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了二類貧困村八堡鄉海龍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初到海龍村,我準備首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在海龍村第一書記曾毅的帶領下,我們挨家挨戶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與鄉親們一起度過的日子是最幸福的!丨威寧自治縣...
    我叫張焯源,2019年6月,我主動請纓,從畢節市投資促進局選派到威寧自治縣麼站鎮,掛職鎮黨委副書記,主要聯繫田上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能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我的最大榮幸,尤其是在田上村和鄉親們一起度過的那些難忘時光,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