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臉,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盤州市雙鳳鎮...

2020-12-03 天眼新聞

我叫陳勇,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盤州市雙鳳鎮下沙溝村參與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有幸成為了千千萬萬駐村幹部中的一員。

近三年來,通過多方努力,下沙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生活大大改善,幸福感大大提升。這一路的幫扶工作,如同一張張相片,讓我銘記於心。

初到下沙溝村,村裡「難以下腳」的路,讓我真的五味雜陳。

下沙溝村十二組地處下沙溝村委會西南方向的一座山頂上,本地人稱「貓貓箐」,顧名思義就是只有貓最喜歡去的地方。這裡,共有農戶19戶6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15人,剛去十二組時,由於沒有一條通組路,要從十一組沿山走小路才上得去,而到村寨內看到的只有寥寥幾棟房屋,路也只有未硬化的泥土路,水資源匱乏,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看到這樣的場景,我感觸不已,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這番貧窮落後的面貌。

「要致富,先修路!」來到下沙溝村的第一件事,便從困擾當地村民祖祖輩輩發展的路開始了。

2017以來,下沙溝村的駐村幫扶幹部和村幹部齊心協力,結合「三改三化」、通組公路建設、人飲安全工程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等,一步步打通了群眾的通行路。

現在,下沙溝村實現了全寨入戶路、庭院全部硬化,水管接入農戶家,通組公路也變得更寬更安全,西衝玉帶旅遊度假區盡入眼底,群眾的臉上浮現出越來越多的笑臉。

然而,除了村裡基礎設施的「硬體」完善,村裡孩子教育問題的「軟體」提升也沒有落下。

剛到下沙溝村時,為了解村情、民意,我與村裡的第一書記對全村1013戶3721人進行了挨家挨戶地走訪,通過走訪了解到下沙溝村貧困學生有36人,他們的家庭或因病致貧、或因殘致貧,導致生活較為困難,有些孩子存在上不起學的現象。

扶貧先扶智,作為一名駐村幹部,我深知教育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是極其的重要。為此,我們第一時間向原單位匯報了村裡的情況,並進行了多次溝通,最後,以協助社會力量的方式為這36個貧困學生資助了2.7萬餘元,幫助他們能正常接受教育,讀好書,上好學!

回憶起這幾年來的駐村幫扶時光,無論是村裡的路、水、電、網等基礎設施,還是村裡的教育、醫療保障,都折射出了脫貧攻堅實實在在的成效。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下沙溝村通過人居環境改善完成改廚699戶,改廁222戶,改圈141戶,庭院硬化615.21立方米,串戶路硬化3389.43立方米,排汙溝408.87立方米,種植綠化樹木2568棵,安裝太陽能路燈460盞,村民活動廣場5個;完成通組路建設6.36公裡、修整下沙溝村通村公路;易地扶貧搬28戶107人、危房改造21戶、老舊房整治42戶。

協助村支兩委加強村級組織力量建設,從最初的長期不發展黨員到如今已發展黨員1名、預備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5名,一改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面貌;幫助轉變產業管護思路,運用「反租倒包」方式對下沙溝村5638.55畝刺梨產業進行管護,使產業做活。

如今,望著村裡乾淨整潔的鄉間小道,寬敞明亮的鄉村民居、房前屋後燦爛的笑臉……看著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好,我也為身為一名駐村幫扶幹部而感到幸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屠琪 整理

編輯 劉定琿

編審 馬剛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做農民利益的忠實代表者丨盤州市新民鎮林家田村...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上,活躍著眾多幹勁十足的駐村第一書記,而我也幸運的成為了其中之一。駐村這兩年多,「做農民利益的忠實代表者」是我始終堅守的座右銘。我叫婁建平,是盤州市水利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風廉政室副主任,2018年3月,被派往盤州市新民鎮林家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收穫了一張張笑臉|都勻市小圍寨辦事...
    我叫孟景培,都勻市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大隊司法警察,51歲。2019年8月作為都勻市第二批增派駐村工作隊員,入駐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榮堡村駐村,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同年,因原駐村隊長工作調動後被委任榮堡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
  • 「我的扶貧故事」「紅軍老劉」激勵著我前行|駐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
    這裡是紅軍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留下了許多令人敬仰的故事,現在一條條村組硬化公路四通八達,一幢幢農家樓房錯落有致,一輛輛小汽車進進出出,構畫出一派貴州山區美麗鄉村的風貌,這就是我所駐村的地方——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鎮中山村。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多姿彩 此生榮為扶貧人丨息烽縣鹿窩鎮...
    我叫覃志軍,是貴陽市委統戰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年初,我向組織申請到息烽縣鹿窩鎮馬屯村擔任第一書記,暗自下定決心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到馬屯村後,我白天走村入戶和貧困群眾深入交談,晚上認真梳理村情民意,一周下來,走遍全村27戶84名貧困戶,他們的家庭狀況和生產生活情況我也有了清楚的了解。扶貧不僅是「天冷送棉被,過年送大米」這麼簡單的事,更需要激發內生動力,推動產業發展,幫助群眾創收。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愛人去駐村|三都自治縣中和鎮獨寨村駐村幹部...
    可是,既然有了這個機會,我豈能放棄?和愛人商定後,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夫妻雙雙去駐村!韋昌慧(右)分享群眾的喜悅駐村第一天,我從一名公安局的大隊長,變身為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網格員。雖然之前也一直在做脫貧攻堅工作,但和以前不一樣的是這次包保任務加倍了,責任也更大。雖然只是2249個網格中的一員,但是一個網格沒做好,都有可能全盤皆毀。
  • 「我的扶貧故事」一張張真誠的笑容 是對我工作的最好肯定|黎平縣...
    回想起兩年以來駐村幫扶工作的一幕幕:村寨生活垃圾遍地,村民住房簡陋凌亂。而現在,一切都變了。   我叫宋芳劍,來自湖南省會同縣,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羅裡鄉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同時也是黎平縣羅裡鄉高更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宋主任,吃飯了沒有,進屋吃飯嘞。」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風雨駐村路 一枝一葉總關情|黎平縣永從鎮高...
    我叫龍啟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高貢村駐村幹部。再次走進高貢村,是寬敞的柏油路,田地裡的鉤藤長勢正好,村民們正忙著收鉤藤。看著村民們幹勁越來越足,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生活越來越富足,眺望著全村一棟棟的房子,剛來到高貢村的景象歷歷在目。
  • ...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的經歷是我人生的財富丨普定縣猴場鄉沙子...
    2013年2月,帶著組織的信任,我來到普定縣猴場鄉沙子坡村駐村。從縣城出發,行駛了50餘公裡,終於到達這片陌生的土地。初到這無任何集體經濟收入的貧瘠山村,如何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我陷入了思考。為了儘快了解村情,駐村後,我步行十餘公裡,走遍全村11個自然寨,走訪了退休老幹部李少方,縣人大代表魯桂蘭,老黨員李先開、等人群中。在走訪中,他們和我談了很多好的發展思路,也擺談了很多村裡的故事,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結合實際,我以聯繫群眾交朋友為工作開始,以強化自己、很抓幫扶為重點,以為民辦實事、排憂解難為工作的落腳點,逐步展開了工作。
  • 「決勝2020」楊超:駐村記憶 是我黨徽上最亮的那抹紅
    「我在技術管理部從事成果科技項目管理,企業的扶貧工作歷來是掛靠到科協的,所以當接到駐村任務時,我覺得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挑戰和考驗,我自己也願意去。」為積極響應「兩聯一包」,2017年,陝汽扶貧駐村隊走進了寶雞市麟遊縣招賢鎮高莊村。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幹部助我開啟新生活|盤州市普田鄉啊榔村村民...
    我叫陳友能,今年48歲,是盤州市普田鄉啊榔村二組的村民。眼下雖是冬季,但是過不了多久春暖花開時節,你來到我的庭院,就會看到我的小庭院中不同於冬天的單調。這裡種著桂花、桔子、花椒、紫薇、百香果,樹的下面長著白菜、蔥蒜、香芹,錯落有致,四季有果,又能吃來又能賣。
  • 「我的扶貧故事」勇做脫貧攻堅的排頭兵|普定縣化處鎮沙包村駐村第...
    「我是黨員,有困難,我先上。」這是我常掛在嘴裡的一句話。我叫顧懷勇,是普定縣公安局化處派出所教導員,於2017年12月選派到普定縣化處鎮沙包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顧懷勇。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沙包村第一書記,我主動請纓,放棄過節休息,牢記初心使命,忠實履職盡責,自大年初三以來,一直戰鬥在沙包村疫情防控最前沿一線,擔當守護一方群眾平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職責使命,第一時間組織召開村支兩委、駐村幹部工作部署會議,科學謀劃,精細分工,全力以赴開展卡點一線、排查核查、入戶宣傳、監測等疫情防控阻擊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鏗鏘腳步丨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範劍
    曾經的泥濘道變成了百姓的致富路,曾經的荒蕪山變成了村民的「聚寶盆」,曾經被生活壓得抬不起頭的貧困戶,如今也重拾了信心,滿是笑容……6年的精準扶貧扶出了一路精彩,也扶出了一路感動。  我叫範劍,是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最大的收穫就是群眾富裕的笑容丨赫章縣...
    我叫蕭開省,赫章縣松林坡鄉人民政府工作員。2019年11月,是松林坡鄉駐倮柱社區脫貧攻堅專班成員。  2014年至2019年,我在松林坡鄉塔土社區擔任駐村幹部,到村後,我走村串戶,宣傳扶貧政策,了解那些需要扶貧的農戶,為他們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 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據桐梓縣人民政府網消息:1月7日,桐梓縣人民政府網發布《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內容如下:我叫李尚友,今年53歲,2018年11月起,擔任堯龍山鎮箭頭村村支書。經過半年的努力,修建、硬化兩條通村出境公路、10條通組公路共32公裡,聯戶路4公裡,解決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 我又多方協調,對村裡電網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增加變壓器到11臺,為村民生活生產用電提供保障。提檔升級後,現在的入戶電壓基本達到了220伏,生活用電完全沒問題了,許多村民家還拉上動力電,解決了加工電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丨陳泳如:一張張群眾的笑臉是我最大的收穫
    我叫陳泳如,是新蒲新區財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12月,我到蝦子鎮蘭生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去蝦子鎮之前,我內心很糾結,一方面想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又放心不下妻兒。妻子卻很支持我,她說:「我們倆都是老黨員,為脫貧攻堅出一份力是我們的職責,家裡困難不算什麼,你只管放手去做吧!」帶著組織的信任和妻子的囑咐,2017年的寒冬,我和其他兩名隊員一起來到了蝦子鎮蘭生村。這裡山高、坡陡、谷深,我暗下決心,在幫扶期間,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所學,改善這裡的基礎設施條件,幫助村民們喝上「放心水」、住上「小康房」、走上「平坦路」。
  • 「我的扶貧故事」心系扶貧路 回訪扶貧村|三穗縣原滾馬鄉苗鳥村駐...
    時光如梭,轉眼間從駐村第一書記到一名退伍老幹部,心中最牽掛的是苗鳥村的村民們。這段時間,我接到三穗縣縣委縣政府的工作要求,需要回苗鳥村做一次回訪。看著如今的苗鳥村正在美好生活的「加速道」上大步向前,我才真正感覺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喜悅感。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堅守助脫貧丨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駐村幹部...
    我叫楊光新,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黔南州水務局選派我到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擔任駐村幹部。今年是我駐村的第三個年頭,但我感覺來這裡仿佛是昨日的事。大塘鎮水溝村位於平塘縣西北部,距大塘鎮政府10公裡,距平塘縣城78公裡,全村面積20.5平方公裡,轄9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村寨,耕地面積5612.1畝,其中水田地4450.7畝,旱地1061.4畝。水溝村村民以苗族為主,全村總人口420戶19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3戶1525人。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村發生了蛻變丨大方縣八堡鄉海龍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磊,是畢節市大方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的一名工作員,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了二類貧困村八堡鄉海龍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初到海龍村,我準備首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在海龍村第一書記曾毅的帶領下,我們挨家挨戶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力所能及去幫助困難群眾丨冊亨縣坡妹鎮尾灑村駐...
    2019年3月10日,根據工作安排,我聽從組織派遣,被派到坡妹鎮尾灑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基層工作的艱辛,深知農村工作的複雜,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肩負職責和使命,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3月12日,我們一行5人奔赴尾灑村,到達駐地後,聯合召開村「兩委」、駐村幹部和下沉工作隊會議,聽取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情況匯報,當時該村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4戶,佔總任務96戶的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