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音
藏著怎樣的秘密
寺廟的建立年代,就像是寺廟的身份證明。但對於龍山寺的建寺時間,《晉江市志》的記載是———初建莫考,相傳始建於隋開皇年間。如果寺建於隋朝,那又是隋朝的哪一年?
對於建寺的過程,《安平志》中的記載是:傳聞該地有榕樹一株,時發毫光。東漢時,高僧一粒沙創建。而民間流傳甚廣的版本是:一位香客臨時將從東京(歷史上有「沉東京浮福建」之說,這個東京具體指哪裡還是個謎)取來的香袋掛在樟樹上,結果忘了取下便回家了,當晚,這株樟樹發光。鄉人前往查看,知道是佛祖顯靈,便爭相膜拜,後來就建起了寺廟。
志書裡是榕樹,傳說中是樟樹,為何會有這種不同?是志書有誤,還是傳說謬傳?當從志書和傳說裡尋找不到準確答案時,向願大和尚就轉而從寺廟裡的文物探尋———現存龍山寺圓通寶殿中梁有塊記載「大唐·貞觀十三年(639年)魯國公程咬金知節捐俸一千兩督修」的牌匾,那麼,大唐英雄程咬金真和龍山寺有關係嗎?
還有,龍山寺「三寶」千手千眼觀音木雕、大鼓、大門門扇相傳來自隋朝建寺前的同一棵巨樟,這是真的嗎?特別是現在的「鎮寺之寶」———千手千眼觀音木雕,雖然如傳說所言是用整個樟木雕刻而成,但經考古專家鑑定為明代文物,這和傳說中的隋朝相差了好幾百年。那麼,是不是在現存千手千眼觀音之前,龍山寺還曾有過另外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呢?如果有,為何不見任何傳說和記載?
這一個個歷史謎團,向願大和尚常常思而未解。
臺灣有多少分爐
兩岸要聯手探源
以傳說建寺的並不只安海龍山寺,臺灣的多個龍山寺分爐建寺歷史也是撲朔迷離。
不久前,臺灣鳳山龍山寺來安海龍山寺參訪。臺灣鳳山龍山寺主委劉盡忠說,兩寺存在不少相似之處,令他有種「回家的感覺」。
據臺灣《鳳山採風錄》記載,三百多年前,有位福建人到臺灣,他隨身攜帶寫著「安海佛祖」的觀音菩薩香袋,在一口古井邊汲水止渴時,把香袋掛在了井旁的石榴樹上,走的時候卻忘了拿。後來,香袋在夜裡發光,人們就把石榴樹雕為觀音佛像,建起了鳳山龍山寺供奉。
據了解,鳳山龍山寺和鹿港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臺南龍山寺、淡水龍山寺並列為臺灣五大龍山寺。在建寺傳說上,臺南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與鳳山龍山寺幾乎相同,從香袋上遺留下的字,確定是分爐自安海的龍山寺。鹿港、淡水龍山寺在寺廟的建造上則與安海龍山寺有著相似之處。此外,臺灣五大龍山寺與安海龍山寺有一個共同之處———主拜觀音。
晉江市文史專家粘良圖說,明清時期,泉南一帶就有不少人前往臺灣謀生,確實有祈求安海龍山寺觀音菩薩保佑航海平安的習俗,臺灣不少龍山寺的碑記中也有記載,前往臺灣謀生的閩南商人在臺灣參與捐建龍山寺。
這些信息令向願大和尚感到寬慰:從傳說中可見兩岸龍山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無論是晉江還是臺灣,寺廟的傳承都缺乏較為翔實的歷史記載。今後,他將聯手臺灣龍山寺進一步探源,希望有一天能統計出臺灣到底有多少安海龍山寺的分爐。(記者 董瑞婷 常勵煊 陳巧玲 實習生 李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