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岸記者在黃鶴樓前合影。(湖北省臺辦供圖)
「我特別想知道,作為曾經的疫情重災區,武漢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恢復活力的。」臺灣聯合報系大陸事務處業務總監王寶善在活動開始時這樣表示。實際上,不只是臺灣媒體,來自大陸其他省份的媒體人也同樣急欲一睹疫後湖北新貌,了解疫情中的感人故事。
「英雄的稱號當之無愧」
為了跟兩岸記者見面,臺商金彥豪特地從廣東趕到了武漢。他是武漢女婿,疫情發生時正在武漢過年,染上新冠肺炎,高燒10天不退。當時武漢醫療資源極度吃緊,在湖北省臺辦幫助下,金彥豪住進武漢協和醫院,得到精心救治。
金彥豪回憶說,住院期間看到的醫護人員都穿著防護服,帶著護目鏡,看不清面龐,只看到他們每天無數次給自己量體溫、測血氧含量。「說實話,當時不知道將來會怎樣,心裡非常恐懼,是醫護人員的鼓勵給了我支持下去的力量。」金彥豪至今還保留著住院時床頭貼的鼓勵卡片,那是一位北京朝陽醫院援鄂醫療隊護士寫給他的:「燒降下去,病就好了!堅持啊,要吃飯!」
湖北省臺辦主任李建紅對記者表示,疫情發生後,臺辦對在鄂1700餘名臺胞實行「一對一」跟蹤服務,對4名確診新冠肺炎的臺胞及家屬進行救治,協調運送大批臺胞安全返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沒有一名臺胞因感染新冠肺炎失去生命,沒有一家臺企發生聚集性感染。」
「事後回想,大陸當時做出關閉離漢通道的決定,調動全國資源援助武漢,真的是非常偉大。」金彥豪說,現在國外疫情仍然嚴重,就是因為拿不出這樣堅決有效的措施;這次特地趕到武漢,也是希望通過兩岸媒體報導,讓兩岸增進了解,希望臺灣同胞捐棄不必要的成見,了解大陸防疫的努力、醫療的先進、對生命的關懷,「我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武漢客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令到場參觀的兩岸媒體人和臺商臺胞備感震撼。在這裡,抗疫的一個個重大節點、一個個定格瞬間,組成了一幅驚心動魄而氣壯山河的長卷。臺灣旺旺中時文化傳媒總監張富森說,從走進這個展覽,他的眼眶就一直是溼的,特別是看到社區網格員身上掛著近百個藥包、患病老人和醫生同看夕陽等照片時,更感受到武漢人民的偉大。
臺商劉彥顯參觀完展覽後說,他覺得很感動,全國人民萬眾一心,一起援助湖北,把疫情完全控制下來。作為一個臺灣人,他很感慨,民進黨當局居然沒有幫助湖北,還是臺灣的民間組織帶頭髮起捐助。「英雄的稱號湖北當之無愧,我們臺灣也要向湖北人學習這份英雄的氣概、抗疫的決心。」
「經濟復甦速度有目共睹」
長江大橋車水馬龍,漢街商鋪顧客盈門,黃鶴樓前遊人如織,展現在兩岸媒體記者面前的武漢,除了人人還戴口罩之外,方方面面都已恢復正常,處處生機盎然。同一時間在武漢登場的「臺商臺企荊楚行」活動中,臺商們也用高漲的投資熱情,表達了對疫後湖北經濟前景的信心。
「看到武漢戰勝疫情之後,如鳳凰涅槃,經濟社會快速恢復正常,各行各業全面復工復產,我們對在湖北的投資發展充滿期待。」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說。
「抗疫戰鬥中,我們看到了政府的擔當作為,看到了老百姓的拼搏精神。湖北經濟復甦的速度有目共睹。」悅心健康集團董事長、臺商李慈雄說。當天籤約的悅心健康康養項目,落地武漢市江夏區,項目佔地500畝,總投資110億元。
「疫情不僅沒有影響集團的投資計劃,反而讓我們看到湖北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行動力,堅定了我們在湖北投資的信心。」上海臺協會會長張簡珍說。她在仙桃市投建大型智能物流項目,「希望用3年時間,在湖北打造智慧現代物流倉儲。」
「我相信武漢會是下一個上海,東方曼哈頓。」武漢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蕭永瑞說:「湖北的抗疫成效,讓我感受到大陸的制度優勢,政府對人民的關愛,更堅定了深耕湖北的信心。」
武漢是九省通衢,擁有130萬大學生的人才儲備,湖北省兼具「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政策優勢。疫情給了湖北磨難,卻也讓世人看到了湖北的堅韌和潛力。「臺商臺企荊楚行」大會上,19個重點項目現場籤約,涉及金融、汽車電子、生物醫藥、智能物流等領域,投資總額近220億元人民幣。
「我摸到了長江水」
在湖北,兩岸記者看到了高樓林立,高速路高架橋盤旋迴繞,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大橋臥波長江。城市的摩登面貌下,還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黃鶴樓上,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詠樓名篇貼滿四壁;古隆中景區,三國故事在風中迴響;襄陽古城牆外,宋元大戰的傳奇隨漢水流淌。
「我特別喜歡這種有歷史的城市。」臺灣東森新聞雲記者魏有德說:「在這裡我看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過的東西。」魏有德是「80後」,他在臺灣上中小學時,歷史和國文課本還沒被大面積「去中國化」。
在道教名山武當山,兩岸記者隨著摩肩擦踵的香客和遊客登上金頂,親手觸摸明成祖朱棣敕建的黃金殿。湖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李玄辛介紹,他上世紀80年代上武當山時,金殿是金燦燦的,因為地處絕頂,受600年雷擊淬鍊燦然如新,後來出於保護目的給它裝上避雷針,外表反而開始氧化,連附近的玉臺也毀於雷擊,「古人的智慧,真的不能輕視。」
李玄辛說,真武大帝在臺灣信眾很多,自己參加過多次兩岸道教交流,但因為現在兩岸關係不好,交流有些受阻,只能在網上聯絡。他直言,臺灣一些政治人物只為選票算計,令人遺憾,「道一定是利國利民的,對國家發展、人民福祉不好的,一定不符合道。」
家國情懷串起了這趟歷史文化之旅。襄陽市臺辦主任史素珍介紹,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說中多次寫到襄陽,其小說主人公郭靖就是在襄陽講出「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在風景如畫的襄陽古隆中景區,遊人絡繹不絕。1800多年前,27歲的諸葛亮在這裡作隆中對,今天的武侯祠門聯上,「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講的還是為國為民的仁心仁術。
為了提振湖北疫後旅遊,湖北省舉辦了多項活動吸引全國遊客。據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消息,全省已有288家景區遊客接待量達到或超過去年同期水平,佔比74.04%。從抗擊疫情到重振經濟,湖北化危為機的背後,是各級政府和全體中國人的團結和努力。
「我摸到了長江水!」臺灣人民報記者葉沛堯在他的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探手長江的照片。這趟湖北之旅,兩岸記者在密集的採訪中,也觸摸到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脈搏。
本報記者 王 平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12月02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