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專業督導蔡宗輝先生
香港社工(資料圖片)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湛承姝) 容桂的「學生跳樓事件」在順德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許多網友在嘆息這一悲劇的同時,也對當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出了不少建議。5月10日,從事社工工作幾十年、來自香港童軍知友社的督導主任蔡宗輝先生,以及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副總幹事石天崙先生就此類危機的面對與化解分享了自己的體會。
未雨綢繆,危機意識應常駐校園
在這次由順德社會工作者協會主辦,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協辦舉行的「學校危機處理的經驗分享」主題講座上,蔡宗輝提醒,首先應該設置危機工作小組,明確分工,列明處理危機的程序。他認為,學校作為一個數以千計的學生聚集地,校方有責任提供相應的危機保障程序和措施,要明確知道自己在危機處理上的角色。若發生突發事件,校方不做出快速回應,而是迴避、拖延工作,會讓人認定為不負責任、草率,給學校口碑建設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蔡宗輝還向順德推薦了香港的經驗做法:在學校引起社工組織對學校各類事件協助處理,幫助那些在學業、社交、情緒發展上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能更好地學習與成長,順利融入社會。蔡先生介紹說,香港在這方面主要是通過一些能互動的有趣活動拉近學生與社工、老師的距離。社工和老師需作為主動的一方,建立學生對老師和社工的信任。信任和情感的建立,對於校園悲劇事件的減少和解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資料顯示,在社工起源的西方國家,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一位社工。而在香港,每562人中即有一位社工,這一數字遠遠超過發達國家水平。蔡先生表示,經過長年積累,香港的社工管理模式和運作經驗已經非常成熟。
社工駐校,李偉強職校首個試水
記者了解到,為加大對校園危機的處置力度,香港一直有「一校一社工」的設置,駐校社工由政府出資設置的崗位,每所學校一名,如果學校認為有必要,可以自行出資增設崗位。
作為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的副總幹事,石天崙對校園危機也給予了相當的關注,在與順德社工群體溝通的時候,他透露,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也擬考慮參考香港校園的做法,將社工駐校這一模式引進順德校園,通過社工全天候的介入與溝通,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和精神狀態調整的溝通與疏導,最大程度的及時消解因學生心理而導致的校園危機。
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宣傳推广部高級幹事羅雪珊也向記者介紹說,目前順德社工機構主要是通過社區、家庭的轉接聯絡獲取求助信息,多為個案跟蹤,進駐校園的社工不多。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已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嘗試,將在李偉強職業技術學校入駐社工,協助學校認清危機、處理危機。
不過,羅雪珊也坦承,社工進校對於順德來說還是新鮮嘗試,社工進入學校的經驗尚淺,而學校信息每天變化,每天學生都要面對不同的學習、情感等問題,這對於學校社會工作從業者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我們也希望通過一些類似的經驗分享,補充學校社工在該領域專業實務知識,更希望透過這樣的講座,喚起對學校社工工作的重視,推動學校社工工作往更專業、更嚴謹的軌道發展。」羅雪珊對順德的「社工駐校」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