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婦女微家」:讓她們實現家門口就業

2020-11-29 南平浦城縣婦聯

9月8日,記者走進浦城聖慧注塑產品加工廠,牆上貼著紅色「婦女微家」的標識格外醒目。車間內,女工們有序作業,家住附近的家庭婦女陸續來到車間領取加工原料配件,把手工活帶回家。

這家加工廠的負責人叫陳美琴,同時也是這個「婦女微家」的「微管家」。2010年,她和丈夫徐發在浙江義烏商貿城從事外貿加工工作,在政策的感召和浦城縣婦聯的牽線搭橋下,2011年,她和丈夫帶著技術回鄉創業,辦起3家作坊式的注塑產品加工廠,為當地留守婦女、陪讀媽媽、陪讀奶奶、陪讀外婆等提供就業平臺,增加婦女收入。

「我在這裡上班已經好幾年了,每天都有活幹,離家又近,一個月能掙個2000到3000元,既能貼補家用,還能照顧孩子。」陳麗華一邊忙著手頭的活,一邊告訴記者,她的丈夫長期在外面打工,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她進城做起「陪讀媽媽」,平時空閒時間多,在陳美琴的引導下她加入「婦女微家」,一邊陪孩子讀書,一邊自由上下班,收入也不錯。

近年來,浦城縣婦聯成立30多個「婦女微家」,作為「婦女之家」的輻射和補充。「婦女微家」擴大了服務半徑,豐富了服務內容,更將婦女工作陣地向基層的神經末梢進一步延伸,打通了聯繫和服務婦女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張月琴也是這個「家」裡的一員,她雖是位殘障人士,家庭貧困,可是她身殘志堅,在浦城縣婦聯的推薦下,她來到離家100多米的浦城聖慧注塑產品加工廠,在工廠裡做最簡單的手工活,平均每個月增加收入1000多元。「我們這個『微家』其實一點都不小,現在這個『家』裡已有280多位成員了,她們大家數是陪讀媽媽、陪讀奶奶、陪讀外婆,平時要照顧孩子,操持家務,孩子上學後,她們閒下來,就到加工廠上班,或到加工廠領手工活回家做,每月掙個兩三千元以補貼家用。」陳美琴告訴記者。

「『婦女微家』非常受廣大婦女朋友的歡迎,特別是『微家』裡的的手工加工點讓她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讓她們既可以照顧家庭,又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浦城縣婦聯副主席葉烈芝說,「我們打造各具特色的『婦女微家』,就是要將家門口服務作為社會治理的切入點,把高質量、有溫度的服務送到婦女家門口。」

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幾個「婦女微家」。在福建龍凌植物油開發有限公司的加工廠裡,也有一個「婦女微家」。「微家」通過開展種植培訓,帶動16戶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就業;浦城縣剪花嫂坊「婦女微家」,通過開展培訓公益課,向婦女同胞普及剪紙基礎技藝,弘揚剪紙文化;秋滿倉生態專業合作社「婦女微家」,組織適齡婦女學習種植技術,開展技能培訓,讓婦女同胞既能掙到錢,又能兼顧家庭,照顧孩子。

近年來,浦城縣婦聯按照「哪裡有婦女,哪裡就有婦聯組織」的工作定位,積極延伸工作觸角,「量體裁衣」零距離服務婦女群眾,逐步實現身邊都有一個「家」的基層婦聯組織建設新格局。截至目前,浦城縣已建成31個「婦女微家」,「家」裡90%的創業者是女性,90%以上的就業者也是女性。她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為家庭增加經濟收入,激發起一股巾幗脫貧的「她力量」。

(張璐 柳志勇)

來源:浦城新聞

相關焦點

  • 冉廟鄉新楊堂村婦女之家開展手工編織就業技能培訓
    冉廟鄉新楊堂村婦女之家開展手工編織就業技能培訓 2020-07-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訂單式」手縫工培訓 讓百姓實現居家就業
    農村牧區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最為關心、關注的問題。2017年以來,阿勒騰席熱鎮人民政府經過與鄂爾多斯羊絨集團針織二廠協商,籤訂了羊絨製品手縫訂單協議,在阿勒騰席熱鎮各社區建起了手縫工車間與手工編織作坊。
  • 四川23萬名婦女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巧手編織致富夢想
    3月7日,在資陽市婦聯開展的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培訓現場,手編服飾公司總經理劉華自信地說。劉華用毛衣鉤編創業,帶動簡陽1000餘名婦女居家就業,每名婦女月均增收近千元。  近年來,我省把婦女居家靈活就業作為一項引領婦女進行生產自救、推動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和破解農村「三留守」問題的重要舉措。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南蘭考:扶貧更扶志,婦女們在家門口有了...
    蘭考縣婦聯主席 王海傑  「我們在下鄉調研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但同時也注意到,其實她們大都擁有參加生產勞動的意願和能力,」王海傑介紹,「如果能在家門口為她們創造一些勞動崗位,不僅能幫助她們就業
  • 了不起的「她力量」 探秘嶗山區金家嶺街道東城國際社區「婦女微家」
    如何引導更多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的共建共治共享,尤其是通過鼓勵婦女參與活動來激發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青島市在一直探索前進,「婦女微家」便是其探索途徑之一,由此,全市各個基層組織掀起一股「婦女微家」的創建浪潮。歷經近一年多的運作和發展,全市湧現了眾多典型代表,不少社區「婦女微家」工作特色鮮明、運作流暢。
  • 返鄉加工「太空泥」,90後帶動2000村民家門口就業!
    如今,他引來的太空泥分裝項目在平陰縣的每一個鄉鎮都有至少一個加工點,2000餘不能外出務工的老年人和婦女實現了年門口就業,平均年收入人均增加近萬元。村民分包太空泥,家門口也能掙錢。返鄉之前,宋京偉原本在上海做餐飲生意,當聽說太空泥包裝項目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工序簡單好學,他覺著特別符合家鄉的實際情況。
  • 家門口就業解決數重煩憂 長沙市公益性崗位共計安置就業3424人
    &nbsp&nbsp&nbsp&nbsp家門口就業解決數重煩憂(星城璀璨·有你更精彩)&nbsp&nbsp&nbsp&nbsp全市公益性崗位共計安置就業3424人&
  •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政策好,在我們家門口建起了工廠,一家人就業有了著落。」李雲田高興地告訴記者。 李雲田在雲南創標實業有限公司駕駛張拉機,他的妻子張明豔也在公司做骨架工。他們家需要供兩個大學生讀書,是典型的因學致貧家庭,屬低保戶。
  • 昭平:就業有保障 脫貧有底氣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一視聽互動平臺
    粵桂扶貧協作為貧困戶提供穩崗就業平臺今年以來,昭平縣與肇慶市鼎湖區通過籤訂勞務合作協議,組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穩崗就業工作專班,為全縣穩崗就業工作開展注入「強心劑」。扶貧車間解決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問題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2018年以來,昭平縣通過招商引資,出臺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小微企業發揮靈活的就業特點,在全縣10個移民搬遷小區附近設廠設點,引入扶貧車間,讓更多貧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 甘州區長安鎮舉辦美容師培訓拓寬婦女就業路
    原標題:甘州區長安鎮舉辦美容師培訓拓寬婦女就業路甘州融媒訊 近日,甘州區長安鎮婦聯開辦免費美容師技能培訓,積極引導轄區婦女群眾參加美容師培訓。長安鎮通過開辦就業培訓,使轄區婦女切實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婦女自主就業創業能力,讓廣大婦女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辛勤付出讓日子越過越好。(郝琳 鮑璟)
  • ...婦女微家,您的家,您身邊的「娘家」!這場年會姐妹們玩嗨了
    婦女微家,您的家,您身邊的「娘家」!在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下,年會搞的有模有樣。我們的姐妹是從全國各地相聚到杭州這座美麗的城市,她們拋下自己的孩子去照顧別人的孩子,拋下自己的小家去融入別人的家,改掉自己的口味習慣去迎合別人的口味習慣。她們甚至需要放下愛好、隱藏自己的個性、關閉自己的心門。
  • 感受家門口的詩意 上海發布首批50個「家門口的好去處」
    「上海城市2035總體規劃」提出營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概念,即在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配備居住、就業、交通、服務、休閒等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為此,今年9月,上海市文化旅遊局會同16個區啟動了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的評選,提供親民便民、宜樂宜遊新型文化旅遊公共空間。
  • 「靚髮屋」引領鄉村婦女脫貧增收
    今年5月,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阿皮耶提·阿布杜拉參加了墨玉縣婦聯舉辦的美麗鄉村「靚髮屋」婦女創業技能培訓班。在培訓班上,她學會了美容美髮技術,自己的穿著打扮也變的時髦了。培訓結束後,她享受了政府一萬元項目資金補助,回到村裡開起了美容美髮店。
  • 豐寧鳳山鎮:留守婦女成為脫貧「技術媳婦」
    7月2日,記者獲悉,豐寧鳳山鎮把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與扶貧攻堅活動有機結合,給育齡留守婦女創造學習技術機會,幫助她們增收脫貧。  鳳山鎮下轄34個行政村,有育齡婦女7800名。這些「半邊天」有致富願望卻苦於沒門路、沒技術,因此貧困一直如影隨行。如何讓這部分人實現脫貧致富是該鎮一直面臨的問題。
  • 發改委發文支持微商創業,益百分搶抓機遇助就業
    目前,疫情的蔓延使得全球經濟逐漸衰敗,很多企業陸續瀕臨倒閉,很多企業降薪、放假、裁員,人們的生活就業壓力逐漸顯現。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快速發展,作為創新型健康服務企業,益百分為幫助社會做好穩就業,促就業,藉助社交電商模式,近半年內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就業、創業。
  • 129個「殘疾人之家」幫扶千人就業,小康路上的希望之家
    除此之外,金壇區大力推進「殘疾人之家」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武進區成立勵志殘疾人之家輔助性就業資源調配中心,還輻射至全省,共扶持21個殘疾人之家共享訂單。幫就業,促增收,才能讓殘疾人脫貧更有底氣。在「全面小康,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下,常州市「殘疾人之家」已真正成為殘疾人小康路上的希望之家。
  • 浦城小靈芝撐起「大產業」
    該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初位於我縣管厝鄉武夷山脈林區20畝靈芝基地起步,到集靈芝栽培、生產、研發、銷售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再到今天馳名世界的「仙芝樓」靈芝品牌,數十年來,福建仙芝樓生物科技集團立足於我縣地處三江源頭的生態優勢,注重科技創新,用小小靈芝闖出了大市場,撐起一個大產業,走出一條引領浦城生物產業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下屬公司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仙芝樓牌「靈芝西洋參茶
  • 桐山:「紅色微家」惠及左鄰右裡
    福鼎新聞網訊(金靈)最近,家住桐山街道小路社區書香佳苑小區7棟的居民李相斌習慣懷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到24樓的「紅色微家」去坐坐,跟微家裡的黨員們一同學習,交流心得。在桐山街道,這樣的「紅色微家」有78個,建立在樓棟優秀黨員家中,以本樓棟黨員為主體,輻射所有家庭戶。每個「紅色微家」都敞開家門,讓小區居民盡情地學習交流、議事商事,向群眾及時宣傳新政策新規定、收集大家的意見建議等,氣氛熱鬧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