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野外筆記 ,ID:Falco-peregrinu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這六七年來,幾乎每次我去貓兒山,都會被蕭敬騰附身,所以從六月開始吆喝的廣西觀鳥大年貓兒山站活動一直因為下雨而被迫延期至八月底,理論上八月開始至十月中旬貓兒山的天氣會好很多。
貓兒山保護區工作人員和鳥友合影
果然,天氣很不錯哦!參加活動的鳥人的期望值一下子就吊起來了,畢竟秋天是收穫三金最好的季節。
三金就是鳥友們對金額雀鶥(Alcippe variegaticeps),金色鴉雀(Suthora verreauxi)和金胸雀鶥(Lioparus chrysotis)這三種貓兒山金色小鳥的簡稱,其中的金額雀鶥是最難見到的一種,而且是中國人自己發現並命名的第一種鳥類。
金額雀鶥@coconut163
金額雀鶥,主角光環很耀眼的,顏值也高,是很多鳥人來貓兒山的目標和怨念——來很多次都不一定能見得到,然後再來很多次,還是不一定能見得到。
對比中國其它地方,例如四川龍蒼溝有相對穩定的金額雀鶥,而金色鴉雀和金胸雀鶥在其分布區常見的情況,貓兒山的確是目前所知唯一能一次性收齊三金的地方,而且交通,住宿吃飯都很便利,所以只要你願意付出金額(cash),那就有可能獲得金額(雀鶥)。
金額雀鶥@傅雲
我就不說但是了——金額不是你想要,想要就能要,運氣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才最重要。
難得的一個大晴天,有天氣加持,我們搞定好鳥的希望很大啊!特別是有鳥友在群裡為我們祈雨求風,真是人性的寫照。
懷著感恩的心,我們坐著貓兒山景區特別提供的專車上山,一路欣賞初秋華南最高山峰的風景,一路聊著鳥,滿懷期待。
等一下!車頭左前方有一隻紅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雄鳥淡定地站在懸崖邊,一團火紅的顏色在綠色的草叢超級顯眼。
紅腹角雉@觀鳥首席行走
司機眼尖而且剎車很穩,給我們留了好幾秒的時間欣賞和拍照,待到公雞踱步走下山崖,車廂裡一陣唏噓吵鬧——哎呀好漂亮啊可惜剛才隔著玻璃沒拍好啊,你個車窗怎麼那麼難打開啊,我都沒有準備好,好了好了,能見到就是好事了,待會兒還有,這個鳥在貓兒山密度還是蠻高的…… 典型的看了好鳥後的Afterparty。
紅腹角雉@觀鳥首席行走
一個好的開始,老夥計,你說的沒錯,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說呢?
雖然對於隔著玻璃想砸車窗的鳥人來說,一隻鳥永遠拍得不夠好,永遠不夠近,一隻雄鳥看到了,還想看雌鳥,看了雌鳥,還想看雄鳥和雌鳥在一起(隨便幹點什麼都行,不要想太多),看了雄鳥和雌鳥一起,還想看雄鳥和雌鳥一起帶仔……
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都不是,這是精益求精、努力進步的精神啊!(我那可恥的求生欲)
實際上,除了開頭的大公雞,一路上我被打臉打得啪啪的。
這隻雞可能真的敗掉了鳥品,讓我們這一趟飽受折磨——三江源是看三金最妥的地方,但是連續兩天的埋伏和突襲都沒有見到金額雀鶥,還好有二十多隻金色鴉雀在臨走前的兩個小時給了安慰。
金色鴉雀@傅雲
一開始覺得什麼觀鳥的技巧,經驗還有SOP在貓兒山都很難適用,我很難理解為什麼黃腹山鷦鶯要上到1800米的海拔,白鶺鴒為什麼要在接近2000米海拔的酒店旁邊出現,這些現象其實都是正常的,只能說我見識太少而已。
整個行程我們看到的鳥種加起來不到30種,簡直慘不忍睹,特別是號稱在最佳觀鳥季節的秋天,而且是晴朗清涼的晴天。
赤尾噪鶥@高山短翅鶯(共鳴)
歷史上我從來沒有在那麼好的天氣情況下收穫那麼慘的觀鳥記錄,而且,連兩爬都沒見到幾種,就見了兩隻小小的貓兒山林蛙;
見到的昆蟲種類數量也是屈指可數,這種慘澹的情況實在太奇怪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看著幾位大師扛著三腳架執著地走在山路上搜尋目標,在樹林深處寂靜地蹲守,懷著敬佩之心的我只能在清涼的陽光下思考期望值管理在觀鳥活動中的積極作用。
我想,佛系這種心態真的是被逼出來的,生活毒打了你,你就躺下來享受,這就對了,不要掙扎,也不要自作主張想換個姿勢。
比如說,共鳴下山的時候就很開心,他來一趟貓兒山,加了5條個人鳥種新紀錄,對於一個老鳥人來說,這個成績,很贊了!
再比如說,我們起碼看到了大公雞啊,而且還看了那麼好幾秒,原生態,純天然!
再再比如說,晚上還可以在華南最高的地方看星空銀河,清晨還有奪人心魄的雲海日出。
再再再比如說我們吃到了好吃的泉水雞,還在灕江的源頭喝了漓泉啤酒,享受了原始森林的寂靜。
好了,我知道這些都是副產品,大家都還是想看鳥,上面的「比如說」都是騙人騙自己的安慰。
貓兒山就是那麼讓人琢磨不透,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你只能接受,不要想去努力改變,順其自然這個成語就是要在貓兒山看鳥的時候用的。
在廣西觀鳥大年的群裡,大家喜聞樂見我們沒有看到什麼「好鳥」,幸災樂禍(Schadenfreude)果然是人世間最真誠最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們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也是好事一件。
紅尾伯勞@傅雲
遇到問題沒關係,這只是一個我之前沒遇到過的現象,沒有很多的物種記錄也是調查的結果,可能和今年下半年疫情過去了,遊客流量恢復了有關?
和上半年雨水太多有關?雨水太多影響了鳥類的繁殖?(往年也雨水不少啊,灕江潯江資江源頭雨水少才麻煩啊大哥!)
和季節和天氣沒有必然的直接關係?
和紅軍絕對沒有關係?
圖片@深藍
畢竟我們只是待了短短兩天,調查時間短,只能說明這兩天的問題而已。以往的經驗只能是參考。
這可能也是觀鳥的樂趣所在——常看常新,不僅僅是鳥,還有和鳥相關的生境、幹擾等等各種情況,事情正在起變化,而變化本身是最有意思的一點。
貓兒山這兩個月的物種情況到底如何?
需要更多的數據才能做出分析和判斷。那就留給要來貓兒山的鳥友吧。
我們計劃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再來一次,對比一下兩次的情況,好歹也再試一試運氣唄!
另外,廣西觀鳥大年組委會計劃九月底到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鳥,那裡正處於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招募信息這兩天會出來,自駕出行,希望能在今年發現九萬山的淡喉鷯鶥(Spelaeornis kinneari)之後靠著更多的鳥友良好的人品有更好的發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野外筆記 ,ID:Falco-peregrinu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