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6億元「錦鯉村」 :錦鯉按斤賣最貴單條一百萬

2021-01-11 網易河南

太多人經歷過這兩年「轉發錦鯉」的刷屏,象徵對好運的嚮往。而在位於河南南陽市鎮平縣的向寨村,村民不用「轉發錦鯉」,也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因為在這裡錦鯉就是人們的日常。這裡家家從事觀賞魚養殖,全村2000多畝魚塘,六成以上是各類錦鯉,年產值高達6億元。家庭小戶每畝進帳1萬到2萬元,養殖大戶每年平均淨收入200多萬。在「錦鯉村」,每一批精品錦鯉的誕生背後,都是殘酷的優勝劣汰,回報也是優厚的,單條錦鯉最高曾賣到100萬元。

沉浸在魚塘裡的村落

隨著餌料被投向魚塘,魚兒爭先恐後朝著食物的方向聚集而去,平靜的水面變得喧鬧不堪。但與其它水產養殖村不同的是,水面上密密麻麻的不是普通的草魚、鯉魚、鯰魚,而是一條條色彩斑斕的錦鯉,讓整個水面變成了彩色畫面,在冬季蕭瑟的廣大村莊裡,這是只屬於向寨村的驚人景象。


冬季天冷,需要用餌料吸引錦鯉上浮。新京報記者張羽攝

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部的向寨村,多年來以觀賞魚養殖聞名。在當地計程車司機眼中,去向寨村的肯定是「買魚的客人」。從地形上看,向寨村所在地區的北部、東部均有山地包圍,而從水系分布上,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從這裡穿過,若再向南200公裡,則是河南與湖北交界處的丹江水庫。

看似水資源豐富的向寨村,在觀賞魚養殖產業的發展上,卻經歷了至少兩代人的打拼。今年剛37歲的向寨村村支書李長彥,從事觀賞魚養殖銷售生意已有17年時間。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就在大約30多年前,向寨村仍是一個以小麥和玉米作為主要耕種作物的小村,歷史上更從來沒發展過漁業。如今,在這個不過2300餘人的村子裡,家家養魚,村內的魚塘面積超過了2000畝。

「記得從80年代開始有外出打工的村民把金魚帶回村裡,趁著農忙之餘養,養大了帶到縣城與市裡賣,結果賣得確實不錯,鄉親們看這個能掙錢,也就一家家開始學著養魚」。李長彥記得很清楚,小時候常能看到鄉親用塑膠袋盛滿水,裡面裝著小金魚,打好氧氣後繫緊繩子,一個個打包好的塑膠袋被放進背包和大行李袋中,「騎三輪、騎摩託,到縣城的商場、公園門口,直接就地擺攤賣金魚。」

養魚的村民越來越多,直接改變了村莊的形態。不知不覺中,那些原本種植小麥和玉米的土地,全變成了一片片魚塘,有深有淺、有大有小,挖出的土被壘到魚塘四周,形成縱橫的小路。

「大約到了2014年,村內2000多畝的土地就基本全變了魚塘,現在能看到的少數種著莊稼的地,都是因為有祖墳沒被使用,加起來的面積也就幾畝,2300多名村民,除去兒童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外,都在和觀賞魚打交道,有些人還跑到鄰村租土地擴大養殖規模。」

每年6億元錦鯉遊進向寨村

如今,向寨村在整個河南都以「錦鯉」倆字出名,甚至被稱為錦鯉之鄉。事實上,向寨村的魚塘內包含著錦鯉、金魚等各類觀賞魚品種,而錦鯉在向寨村首次出現,大約是14年前。

李長彥第一次見到錦鯉是在2005年,他在一位錦鯉愛好者的家裡見到了這個新鮮物種。「能看出來是鯉魚,但以前見到的鯉魚都是那種青色的,像錦鯉這種身上帶紅色、黑色花紋的,當時是第一次見」。更令李長彥印象深刻的,是它們的價格,那時一條普通觀賞金魚的價格平均只有幾毛錢,好點能賣到2塊錢一條,相比之下,2005年一條錦鯉的零售價格已經達到三位數,「一條小魚100多塊,還有人願意買,我立刻覺得這個生意能做」。

李長彥的養殖場目前規模達1000畝。新京報記者張羽攝

從這位錦鯉愛好者手中,李長彥買下了向寨村第一批錦鯉,拿到自己的魚塘中繁育。這一年,他已經從事金魚養殖4年多時間,但在錦鯉上,李長彥的養殖嘗試失敗了整整3次。直到2008年年末,錦鯉成活率才基本得以保證,在賣出那一批的魚後,李長彥賺了近10萬元。

當時,他的魚塘規模僅有10畝。有了資金後,李長彥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再加上租用鄰村的土地,14年,1000畝魚塘規模形成。緊隨李長彥,越來越多的向寨村村民養起了錦鯉,畢竟這是一個利潤足夠高的生意。

村民李偉進入行業很晚,從去年夏天才開始從事觀賞魚養殖。可就這一年多的時間,自家7畝多的魚塘一共賺了8萬元。而在養魚之前,李偉主要靠在縣裡打工維持生活。由於手有殘疾,他所從事的工作也相對簡單,過去每月下來工資不過2000元。

「10年前我養過金魚,可一年下來賠了好幾萬,就不敢繼續養了,去年年初,村裡號召外出打工的青年回來一起創業養錦鯉,還提供養殖和網店經營的指導,能夠保證足夠的成活率。」李偉表示,由於自己是第一次養殖錦鯉,也出現了死魚的情況,如果能夠避免這部分損失,自己過去一年至少還能增加3萬元左右的收入。

據李長彥估計,錦鯉在如今向寨村的養殖中,至少佔到了六成以上。大戶每年淨利潤能達到200多萬元,而家庭小戶養殖,每年每畝池塘都能獲得至少一兩萬元的淨收入。每畝池塘中,根據錦鯉體格大小不同,養殖的金魚規模也有所不同。60公分的大錦鯉,一畝魚塘可以容納300條,而20至30公分左右的錦鯉,則是2000條左右。若以更小的單純育苗計算,每畝魚塘至少有10000條錦鯉。

如今單純以產值估算,李長彥表示每年村內的產值為6億元左右。

李長彥的魚池,其中的錦鯉多是60公分、品相較好的壯魚。新京報記者張羽攝

錦鯉批發按斤賣 最貴單條一百萬

錦鯉價格參差不齊,甚至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真有愛好者或企業願意為天價錦鯉買單,而對多數購買者來說,買錦鯉則是圖個好運氣,為家中或一些固定場所增添一些喜慶顏色。

當下支撐起向寨村錦鯉產業的多是大批量線下銷售。通過城市、縣城的批發商以及一些景區開發商的批量採購,錦鯉從向寨村遊向全國。

批發的錦鯉價格論斤賣,從最低每斤20塊錢到最高每斤上千元,價格根據品質不同而定。而據多位村民透露,批發走的錦鯉多出現在城市的觀賞魚店鋪,在批發價上的基礎上,由商販加價後進行二次、三次轉賣。一些個人愛好者、個體企業則是通過線上渠道直接找到養殖戶,購買精品錦鯉,價格從每條幾千元到每條幾萬元不等。

錦鯉的高價與成本直接相關。相比普通觀賞魚,錦鯉對飼料和環境的要求更高。「養普通的金魚,餌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在30%左右,養錦鯉的話,餌料蛋白質含量要到40%,同樣一畝魚塘,整個成本就增加了一倍」,李長彥表示。

除此之外,用來繁育錦鯉的種魚價格更驚人。為了保證錦鯉的品質,養殖戶往往需要花高價購買品相優秀的種魚。而在自己培育出精品後,這部分錦鯉也會被留下用於未來的繁殖。普通金魚品種一般一條種魚的價格在300到500元左右,而錦鯉的種魚價格一般都在20萬元到30萬元不等。據李長彥透露,2016年自己曾從國外進口多條精品錦鯉,最低16萬元,最高的一條則是25萬元。

2018年,李長彥養殖了近7年的一條錦鯉在網上拍出了超過100萬元的價格。這是他養殖錦鯉以來賣出的最貴錦鯉。而據媒體報導,在今年2月舉行的「全日本綜合錦鯉品評會」上,獲得第一名的錦鯉以2.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23萬元的史上最高價格被拍下。李長彥說,錦鯉銷售出現百萬元級別的太少,對個人愛好者來說,萬元級別的精品錦鯉需求量最大。

精品魚繁育如同賭博 最怕「長殘了」

如同金字塔一般,能夠站到頂層的精品錦鯉少之又少,稀缺性是天價出現的主要原因。李長彥說,從每一批魚苗開始繁育,最終能夠作為商品錦鯉賣出的大約只有30%。在養殖戶眼中,這不足三成才是能夠帶來利潤的錦鯉,精品則只能靠運氣。事實上,能做到這一數字的養殖戶並不多。李偉說,自己在養殖中,只能保證10%到20%左右的成品率。

如何評判一條錦鯉的品質?從事錦鯉銷售的海春雙告訴記者,花紋與體型是最基本的判斷依據,有些錦鯉愛好者還會根據錦鯉的泳姿、魚尾的形狀等細節進行挑選評價。

由於錦鯉起源於日本,目前的錦鯉市場上,日本錦鯉品種也最受歡迎,此外還能見到德國錦鯉、中國臺灣地區的龍鳳錦鯉等。但說起品種以及評判標準,日本錦鯉養殖行業最具話語權。

根據花色不同,錦鯉可以分為紅白、大正、昭和三種。其中,紅白錦鯉的白色魚身上呈現紅色花紋,而大正錦鯉、昭和錦鯉則可以看見白、紅、黑三種顏色。這三種錦鯉培育歷史最為悠久,市場接受度也更高,被冠以「御三家」的稱號。

「目前在錦鯉的鑑賞上,主要是以日本愛鱗會的13種大類分法,除了紅白錦鯉、大正三色、昭和三色之外,大家喜歡的還有通體金黃的黃金錦鯉,頭部有一塊圓形紅斑的丹頂錦鯉」。據海春雙介紹,根據各個錦鯉的斑紋顏色、形狀、分布位置,以及魚身是否有鱗,13個錦鯉品類下又能分出100多個不同品種,「一個品種應該長成什麼樣,都是有幾條固定的標準,養殖戶做的就是根據標準不斷篩選。」

每年4、5月開始,錦鯉陸續產卵。孵化後的一個月左右時間,長成小魚苗的錦鯉將開始面對層層篩選,直到錦鯉被最終賣出前,這種篩選從未間斷。

「比如丹頂錦鯉又叫鴻運當頭,根據這種錦鯉的標準要求,首先要看的就是頭上有沒有明顯的紅色圓形斑紋,有紅紋就說明長大後有潛力成為精品,養殖戶會給予更多關注並立刻分開養殖」。在村民的期待中,錦鯉越長越大。它們有的身形越來越胖,有的則身形消瘦,有些按照既定的標準生長,還有的則會突然長出異色鱗片。每一次的篩選下,錦鯉都會進行一次分化。

「一個池塘裡,可能最終只能出一條精品魚,甚至可能一條沒有,其餘的魚其實都算是犧牲品,稍好一點的就批發賣出」。對於淘汰後的錦鯉,李長彥表示有些會進行放生,有些則直接在小魚苗時期被養殖戶當成餌料賣給大魚養殖戶。

一條精品錦鯉一般3年成型,此時被稱為壯魚,平均長度在60-70釐米。那被選出的潛力錦鯉就一定會越長越漂亮嗎?海春雙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這種不確定性使得精品魚的繁育如同賭博,有極大的運氣成分。「就像人一樣,可能本身很好看,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吃胖、禿頂、長殘,錦鯉也是,可能繁育一段時間後長殘了,反而還不如之前的品相」。

至於整個繁育過程中的人為因素,海春雙表示則主要以控制體型、維持色斑,前者依靠飼料投餵管理,後者則是通過露天養殖保證紫外線的吸收以維持鱗片色彩。

魚塘在向寨村中隨處可見。新京報記者張羽攝

普通錦鯉掉價 而好魚更貴不愁賣

微信朋友圈「轉發錦鯉」這兩年帶來的話題與關注度,讓這個原本存在於觀賞魚玩家圈子裡的品類,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養殖戶發現,市場的需求在近幾年仍不斷上升。

向寨村村民任仲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跟著父輩養魚,並在2000年就開始了自己的漁場經營,對市場的變化相當熟悉。「2010年之前賣的基本都是各類金魚,錦鯉的訂單也就佔5%到10%左右,但這幾年至少能佔到一半以上」。任仲良說,雖然生意好做,可錦鯉的養殖和銷售很難說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畢竟是活物兒,死傷難免。

「過去養殖技術跟不上,基本都是放養,經常出現一池子魚死了一多半,但就是只賣剩下的一部分,還能有不少利潤,因為市場供小於求」。任仲良告訴記者,早期在錦鯉銷售中,批發商都是先挑走一些好品質的錦鯉,而品相不好的一般留到最後。

「按道理說咱一批魚裡,好的按50元一斤賣,次一點的應該是30元、20元,結果賣到最後,需求還是很大,市面上的魚基本都賣光了,很多人甚至發現最後剩的次品碰巧了能比好品質的錦鯉賣得都貴,這就造成了很多人覺得錦鯉賺錢,都開始養。」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過去到了年底,養殖戶的魚塘裡基本都已清空,如今則是一年四季都有充足的錦鯉供應。那養錦鯉的人多了,會不會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任仲良表示,其實許多養殖戶之前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也因此每年的養殖量上都不敢增加過多。最終的結果卻是,訂單依然不斷,錦鯉年年不愁賣。但變化不是沒有,任仲良發現這兩年的趨勢是,普通錦鯉的價格有所下降,而精品、高端錦鯉的價格卻越來越貴,乃至出現了天價錦鯉。

「2015年價格一般就是每斤30元到50元,而且好魚壞魚之間價格差別沒那麼大,現在的價格一般就是每斤20元,從總體上看,現在的錦鯉肯定是要比過去的品質水平高得多,30元一斤的,過去至少能賣到50元一斤。」

村民不會「轉發錦鯉」

對於觀賞魚行業已發展30多年的向寨村來說,錦鯉是最司空見慣的東西。它代表的也只是觀賞魚的一種。包括村支書在內,他們中多數人並不明白「轉發錦鯉」能代表什麼,更不知道明星楊超越是什麼梗,有人甚至從顏值上還「鄙視」了錦鯉一番。

「你要買魚是吧,村子裡好多人都養,順著這條路走能看見很多」,一位在村內經營小賣部的村民告訴記者。當被提到錦鯉二字時,他表示很多人來買,但從自己的審美上看,卻並不喜歡。在他看來,相比顏色各異、形態各異的金魚、草魚,錦鯉無非是更貴些。由於年紀大了,自己不從事養殖工作,可他對於觀賞卻有著十分「復古」的看法。「我還是喜歡金魚,魚頭的形狀有特點,有些是魚尾好看,不像錦鯉,都是一個胖長條的,都一個樣子。」當被問起如今錦鯉的象徵時,他也並不清楚。只覺得這種魚好養活,才被這麼多人喜歡,「金魚更難養,但像錦鯉的話,不怎麼餵它都能一直活蹦亂跳的。」

不只是村民,就連從事觀賞魚養殖工作20年的任仲良也屬於「佛系養錦鯉」。能隨時看出一條錦鯉價值的他坦言,自己養殖的錦鯉基本都是「小眾款」,「平常要是發現一條花紋少見的,基本我就帶回去養,賣肯定是賣不出好價格,因為不符合愛好者心中的標準,誰來家裡看到喜歡,就直接送了,也算不上珍惜。」

任仲良如今也會直播帶貨。新京報記者張羽攝

魚美村不美 錦鯉村「富」得不明顯

每年6個億的產值,從收入上看,向寨村本應是富裕村的代表。但走在村中,村莊的道路、建築卻很難給人這種感覺。

記者在向寨村內看到,許多村民的住房並不算「光鮮亮麗」,更為反差的是村子的道路,一場小小的冬雨之後就顯得比較泥濘,路面也不算平整。在魚塘與房屋建築的「夾擊」下,道路顯得很窄。

去年開始任職村支書的李長彥承認,村容村貌其實是之後向寨村發展的一個重點。在他看來,30年間不斷挖出的魚塘,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限制了村路的拓寬。「魚塘大小不一樣,深淺也不一樣,有的甚至不是方方正正的四邊形,改造道路、修建房屋,都需要和已有魚塘養殖戶進行協商,整體的規劃會非常複雜。」

作為村支書,他希望在提升村容村貌之後,能夠將錦鯉與旅遊相結合,為村子謀求更多的發展路徑。而作為錦鯉養殖場的負責人,他希望能夠不斷提升精品錦鯉的養殖。在他看來,國內的錦鯉市場依然以量為主,整體的品質和單價其實還屬於較低的水平。從去年開始舉辦的鎮平縣錦鯉大賽,則是希望養殖戶多多參與,未來能走出向寨村,與全國更多養殖戶交流。可惜多數養殖戶的興致並不高,錦鯉於他們也僅僅是一個賺錢的營生。

採訪時,向寨村許多小貨車忙碌地進進出出,除了批發商,不少小貨車拉走的是養殖戶在網上銷售的單只錦鯉。雖然向寨村在錦鯉養殖上起步很早,但大規模網上售賣卻是近兩年才開始。即使是從事這個行業已近20年的任仲良,經營網店生意的同時,也在休息時間開起了網絡直播,內容自然都是錦鯉。他覺得,既然網絡話題帶火了錦鯉,當然要主動接觸網絡,「很多東西都是火一兩年就結束了,現在網上經營的訂單也多了,沒準之後線下的單子真就越來越少,大家都得提早做準備。」(記者 張羽)

相關焦點

  • 河南6億元「錦鯉村」 村民不懂啥是「轉發錦鯉」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太多人經歷過這兩年「轉發錦鯉」的刷屏,象徵對好運的嚮往。而在位於河南南陽市鎮平縣的向寨村,村民不用「轉發錦鯉」,也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因為在這裡錦鯉就是人們的日常。這裡家家從事觀賞魚養殖,全村2000多畝魚塘,六成以上是各類錦鯉,年產值高達6億元。家庭小戶每畝進帳1萬到2萬元,養殖大戶每年平均淨收入200多萬。
  • 每年產值6億元的「錦鯉村」,村民不懂「轉發錦鯉」
    這裡家家從事觀賞魚養殖,全村2000多畝魚塘,六成以上是各類錦鯉,年產值高達6億元。家庭小戶每年每畝可淨賺1萬到2萬元,養殖大戶每年平均淨收入200多萬。在「錦鯉村」,每一批精品錦鯉的誕生背後,都是殘酷的優勝劣汰,回報也是優厚的,單條錦鯉最高曾賣到100萬元。
  • 小夥養錦鯉成千萬富翁 最貴一條270萬
    最貴錦鯉:270萬一條 全國人民都知道 咱們蘇州相城區特產大閘蟹,可吳斌卻在這裡養起了錦鯉 這條大肥魚,就是被譽為「水中活寶石」的錦鯉了。
  • 蘇州小夥養錦鯉成千萬富翁 最貴一條270萬
    最貴錦鯉:270萬一條全國人民都知道咱們蘇州相城區特產大閘蟹,可吳斌卻在這裡養起了錦鯉這條大肥魚,就是被譽為「水中活寶石」的錦鯉了。錦鯉場的負責人吳斌說,這條魚已經養了六年了,長有65釐米左右,體重超過20斤,市場價值起步價10萬。這還不是最貴的錦鯉,去年吳斌一條從蘇州送到日本參賽的錦鯉價值270萬,相當於蘇州一套房子了。
  • 不愧是錦鯉之鄉,靠一條魚也能遊出小康大道
    「錦鯉」是什麼?錦鯉是一種魚,歸屬鯉魚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愛情合歡、家族繁衍和人丁興旺等多種美好。錦鯉也可以是楊超越,「信小呆」(獲得支付寶一億大獎的普通用戶),它們以吉祥物形象出現,寓意好運,在粉絲眼中近似圖騰。
  • 河南鎮平:錦鯉乘「專車」「遊」向全中國
    德國秋翠、日本大正……名貴品種的錦鯉讓遠道而來的顧客驚喜不已。  「我昨天下午就到這裡了,實地挑選錦鯉,可以賣得更火爆。」來自廣州市區做金魚銷售生意的黎先生說。像黎先生這樣的外地顧客,每個月都要「飛」過來一次到兩次,這裡的錦鯉種類全、價格實。說話工夫,就有20多個客戶通過淘寶、微信下了訂單。
  • 這才是臨沂錦鯉,最貴的一條賣出了125萬
    進入11月,觀賞魚錦鯉進入銷售旺季,山東錦鯉王彭長江在臨沂的300畝養殖場,每天,一條條品相俱佳的錦鯉被賣到了全國各地,「10年錦鯉養殖,2012年我養的一條錦鯉,最高賣到了125萬的價格!」錦鯉一般在每年的5月初產卵,一條90公分的錦鯉能產3斤重左右的卵,1斤卵就能有30萬尾小魚苗,存活率達到80%,等到當年的11月初通常都能長到二三十公分。從產卵到選出好的魚苗,要經過不斷的篩選。培育精品魚種,不僅需要平時悉心照料,還要嚴格篩選魚苗。為此,有人戲稱挑選錦鯉的嚴格程度堪比選「世界小姐」。
  • 天津記者轉行賣錦鯉:價值幾萬的魚運輸途中死了,航空公司按斤賠
    那時候,蔡志文做出一個冒險的決定——從報社辭職、轉行賣錦鯉。這在當時同事看來挺不可思議的。 老蔡還保留著當攝影記者時期的各類採訪證 但蔡志文覺得,這是個順理成章的決定。在當記者的那段時間裡,他就在家裡自己養錦鯉,「拍照和看魚,這兩者有點相似,都和審美有關。」
  • 中國海關截獲日本錦鯉,為何國產錦鯉不受歡迎?日本錦鯉有何優勢
    1月8日,深圳文錦渡海關查獲了一批走私的大型日本名貴錦鯉魚23條以及大量的錦鯉魚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觀賞魚的需求量也劇增。但是我國也盛產錦鯉,為何有些人卻要鋌而走險,去走私日本錦鯉呢?日本錦鯉有何特點?
  • 轉發錦鯉,一條賣10000000元哦!上億的投資大機會,「魚」樂圈也瘋狂...
    日本伊佐養鯉場經營者 伊佐光德:流線型的體形遊起來很優雅,整體平衡感無可挑剔,這才是錦鯉的理想體形。每年四月底,隨著天氣回暖,養殖員把錦鯉從暖棚內轉移到戶外池塘進行魚苗繁殖。在魚苗成長為幼魚的半年時間裡,需要進行多次甄選,把其中最具潛力的錦鯉挑選出來繼續飼養。到了秋季,收穫時的幼魚數量通常只有原來的1%。
  • 從中國去日本再回中國,錦鯉是怎樣成為錦鯉的?
    魚的吉祥象徵意並不是地方性的「年年有魚」在全國都是一句美好的祝願(山西-靈石縣-王家大院-鯉魚躍龍門石雕)(圖片:秋影隨風 / 圖蟲創意)▼不過「錦鯉」一詞的使用要晚一些,最早見於唐宋時期的詩詞中,如「絲禽藏荷香,錦鯉繞島影」,「龍門上客家家是,錦鯉攜來賣與誰」等等。
  • 日本錦鯉VS中國錦鯉VS中國魚商
    其二,日本錦鯉魚淘汰率是多少 500萬尾 淘汰後剩下1500尾。放養2歲的不到300條,三歲最多100條。反觀中國的業者,淘汰率是多少?我曾經看過一個中錦網的一個視頻。一條頂級的錦鯉魚在80年代就可以賣到15萬美元。可想而知。我接觸很多魚商,他們口中是錦鯉多少錢一斤,今年產多少斤魚。去掉飼料能賺多少錢?基本不放養二歲,三歲。一邊是很多國人追求日本天價魚,一邊是粗製亂造。
  • 「最美錦鯉王」誕生,最貴的魚兩百萬
    12月18日至20日,第十五屆中國錦鯉大賽暨中國錦鯉30年慶典活動在順德南宏汽車文化創意園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超千尾錦鯉「激烈PK」,爭選「最美鯉魚王」稱號。  本次大賽有來自全國一百多家頂尖錦鯉養殖場和發燒友參賽,比賽和展示的面積近萬平米,展出的魚盤近兩百個,最高魚只單價約兩百萬,總展出魚只的價值近億元。來自世界各地的22位國際知名裁判擔任評委,對每條錦鯉花紋、體型、遊姿進行「層層考核」,為每條參賽「選手」打分,公布成績。
  • 日本錦鯉2000萬一條!刷新世界上最貴魚的新紀錄
    紅龍魚(300萬),曾經在2017年中國臺灣地區所舉辦的一場觀賞魚博覽會上,一條紅龍魚最終以300萬人民幣的天價出手,其價格高的離譜,算是世界上最貴的魚類之一。曾經在我國福建地區,一漁民在海中抓獲了一條重達160斤的超大金錢鰵,我們都知道金錢鰵本來就是一種超貴的魚類,而體重如此之大的也是非常罕見的,最後是以347萬人民幣的價格被人給買走,這價格也是相當之貴啊!
  • 江蘇徐州男子養錦鯉,年銷售額1000萬,最貴一條價值46萬元
    劉電每周專門給錦鯉做體檢,定期查看錦鯉的生長情況、體型和協調性。在他的養殖場裡,即使是最小的錦鯉,一條也能賣到2、3百塊錢。一條珍貴的錦鯉,每天吃的飼料需要10元的成本。劉電自己養的錦鯉是低端品種,在市場上論斤賣,一斤價格12至15元。他也想養出畫一樣的錦鯉,想要按條賣魚。劉電決定養精品錦鯉的事情,遭到了師傅的強烈反對。雙方意見不合,劉電拜別師傅,獨自踏上了養殖精品錦鯉的路程。購買一尾好的種魚需要10萬甚至幾十萬元,如果想要配對,就需要上百萬的資金。
  • 為什麼一尾好的錦鯉那麼貴
    那麼為啥一條好看的錦鯉會這麼貴呢?聽我慢慢跟你道來!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要想培育出漂亮的錦鯉,必須有好的種魚,作為已有百來年繁殖經驗的日本自然是優秀種魚重要輸出地。而且不可能只買兩條種魚,錦鯉的細分種類還大幾十種呢。當養殖場買來種魚,在繁殖之前必定要精心照料,這期間的餌料、人工、水電都是一大筆開支。
  • 錦鯉很火,但是這樣的錦鯉你吃過嗎?
    目前支付寶平臺的錦鯉活動搞得滿城風雨,沸沸揚揚。搞得小編一頭霧水,「錦鯉是什麼梗?」相信很多網友也有這樣的疑問,小編於是問了下度娘,原來,是支付寶公司做的一個活動,是由全球200多支付寶合作商家一起做的「中國錦鯉,全球禮包免單大禮包」的活動,最終被一個叫「呆小萌」的網友榮獲大獎。
  • 信陽有人專業養錦鯉,1斤時出售,賣相好的1萬元一條
    昨日下午,在信陽市商城縣金剛臺農業生態園錦鯉養殖基地,生態園負責人呂勇和兩名工人正在水池邊忙著餵魚、清理水池。在水深2米多的魚池裡,紅色如血、黑色如墨、淨白如雪,各色相間的錦鯉在水中愉快地嬉戲,很是惹人喜愛。信陽市 錦鯉,是一種高檔觀賞魚,有「水中活寶石」的美稱。
  • 【錦鯉的壽命】養殖得當 錦鯉壽命可達70年
    錦鯉體長達90釐米以上,就可以說是相當大了。其實,錦鯉個體較大,體長可達1米,重10千克以上。曾在日本一次口評會上出現過體長達125釐米的赤松葉錦鯉,比這更甚者有體長150釐米,重達45千克超級巨鯉的記錄。
  • 史上最貴錦鯉排名大盤點,第一名2000萬!
    眾所周知,錦鯉是當今風靡世界的名貴觀賞魚,有「水中活寶石」、「會遊泳的藝術品」的美稱。生活中,錦鯉常有好運的說法,天價錦鯉也是比比皆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網上最貴錦鯉吧,僅供參考哦!3、樓蘭4、龜甲紅白5、田中三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