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多知網」(ID:duozhiwang),作者:多鯨資本,36氪經授權發布
近日,多鯨資本總結了2019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投融資情況,並展望了行業的新風向。多鯨認為,教育行業已經進入常態化、規範化的監管範疇,背後是產業化進程加速。僅從上述數據來看,教育行業全年依然受到股權投資市場的關注,投資金額整體較小反映估值層面更理性。
從賽道來看,在線K12培訓仍是資本關注度高、吸金能力強的賽道;素質教育仍然是重點賽道;教育信息化產業鏈基本成熟,雲服務和增值服務是增量看點;第三產業發展催生大量新職業品類,然而,職業教育投融資不及預期,投資機構出手有限。
作者|多鯨資本(經多知網編輯整理)
根據it桔子公開數據,2019年教育行業股權投融資數量達到300起以上,位列全行業第4;融資金額約199億人民幣,位列全行業第12。在不考慮非公開投融資項目的情況下,僅從上述數據來看,教育行業全年依然受到股權投資市場的關注,投融資金額整體較小反映估值層面更理性。
一級市場對教育培訓行業投資持續下降。受2018年中期以來金融市場去槓桿和實體經濟持續不景氣的影響,教育行業一級股權市場的募投進入下行區間,市場不景氣很明顯地反映在投融資數據上。
另一方面,全年教育行業中央層面政策發布數量超40起,相關賽道政策愈發趨嚴,市場擔憂投資風險,導致賽道的投融資數量減少。根據多鯨教育研究院整理的市場公開數據,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數量已連續三年下跌,2019年教育行業一級市場投融資數量為310起(不含上市公司IPO和併購),同比下降近32%,為近四年新低。
素質教育、K12和職業教育、教育信息化賽道投融資數量排名前四。從細分品類來看,素質教育賽道投融資數量多達到115起(佔比37%),遠超K12賽道,成為行業最受關注的賽道;K12及職業教育賽道投融資數量分別為49起(佔比16%)、44起(佔比15%)。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19年教育培訓行業投融資依然多發生在早期階段,其中A輪及以前投融資數量為205起(佔比66%),主要原因在於今年佔比最大的素質教育賽道融資項目多為早期;B輪至E輪融資數量為63起(佔比20%),且以K12賽道和教育信息化賽道項目為主,另外戰略投資數量為42起(佔比14%)。
整體而言,教育培訓行業單筆融資金額逐漸增長。從融資金額來看,2019年千萬級人民幣融資134起(佔比43%);億元及以上人民幣融資項目46起(佔比15%)。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2019年共有16家教育公司上市,總募資額超過137億人民幣。以美股和港股為代表的市場,上市的門檻相較於A股更低、政策制約因素更少且上市路徑已經趨於成熟。
港交所成為大陸民辦教育企業上市的首選之地。港交所憑藉相對完善且靈活的上市機制和通道在2017年-2019年期間已經吸引了22家大陸教育企業赴港上市。目前處於上市前夕的7家教育企業中,仍然有5家選擇港交所,其中主要為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企業。
根據對三大股市教育上市公司從2017年至2019年股價走勢的追蹤梳理,可以明顯發現不同二級市場對於教育資產的估值差異極大,且優質教育資產受追捧。
根據數據來看,2017年至2019年期間,港股市場整體表現最佳,以K12和高等教育為主的上市公司多數獲得50%以上漲幅;美股則呈現兩極分化趨勢,以海亮教育、好未來和新東方為代表的K12教育陣營漲幅超一倍;這三年期間A股則伴隨大盤整體趨勢向下,只有2019年上市的中公教育一枝獨秀。
根據公開數據披露,2019年學前教育賽道融資過億項目共4個,皆為線下早教託育及幼教項目。學前教育主要的服務對象都是幼兒,天然需要更多的互動和陪伴。以一、二線城市為代表的新一代家長需要兼顧個人發展和家庭養育,親子陪護成為年輕家庭的剛需。
另一方面,國家在2019年發布多條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政策法規條例,引導社會資本有序開辦託育類機構。但相對於K12和素質教育等賽道而言,學前教育仍然受政策餘威的影響,投資人擔憂政策不確定風險,不敢大舉投資。
早教APP嶄露頭角: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截止到2018年11月,幼兒早教APP的用戶人均安裝數量為1.42款,較2017年同期增長4.41%,與此同時,大量的創業者湧入,參與學前教育市場的競爭,當前蘋果應用商店中早教類APP已經有近1900個。
年輕父母的新選擇:截至2018年11月,在幼兒早教APP中女性用戶的佔比達到63.84%,男性用戶佔比36.16%,用戶年齡段集中在26-35歲。該年齡段用戶在幼兒早教APP中的佔比達到78.19%;其次是36-45歲,該年齡段用戶的佔比為13.73%。
早教APP的類型:目前,早教類APP提供的服務類型主要有故事啟蒙、音樂教學、英語培訓、趣味繪本等,以工具性和趣味性為主。
早教機器人產品仍處於早期發展的階段,尚未產生龍頭企業;產品趨於同質化,關鍵在於渠道資源的整合能力。
當前,早教硬體賽道產品的同質化較為嚴重,內容的規劃和播放大多通過手機APP進行控制,互動性基本體現在人工智慧對話、繪本/閱讀材料內容的識別。
主流的業務模式共有3種:(1)自有內容+代理商硬體;(2)自有硬體+內容合作;(3)技術自研+內容合作+硬體合作。
關鍵在於渠道資源的整合市場在萌芽與發展的階段,技術與內容的結合方式趨同,只有更快整合有效資源,才能高速佔領市場。
截至2019年12月25日,賽道內的投融資事件共計10起,主要集中在數理思維、全腦教育、英語啟蒙等細分領域。
該賽道的業務細分品類眾多, 需求分層明顯,更加注重啟蒙引導,而非應試提分。
非應試遊戲化和頻繁互動是學前教育產品常有模式。但目前在幼小銜接的壓力傳導下, 部分思維啟蒙產品和服務也變向小學化。
KET考試:劍橋英語五級證書考試的第一級,即入門考試(Key English Test,縮略為KET)。KET是一種自成體系的水平考試,代表使用英語應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即考生通過200小時的學習,具備到講英語的國家旅遊,在國內外用英語應付一般日常會話的能力。
PET考試:劍橋英語五級證書考試的第二級,即初級英語考試(Preliminary English Test,縮略為PET)。PET是一種自成體系的水平考試。應考者通過380小時的學習,應具備在國內外用英語處理日常事務以及用英語與母語是英語和非英語的人士進行交往的能力。
報考人數劇增背後是新的升學競爭方式。隨著幼小銜接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多元化,KET/PET考試的重要性逐年提升,MSE考試報考人數增長15萬,同比增長50%,累計增長6.5倍。截至2019年12月,少兒英語賽道已有17起投融資事件,其中採取在線模式的項目共獲得12筆投資,融資總額超過29億人民幣,佔該細分賽道融資總額90.41%(僅根據已披露投融資額估算)。
成熟市場的產業鏈通常非常明晰,上、中、下遊各司其職。商品市場發展的自然規律本身就是供給方和需求方長期市場匹配的結果。教培行業的交付結果就是服務體驗和成績(提分或者達標認證)。為了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交付結果的可驗性,就必須要有標準化服務流程和細膩的分工來提升效率和質量。
教培行業作為典型的服務業,其產業鏈也在走向成熟,在線教育雖然改變教與學的時空場景,但並沒有改變傳統授課方式和學習流程。
行業分工在明顯細化,上遊開始逐漸湧現更多的師資及內容支持、平臺搭建與工具開發商等,使得在線化更加容易,也使得中遊的課程服務商和內容分發商可以花更多精力做教研和教學。中遊線上和線下分發推廣體系和課程服務商已經成為行業的主流,也是這兩年在線教育發聲最熱的地方。雙師系統和在線平臺的易獲得性和便捷又使得下遊C端的用戶可以更自由選擇在線教育模式。
目前K12課外輔導CR4的份額不到8%,整體仍然是處於極度分散,局部割據的狀態。
區域經濟差異導致地區教育投入意願和支付能力存在分層,造成課外輔導的滲透率差別;目前線下培訓佔據主流,但師資的供給與調配和招生半徑導致線下培訓機構承載量有限。
近3年K12教培行業的各類規範化政策已經產生了擠出效應,導致市場出清。由於資質、場地、師資等硬性要求,各地的小機構逐漸失去了固有的市場生存空間,再加上各類「跑路事件」,學員和口碑開始加速向品牌機構聚攏。
K12課外輔導未來的市場格局將由啞鈴狀逐漸轉變成水滴狀,主要是市場集中度提升的邏輯。
市場競爭導致品牌效應放大,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導致收入增長更快,強者更強;從政策上看,監管政策導致不合規的小機構出清,而市場需求並沒有減少,所以業績在付出合規成本之後反而更好;中高考改革使得教研能力強的品牌機構更方便做標準化輸出;在線教育技術使得機構可以觸達的邊界變寬,在線教育並沒有顛覆或取代線下機構,本質是授課模式的區別,未來更多的是OMO混合服務模式。
地方龍頭利用在線課堂和雙師做省內下沉和局部區域的擴張更加存在優勢。且三、四線城市目前處於量價齊飛的狀態。K12課外輔導類剛需產品基本不受經濟周期影響,招生渠道也更加本地化,地區龍頭的增長部分來自擠壓腰部機構的市場空間。
OMO模式成為現階段線下K12教培機構最好的破局方式。針對K12階段的各類培訓項目基本都是長周期,分階段進行的,因此行業競爭是以存量用戶為基礎的比拼。極致的教育服務是有溫度的體驗服務,是注重交付效果的服務,是有差異化的服務。
如何服務存量用戶,延伸用戶價值?如何拓展增量用戶,打開新增市場?答案在在線和下沉,也就是存量市場聚集效應和增量市場開發。雖然在線教育對行業帶了新的模式和想像力,但現階段依然是線下教培機構佔據主流,未來整個行業大概率會朝著線上線下結合的OMO方式推進,因為產業鏈的成熟,使得大家可以各司其職,通過分工和外包獲得發展。
整個行業的主流玩家都在做精細化運營和流程管理,這無疑會加速行業成熟,在產業鏈成熟的過程中促使整個行業升級。所以,從長遠來看,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方式會比較好,在授課方面通過周中在家在線學習,然後周末再去線下店增加學習課時,這樣可以增加機構的消課速度, 另外在線下店獲得的流量,又可以通過線上平臺激活。
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在現有的以新東方、好未來為龍頭,精銳、學大、樸新等多強的局面之下,大區域內仍然會有出現區域大龍頭的機會。今年已經有教育機構通過OMO模式來擴大服務區域和業務規模完成正向擴張。
以K12課外輔導培訓為代表的賽道逐漸成熟,未來將出現更多的上市公司。目前數10家全國及地區龍頭輔導機構進入A股、美股、港股市場, 一方面反映K12學科輔導市場業務逐漸成熟、商業模式趨於穩定,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K12賽道的認可。
優質項目吸金能力較強。K12教培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逐漸提升,全國品牌及地方龍頭機構的擴張導致的併購整合明顯增多。2019年K12賽道投融資事件達到49起(佔比16%),合計融資額達到56億元(僅根據公開披露數據計算),且C輪及以後融資項目數量增加,其中融資額最高的為掌門一對一,達3.5億美元,其次為小盒科技的1.5億美元D輪融資。
新職業是指我國生活服務業新興業態中的新就業形態,這些新就業形態已具有一定的規模, 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職業技能,具體包括酒店收益管理師、整形醫生等。
從2004年發布新職業名單工作開始至2009年,我國累計發布了12 批次122個新職業,2010年至2018年未發布新職業。2019年4月發布的13個新職業是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後發布的首批次新職業。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得到廣泛運用,在加快傳統服務業數位化升級改造的同時,還為新興職業的湧現提供了客觀基礎。
新職業自帶時代特點,機會多、技術強、職位細、專業精。
電競遊戲比賽已經作為正式的體育項目,登上各大體育競技舞臺,並成為年輕人生活娛樂的一部分。電競遊戲產業的發展直接促成了電競專 業和電競學院的興起,電競教育應運而生。
職業UP主人群的興起,在創造大量優質UGC的同時,DIY式的學習成為90後、00後的時尚。基於知名UP主IP的新一代知識付費產品正在萌芽。
寵物經濟成為「收割」年輕人錢包和時間的利器,期間催生了寵物訓練師、寵物醫生等新職業。
白領階層對於體素能鍛鍊和健康管理的需求催生了以瑜伽為代表的各類形體課程和健身教練服務。
職業教育賽道投融資數量不及預期,同比下降35.7%。根據市場公開數據,2019年職業教育一級市場共發生44起融資事件,佔全年總數的14.2%,雖然國家這兩年一直在鼓勵職業教育的發展,但政策扶持多數傾向於校內職教體系,校外各類職業培訓並沒有實質上政策紅利。
2019年,職業教育投融資項目中各類技能培訓項目29個,佔比66%,這也符合新職業教育和藍領培訓發展的大趨勢。
細分品類市場天花板和宏觀環境不景氣是眾多投資機構對職業教育賽道保持謹慎和觀望態度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宏觀經濟景氣指數走低,使得針對不同人群的職業教育培訓以及提升個人就業能力的需求會越來越突出,各類考證類報名人數再創新高,職業教育市場需求和供給呈現兩旺局面,同時也催生了大量新職業人群。但是資本常受制於細分品類天花板限制,不敢在小品類上投入過多關注。
陣地的遷移源於社交流量的發展:網際網路的發展導致流量的遷移,網際網路生意是對流量本身的交易以及流量背後的撮合交易。從付費引流到平臺引流,在線教育的獲客方式化被動為主動,得益於社交流量的井噴,用戶從PC端向移動端的遷移,個性化投放,精細化運營有的放矢。
用戶運營產業鏈成熟:不僅重視流量的數量,逐漸開始關注質量和方向。從引流到復購,增量的獲取,存量的深耕,得益於從定向投放,到線上直播平臺產業發展的成熟,社交軟體(如微信)的興起,也提供了用戶(學生、家長)集中的線上渠道,針對轉化、復購,社群運營功不可沒。
未來中國人口結構金字塔將愈發凸顯銀髮族規模的增長。2015年中國銀髮族人口數量達到3.88億(佔總人口的28.23%),預計到2020年這一規模將增至4.64億(佔比33.06%)。從人口數據來看,當前中國人口佔比最高的群體在45-60歲及25-35歲;預計到2050年,人口佔比最高的人群集中在55-65歲,銀髮族將成為人口金字塔中的主力。
人口壽命延長將導致不同歲數區間的銀髮族實際養護需求的差異。剛進入銀髮族的小老人擁有相對健康且空閒的時間,可以在衣食住行娛方面擁有更多的選擇,圍繞上述生活場景的教育需求增長;臨近人生末期的銀髮老人則需要更多的醫療養護和心理疏導,泛教育需求下降。
首先利用公眾號、內容聚集流量;其次,通過開展線下活動,維護客戶關係,增強客戶粘性;最後,通過線上/線下的課程變現。
「老年教育/學習」是需求,但並非剛需,養老、醫療、社交、娛樂、旅遊才是主要需求, 所以教育與學習的內容要與以上需求掛鈎。
三農教育的內容主要為農業技術知識,除此之外,還會發布農業資訊、農資供需、政府通告、惠農服務,提供農產品交易平臺。
除傳統渠道外,當前的新興流量平臺(如快手、抖音等)也出現了大量以三農教育為內容的帳號,以內容實用、風格樸實的特徵吸引流量,通過提供技能知識,吸引並轉化。
三農教育的投融資趨勢:近年來,資本偏好採取短視頻、直播、知識付費等新興模式的三農平臺,如採取短視頻模式的蜜蜂tv、採取知識付費的天天學農等。
2019年,國內共有8起體育教育相關的投融資事件,分別涉及體能培訓服務、圍棋、棒球以及橄欖球,其中以拼單+匹配切入市場的牛牛成長和線下橄欖球教育機構天行達陣獲得了千萬級別融資。
體育教育根據面向的人群可分為少兒體育項目培訓和成人體育項目培訓。少兒體育項目的主要模式為提供體育項目培訓,衍生模式有師資培訓、器材銷售、戶外拓展、體育賽事組織、場地租借、營地遊學、體育升學/留學規劃;成人體育項目的主要模式為會員模式、私教課程,衍生模式有師資培訓、器材銷售、戶外拓展、 體育賽事組織、場地租借。
由於大部分體育項目的教育多在線下進行的特性,因此該賽道的模式主要有3種:線下培訓;線上預約/匹配+線下培訓;線上培訓。
新的流量平臺承載新的泛學習內容, 並帶來了更多的變現方式。如廣告投放、引流獲客;軟廣植入;知識付費。
雖然泛學習內容逐漸增多,例如在B站、網易雲音樂等主流平臺上, 都有大量的專業學習資源,但是各大平臺仍以發展自身原有的主業為先。
與此同時,由於優質的UGC和MCN總是稀缺的,不可避免導致平臺之間出現同質化內容,視頻搬運、版權盜用時有發生,維持優質的差異化內容更新非常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