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麵食的北方人,家裡自然少不了麵粉。但讓人苦惱的是,往往一袋麵粉沒吃幾次就生蟲了,全部扔掉實在可惜。怎麼辦呢?「篩一篩,把蟲子篩掉,繼續吃。」相信這樣做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家中的長輩。那麼,這種做法可行嗎?就此問題,大河健康報記者採訪了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糧油儲藏系教授魯玉傑。 □ 見習記者 高會芳
能不能吃
魯教授說,如果麵粉中的蟲子數量很少,並且是幼蟲的話,篩一篩還是可以吃的。但是如果麵粉中出現了大量的成蟲,就不能吃了。
麵粉容易生兩種蟲,一種叫赤擬谷盜,幼蟲呈圓筒形,成蟲呈赤褐色或褐色,外殼較硬。另外一種叫印度谷螟,幼蟲呈圓筒形,成蟲有翅膀,會飛。赤擬谷盜成蟲聚集在一起會產生一種分泌物,對人體有害,如果麵粉中出現這種成蟲,就不要吃了。印度谷螟蛹會吐絲,容易使麵粉結塊、變質,如果麵粉中出現這種成蟲,也不要吃了。
除了「篩一篩」這種方法,還有人喜歡將麵粉放在陽光下曬或者放進冰箱裡凍。魯教授說,放進冰箱裡凍一凍也是可行的,因為低溫可以將麵粉中的幼蟲和蟲卵凍死。但是,不建議將麵粉放在陽光下暴曬,因為這樣易降低麵粉的品質,甚至使麵粉變質。
為什麼會生蟲
麵粉生蟲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原料小麥中有蟲卵。小麥在磨製成麵粉的過程中,有個撞擊的過程,能夠使小麥中的成蟲被粉碎、殺死。但是,小麥攜帶的蟲卵(主要存在於胚部)死不了,會隨之進入麵粉中,在合適的條件下孵化成幼蟲。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倉庫、超市、廚房等環境中有蟲源,產卵在麵粉中,使麵粉「生蟲」。例如超市中其他糧食產品生蟲了,成蟲可能會到旁邊的麵粉家「串串門」,導致麵粉生蟲。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運輸過程中,麵粉感染了蟲卵。但是這種概率比較小,因為現在麵粉主要採用冷鏈運輸,在低溫的作用下,蟲卵不易存活。
幼蟲、蟲卵吃了沒事兒
有時候剛剛吃完一碗自己做的手擀麵,竟然在碗底發現了一條蟲子。於是開始擔心:吃了麵粉中的幼蟲和看不見的蟲卵,會不會有事?魯教授說,這種情況不用擔心,因為蟲卵不帶菌,對人體無害,幼蟲也是如此。
如何避免麵粉生蟲
要避免麵粉生蟲,就要保證儲藏環境乾淨、衛生、乾燥、通風良好。因為麵粉在潮溼的環境中容易生蟲。當環境過度潮溼時,麵粉還容易發黴。
此外,可以通過一些小竅門避免麵粉生蟲。將花椒、曬乾的薄荷葉、新鮮的柚子皮包裹好,放進麵粉中,防止麵粉生蟲。需要說明的是,當麵粉已經生蟲時,這種方法無法將蟲子殺死。換言之,該方法適用於「防」,不適用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