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耕田,農機過冬眠
夏秋忙兩季,一年閒半年
這是過去農民一年的生活寫照
但時下,走進遠近聞名的「草莓之鄉」
——茆圩鄉
發現這裡卻是一副冬休變冬忙的景象
只見一個個溫控大棚內
近萬畝紅彤彤的草莓綴滿枝蔓迎豐收
映紅了村民們的致富路
寒風凜冽,但位於茆圩鄉的沭陽採莓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草莓種植大棚內,卻是一片溫暖如春、生機勃勃的景象,只見一排排高一米左右的架子上,一顆顆採用無土栽培的草莓果散發著陣陣香甜的味道,讓人垂涎欲滴。據負責人王生法介紹,目前公司主要種植寧玉、紅顏、久香等品種的「空中草莓」。專用的基質、科學配比的營養液,讓「空中草莓」這一新型科學的種植模式為公司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沭陽採莓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王生法:
空中草莓就是不在地上長的,採用的都是營養土,所以結出來的草莓口感好,在外面批發是28元每斤,進來採摘是30到35元每斤,現在成熟的有100多斤,還在慢慢地增加,很受大家歡迎。
這一新型科學的種植模式還是茆圩鄉推動草莓產業高效化、標準化、科學化、品牌化發展中的一個生動實踐。據了解,茆圩鄉是遠近聞名的「草莓之鄉」,有著多年的栽培歷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草莓生產種苗繁育難、勞動強度大、病蟲害重、質量控制難等因素制約,草莓常年種植規模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針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近年來,茆圩鄉及時把脈問診,統籌規劃指導,不僅對草莓產業園橋梁道路、溫室大棚等基礎硬體設施進行全面改造提升,同時在品種布局上,分區布局草莓品種、分批更新草莓品種,逐步推進主栽品種由「明寶」、「甜查理」替換為「紅顏」、「寧玉」、「久香」等綜合性狀好的品種,實現草莓品種和產量「雙提升」。
此外,該鄉還通過採摘觀光、電子商務、客商物流、農超直供等渠道,進一步提升茆圩草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拓展市場,提升銷量,推動茆圩草莓發展逐步駛入了快車道,更好帶動了群眾實現家門口致富。
正在自家草莓大棚內忙著清理草莓植被老葉的村民周立軍告訴記者,前些年他一直在外打零工,這兩年看著家鄉草莓產業發展得非常紅火,便回鄉從事草莓種植,目前,在鄉扶持政策的幫助下,一共種了3畝草莓大棚,每畝銷售收入約5萬元。
茆圩鄉草莓種植戶 周立軍:
種了3畝草莓大棚,每個棚子收入約5萬元,挺滿意的。
小草莓撐起富民大產業。據了解,目前茆圩鄉草莓種植面積近萬畝,吸納本地勞動力4000多人,同時還吸引了東海、新沂等地的農戶到茆圩鄉從事草莓種植,形成了一道靚麗的富民風景線。
茆圩鄉農技員 董良早:
下一步我們要做足草莓大文章,在規模上我們要進一步擴大規模,在產品銷售上,我們要到外面考察市場,培育當地的銷售大戶,在淘寶店和一些網絡銷售上要進行培訓。拓寬它的銷售渠道,把我們茆圩草莓做大做強。
袁夢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