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珠澳大橋邂逅「海上大熊貓」
一抹抹粉紅可愛的身影,時而靈動地躍上海面,與不遠處的港珠澳大橋相映成趣。9月4日,南方日報記者在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附近,幸運地邂逅10餘頭中華白海豚,這群傳說中的「海中精靈」。中華白海豚俗稱白忌、白牛、白海豚,被漁民們譽稱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是海豚動物中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廣東珠江口保護區則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保護區管理局已累計識別2381頭中華白海豚。記者當天偶遇的大部分白海豚,身體為粉紅色,年齡約30歲,還有部分白海豚身體為灰黑色,年齡較小,大約10歲。
-
港珠澳大橋附近偶遇「粉紅小可愛」
一抹抹粉紅可愛的身影,時而靈動地躍上海面,與不遠處的港珠澳大橋相映成趣。9月4日,南方日報、南方+攝影記者在港珠澳大橋白海豚島附近,幸運地邂逅10餘頭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俗稱白忌、白牛、白海豚,被漁民們譽稱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是海豚動物中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港珠澳大橋背後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倒逼方案優化
一項項填補諸多「中國空白」乃至「世界空白」的成就當中,港珠澳大橋全部採用「搭積木」的方式來建造更讓人驚嘆:大橋的所有構件,無論大小,包括上千噸重的橋墩、橋身和100多米高的橋塔,都是在岸上工廠整件製造,然後運至海上,像「搭積木」一樣拼裝在一起,實現了精密製造、精密安裝。「港珠澳大橋在設計之初就確定了『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的理念。」
-
港珠澳大橋:保護白海豚花了3.4億,實現「零傷亡不搬家」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於10月24日上午正式通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1日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了解到,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耗資約3.4億元。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作人員提供給澎湃新聞的文字材料顯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沒有出現大的安全事故、質量事故和環境汙染事故,做到了人與工程、環境和諧相處,實現了海上「三零」(零死亡、零汙染、零事故),實現了白海豚「零傷亡」的目標。
-
湖北老鄉珠海乘首班穿梭巴士抵港港珠澳大橋上奔馳40分鐘
橋通港珠澳,天塹變通途。籌備6年建設9年,集橋、島、隧為一體的港珠澳大橋昨日上午正式通車。車輛和人員如何完成通關查驗?旅客如何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往來粵港澳三地?大橋上運營的穿梭巴士有何亮點?楚天都市報記者昨連線了乘坐首班穿梭巴士過橋的湖北老鄉朱鵬景。他說,坐巴士穿越港珠澳大橋,就像在「海上巨龍」中自在兜風,便宜舒適省時,十分愜意。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橋痴」孟凡超: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創造...
這句話的作者,就是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孟子第七十四代孫。孟凡超的父親是山東臨沂人,也是孟子後裔,抗日戰爭時期作為青年學生幾經輾轉到了四川遂寧。1959年,孟凡超出生在四川遂寧,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世界奇蹟,是中國人的驕傲,而總設計師孟凡超是我們山東人的驕傲!
-
致敬40年|「橋痴」孟凡超:港珠澳大橋體現了中國速度
超級工程的設計不容許邊建邊改2018年10月24日,歷經6年前期設計、9年建設,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是我國橋梁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環保要求最高、建設標準最高的「超級工程」。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由香港行車至珠海、澳門從3個多小時縮短至45分鐘左右。這座大橋的總設計師,就是孟凡超。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在這些世界級挑戰的背後,是一系列創新攻堅和科技支撐的強力驅動。」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自2003年前期籌備工作開始至今,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為主線,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圍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共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終於託舉起這座世界級工程。 目前,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全線貫通。
-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3期將特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來講述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故事。
-
港珠澳大橋2天後正式通車 外國曾斷言中國人不行!這項世紀工程究竟...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最長鋼鐵大橋:港珠澳大橋有15公裡是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 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裡。 最大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標準管節,每一節長180米,排水量超過75000噸。
-
港珠澳大橋「同濟元素」彰顯上海科創硬實力
圖說:港珠澳大橋是當今世界最長的跨海通道 圖來源/東方IC人工島築成,同濟帶來核心技術因為香港機場的標高及伶仃洋主航道要求的限制,港珠澳大橋必須採用隧橋模式,隧橋轉換就得在汪洋大海中建設人工島。構建人工島用什麼方式穩妥?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根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供的文字材料、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官網信息、公開新聞報導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了10個有關港珠澳大橋的數據,讓人更直觀了解港珠澳大橋。2、15年回顧港珠澳大橋前期籌建經驗及建造過程,從方案提出、前期工作、設計實施等至今已超過15年。2003年8月4日,國務院批准三地政府開展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同意粵、港、澳三地成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
-
鄺美雲:港珠澳大橋把我和故鄉緊緊相連
鄺美云:港珠澳大橋把我和故鄉緊緊相連_圖片頻道_新華網 鄺美云:港珠澳大橋把我和故鄉緊緊相連 2020年05月17日 12:06:09 |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相關新聞:鄺美云:港珠澳大橋把我和故鄉緊緊相連
-
「同濟人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專題展」揭幕,集中展示同濟人為大橋建設...
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年之際,10月29日,由同濟大學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聯合主辦的「圓夢世紀工程 唱響同濟橋歌——同濟人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專題展」,在我校博物館揭幕。120幅展板、420餘張圖片、39件(套)實物,系統回顧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歷程,集中展示了包括師生、校友在內的一大批同濟人為港珠澳大橋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黨委書記、我校傑出校友朱永靈,我校黨委書記方守恩出席,共同為展覽揭幕。我校副校長江波主持揭幕儀式。
-
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8日起恢復有限度服務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珠海5月7日電(記者 鄧媛雯)7日,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公司發布公告稱,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由5月8日起恢復有限度服務。公告顯示,恢復有限度服務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對開澳門口岸的穿梭巴士每天共有6個班次,最早班次是10時30分,最晚班次是20時10分。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香港)有限公司和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曾於4月4日共同發出通告稱,為了配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由2020年4月6日零時起暫停營運。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港珠澳大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領域的多個第一。這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從可行性研究到圓滿竣工,歷經15年時間,而其中僅可行性研究就長達六年。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稱它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在港珠澳大橋釣魚,11人被抓!現場圖亮了……
今天,@江寧婆婆 一條微博也引起了關注:竟有人把魚竿從港珠澳大橋伸出……港珠澳大橋水域是海事部門重點監管區。據報導,日前,港珠澳大橋海事局執法人員在巡航中發現,位於青州航道的54號橋墩處有異樣,該橋墩防撞鋼箱內竟然有多根魚竿伸出,而且箱內有人。
-
港珠澳大橋會「打太極」?廣州大學院士團隊將隔震技術嵌入橋梁
「港珠澳大橋通車了!」想起親身參與的超級工程正式啟動,這些天,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哈薩克族總工程師溫留漢·黑沙常感到興奮。他回想過去8年,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指導下,整個團隊擔綱起港珠澳大橋抗震設計,首次把隔震技術嵌入橋梁,定義了橋梁隔震裝置技術的世界標準。 「港珠澳大橋通車了!」
-
港珠澳大橋可抗風力16級 1.2億保護白海豚(圖)
港珠澳大橋九洲航道橋設計效果圖。新華社發 港珠澳大橋總平面圖。新華社發 本報電綜合本報和新華社報導:連接粵港澳三地、長達近50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於15日正式動工建設。大橋預計於2015年完工。
-
港珠澳大橋全球最長能抗8級地震 橋下白海豚增多
新華社發 建成通車後珠海香港兩地通行時間將從陸路約三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縮減到30分鐘車程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昨日正式貫通。據了解,大橋主體橋梁長22.9公裡,宛如一條巨龍橫跨在伶仃洋海面上,橋面上的「中國結」、「海豚」、「風帆」 三個巨型景觀在伶仃洋面上熠熠生輝,已成為港珠澳大橋以及伶仃洋面上的標誌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