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海南各地氣溫不斷飆升,氣象臺持續拉響高溫預警。高溫環境不僅讓人體感不適,還很容易發生中暑,甚至發展成為熱射病,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輕度中暑拖成熱射病 七旬老人住進ICU
5月9日下午,海南省腫瘤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突發意識障礙的77歲男性患者,入院時體溫高達40℃,還出現噁心嘔吐、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狀,被診斷為熱射病。急診科醫生採取吸氧、降溫、補水等急救後,老人被送進重症醫學科進一步搶救。
經深度鎮痛鎮靜、呼吸機輔助通氣、持續床旁血液濾過(CRRT)等綜合治療後,目前老人已脫離危險,意識清醒並恢復自主呼吸,凝血功能等各項指標逐漸好轉。
據家屬介紹,老人發病前兩天中午均外出活動,回家後自訴頭暈噁心,但家人未予以重視,一直到次日下午發現老人昏迷,才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急診科接診醫生楊磊表示,老人體型肥胖,且伴有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基礎疾病,輕度中暑未及時就醫,一直拖到病情加重成熱射病才就醫,險些喪命。
當晚,急診科又收治了一名中暑患者,43歲的水泥工人張某在室外高溫下工作一天後出現呼吸急促、四肢抽搐不止等症狀,被工友緊急送到省腫瘤急診科救治,被診斷為熱痙攣(中度中暑),因送醫及時,張某經輸液治療後已無大礙。
中暑不能拖、等、扛 要及時就醫
「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汗液無法正常排出,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出現昏迷、暈厥等現象。在中暑的分級中屬於重症中暑,是一種致命性的急症,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溼的天氣。主要症狀為:頭痛、頭暈、嘔吐、無汗、口乾、昏迷、呼吸衰竭等,體溫高達40℃以上,嚴重時會導致臟器衰竭乃至死亡。
「如不及時醫治,熱射病的致死率高達40%—50%,即使搶救成功也有極大可能因為腦水腫而留下永久性的腦損傷。」急診科主任張潔表示,一旦發現有人中暑,應該及時把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並解開衣服扣子,用酒精或者冷水來擦拭全身,同時讓患者的兩隻腳抬高,這樣有利於增加患者腦部血液的供應,同時還能夠起到散熱的作用。此外,切記不能給中暑的人飲大量的水,這樣會引起「反射性排汗」導致鹽分流失,引起痙攣。
「如果是重症中暑的患者,會出現昏迷、高燒、抽搐等症狀,此時一定要就近送至醫院進行治療。」張潔主任提醒。
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熱射病分為勞力性和非勞力性兩種類型。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發病人群主要以室外高強度工作者為主;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發病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多見於體質衰弱、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容易被家人誤認為發燒感冒,直到老人出現持續高熱、抽搐、昏迷等症狀才來就診,病情一般比較危重。重症醫學科主任鄧春介紹。
鄧春主任呼籲:「家中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房屋通風及防暑降溫處理,一旦出現中暑症狀不能拖、等、扛,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最佳搶救治療時機。此外高溫時期出行要做好遮光防護,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平時注意補充水分,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強體質。」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