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熱射病可致死 有中暑症狀應儘早就醫

2020-12-04 金臺資訊

5月以來,海南各地氣溫不斷飆升,氣象臺持續拉響高溫預警。高溫環境不僅讓人體感不適,還很容易發生中暑,甚至發展成為熱射病,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輕度中暑拖成熱射病 七旬老人住進ICU

5月9日下午,海南省腫瘤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突發意識障礙的77歲男性患者,入院時體溫高達40℃,還出現噁心嘔吐、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狀,被診斷為熱射病。急診科醫生採取吸氧、降溫、補水等急救後,老人被送進重症醫學科進一步搶救。

經深度鎮痛鎮靜、呼吸機輔助通氣、持續床旁血液濾過(CRRT)等綜合治療後,目前老人已脫離危險,意識清醒並恢復自主呼吸,凝血功能等各項指標逐漸好轉。

據家屬介紹,老人發病前兩天中午均外出活動,回家後自訴頭暈噁心,但家人未予以重視,一直到次日下午發現老人昏迷,才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急診科接診醫生楊磊表示,老人體型肥胖,且伴有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基礎疾病,輕度中暑未及時就醫,一直拖到病情加重成熱射病才就醫,險些喪命。

當晚,急診科又收治了一名中暑患者,43歲的水泥工人張某在室外高溫下工作一天後出現呼吸急促、四肢抽搐不止等症狀,被工友緊急送到省腫瘤急診科救治,被診斷為熱痙攣(中度中暑),因送醫及時,張某經輸液治療後已無大礙。

中暑不能拖、等、扛 要及時就醫

「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汗液無法正常排出,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出現昏迷、暈厥等現象。在中暑的分級中屬於重症中暑,是一種致命性的急症,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溼的天氣。主要症狀為:頭痛、頭暈、嘔吐、無汗、口乾、昏迷、呼吸衰竭等,體溫高達40℃以上,嚴重時會導致臟器衰竭乃至死亡。

「如不及時醫治,熱射病的致死率高達40%—50%,即使搶救成功也有極大可能因為腦水腫而留下永久性的腦損傷。」急診科主任張潔表示,一旦發現有人中暑,應該及時把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並解開衣服扣子,用酒精或者冷水來擦拭全身,同時讓患者的兩隻腳抬高,這樣有利於增加患者腦部血液的供應,同時還能夠起到散熱的作用。此外,切記不能給中暑的人飲大量的水,這樣會引起「反射性排汗」導致鹽分流失,引起痙攣。

「如果是重症中暑的患者,會出現昏迷、高燒、抽搐等症狀,此時一定要就近送至醫院進行治療。」張潔主任提醒。

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熱射病分為勞力性和非勞力性兩種類型。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發病人群主要以室外高強度工作者為主;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發病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多見於體質衰弱、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容易被家人誤認為發燒感冒,直到老人出現持續高熱、抽搐、昏迷等症狀才來就診,病情一般比較危重。重症醫學科主任鄧春介紹。

鄧春主任呼籲:「家中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房屋通風及防暑降溫處理,一旦出現中暑症狀不能拖、等、扛,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最佳搶救治療時機。此外高溫時期出行要做好遮光防護,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平時注意補充水分,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強體質。」 (陳琳)

相關焦點

  • 專家:「熱射病」屬於中暑等級中最嚴重一種
    進入8月份,高溫天氣繼續「烤驗」大江南北,各地因高溫導致的「熱射病」時有發生。什麼是「熱射病」?什麼樣的天氣容易引發「熱射病」?人們該如何預防中暑等疾病?記者近日就網友關注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湖北網友艾米林:什麼是「熱射病」?「熱射病」到底有多危險?
  • 這種中暑真的要命 專家詳解熱射病
    上周四晚間,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接連收治5名中暑者,其中一人因熱射病死亡,一人被收入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治療。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柴豔芬提醒,患上熱射病後死亡風險極高,所以面對中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中暑」進了重症監護室 醫生提醒高溫天謹防「熱射病」
    新華社福州7月6日電(記者陳弘毅)盛夏時節,不少人冒著酷暑從事室外作業,一旦發生中暑,很多人都覺得是「小事」,降降溫多喝水就好了。然而,日前福州市第一醫院就收治了一位因中暑引發生命危險的患者。在做了各項檢查後,顯示患者多臟器功能出現異常,心肌功能、肝功能和腎功能都出現了受損的情況,綜合一系列指標和症狀,醫生診斷陳某患上了『熱射病』。經過一周的抗感染、護肝、營養心肌、連續血液淨化等多項治療後,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目前已經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陳某告訴記者,當天天氣非常熱,他想儘早把活做完,從早上開始幾乎沒有休息,幹起活來也忘記喝水。
  • 健康天天測,中暑和熱射病有什麼關係?
    實際上,熱射病也可看作是一種嚴重的中暑,而中暑按症狀的輕重和表現,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等3種。熱痙攣是在高溫環境下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活動停止後發生的肌肉痙攣,主要累及骨骼肌,多數持續幾分鐘後緩解,但沒有明顯的體溫升高。肌肉痙攣的出現是由體鈉缺失和過度換氣所致,熱痙攣也是熱射病的早期表現。
  • 高溫天氣來襲 不光身體熱得難受、情緒也跟著「中暑」
    為了讓大家不被高溫天氣「熱暈」,也聽專家們為我們支招降溫。小心中暑變成熱射病隨著高溫預警持續發布提醒,也讓我們看到夏天裡炎炎烈日的溫度。「最近一周一共接到兩例中暑市民,其中有一位是在建築工地施工作業的工人。」23日上午,長春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孫文科說。
  • 中暑有什麼症狀?中暑怎麼辦?該怎麼預防中暑?
    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網絡配圖)重症中暑症狀重症中暑的症狀在教科書裡面是分為三類,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
  • 死亡率50%的熱射病,可不是簡單的中暑,一定要做好預防
    其主要特點是體溫可高達40℃以上, 最高可達42℃。這種熱症多發生於健康的青壯年。由於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中長時間的勞動,大量的熱傳入人體,而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都不足以抵抗的時候,致使體內積熱, 體溫升高,逐步發展為熱射病熱射病處理不當會要命每年夏天醫院都會收治數十例中暑的患者,熱射病就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中暑,往往表現為體溫過高、意識不清
  • 「熱」出的問題有多嚴重?「熱射病」死亡率超50%
    熱射病:「熱」出的問題有多嚴重?救治不及時病死率可高達50%近日,57歲的羅先生因連續3天都在從事高強度的搬家工作,且飲水不足,在搬家過程中突然暈倒昏迷。被送至醫院急診科後,醫生診斷為熱射病,轉至ICU急診重症監護室。
  • 「熱」出的問題有多重?「熱射病」死亡率超50%
    被送至醫院急診科後,醫生診斷為熱射病,轉至ICU急診重症監護室。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症中暑。近期,廣東各地天氣高燒之下,許多市民「熱」出了問題。據統計,6月1日~16日,深圳120共接到中暑報警42宗。遇到中暑患者該如何處理?
  • 男子屋內暈倒被診斷患熱射病 體溫超42℃
    張鳳說,小謝是他們醫院今年接診的第一例熱射病患者,前幾年也曾有過,多是戶外工作的建築工人或環衛工。  【釋疑】  什麼是熱射病?  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
  • 一中年女性因熱射病死亡 上海已有多人因重症中暑危及生命
    由於最近幾天每日最高氣溫均高於35℃,上海市疾控中心已經收到了多例危及生命的重症中暑病例的報告。市疾控中心專家指出,連續「高溫」模式下,老年人及從事高溫露天及高強度工作的工人是最危險的人群。市疾控中心也再發提醒,32℃以上的高溫天,電風扇作用很有限,讓老人、孩子、體弱者以及戶外工作者多呆在空調間才是避暑的有效方式。
  • 警惕中暑!
    在做了相關檢查後發現發現,這個男子有高熱、意識障礙、低血壓及急性腎功能損害,被診斷為「熱射病」,收入ICU進一步治療。根據中暑嚴重程度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 , 熱痙攣最輕,主要表現為四肢肌肉的痙攣;熱衰竭較為嚴重,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虛弱無力等,如不及時處理可發展為熱射病;
  • 中暑的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一樣嗎?
    新冠肺炎和中暑有很多相似症狀,包括倦怠感、頭痛、肌肉痛、發燒、味覺障礙等症。天氣變熱的時候,一些患者因為不能馬上分辨出相應症狀,就自行就醫,恐怕會給醫療機構帶來混亂。但中暑和新冠肺炎不同,確實可以預防。為了防止醫療崩潰,希望大家注意預防,不要讓救護車把每一個人都送到醫院來。醫務人員還建議,為了預防中暑,今年要比往年更加注意補充水分。
  • 熱射病、熱傷風、空調病可能來「敲門」 盛夏如何不懼烤驗?
    記者 王凱 攝近期,海南連續發布高溫預警,海口各大醫院陸續收治了一些因為高溫出現不適的患者,其中還有病情較重的熱射病患者。持續高溫天氣給人們的健康帶來「烤」驗。近日,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教您如何科學應對。
  • 能把人熱暈的熱射病,是中暑?還是特殊疾病?
    將人熱暈,甚至熱死,這事兒,的確存在。造成這種悲劇的疾病,叫熱射病。那麼,問題來了,氣溫更高的非洲怎麼辦?咦,對喔,沒太聽說過非洲熱死多少人呢?這是為什麼呢?咱們現在來看其中的細節。熱射病,是需要進行重症監護的損傷。據報導,患熱射病後,28天內的死亡率可達58%,由於氣候變化,目前,熱射病死亡人數有所增加,每年死亡約2000人。
  • 中暑的症狀 出現這些症狀多是中暑所致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3.重症中暑症狀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4.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 北京首例熱射病是群眾演員 大熱天穿棉襖跑圈暈倒
    今天北京又進入了「高溫模式」,36攝氏度的高溫雖然與南方無法相提並論,但這個溫度也足以讓一些人中暑,甚至發生熱射病。  「熱射病」死亡率近半  今天上午,兩名去年得了熱射病並被成功救治後康復的小夥子專程來到301醫院感謝宋青。宋青是我國首席熱射病專家,她帶領團隊已經在熱射病領域研究與救治患者近10年。宋主任說,往年各地也有熱射病病例,但今年由於天氣炎熱,特別是南方地區持續高溫,熱射病格外受關注。
  • 醫生:不是普通中暑
    扶搖而上的溫度,讓蘇城進入烘烤模式,分分鐘讓人汗流浹背,這個時候,大家可要當心了!有一種致命的疾病,在伺機而動……近日,蘇州一70歲老伯,大熱天騎行,回家後神志不清,被送進醫院ICU,確診為熱射病(重症中暑)經搶救,老伯生命體徵平穩。
  • 中暑後應大量喝水?千萬別踩「雷」
    近日,我院朝陽院區急診醫學科收治了一位重度中暑熱射病患者,患者被工友送至醫院時已昏迷,體溫高達40.7℃,血壓70/35mmhg,經及時搶救,持續床旁血濾治療,目前患者在EICU情況穩定,轉危為安。炎炎夏日,我們該如何預防中暑呢?1、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年老體弱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即使在家不出門,也應開空調、電扇或開窗。做好通風,避免中暑。
  • 海口一男子戶外騎行重症中暑住進ICU 醫生提醒:戶外活動要防中暑
    5天前,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海醫二院」)就收治了一名戶外騎行中暑的男性患者,診斷為熱射病,屬於重症中暑,病情嚴重。目前患者仍在該醫院ICU進行救治。5月9日,中暑患者仍在海醫二院重症醫學科一區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