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知的病毒、仍不確定的擴散情況、確診病人的臨床表現、肺炎患者的治療方案……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正在進行一場緊張的學術接力,試圖早日解開有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未知的一切。
在世界範圍內,相關研究論文每天都在不斷出現。據《自然》雜誌統計,除外一些呼籲,letter和編者按,截至2月9日全球至少已有77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研究論文發布,科學家們正急於了解這種病原體及其傳播方式。其中,超過一半的研究發表在預印本平臺上,少數研究發表在有同行評審的期刊上,包括Lancet、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據此,我們整理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最受關注的十一篇英文核心期刊論文,來看看透露2019-nCoV的哪些關鍵信息?
發表期刊:1月24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與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家族性肺炎,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家庭群聚型研究》
文獻作者:通訊作者香港大學微生物系教授袁國勇
關鍵信息:病毒的攜帶者可能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狀態的情況下在社區內傳播疾病。
深圳的一個七口之家中的六位家庭成員在前往武漢後,五位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其中一名未到武漢的家庭成員在與四名家庭成員接觸幾天後被也被該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其中五位患者出現了相關症狀,甚至有兩位患者菌株的完整基因組序列顯示出幾乎完全的核苷酸同一性,並且最接近於2018年報導的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值得注意的是,一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10歲孩子屬無症狀感染。
發表期刊:1月24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中國武漢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徵》
文獻作者:中日友好醫院(曹彬等)
關鍵信息:研究中的圖表及內文顯示,41名初始病例中,首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出現症狀的日期是2019年12月1日。論文稱,截至1月24日,在已經實驗室確診的835個病例中,有25個重症病例,這些病例已經傳遍全國多省,且有醫護人員感染病例,研究人員表示「我們擔心2019-nCoV病毒已經具備了快速人傳人的能力。」
發表期刊:1月29日 《新英格蘭雜誌》
文獻題目:《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初期傳播動力學》
文獻作者:中國疾控中心、湖北武漢疾病控制中心等
關鍵信息:有證據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已發生人際傳播。如果其他地區的傳播動力學也相似,我們將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來減少傳播,從而控制疫情。應在高危人群中採取預防或減少傳播的措施。
發表期刊:1月30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表徵和流行病學:對病毒起源和受體結合的啟示》
文獻作者:中國疾控中心(譚文杰等)
關鍵信息:大多數編碼蛋白質在新型冠狀病毒與相關蝙蝠衍生的冠狀病毒之間顯示高度序列同一性。
發表期刊:1月30日 《國際傳染病雜誌》
文獻題目:《對2019年至2020年中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基本繁殖數量的初步估計:暴發早期的數據驅動分析》
文獻作者: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與初級保健學院等
關鍵信息:文獻用指數增長模型方法估算中國武漢市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數量。2019-nCoV的RO(基本繁殖數)平均估計值在2.24至3.58之間。
發表期刊:1月30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99例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
文獻作者:武漢金銀潭醫院、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等
關鍵信息:研究對象是中國湖北省武漢金銀潭醫院在1月1日至1月20日期間收治的99位患者。研究團隊對這些患者進行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並跟蹤至1月25日。約一半患者無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患病人群中各年齡段都有且數量差不多。從本次研究結果看來,中老年人、具有基礎疾病的男性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這些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相對較低。
發表期刊:1月31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對源自中國武漢的2019-nCoV爆發的潛在國內和國際傳播的預測:一項模型研究》
文獻作者:香港大學等
關鍵信息:在武漢爆發的早期階段(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1月25日),每個感染2019-nCoV的人平均可能感染多達2-3個其他人,該流行病規模每6.4天翻了一番。在此期間,武漢市估計有多達75,815人被感染。
發表期刊:1月31日 《新英格蘭雜誌》
文獻題目:《美國的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
文獻作者:流行病情報局、國家免疫與呼吸疾病中心等
關鍵信息:描述美國確認首例病例的鑑定、診斷、臨床、管理過程。
發表期刊:2月3日 《自然》
文獻題目:《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文獻作者:復旦大學張永振等
關鍵信息:從1名在武漢海鮮市場上的工作人員身上收取到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鑑定出了一種新型病毒,利用測序技術確定了該RNA病毒的基因組,並發現該病毒基因組與蝙蝠體內發現的SARS樣冠狀病毒有89.1%的核苷酸相似性。
發表期刊:2月3日 《自然》
文獻題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源頭可能來自蝙蝠》
文獻作者: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石正麗等)
關鍵信息: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但此次傳染病毒爆發的中間宿主尚待確認。
發表期刊:2月9日medRxiv網站
文獻題目:《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
文獻作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團隊
關鍵信息: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從接觸傳播源到出現症狀的時間)最短0天、最長達24天,中位潛伏期為3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中,僅在就診時出現發燒的比例為43.8%,但在住院後的發燒率為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