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最受關注的十一篇英文核心期刊論文全解析

2020-11-24 騰訊網

面對未知的病毒、仍不確定的擴散情況、確診病人的臨床表現、肺炎患者的治療方案……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正在進行一場緊張的學術接力,試圖早日解開有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未知的一切。

在世界範圍內,相關研究論文每天都在不斷出現。據《自然》雜誌統計,除外一些呼籲,letter和編者按,截至2月9日全球至少已有77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研究論文發布,科學家們正急於了解這種病原體及其傳播方式。其中,超過一半的研究發表在預印本平臺上,少數研究發表在有同行評審的期刊上,包括Lancet、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據此,我們整理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最受關注的十一篇英文核心期刊論文,來看看透露2019-nCoV的哪些關鍵信息?

發表期刊:1月24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與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家族性肺炎,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家庭群聚型研究》

文獻作者:通訊作者香港大學微生物系教授袁國勇

關鍵信息:病毒的攜帶者可能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狀態的情況下在社區內傳播疾病。

深圳的一個七口之家中的六位家庭成員在前往武漢後,五位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其中一名未到武漢的家庭成員在與四名家庭成員接觸幾天後被也被該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其中五位患者出現了相關症狀,甚至有兩位患者菌株的完整基因組序列顯示出幾乎完全的核苷酸同一性,並且最接近於2018年報導的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值得注意的是,一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10歲孩子屬無症狀感染。

發表期刊:1月24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中國武漢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徵》

文獻作者:中日友好醫院(曹彬等)

關鍵信息:研究中的圖表及內文顯示,41名初始病例中,首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出現症狀的日期是2019年12月1日。論文稱,截至1月24日,在已經實驗室確診的835個病例中,有25個重症病例,這些病例已經傳遍全國多省,且有醫護人員感染病例,研究人員表示「我們擔心2019-nCoV病毒已經具備了快速人傳人的能力。」

發表期刊:1月29日 《新英格蘭雜誌》

文獻題目:《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初期傳播動力學》

文獻作者:中國疾控中心、湖北武漢疾病控制中心等

關鍵信息:有證據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已發生人際傳播。如果其他地區的傳播動力學也相似,我們將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來減少傳播,從而控制疫情。應在高危人群中採取預防或減少傳播的措施。

發表期刊:1月30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表徵和流行病學:對病毒起源和受體結合的啟示》

文獻作者:中國疾控中心(譚文杰等)

關鍵信息:大多數編碼蛋白質在新型冠狀病毒與相關蝙蝠衍生的冠狀病毒之間顯示高度序列同一性。

發表期刊:1月30日 《國際傳染病雜誌》

文獻題目:《對2019年至2020年中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基本繁殖數量的初步估計:暴發早期的數據驅動分析》

文獻作者: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與初級保健學院等

關鍵信息:文獻用指數增長模型方法估算中國武漢市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數量。2019-nCoV的RO(基本繁殖數)平均估計值在2.24至3.58之間。

發表期刊:1月30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99例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

文獻作者:武漢金銀潭醫院、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等

關鍵信息:研究對象是中國湖北省武漢金銀潭醫院在1月1日至1月20日期間收治的99位患者。研究團隊對這些患者進行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並跟蹤至1月25日。約一半患者無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患病人群中各年齡段都有且數量差不多。從本次研究結果看來,中老年人、具有基礎疾病的男性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這些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相對較低。

發表期刊:1月31日 《柳葉刀》

文獻題目:《對源自中國武漢的2019-nCoV爆發的潛在國內和國際傳播的預測:一項模型研究》

文獻作者:香港大學等

關鍵信息:在武漢爆發的早期階段(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1月25日),每個感染2019-nCoV的人平均可能感染多達2-3個其他人,該流行病規模每6.4天翻了一番。在此期間,武漢市估計有多達75,815人被感染。

發表期刊:1月31日 《新英格蘭雜誌》

文獻題目:《美國的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

文獻作者:流行病情報局、國家免疫與呼吸疾病中心等

關鍵信息:描述美國確認首例病例的鑑定、診斷、臨床、管理過程。

發表期刊:2月3日 《自然》

文獻題目:《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文獻作者:復旦大學張永振等

關鍵信息:從1名在武漢海鮮市場上的工作人員身上收取到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鑑定出了一種新型病毒,利用測序技術確定了該RNA病毒的基因組,並發現該病毒基因組與蝙蝠體內發現的SARS樣冠狀病毒有89.1%的核苷酸相似性。

發表期刊:2月3日 《自然》

文獻題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源頭可能來自蝙蝠》

文獻作者: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石正麗等)

關鍵信息: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但此次傳染病毒爆發的中間宿主尚待確認。

發表期刊:2月9日medRxiv網站

文獻題目:《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

文獻作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團隊

關鍵信息: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從接觸傳播源到出現症狀的時間)最短0天、最長達24天,中位潛伏期為3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中,僅在就診時出現發燒的比例為43.8%,但在住院後的發燒率為87.9%。

相關焦點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如果一篇論文中的英文論文比中文論文原文的內容增加了30%以上,我認為是可以的,不能算是一稿多投,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關於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和論文,其數據和實驗結果可能是固定的,很難再增加新的內容,這種情況下就要謹慎對待「中翻英」的方式,最好不要再進行投稿。如果是關於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和論文,增加內容就相對容易一些。
  •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從12月26日至3月1日,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文獻目錄以及全球權威醫學期刊的各類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計190篇,身在全球抗疫一線的中國醫學研究者是發稿的主要力量,其中115篇出自中國研究團隊,佔61%。面對醫學界在學術領域的積極發文,國內質疑聲不斷: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是否該著急搶發論文?究竟是科研重要,還是疫情防控重要?
  • 2017年最受全球媒體關注的百篇論文,7篇有中國學者參與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統計了過去一年中產出的超過220萬篇科學論文的1850萬次曝光和非學術論文類引用,整理並公布了2017年的論文Altmetric指數百強榜單,列出了那些在社會公共領域引起最強烈關注或討論的科學研究。
  • ...中醫藥大學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論文闡述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
    陳紅專教授團隊撰寫的綜述《我國中西醫協同防治新冠肺炎》(Combating COVID-19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此前,上海中醫藥大學受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邀請主持翻譯了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藥部分,與全球共享中國方案,獲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
  • 《自然》:全球至少有54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論文發表
    隨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反應,在世界範圍內,相關研究論文每天都在不斷出現。據《自然》雜誌統計,在過去的20天裡,全球至少已有54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研究論文發表,科學家們正急於了解這種病原體及其傳播方式。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
    為助力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維護全球衛生安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衛健委、科技部、國家藥監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單位的指導支持下,中國日報網3月18日上線推出「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國方案」英文網站(以下簡稱「中國方案」網站),圍繞國際關切,權威、系統、及時、準確地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當年這篇批評報導也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揚言記者多管閒事,「我賣論文是不觸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SCI論文小鋪」何以10年屹立不倒,賣出的SCI論文流向什麼地方?網上售賣論文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 SCI期刊編輯教你更好投稿英文期刊
    如何投稿英文期刊,投稿信裡的學問。投稿信(Cover Letter)是論文投遞的一個重要部分,卻很容易受到人們的忽視。不少人在在圖表、圖像和遣詞造句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卻只把投稿信看成是禮節上的需要。實際上,雖然投稿信不是論文能否發表的決定性因素,但這段短短的文字卻是你給編輯們留下的第一印象。
  • 寧大人獻智獻策,共戰新冠疫情
    截至3月2日,已提交諮詢報告120多篇,涉及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組織領導等方面,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諮詢,釐清「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法和思路。,以政務APP+(如浙江浙裡辦、上海隨申辦類)為重要依託,藉助網格化管理模式,開發疫情防治項目,以政務APP+為核心,採取屬地分級管理,實現對社區/村的群防群控。
  • 2020全球引用量最多學術論文前九來自中國 均與新冠肺炎研究相關
    資料圖中國文件檢索權威機構《生物世界》近日公布了2020年全球被引用最多論文Top10,其中,有九篇來自中國,且均與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關。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發表於《柳葉刀》的論文,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彭志勇教授領銜發表於JAMA上的論文,被引用量高居前三位。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給全球衛生體系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 天大高水平高起點英文期刊《智能材料》(SmartMat)已於近日正式上線!
    天津大學高水平高起點英文期刊《智能材料》(SmartMat)已於近日正式上線!第一期集結了來自全球頂尖材料學家所撰寫的10篇論文,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申長雨院士、唐本忠院士、田禾院士以及愛爾蘭皇家學院Mike Zaworotko院士等的綜述和研究論文。
  • Nature:新冠病毒來源於穿山甲?
    ,屬於此次新冠病毒的兩個亞型,其中一個受體結合域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 新冠病毒自然宿主仍是蝙蝠 2月3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以加快評審文章形式上線了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的研究論文(該論文主要內容已於1月23
  • 從科學努力到科學弱點,科學如何戰勝新冠病毒?
    文/陳根2020註定會因新冠疫情而被載入史冊。疫情的大流行成為影響全球經濟走勢、國際政治等最重要的變量,讓社會的不確定性有增無減。不同的問題在各個領域不斷地湧現出來,從教育到醫療,乃至社會意識形態均面臨大考。同時,疫情作為一個醫學事件,也引發了現代科學史上最大的轉折點。
  • 期刊編輯給首次投稿就被拒的女生回信:論文投稿其實就像談戀愛
    收到你的投稿論文已有兩周時間,我和其他2位編輯反覆閱讀,經過仔細研討,最終給出了3條審稿意見(請原諒我們說話有點直接):意見一:論文的漏洞比我爺爺的網眼背心上的窟窿還要多! 意見二:這篇稿件的寫作風格太糟糕了,審得我都不想活了。意見三:就算回到本科生時期,我都會這種水平的投稿。所以,不好意思,你的論文被拒稿了。
  • 川大華西醫院《自然》新論文:226個胺基酸研發新冠疫苗
    7月29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的最新研究論文顯示,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僅截取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226個胺基酸,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研發出一種新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顯示,該疫苗除了能誘發免疫反應,還能為實驗動物提供保護,抵禦新冠病毒的攻擊。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新技術讓蚊子只產雄性後代...
    這項研究分析了9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支氣管肺泡免疫細胞,或許有助於理解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所觸發的免疫反應背後的潛在機制。北京大學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陸劍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傑課題組合作撰寫的論文《SARS-CoV-2的起源與持續進化》,日前發表在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英文綜合性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該研究最早提出了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 武漢科技大學一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近日一則好消息來嘍武科大一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快來科科一起來看看是哪篇厲害的論文吧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2020年12月29日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我校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霍開富教授領導的「先進儲能材料與動力電池團隊」的一篇論文入選。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霍開富教授,博士生安威力和高標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付繼江教授、博士生項奔和梅士雄為共同作者。
  • 大連理工校長郭東明建議:構建中國特色的論文評價體系
    郭東明認為,「論文和學術期刊是兩類活動的重要成果形式和載體,用SCI論文發表數量、引用頻次、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術評價的核心指標,實質上是偏離了科學活動與技術活動的本質追求,異化了學術初心。」其二,立足需求、回歸初心,做「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踐行者。《體系》稱,「論文發表不應將一流成果在第一時間投給國際期刊英文發表,而將二流或不入流的成果投向國內期刊發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論文,如果同時將其核心內容以合理的方式用中文發布,讓很多人在第一時間看到,也許會極大地促進相關研究的進程,減緩疫情蔓延的程度。」
  • 學術頭條:唯一對新冠重症有效藥物,2019諾獎得主29篇論文疑造假...
    該研究結果已經以預印本形式在 medRxiv 發布,但暫未在期刊發表。WHO宣布「團結試驗項目」測試的藥物均無效近日,WHO宣布,全球最大規模的、針對潛在新冠藥物的隨機臨床試驗——「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中測試的藥物均無效。試驗共涉及來自400家醫院的1.1萬新冠病毒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