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引用量最多學術論文前九來自中國 均與新冠肺炎研究相關

2021-01-10 環球時報
資料圖

中國文件檢索權威機構《生物世界》近日公布了2020年全球被引用最多論文Top10,其中,有九篇來自中國,且均與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關。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發表於《柳葉刀》的論文,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彭志勇教授領銜發表於JAMA上的論文,被引用量高居前三位。

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給全球衛生體系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了嚴峻挑戰。但來自中國的病毒學家、傳染病學家和臨床醫務工作者化「危」為「機」,基於COVID-19的研究數據和臨床救治經驗發表了大量高質量論文,為全世界的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據《生物世界》介紹,2020年,Web of Science資料庫核心合集累計收錄了2280836篇論文,主要研究方向覆蓋了工程、化學、科學技術、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藥理學與藥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神經科學與遺傳學。

其中,由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完成對的41例新冠肺炎患者開展的流行病學、臨床診斷治療和臨床預後的論文,截至2021年1月5日,被引用量高達9420次。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的對全國552家醫院1,09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臨床分析論文,截至2021年1月5日,被引用了9420次。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彭志勇教授,對2020年1月1日至1月28日在中南醫院住院治療的138例連續性COVID-19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人口學、臨床、實驗室和影像學特徵及治療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5324次。

環球時報記者 樊巍 通訊員 高翔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圖片來源:每經製圖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當地時間2月26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25日中國境外上報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首次超過中國境內新增病例數,目前義大利、伊朗、韓國的情況令人十分擔憂。面對疫情,學術界以最快速度加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 學術頭條:新冠肺炎少數族裔死亡率高,中國香港團隊打造人造眼,劍橋...
    多項臨床試驗關注老藥溴己新抗新冠病毒前不久,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了一項針對COVID-19試驗治療研發藍圖,老藥溴己新被列入治療新冠肺炎藥物目錄。而僅在4月份,溴己新治療或預防COVID-19的國際臨床研究就有三項,分別來自墨西哥、斯洛維尼亞和伊朗的研究團隊,並在ClinicalTrials.gov網站和伊朗臨床試驗註冊中心IRCT網站進行註冊,加上前期國內研究團隊開展的臨床試驗在內,目前全球至少有四項關於溴己新預防或治療COVID-19的臨床研究項目。
  • 學術頭條:卡介苗對預防新冠無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新方法...
    以色列大樣本研究:無效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雜誌》(JAMA)在當地時間5月13日刊發的一項來自以色列的研究顯示:童年階段接種卡介苗,對成年後避免新冠侵害並無幫助。論文團隊來自以色列沙米爾醫學中心微生物組研究中心。
  • 學術頭條:中國率先開啟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研究,湖北高校就業幫扶...
    中國率先開啟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研究中國目前已經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實驗,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實驗,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
  • 教育部:評價學術論文不以刊評文 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
    《工作方案》明確,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   另外,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採用「計量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中國期刊與國外期刊相結合」的「代表作評價」方法,不「以刊評文」,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著力扭轉「SCI至上」局面。
  • 論文被撤十多年,引用卻增至2500次:撤稿研究為何陰魂不散
    近幾年,論文撤稿情況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一項研究分析了 238 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結果表明,儘管很多文章被撤回是由於道德不當、數據造假和虛假報告,但絕大多數(198 篇,83%)對它們的引用都是正面的,只有 12 篇(5%)為負面性的引用。「論文撤稿後仍在被引用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存在,從未得到有效地解決。」科學網博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時朋朋曾寫道。
  • 學術頭條:俄羅斯批准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弦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團隊建立的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
  • 學術論文中英文參考文獻引用的常見問題分析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對他人研究成果中的理論、觀點、資料和方法的引用和借鑑,對文章內容起著支持、佐證和揭示其信息來源的作用。隨著人們信息水平和學術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借鑑一些國外參考文獻,引用他們的新觀點。
  • 《動物學研究》:跨過不惑之年的與時俱進—新聞—科學網
    在《動物學研究》實際刊發的論文中,海外作者比例並不高,2019年約佔23%。 關於如何看待海外作者投稿和刊載問題,姚永剛認為不應該只看表面,還需要從更深層次思考我國作者的論文質量和期刊的辦刊水平。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最新發布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卓越科技論文產出增加,熱點及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名均升至世界第二位。
  • ...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當地時間9月25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 中國論文一再遭遇撤稿 愛思唯爾總裁談撤稿事件
    原標題:中國論文為何一再遭遇撤稿 10月14日,有媒體爆出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這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高校或研究機構。作為擁有包括《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這一舉動,再次刺痛中國科技界敏感的神經。
  • 學術頭條:氯喹治療新冠肺炎效果不良的原因找到,巴黎廢水中再次...
    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BFMTV引用巴黎市政衛生部門負責人於爾皮的話報導,因為有數條管道匯聚在樣品採集點,研究人員正在回溯廢水網絡,找出具體是哪個地區的廢水含有新冠病毒。今日《細胞》:室溫下能存放至少一周!秦成峰/英博/王佑春團隊開發新型mRNA新冠疫苗今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疫苗的最新論文。
  • 自然刊發中國論文:全球最早公布的新冠序列如何在上海破譯
    2月3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評審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團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文:《一種與中國呼吸道疾病相關的新冠狀病毒》。該研究團隊獲得的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系全球最早公布,對之後全球的防疫和研究工作意義重大。
  • 關於表彰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的通報
    關於表彰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的通報中康發〔2020〕83 號各分支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康復醫學會,各單位會員:為發揮高端學術會議的引領輻射作用,促進我國康復醫學學術繁榮
  • 學術卡片:2020年之後,商業模式該如何做出變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當危機發生後,面對大環境的變化,企業該如順應形勢,做出改變?在《2020年之後,商業即將發生根本變化》一文中,陳春花給出了幾個觀點。
  • 中國專家撰寫《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今日全球首發
    由鍾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主審,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已於2020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經反覆比選,該書的英文版版權最終輸出於全球頂級科技與醫學出版集團愛思唯爾(ELSEVIER),作為醫護人員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的重要參考書在全球出版發行。據悉,該書也是愛思唯爾出版集團引進的第一本由中國醫學研究者撰寫的關於新冠病毒防治的專業著作。
  • 學術頭條:吸菸讓新冠感染更嚴重,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新冠或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長期損害科學家擔心,新冠病毒可能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長期損害,導致老年痴呆症。美國和英國的學者正在計劃一項大規模的全球研究,以調查在感染新冠多年後導致認知能力下降、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其它形式痴呆症的可能性。
  •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全球首發
    由鍾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主審,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於今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中文版一經面世,即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經反覆比選,該書的英文版版權最終輸出於全球知名科技與醫學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並將作為全球醫護人員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的重要參考書在全球出版發行。
  • 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顧問會暨...
    12月5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顧問會暨複印報刊資料年度評價成果專家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高校的學術評價研究學者、科研管理專家和期刊主編,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和發展規劃處的領導共30餘人與會。
  • 大連理工校長郭東明建議:構建中國特色的論文評價體系
    3月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校長郭東明在該校官網發表的《讓SCI論文回歸學術初心,構建中國特色的論文評價體系》(以下簡稱《體系》)一文稱,《意見》的提出可以扭轉「SCI論文崇拜」的勢頭,使學術評價回歸正確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