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顧問會暨複印報刊資料年度評價成果專家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高校的學術評價研究學者、科研管理專家和期刊主編,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和發展規劃處的領導共30餘人與會。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出席並在致辭中指出,書報資料中心和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點打造的學術評價平臺,所探索的以同行評議為主的評價體系,符合當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對「以文評文」、代表作評價的迫切需求。他對各位專家學者擔任評價中心顧問表示感謝,強調中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學術評價,中國人民大學願與全國專家學者一道,引領學術共同體紮實推進學術評價工作,樹立高水平學術評價的標杆,為繁榮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做出貢獻。
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副主任兼副總編、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錢蓉主持。
會議完成了評價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換屆工作,四川大學副校長姚樂野、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蔡蓉華、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葉繼元等29位專家學者被聘為新一屆評價研究中心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黨委書記李紅宇宣讀了新一屆顧問委員會名單,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張可雲,黨委書記李紅宇,總編輯高自龍為參會顧問頒發了聘書。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東被聘為顧問委員會主任,劉益東發言表示複印報刊資料60餘年探索形成的學術評價模式對於深化代表作評價具有重要意義,新一屆顧問將盡心盡責,與評價研究中心共同努力推進學術評價工作。
評價研究中心向與會專家介紹了將於2021年3月正式發布的成果《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20版)》的研製方法、思路及備選目錄。專家們充分肯定了複印報刊資料評價成果的價值、影響和進步,高度認同基於論文同行評議的評價特色。針對該項成果的研製工作,與會專家在評價導向、評議標準、指標設置、分類規則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鼓勵書報資料中心和評價研究中心不忘初心,為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服務。
張可雲作總結髮言。他總結了書報資料中心與評價研究中心多年來堅持和探索的「以學術成果為指向,以同行評議為主導,以價值判斷為引領,以數據分析為支撐」的評價優勢與特色;強調了評價研究中心始終堅持「開放協作」的理念,與全國的專家學者一起共同探索中國特色學術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改進;指出評價研究中心下一步將在全量評價、理論探索與諮詢服務等方面深入開展工作,希望得到評價顧問委員會的繼續支持和深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