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三讓,延陵吳氏

2021-01-14 九親文化

黃帝后稷一脈承

泰伯仲雍賢名揚

荊蠻之地建吳國

定都於吳今蘇州

延陵郡望揚海外

二千七百萬有餘

郡望和堂號

郡望者,郡(縣)中的望族是也。

郡是古代的行政區劃,始於周朝。吳姓重要的郡望有延陵、渤海、濮陽、陳留、汝南、長沙、武昌、吳興等八個,以延陵最為著名。

堂號,是指一個姓族之內一族或一房的名號。

堂號又往往是祠堂的名號。一姓氏內某一宗族人祭祀自己的先人要在祠堂進行,所以祠堂名號與這一支宗族的名號是一致的。很多堂號都源自家族某個祖先名人的典故趣事,其意義深刻,內涵豐富,用詞用字文雅莊重。堂號還普遍應用於廳堂、宗廟、店鋪,神龕祠等。吳姓的堂號除用以上郡望外,重要的還有三讓、至德、讓德、種德、世德、仁德、秀聚、忠義等。

至德堂

三讓堂

『三讓』由來泰伯三讓王位,孔子對泰伯的謙讓精神十分敬佩,感嘆道:「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在孔子看來,泰伯的品德已達到了極高境界,人世間再也找不出什麼言語來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泰伯被稱為「三讓王」,援引孔子的贊語,吳氏的總堂號稱為「至德堂」。

三讓至德,開發江南,成就周天下和吳國。

吳氏家訓

廣東河源地區司前吳氏:至德家訓傳百年

河源市連平縣忠信鎮司前村吳氏家訓八則《吳氏族譜》載:

一厚倫理,

二尊王法,

三救急難,

四和鄉裡,

五勤本業,

六莫非為,

七周貧乏,

八謹祭祀。

廣東河源地區司前吳氏:至德家訓傳百年

在連平縣忠信鎮司前村,八條"吳氏家訓" 口耳相傳,它教導後代子孫要忠厚、勤儉,形同手足、守望相助。自明洪武年間,迄今600百多年,"吳氏家訓"一代又一代地哺育著這個安靜祥和的小村莊。

走進司前村吳氏宗祠,這八條"家訓家規","至德家風",同樣鐫刻在四方牆壁上,莊重肅穆,警示後人。

司前村村民吳光強:「這八條家訓,是從明朝洪武年間傳下來的,到今天已經有600多年了,大到三綱五常,小到鄰裡相親間的和睦相處。字很少,但意義深遠。」

司前村兩委委員吳俊鋒:「這八條家訓很有用。我們村2005年到現在,十年裡沒有發生過一種群眾上訪事件和刑事犯罪案件,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家訓教育我們要"和鄉裡",鄉裡鄉親要和睦共處。

福建永定吳氏祖訓:

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友愛兄弟,和睦同族,

尊敬祖宗,弘揚祖德。

海口龍華龍橋鎮道貢村吳氏家訓

《海南吳氏舊譜.家訓十條》:

敦孝悌,睦宗族,力本業,慎交遊,

和兄弟,訓子弟,尚勤儉,戒爭訟,

遵法律,禁非為。

吳氏家訓《東莞市虎門鎮吳氏家譜載》:

人非父母不生,生而教養成人,其恩罔極。故為人子,必常則左右就養,過則從容勸諫,

病則伏侍湯藥,死則經營葬祭。

聖人之德,本於人倫;堯舜之道,不外孝悌。能為孝子悌弟,則在野為循良之民,在國為忠義之士,其效豈不巨哉!

同鄉共井,相見比鄰,雖不敵家人骨肉之親,然亦當和睦以相向,故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有無相濟。

吳氏家訓十則.明.吳麟徽《家誡要言》摘錄

修身篤行,信命讀書。

多讀書則氣清,氣清則神正,神正則人正。

多讀書達觀今古,可以免憂。

知有己不知有人,聞人過不聞己過,此禍本也。

人品須從小做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

器量須大,心境須寬。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餘。

爭目前之事,則忘遠大之圖。深兒女之懷,便短英雄之氣。

每事寬一分,即積一分之福。

真心實作,無不可圖之功。

茹荼歷辛,歷練艱苦。

背景資料:

吳氏家訓首推明末大臣吳麟徵的《家誡要言》。吳麟徵,浙江海鹽人,天啟進士,崇禎年間在吏、刑兩部為官十餘年,針砭朝政,直言無忌,為崇禎所幸,為朝中所敬:因拒李自成死守西直門,城破自殺殉國,南明賜諡「忠節」,清廷又加賜諡「貞肅」。

吳麟徵家教甚嚴,他主張人品須從少年做起,「修身篤行,信命讀書,」端正人品。「多讀書則氣清,氣清則神正,神正則人正。」要求子孫要有遠大的抱負,「器量須大,心境須寬」。認為「爭目前之事,則忘遠大之圖。深兒女之懷,便短英雄之氣」,「每事寬一分,即積一分之福」。應當堅信「真心實作,無不可圖之功」。成功者往往是那些「茹荼歷辛"、「歷練艱苦」之士。

吳氏先賢「至德」祖訓:

忠君親上以報國恩;孝親敬長以篤人倫;

尊祖敬宗以遡源本;教子訓弟以守典型;

兄友弟恭以重手足;夫義婦順以正家道;

敬老慈幼以睦宗族;尊師重道以培書香;

崇正黜邪以端學術;持廉立節以敦品行;

力耕勤織以趨本務;作工行商以正事業;

致敬盡誠以奉祭祀;急公奉上以完錢糧;

安分守己以保身家;忍忿思難以釋怨仇;

周貧恤乏以厚族誼;好義行善以綿世德。

積善餘慶,不善餘殃。用期後嗣,俾熾而昌。

因垂家訓,教以義方。凡我子孫,不愆不忘。

吳氏先賢「至德」祖誡:

毋為臣不忠;毋為子不孝;毋蒞官不敬;毋戰陣無勇;

毋臨喪不哀;毋祭祀不誠;毋兄弟操戈;毋夫婦反目;

毋尊卑罔序;毋族黨失和;毋師長不尊;毋朋友不信;

毋國課不急;毋官長不敬;毋誦讀不勤;毋農桑不力;

毋濫用不節;毋為富不仁;毋僭禮越分;毋失節亡名;

毋異姓為後;毋以妾為妻;毋子弟是縱;毋婢僕是寵;

毋帷薄不修;毋閨門不謹;毋犯倫敗俗;毋姦淫傷化;

毋流入差役;毋甘為盜賊;毋賭博破家;毋鬥狠忘身;

毋崇信邪教;毋學習拳棒;毋陷良誣善;毋黨惡比匪;

毋為非生事;毋扛唆健訟;毋凌虐貧賤;毋諂媚富貴。

吳玉章家訓:

人生在世,事業為重。一息尚存,絕不鬆動。東風得勢,時代更新。趁此時機,奮勇前進。創業難,守業亦難,須知物力艱難,事事莫爭虛體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則,行行當應好規模。

釋義:人活在世上,應當以事業為重。要還有一口氣,就一刻不鬆動,全力以赴的打拼出一番事業。要一時的得勢並不代表以後能乘舟,因為時代在變化更新,應該不斷的創新和提高自我。趁著大好時光,順應時勢變化,為事業增添一份色彩,奮勇向前,勵志圖強。創下一份家業很難,守住它更不容易,要知道萬物的來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做什麼事情不要表面應付,敷衍了事,應該認真踏實的去做。把家當作安身之地很容易,經營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要想自我約束,以身作則對待每件事,那就要有一定的規則,做一行愛一行,做出些成績。

背景資料:

吳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字樹人,四川榮縣人,自小忠厚篤誠,堅韌趁毅,喜讀史書,學識淵博,有「金玉文章」之譽。鄧小平同志高度評價吳玉章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文學家和語言文學學家。並歷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延安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和邊區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辛亥革命》、《歷史文集》、《吳玉章回憶錄》。

吳氏宗祠

吳氏宗祠門楣楹聯

楹聯,一般指對聯,又稱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藝術形式。

三讓堂望,延陵高風。

典指泰伯三讓王位;「延陵高風」指周章正式封吳之後,國勢日強,至仲雍的十九代孫壽夢正式稱王。壽夢有四個兒子,最小的季札為人仁義禮讓,最為賢能,為父所喜,為兄所愛。壽夢想讓位給他。季札象他的先祖泰伯一樣,執意推讓,並遠逃他鄉,終身不受國位。吳王就將他封在延陵(今江蘇常州市、江陰縣一帶) ,稱為延陵季子。因此,吳氏亦有稱延陵堂者。延陵遂成為後世吳姓的郡望之一。

世家第一;至德讓三。

——佚名撰吳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自春秋吳泰伯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長子,讓位於弟季歷及季歷子昌(文王)。孔子稱其有「至德」,《史記》列為世家第一。

延陵世澤;梅裡家聲。

——佚名撰吳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自春秋吳公子季札,封於延陵(今江蘇省武進)稱「延陵季子」。泰伯讓位而避於吳,住今江蘇省無錫梅裡。

延陵望族;廷尉名官。

——佚名撰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出春秋吳季札。下聯典出西漢吳公,文帝時為河南太守,徵為廷尉。嘗薦賈誼於文帝,文帝召賈誼為博士。

治平稱最;明體達用。

——佚名撰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自西漢吳公,公正廉明,治平為天下第一。下聯典自清吳廷棟治學以明體達用為主。

八閩孝子裔;三讓帝王家。

——佚名撰吳姓宗祠通用聯;典用臺灣省臺南市吳氏大宗祠聯。

三讓兩家天下;一劍萬世千秋。

——佚名撰吳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出《史記吳泰伯世家:「孔子言:『泰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下聯典用季札掛劍徐君之墓樹的典故。

相關焦點

  • 【吳氏頭條】吉甫公墓遷葬二十周年祭
    清奎宗親創製吳氏十三貼活絡水和貴州學強宗親的老吳臺酒業和廣大吳氏企業人一樣,都在不斷進取,發揚至德精神,弘揚吳文化。永定吉甫後裔代表27OO多人舉行隆重的遷葬儀式,將吉甫公骨骸遷葬至湖雷鎮石坑村前頭崗山上。     吉甫公和詩人華嶽在建寧(今福建建甌)時就有交往。坤二長子泰甫賜進士,曾任山東濟寧府知府,興甫、吉甫留家鄉龍巖照顧家族事務,後吉甫攜長子五四,次子五五出博羅任上,為吳氏入粵始祖。
  • 《老殘遊記》吳氏:令人震撼的節婦形象
    玉大人冷笑,命令把於家三個男人都綁起來帶走,任憑他們怎樣分辨也無用。於學禮的媳婦吳氏,想著丈夫和公公,大伯都被捉去,家裡沒有主事的人,就和嫂子商議,要去找父親吳舉人商議。嫂子也讓她趕快去想辦法。吳氏連夜坐車趕到城裡去找父親,哭著把這飛來橫禍告訴父親,父親一聽,渾身發抖,說,碰著玉大人這位喪門星,事情恐怕不好,我先去找縣裡師爺碰一碰吧。
  • 【吳氏】詩意浙江吳坑---「太極山水、煙雨南陽」
    該村保存有吳氏祠堂、吳川封鎖橋和全市最大的紅豆杉,環境優美,四季分明。吳氏宗祠:始建於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370年),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6年)重修,公元2012年(壬辰)年投資二十餘元修繕。按家譜記載有家、方、讓、冠、乾、坤、乾等字輩。
  •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推薦)
    其讓隱,故無得而稱言之者,所以為至德也。鄭玄註:泰伯,周太王之長子。次子仲雍,次子季歷。太王見季歷賢,又生文王,有聖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太王疾,太伯因適吳、越採藥,太王歿而不返,季歷為喪主,一讓也。季歷赴之,不來奔喪,二讓也。免喪之後,遂斷髮文身,三讓也。三讓之美,皆隱蔽不著,故人無得而稱焉。朱子集註:至德,謂德之至極,無以復加者也。三讓,謂固遜也。
  • 念三逸創吳公修繕祖墳園山儀式在廣東梅州蕉嶺舉行
    2019年5月28日上午,念三逸創吳公修繕祖墳園山儀式在廣東梅州蕉嶺舉行。受梅州蕉嶺念三逸創吳公後裔宗親理事會邀請,廣東英德吳氏宗親吳文彬、吳祖勤、吳開見、吳阿義等人,與來自茂名信宜、廣西柳州、湖南平江、江西於都興國、福建永定、清遠清城,以及梅州蕉嶺縣和平遠縣的宗親,計有500多人參加了活動。
  • 棗莊吳氏八極拳宗師,石守立老先生,徒弟有一千多人
    我叫石守立,今年70歲,是吳氏八極拳的第八代傳人。吳氏八極拳的第一故鄉在河北滄州,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師爺輩上的那些名家被咱們棗莊中興公司請來做護礦人,他們就把吳氏八極拳帶到了這裡,當時為了能更好的抵抗土匪,我的師爺們就把八極拳教給了這裡的一些老百姓,吳氏八極拳就在這裡生根發芽了。
  • 吳氏嘉美專家來闡述
    吳氏嘉美專家來闡述 2021-01-06 12:14:45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眼袋是衰老常見的一種現象,不論男女均可發生,眼部肌膚是非常脆弱敏感的,也是人體開始衰老的早期表現。
  • 昆明吳氏嘉美整形醫院專家來介紹
    吳氏嘉美專家稱,目前常見的假體隆鼻材料就是矽膠和膨體了,而這兩種隆鼻材料均對身體無副作用,可以安全使用,已經被用於廣泛的鼻部整形手術中了。  吳氏嘉美是國內第一家以鼻整形為主打的整形美容醫院,以吳自強董事長帶領的臨床醫生科研隊伍,在國內主要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並獲得「新法隆鼻」等多項國家專利。他們憑藉精湛的整形技術,被親切地稱為「吳氏鼻子」,在愛美者中間積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和評價。
  • 人文讀本丨北大推文一句詩 牽出杭州400年的書香世家錢塘吳氏
    我的手上有一套沉甸甸的《錢塘吳氏族譜》,上下冊,厚厚兩大本。這是由吳家族人共同完成的,從2017年開始到去年完成,歷時兩年。這本族譜詳盡記錄了吳家自安徽休寧遷杭後的每一代世系,同時附錄了先祖的詩文手札,甚至科考硃卷,還有他們對前人的一篇篇回憶,溫暖而珍貴。這套《錢塘吳氏族譜》修了40年,從1980年起,歷經三代吳家人。吳廷珷老人是其中的親歷者之一。
  • 文史記憶丨種德堂:三姓村民和諧的「同心堂」
    村子分為上半村和下半村,有朱、呂、王三個姓,上半村以呂姓為主,下半村以朱姓和王姓為主。一直以來,三個姓氏的村民和諧相處,究其根源,村民都說跟村裡始建於明代的莊園式古建築——「種德堂」有關。過了花園就是種德堂,種德堂兩側的弄堂、廊房保存完好,兩面廊房局部毀壞後經過重建,四條弄堂一半可以貫通,整座莊園原貌依然,就連莊園邊的「上馬石」也還在原地。前面一進明顯帶有清初風格,大梁、雕花都有,雖然不是很豪華,但是莊重大氣,後面一進則是典型的明代建築,抬梁式五架梁,古樸而簡約。
  • 德國內政部:申根籤證過期者可在德停留至9月30日
    中新社柏林6月19日電 (記者 彭大偉)德國聯邦內政部發言人當地時間19日應詢回應中新社記者有關提問時稱,德國內政部公布了一份於當日生效的法令,持即將過期申根籤證、且無法於6月30日前離開德國的人士可在德國繼續停留至9月30日,無需申請延籤。
  • 蔣介石寧用「有德」之人,可惜這個「德」卻用偏了
    對已招至自己帳下的文臣武將, 能用則用, 無用則棄, 不加珍惜, 卸磨殺驢。「德才兼備」者是上品, 退而求其次則寧用「有德無才」不用「有才無德」, 按他的邏輯, 「有德無才」頂多誤事, 而「有才無德」卻是要壞事。這個「德」主要是對「領袖」的絕對忠誠和絕對服從。
  • 北宋晉城殺妻奇案:一個城府極深的歹人,布下一石三鳥的毒計
    古代女子三猴互毆,太守找到破案靈感文太守正在苦悶之中,於是便跟著小童來到了老友住處。原來老友從遊方賣藝人手中買得三隻出自峨眉山的猴子,老醫生知道文太守是四川人,於是請他一同前來玩賞家鄉的猴子。三隻猴子在老醫生宅院後的假山池塘邊上戲耍,其中一隻屁股紅紅的猴子不知犯了什麼錯誤,另外一隻尾巴上塗了綠色的猴子連連扇打那紅屁股的猴子耳光。正打得解氣之時,忽然另外一隻正在吃甘蔗的猴子跑過去,趁綠尾巴猴子不注意將它打翻在地。於是兩隻猴子一起來打綠尾巴猴子,直把它打得跪地求饒,那兩隻猴子才肯放過它。
  • 德莊王朱見潾:一座德王府,半座濟南城,記這位險些登基的親王
    上初名見深,至是更名見濡。詔書失寫其故,頒行天下,人皆驚相問曰:「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蓋上為天下人心歸向久唉。—《明憲宗實錄卷一》但是詔書已經是既成事實,朝廷上下也只能將錯就錯。於是沂王朱見深成了皇太子朱見濡,榮王朱見清則變成了德王朱見潾(為了行文方便,以下統稱德王為朱見潾)。
  • 《燕雲臺》烏雲蓋雪是燕燕與德讓的紅娘,至死也要幫德讓將信送達
    《燕雲臺》播放至今已經逐漸接近了尾聲,燕燕與德讓被迫分開,也各自成家,現如今兩人也無法再相守。這部電視劇從開始的「傻白甜」人設,平平無奇的劇情到現在的霸氣決斷的女主,跌宕起伏的劇情,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