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頭鯨魚和海豚遭捕殺 鮮血染紅丹麥海灣

2021-01-08 國際萬花筒

丹麥法羅群島每年都在進行鯨魚和海豚的屠殺,今年一天之內就屠殺了252頭長鰭鯨和35隻大西洋白海豚,鮮血將整片海水染成紅色。

據英國《太陽報》7月20日報導,海洋守護者表示,「這是2020年第一次組織的鯨魚捕殺活動,此前因新冠疫情為避免大型集會而停止了狩殺。也許海洋守護協會的船隻被禁止進入法羅群島水域,但每年我們的志願者都會在那裡記錄海豚和鯨魚被屠殺的情況。」

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惹怒動物愛好者蘇·歐文斯:「為什麼他們仍在屠殺這些美麗的生物。這讓我噁心透了。」內爾·克洛普(Nel Klop)則表示這是「非常令人悲傷和野蠻的」,卡羅爾·巴爾默(Carol Balmer)稱:「世界(上的人)正在因新冠疫情而死亡,而他們還在屠殺毫無防禦能力的動物。」

活動家肯努·拉扎(Kenul Rza)已經獲得了近14萬人的網上請願籤名,呼籲法羅群島總理BáruráSteig Nielsen「停止丹麥的海豚和鯨魚捕殺節」。肯努表示:「多年來,丹麥一直允許繼續實行野蠻而毫無意義的傳統,每年要屠殺800多隻海豚和鯨魚。捕獵者首先用半圈船把鯨魚圍起來,然後他們將鯨魚和海豚慢慢趕入海灣或峽灣的淺灘。鯨魚在淺水中時,將鉤子鉤在其氣孔中,以便將其拖到岸上。一旦上岸或將鯨魚固定在膝蓋深的水中,就會在靠近氣孔的頂部把它的頭部分切斷。這種情況每年都在丹麥法羅島上演,而捕殺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青少年。鯨魚不會立即死亡,它們要在被鮮血染成紅色的海水中經歷一段時間的痛苦才會死去。請幫助結束這場不必要的和可怕的屠殺!」

但是裡奇·伯格曼則表示:「他們必須要生存。他們沒有牲畜,也沒有很多植物。」法羅群島的旅遊官員指出,「與過去幾個世紀一樣,捕鯨活動今天仍在發生。法羅群島人自定居這些島嶼以來,就已經開始食用鯨魚的肉和脂肪。如今,捕鯨活動也是一項向所有人開放的集體活動,受到國家法律的管制。自1584年以來,所有狩獵鯨魚的記錄都被保存下來,這種習俗被認為是可持續的,因為在北大西洋東部地區估計有778000頭鯨魚,法羅群島人每年平均捕獵800隻鯨魚。捕殺的鯨魚被平均分配給參與者。」(文/三筒)

相關焦點

  • 超250頭鯨魚在法羅群島被人類殺害,海水被鮮血染紅
    一組令人作嘔的照片顯示,在法羅群島一年一度的儀式上,上百頭鯨魚被屠殺,海水被鮮血染紅。儘管還處於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但這場殺戮仍在繼續。據信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活動人士稱,在今年的第一次捕殺中,超過250頭鯨魚被捕殺。
  • 丹麥法羅群島屠殺鯨魚海豚 血染海灣場面讓人痛心
    據《太陽報》7月20日報導,一年一度的捕殺鯨魚和海豚的活動正在丹麥的法羅群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 Global)認為這是「血腥海灣的回歸」,因為僅一天就有252頭長鰭領航鯨和35頭大西洋白側海豚遭到屠殺,被血染紅的浪花不斷拍向山特維克海岸。
  • 法羅群島2020年首次捕鯨,獵殺近300頭鯨魚,血色染紅整個海灣!
    北歐國家丹麥海外屬地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每年夏季都有獵殺鯨魚的傳統。據《每日郵報》7月20日報導,法羅群島最南端的蘇杜羅伊(Suduroy)島的一個村莊哈瓦爾巴(Hvalba)日前舉行了2020年首次傳統捕鯨活動,共捕殺了252頭長肢領航鯨和35頭大西洋斑紋海豚,血色染紅了整個海灣。
  • 法羅群島數百鯨魚海豚被捕殺 血染海灣(組圖)
    在丹麥法羅群島的海灘邊,大量的鯨魚和海豚被殘忍的漁民大肆殘殺,場面血腥,令人不寒而慄。據悉,該組照片是由海洋保護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拍攝的,其志願者們假扮成遊客記錄下了法羅群島9個獨立的捕獵點捕殺鯨魚和海豚的畫面。
  • 丹麥島嶼再次捕鯨,287頭鯨魚血染海灣,受國際譴責卻不以為然
    即便如此,海洋當中的一些生物依舊逃不過人類的捕殺,以至於即將走向滅亡。鯨魚就是一種因為人類捕殺而瀕臨滅絕的生物,儘管從幾十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努力保護鯨魚,然而,直到今天,依舊有一些國家對此不理不睬,依舊維持著自己傳統的捕鯨習俗。
  • 日圍捕海豚引爭議 當地官員稱切斷脊椎系人道捕殺
    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捕豚季」漸入尾聲。這一傳統雖早已遭人詬病,但由於近期遭美國駐日大使卡羅琳·甘迺迪批評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對於批評,和歌山縣知事21日表示,人們吃牛肉、豬肉,「為什麼圍捕海豚不人道?」同一天,太地町漁業官員表示,他們願意邀請卡羅琳觀看圍捕海豚。  圍捕海豚不人道,我深感憂慮。美國政府反對以圍捕方式捕魚。
  • 日本人每年捕殺那麼多鯨魚,又不怎麼吃?那麼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可是如今地球上的鯨魚卻正在大幅度減少,目前全球鯨魚數量不過在三四千隻左右,已經屬於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而如果鯨魚一旦滅絕的話,必然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從很久以前,人類就已經明令禁止捕殺鯨魚,這才令鯨魚得以休養生息,如今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會保護鯨魚,唯獨日本卻依然大肆捕殺鯨魚。
  • 這裡每年獵殺數百頭鯨魚,當地居民表示:歡迎來旅遊參觀
    說到捕獵鯨魚,大家都會想到日本,其實加拿大、北歐、冰島、美國阿拉斯加,都有捕鯨的傳統存在。尤其每年夏天狩獵季,住在法羅群島的居民都要殺掉800~1000多頭鯨魚和海豚。雖然很多動物組織對此表示抗議,但當地人對此不以為然,因為這是他們生存的方式。
  • 日本血腥捕殺海豚季拉開序幕 美國稱其不符合人道主義
    該組織還進行了現場直播,並於16日中午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說:「本捕殺季的第一批海豚屠殺已經完成,海豚的屍體被拖進太地町屠宰場。」1小時後,該組織又說:「太地町屠宰場正在處理這些海豚肉。當地買家很快就會到漁民協會這裡來購買。」《日本時報》說,當地的漁民協會已經證實了本季第一批捕殺的完成。該協會的一名代表說:「我們捕到了12頭灰海豚。」
  • 血染大海,丹麥一日捕殺超200頭領航鯨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血染大海,丹麥一日捕殺超
  • BBC:日本恢復商業捕鯨後 血水再次染紅「海豚灣」
    報導稱,在這部有著血腥畫面的紀錄片問世後,日本太地町當地擁有幾十年歷史的這項傳統引發世界各地自然和動物保護者的批評。海豚不是魚,是水生哺乳動物,也是鯨類動物。海豚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有著看起來友善的形態和愛嬉鬧的性格,在人類文化中一向十分受歡迎。但日本的海豚狩獵是它們的噩夢。
  • 英國網友熱議:日本捕殺海豚引國際憤怒,有一隻海豚可變色
    這隻海豚來自日本南部的太極鯨魚博物館,吸引了大量觀眾。一般來說寬吻海豚是灰色的,可是這隻完全是白色的 ;但是當它感到憤怒,生氣或者甚至是尷尬時,就會變成粉紅色。 2009年獲得奧斯卡大獎的紀錄片《海豚灣》讓太極海豚捕獵變得臭名昭著,這個紀錄片中記錄了漁民捕捉大量海豚賣給水族館或者用來當肉吃。
  • 日本太地町漁民大肆捕殺海豚 手段極其殘忍(圖)
    幾年前,有個漁民當著我的面把一頭海豚幼崽的頭砍了下來。」  曾七次獲得全球自由潛水冠軍的曼迪-雷·克魯克謝克(Mandy-Rae Cruikshank)在兩年前拍攝有關海豚的紀錄片時,也捕捉到了類似的場景。當時,她目睹了約有40頭海豚被趕到凹口,並且被殘忍的屠殺。她描述到:「漁民會把海豚幼崽趕開,其中一些幼崽甚至只有我的手臂那麼大。但是,他們還是對這些海豚進行屠殺。
  • 鯨魚和海豚有多聰明?
    直到Hauser發現了虎鯊的尾巴,她才意識到駝背鯨魚在做什麼。虎鯊是少數攻擊人類的鯊魚之一,也是鯨魚的威脅。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這頭駝背鯨魚似乎是想救Hauser,並試圖把她從虎鯊的身邊引開。「也許虎鯊不會攻擊我,……但它(駝背鯨魚)卻試圖拯救我的生命,」Hauser說,這段經歷被水下攝像頭錄了下來,後來編成了一段視頻。
  • 日本獵殺海豚季開始
    殘忍捕殺日本和歌縣太地町是一個風光秀麗的漁港小鎮,但是這種安靜溫和的景象下暗藏著海豚的悲鳴聲:每年有數萬隻海豚和其他鯨類在此被屠殺,猩紅的血水觸目驚心。大批國際環保主義者每年湧至太地町,抗議這一殘忍的集中捕殺行為。不過,直至2010年,他們的呼聲才引起了全球廣泛關注。
  • 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 鯨魚為什麼會群體擱淺?
    【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鯨魚為什麼會群體擱淺】當地時間11月2日,斯裡蘭卡科倫坡附近海灘上大約有100頭領航鯨被衝上岸,這是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
  • 日本「血腥捕獵季」開啟,大量海豚被捕殺,是傳統就可肆無忌憚?
    9月1日,日本和歌山太地町的漁船正式開始出海捕獵鯨魚和海豚,此次捕獵將一直持續到明年4月。日本和歌山太地町被稱為「海豚灣」,曾有紀錄片揭露該地屠殺海豚亂象,但是該地仍然每年都會有持續半年的海豚驅獵。資料圖 新華社這期間,漁民會把大量海豚驅趕入三面封閉、水深較淺的海灣內,然後用長魚叉刺傷海豚,然後進行捕殺,十分殘忍!雖然備受爭議,但日本以圍捕海豚和食用海豚肉是當地文化傳統為由進行反駁。網友評論有網友就表示:文化傳統?
  • 80隻鯨魚海豚再次擱淺澳洲海岸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報導,澳大利亞西南部一偏遠海岸地帶3月23日再次發現80隻擱淺的鯨魚和海豚。  西澳大利亞州的環保當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23日早間時候在該州的哈美林池(Hamelin)海灣附近發現了80隻擱淺的鯨魚和寬嘴海豚,其中只有17隻長鰭巨頭鯨存活下來。  環保當局發言人邁爾表示,將於24日凌晨把存活的鯨魚運至受保護的芬林德(Flinders)海灣,然後放歸大海。  邁爾說:「我們選擇這種方法是為了確保鯨魚們能最大可能地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