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令下院線成「薛丁格的貓」:迎來報復性觀影還是開門即虧?|態會看

2021-01-09 中國網絡視聽大會

關注精彩內容,要先點擊這裡哦~

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在熬過近180天的「至暗時刻」,影院終於盼到了這天,大家都激動壞了,甚至有影迷表示「請在電影院為我安排一個床位」。

但消息過後,卻並未看到影院紅火開門的景象。原因之一是電影院屬多頭管理,國家電影局同意復工後,還需所在地的有關部門同意。此外,影院經歷長期停業後,需要一些時間為開業做各項準備。但更重要的是,面對復工令,影院發展前景卻成了「薛丁格的貓」:開門的話,也許會「活」得更好,但也有可能會「死」得更快。

從股市上,我們就能看到行業對院線復工的矛盾態度:復工通知發出後,以萬達影業、金逸影視、光線傳媒等為代表的影視股在7月16日下午開盤時迅速衝上高位,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截止到7月16日收盤,這些股票又紛紛回落。其中除萬達影業收盤漲1.11%外,其他影視股均下跌不少。

復工令下,是迎來「報復性觀影」還是開門即虧?影院復工要面對哪些潛在「暴雷」?何時才能迎來電影市場的「春天」?

我們挑選了6篇討論影院復工的文章,帶你快速高效了解線下院線的現狀與亟需解決的難題。

復工半日票房破百萬

但影院開門面臨「三座大山」

據票務平臺淘票票消息,7月17日17點40分,成都和平電影院售出復工後的第一張電影票,這也是全國院線復工後售出的第一張電影票。根據燈塔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11時,全國票房突破了100萬,其中「江浙滬」地區貢獻最大。

但北京、廣州、武漢、西安等多地多家影院仍舊沒有排片信息。雖然國家電影局出了復工消息,但基於屬地管理原則、電影發行計劃以及開放後的營收等原因,復工可能沒有那麼快。

其一,對於已近半年時間沒有營業的影院來說,接下來需要緊急維護、保養、準備防疫物資,否則根本無法正常復工。對於不少影院來說,在疫情期間流失的員工,也需要重新招人、培訓,這些都是不小的考驗。

其次,按照《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要求,電影院復工有幾個前提,即每場影片不能超過兩個小時、上座率不超過30%、日排片減至正常時期的一半和禁止飲食。對影院收入影響很大。

第三,據近期調查顯示,驅動疫後重回電影院的因素中,有四成的觀眾選擇了「是否有新片上映」。但手握大片的片方,似乎並不想在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匆忙上映。復工後首批片單大都以經典復映為主,另外宣布定檔的四部新片《第一次的離別》《蕎麥瘋長》等都是小體量、文藝片,能否讓觀眾買帳也仍是個未知數。

點擊閱讀全文

影院或將面臨電影票的價格戰

現在上映的影片,主要集中在中小成本新片及經典影片復映,電影專項資金減免,並且後者大多由片方公益供給不用分帳,也就是說一張票超90%的收益屬於影院。

但這背後也存在隱憂。雖然觀眾紛紛表示支持影院,但人們抗拒不了實惠。之前因為有分帳要求卡著,影院有一個不能跨過的成本價,現在公益片價格由各家影院制定,……「以前一張票可以賣三四十塊,現在九塊九,甚至五塊都有可能。」 這樣的猜測並非沒有依據。近日成都某一影院復映首日票賣光的新聞在社交媒體上刷屏,165張票全部售完,但收益其實只有16.5元。每張票售僅賣3.1元,據影城方面表示,其中有3塊錢是售票平臺收的服務費,每張票影城實際收入僅0.1元。

點擊閱讀全文

票房收益在其次,重點要恢復觀眾觀影習慣

疫情中,大規模影院倒閉,行業洗牌已經進行到一定程度。但鑑於影院復工初期複雜的行業形勢,仍然會有不少影院可能會倒在復工途中。

近兩年,影視行業一直面臨票房增長見頂、影院投資過熱、單塊銀幕收益下降的問題,在政策收緊、資本退場的2019年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復工初期,票房數字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容樂觀,在滿足防疫規定的前提下,逐漸將影院拉回正常的運行軌道,恢復觀眾的觀影習慣,才是行業關心的焦點,這仍需要更多有吸引力的優質電影內容來注入信心。

點擊閱讀全文

能否迎來「報復性觀影」?頭部電影是關鍵

有觀點認為,經過疫情期間的被迫等待,影院的再次開啟將極大刺激人們的觀影熱情,院線或將迎來令人驚喜的「報復性觀影」。對此,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人們確實有著很大的觀影熱情等待釋放,但這熱情能否轉化成「報復性觀影」,取決於是否有真正高質量頭部電影的帶動。

對於20日電影院的復工開業,整個電影行業包括全社會都有濃厚的觀望態度、觀望情緒。觀眾在觀望,電影院在觀望,製片方在觀望,大家都在觀望。

回暖需要一個過程,影院需要時間適應新規定,觀眾需要適應不同於往日的電影院,上座率等指標的回升需要時間。在保持耐心的同時仍應儘可能爭取主動。

點擊閱讀全文

嚴格復工要求下將加速影片馬太效應

受目前開工條件的限制,電影院不能賣小食,只能靠票房收入,且能排的場次和座位都大大減少,在場次和座位如此「黃金」的情況下,影片的馬太效應也會加劇。

「正常情況下影院排片還是比較靈活的,甭管有多少大片,表現差一點的片子影院還是會排幾場。但現在就算同期只有兩部電影上線,其中一部的預售單場只比另一部差一百塊,影院也會較真,很可能整個影院都只排那一部表現最好的片子。」

相關焦點

  • 疫情下濟南的電影院線:變身食品店和超市「在線賣貨」,復工時間……
    疫情的影響以及線上流媒體的崛起,院線是否還能挺住?疫情過後,電影院能否迎來一大撥觀眾「報復性觀影」?· 顆粒無收的春節檔,說多了都是淚電影院是人員密集型、封閉型場所,情況比較特殊。在這場疫情之中,電影院可以說是備受考驗。大約從1月24日開始,全國各地的影院開始暫停營業,以響應國家的抗疫號召。
  • 薛丁格的貓與人性
    那就意味著這段時間裡那隻貓也就同時處於一種生和死的疊加狀態,處於既生又死的一種中間狀態。是生存,還是毀滅?對這隻貓來說還真成了一個問題。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只有觀察者打開盒子進行「觀察」,盒子裡的放射性原子才能從既衰變又不衰變的疊加態「塌縮」成衰變或者不衰變的一種確定狀態,從而盒子裡那隻倒黴的貓也從才能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中脫身,變成或生或死的唯一一種確定狀態。
  • 名聲大噪的薛丁格的貓,根本就不存在?
    這就好比量子力學對「量子」不可測的描述,當我們沒有觀察時,量子可以處於一種矛盾的「疊加態」,而當我進行觀察時量子從「疊加態」坍縮為唯一確定的經典態。這種情況下,以哥本哈根學派的解釋,可以認為盒子裡這隻貓正處在一種「生死疊加」狀態,也就是即生即死的狀態。2.
  • 「薛丁格的貓」究竟是一個正確的概念還是荒謬的概念?
    薛丁格的貓源於雙縫幹涉實驗:向兩個細細的、間隔很近的縫隙發射一些光線,然後會觀察到另一邊屏幕上呈現出的幹涉條紋,即分別穿過兩個縫隙的光波發生了相互作用,產生了幹擾。如果發射的是大量的粒子也會出現明亮相間的幹涉條紋。
  • 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問題還是哲學問題?
    剛才網上回答了一個問題: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問題還是哲學問題?薛丁格是這樣設想的:一隻貓被封在一個密室裡,密室裡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原子核的衰變是隨機事件,物理學家所能精確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變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則過一天,該元素就少了一半,再過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學家卻無法知道,它在什麼時候衰變,上午,還是下午。
  • 薛丁格的貓在箱子裡會吃貓糧嗎?
    薛丁格的貓是薛丁格為了反對波函數的機率解釋給出的一個假想實驗。實驗中將貓放入一個密封的不透光的箱子,箱子裡還有一粒放射性原子,一瓶劇毒物質,一隻錘子等。如果放射性原子發生了衰變,粒子探測器檢測到放射出的粒子後會釋放信號,然後錘子擊碎裝著劇毒物質的瓶子,瓶子碎了貓就必死無疑。
  • 我就是薛丁格的貓
    問題來了,放射性物質什麼時候衰變完全是不確定的,那麼箱子外面的物理學家用波函數來描述貓的狀態時就不好辦了,根據態疊加原理,這時只能說貓有多大的可能性是處在活態多大的可能性處在死態,也就是說貓是處在死態與活態的疊加態上。或者說這隻貓百分之多少是活的,剩下的百分之多少是死的。貓的這種狀態和現實生活的實際是格格不入的!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通俗解釋
    薛丁格的貓這句話真的是比較火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太清楚這到底是個啥意思,來看看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原本是一個關於一個理想狀態下的量子理論的實驗,假象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密閉且不透明的盒子裡,盒子裡有一個毒瓶,毒瓶與一個放射性原子核組成一個理想裝置,假定該原子核一小時內有50%的可能發生衰變,並且該原子核衰變時會觸發裝置打開毒瓶,那麼在你不打開盒子的情況下你就不會知道貓是活著還是死了。
  • 深度解讀薛丁格的貓,這隻根本不存在貓為何會引發如此大的轟動?
    、又是死的狀態,我們稱之為:生死疊加態,如果你想知道貓到底是生、還是死?薛丁格的貓真的存在嗎?現實中存在一個處於生死疊加態的貓嗎?我的回答是:不存在,根本不可能存在!一隻生死疊加態的貓?這怎麼可能?在我們的印象中,貓要麼就是生、要麼就是死,怎麼可能存在一隻既是生,又是死的貓呢?
  • 愛因斯坦的骰子,薛丁格的貓,你真的懂嗎?
    實際上,愛因斯坦只是對於量子力學中的一些說法比較反感,比如測量會改變量子狀態這種事,其集中表現就在於一點——疊加態的坍縮。疊加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會再說。大家暫且還是按照自以為的原理來理解,我們繼續把故事說下去。一個好漢三個幫,愛因斯坦也不例外。1935年,他和其他幾個反對量子力學的朋友們一起,發表論文反對量子力學中的概率問題。
  • 薛丁格是誰?他的貓到底怎麼了?
    不管朋友圈,還是QQ空間還是什麼平臺,總有一些把自己的暱稱叫「薛丁格的小貓貓」、「砸牛頓的小蘋果」之類的朋友。牛頓那個萬有引力倒沒有啥,小學就知道了。很少有人知道在牛頓之前還有驢頓、馬頓等人被椰子砸傻了。薛丁格的貓這就讓人感覺很厲害,似懂非懂,異常文藝。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
    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學的四大神獸之一,並非是指某種動物,而是一種思維實驗。接下來講一下這個實驗的背景故事。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大家對相對論比較了解,或者是即使不懂什麼意思但是會經常聽說。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不過,他最著名的還是是「薛丁格的貓」,這是他為了反對哥本哈根學派關于波函數的觀點而用一隻貓做的思想實驗,但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形象描述宏觀和微觀物理體系的不同之處。假設一個自旋為0的介子衰變成電子對時,由於角動量守恆,所以分離出的兩個電子一定自旋相反,總自旋還是為0。那麼如果讓它們各自沿反方向飛行,然後測量電子的自旋。如果觀測者測得其中一個電子的自旋向上,他立即就知道了另一個電子自旋向下。
  • 科學家終於「看」到了又死又活的薛丁格之貓
    薛丁格的貓,這個量子力學的永恆象徵,終於在不打開箱子的情況下被觀測到了。據果殼網報導,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物理學家成功探測了一個精細量子態而沒有破壞它,相當於偷窺了一眼薛丁格的貓而沒有讓它死掉。
  • 薛丁格的貓說明了什麼,理解它或許能讓你超越愛因斯坦?
    也就是說量子力學的定律決定了貓的生死,薛丁格把微觀世界抽象的概念過渡成了現實問題。於是粒子到底是不是隨機出現的微觀態尺度和貓的生死這種宏觀態尺度聯繫了起來。關於生命只有兩種可能,非死即活,而在實驗中的貓有了第三種狀態,即死又活,因為它是一隻代表「電子」狀態的量子貓。
  • 薛丁格的貓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似懂非懂難捉摸,到底說啥?
    薛丁格的貓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似懂非懂難捉摸,到底說啥?舉個現實中宏觀的例子,你就能知道「薛丁格的貓」有多麼讓人匪夷所思了!你呆在家裡的客廳裡,同時你的臥室裡有一臺電腦,你知道那臺電腦肯定在那裡,因為你之前一直在用它!
  • 薛丁格的貓讓人害怕的有哪些?結果可能超出你想像
    「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關於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也就是在頭腦中假想進行的實驗。根據量子力學,微觀粒子總是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態。更多的研究最終引出了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主流解釋,即微觀粒子(包括宏觀物體)總是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態,而當人的意識一旦參與觀測,粒子隨即以一定概率坍縮為某個確定狀態。由此,確立了「意識」在主流量子力學學派中的崇高地位,同時,也宣布了疊加態的不可觀察性。但是,人的好奇心是無窮的。歷代科學家不遺餘力地試圖觀測清楚疊加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狀態。
  •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薛丁格的貓
    隨著時間延長,或者說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它必然會發生衰變,量子疊加態隨之消失。談到不確定性和量子疊加態,薛丁格同愛因斯坦一樣持反對態度。科學的目的,就是要發現事物的運行規律,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勢。量子力學卻搞出了一個「不確定性原理」,意味著科學家像牌桌上的賭徒,只能依靠擲骰子猜數字混日子了。受到原子核衰變的啟發,薛丁格設計了一套假想實驗來嘲笑哥本哈根解釋。
  •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薛丁格的貓
    我是一隻貓,學名「薛丁格的貓」。我的貓生在1935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薛丁格,改變了我原本普通而美好的貓生。那是1935年陽光明媚的一天,我正在院子裡曬太陽,薛丁格走過來摸了摸我的毛,輕輕地將我抱起。在我的印象裡,他是一個木訥的人,甚至為了做實驗能好幾天忘記給我吃飯。但那一瞬,我感受到了愛。
  • 線上展覽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
    實驗是這樣的:一隻貓被關在一個密閉無窗的盒子裡,盒子裡有一些放射性物質。一旦放射性物質衰變,有一個裝置就會使錘子砸碎毒藥瓶,將貓毒死。反之,衰變未發生,貓便能活下來。薛丁格設計了這個可怕的實驗來挖苦量子理論荒唐的一面,按照量子論支持者的解釋,在打開盒子看貓之前,這隻貓非生非死,而是處在典型的量子態,即活與不活疊加的離奇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