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問題還是哲學問題?

2021-01-09 探索貓百家號

剛才網上回答了一個問題: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問題還是哲學問題?

薛丁格是這樣設想的:一隻貓被封在一個密室裡,密室裡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原子核的衰變是隨機事件,物理學家所能精確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變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則過一天,該元素就少了一半,再過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學家卻無法知道,它在什麼時候衰變,上午,還是下午。當然,物理學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變的機率——也就是貓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機率。如果我們不揭開密室的蓋子,根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可以認定,貓或者死,或者活。這是它的兩種本徵態。

如果我們用薛丁格方程來描述薛丁格貓,則只能說,它處於一種活與不活的疊加態。我們只有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才能確切地知道貓是死是活。此時,貓構成的波函數由疊加態立即收縮到某一個本徵態。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是活,它將永遠處於半死不活的疊加態,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這個思想實驗明確的表達了量子的隨機性特徵。薛丁格的貓是一個思想實驗,他是通過建立一個宏觀事物來表達微觀屬性,可見建立這個思想實驗的目的當然是一個物理上的。因為量子特性宏觀上往往讓很多人不理解,這其實是慣性認知(因為我們生活在宏觀世界中)帶來的問題。

但是,其實可能薛丁格也沒有意識到,我認為:其實哥本哈根詮釋暗含著一個東西,或者說暗含著一個假設,那就是群體性的共同認可(感應信息的群體共識),信息的獲得不是個體意義上的,而是群體意義上的。即當你不看月亮時,月亮仍然存在。當群體都不看月亮時,月亮才真的不存在。

我們認為的存在,其實不僅僅是個體觀測的結果,更是感應信息的群體共同認可,是群體共識。這個認知不僅僅是哲學意義上的,也其實是我們已知邏輯、科學的基礎。也就是說,我們從古至今產生的所有「知識」,都是群體性的。

比如我們因為「慣性」的原因,包括知識(感應信息和抽象共識)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上的,有一些新的抽象概念,比如「熵」,是之前概念的邏輯數學表達,之前抽象概念已經形成共識,邏輯規則形成共同認可,所以這種組合之後的新的抽象概念,也認為是「存在」。

存在,就是群體共識。

精準一些說,是抽象概念的結構化與感應信息建立對應,形成的群體共同認可。

相關焦點

  • 薛丁格的貓,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問題?甚至引發了哲學思考
    物理中存在四大聖獸,不管是芝諾悖論產生的龜,還是永動機推動而來的麥克斯韋妖,抑或是背靠經典理論而出現的拉普拉斯妖,都隨著科學的發展銷聲匿跡。雖然前三隻神獸背後的猜想帶來的科學精神值得後人尊敬,其中的故事也頗具傳奇色彩,而且有趣。但不可否認,新的理論必定會代替舊的思想。
  • 量子數學研究的是自由粒子的確定性,就像薛丁格的貓問題
    所以可以說現在科學沒有發現物理上有什麼理論是可以永久描述虛粒子行為的。對於描述虛粒子行為的學科比如量子計算機更加沒有發現有什麼必要性。因為我們的模型的確不能很好描述虛粒子的行為,甚至沒有考慮描述對稱性破缺對虛粒子行為的影響,因此他們的預言永遠在微不足道的研究工作之中,很難反映真實的行為。物理學沒有必要發展到能夠預測一切的地步。比如相對論對於幾乎一切物體都沒有意義。。
  • (薛丁格的貓法則)我們的生活不就是這樣,一半苟且,一半遠方?
    很多人聽過「薛丁格的貓」法則,但未必知道這個法則的含義,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聽說過的東西,但是我們當中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薛丁格的貓是在說是什麼?不過,他最著名的還是是「薛丁格的貓」,這是他為了反對哥本哈根學派關于波函數的觀點而用一隻貓做的思想實驗,但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形象描述宏觀和微觀物理體系的不同之處。
  • 用EXCEL給你一個薛丁格的貓,活貓還是死貓,你能猜對嗎?
    這是一個繞腦的物理學問題,很多人難以理解,我們這裡可以使用一下EXCEL的函數組合來實現對這個物理假說的理解。EXCEL裡面有個很有名的隨機函數:RANDBETWEEN,這個函數可以返回指定的兩個數之間的任意的數,比如指定的兩個數是1和100,那麼RANDBETWEEN函數就可以返回1至100中間任何的一個數。
  • 薛丁格的貓——既死又活的貓
    當時的科學家為了解決當時不能用經典物理學解決的四大問題,所以創立了量子力學,1900年被譽為量子年,當時引用了量子力學去解決了四大問題。氫原子光譜、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和原子穩定性問題的解釋都引用了普朗克的量子論,普朗克被譽為量子力學之父。
  • 我就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薛丁格方程是根據一些零星的事實和猜想建立起來的,用它可以非常好地描述微觀世界物質的運動。可這個方程的根本物理意義是什麼,薛丁格沒有給出來。你親自動手經營一項事業,事先你因為早有了周密的計劃而非常的樂觀,整個過程中會出現什麼問題你早就考慮好了。可沒過幾個月,甚至沒過幾天,你的美夢變成了泡沫。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整個創業過程中百分之八十的困難都是你最開始考慮不到的,這些困難就是那些隨時會衰變出的放射性粒子。 當局的貓會迷,那麼旁觀的人是否又清了?未見得!你向張三打探,李四這傢伙是個好人還是一個壞蛋。
  • 薛丁格的貓
    創辦⾄今三年多的時間,MUSICANVAS在⾳箱上繪製著⾃⼰的哲學語⾔,同時將⾳箱裝      置和陳列帶到線下,⽤當代藝術語⾔傳達著MUSICANVAS的品牌哲學。MUSICANVAS是極具情懷的,經典復古的老式音箱造型和FM電臺,是對情懷的釋放和展現;MUSICANVAS一直在傳遞玩樂的態度。⾳樂中的和弦和畫布中的⾊彩碰撞出的⾳箱本身就是⼀個藝術概念。
  • 歷史上最著名的貓《薛丁格的貓》,這裡講的很清楚
    1.背景原因哥本哈根學派是20 世紀 20 年代以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為中心而形成的理論物理學派。由對量子力學的創造性研究和哲學解釋而著名。(這點很重要)這下把奧利地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給惹惱了,因為按照傳統物理學,只要知道物質的運動參數,所有的事情都是確定,為什麼到微觀就變成不確定性呢?於是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
  • 「雙語彙」Schrodinger's cat/薛丁格的貓
    說起科學史上最有名的實驗動物,能跟巴甫洛夫的狗相比的,大概非薛丁格的貓(Schrodinger's cat)莫屬。但巴甫洛夫的狗是確有其狗,薛丁格的貓只活/死在想像之中。謝爾頓對潘妮說:就像薛丁格的貓既是死的也是活的,你跟萊納德約會的結果也既是好的也是壞的,想知道結果,唯一的辦法就是打開盒子——真正去赴約。在這部劇的第五季,謝爾頓把自己跟萊納德的關係描述為「薛丁格的友誼」(Schrodinger's friendship),意思是說,他倆既是朋友又是死敵,這是「薛丁格的貓」的演化版,取的是其「完全相反的兩種狀態同時存在、結果如何無法預判」之意。
  • 薛丁格的貓,指的是什麼,大多數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今天,是薛丁格133歲誕辰。薛丁格的貓是的指的什麼再次進入視野。很多人對薛丁格的貓的理解可以概括成一句話:「貓在箱子裡在「死的」或者「活著」兩種狀態之一的概率各是50%,只有打開箱子才會知道是死」或者「活」。但是你如果讀了《生命是什麼》之後,你就會發現這種理解是多麼的膚淺和不準確。
  •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薛丁格的貓
    談到不確定性和量子疊加態,薛丁格同愛因斯坦一樣持反對態度。科學的目的,就是要發現事物的運行規律,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勢。量子力學卻搞出了一個「不確定性原理」,意味著科學家像牌桌上的賭徒,只能依靠擲骰子猜數字混日子了。受到原子核衰變的啟發,薛丁格設計了一套假想實驗來嘲笑哥本哈根解釋。
  • 動漫裡出場率居高不下的「貓」,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
    《青春》這一部番大受歡迎的部分原因在於男主騷話滿級的技術,但剩下的原因還是其圍繞著「青春期症候群」與人際關係之間的探討,劇情也毫不拖沓,觀眾能夠很好的理解劇情與設定。在前幾集,《青春》就提到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性名詞「薛丁格的貓」,動漫裡學姐就被認為與「薛丁格的貓」的一樣。處在一個「存在」與「不存在」的狀態之中。
  • 「薛丁格的貓」至今無解,有著什麼樣的秘密?
    故事還要從上個世紀 講起 1927年深秋 , 在比利時舉辦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 , 以愛因斯坦為首的傳統物理學派和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 , 就量子物理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玻爾認為 : 任何物質 在 沒有被觀測 前 ,處於一種疊加態,也就是隨機的狀態, 即 我們的世界是隨機和不確定的。 但愛因斯坦認為 : 這違背了物理學的基本定律。
  • 「薛丁格的貓」究竟有多恐怖,看完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
    薛丁格是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這是著名的藝術之鄉,它從小就很熱愛於學習,對叔本華的書籍感到很喜歡,在翻閱完叔本華的作品後,從而使得它的一生對色彩理論、東方宗教、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使得有利於對薛丁格認知的擴大。就有了之後取得物理學的博士學位,還在1935年提出了著名的理論「薛丁格的貓」。
  • 薛丁格是誰?他的貓到底怎麼了?
    不管朋友圈,還是QQ空間還是什麼平臺,總有一些把自己的暱稱叫「薛丁格的小貓貓」、「砸牛頓的小蘋果」之類的朋友。牛頓那個萬有引力倒沒有啥,小學就知道了。很少有人知道在牛頓之前還有驢頓、馬頓等人被椰子砸傻了。薛丁格的貓這就讓人感覺很厲害,似懂非懂,異常文藝。
  • 有趣的薛丁格把妹,宏觀了解量子物理學,網友:黃油貓是搞笑的吧
    文/羅伊薛丁格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用一個思想實驗,去嘗試著從宏觀角度闡述微觀角度的一類問題,用巧妙的比喻手法把觀測到的粒子和波的存在形式,比喻成裝在盒子裡的貓聯繫。薛丁格與他盒子裡裝的貓永遠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文學家。以及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的思想實驗,這樣的思想實驗到現在已經延伸出了平心宇宙等物理問題以及哲學爭議的話題了。有關貓的生死通常被認為量子理論認為。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怎麼回事?
    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打開箱子後才知道結果。該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
  • 西方對「薛丁格的貓」理論感到弔詭之時,佛教卻已踐行了3000年
    1935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了「薛丁格的貓」的思維實驗及理論,這個實驗在西方社會被認為是量力物理思想層面,非而物質層面的極其有名的理論。這個理論及實驗其實非常簡單: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
  • 盒子裡的貓處在死和活的疊加狀態?薛丁格可沒有這麼說過
    首先,重要的是要認識到薛丁格貓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一個真實的物理實驗,有明確但非常不直觀的結果。朝著兩個間隔很窄的狹縫照射一些光線,觀察另一邊屏幕上顯示的是什麼樣的圖案。只要光是相同的波長,屏幕上就會得到一個幹涉圖樣,或者一組可選的亮帶和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