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老虎,野豬、狼、猞猁、熊等誰能稱霸王?

2020-12-25 鍾銘聊科學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許多地方的森林裡,野生老虎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有許多原本是老虎的棲息地,現如今已經沒有了老虎的蹤跡。

我們知道,老虎屬於頂級掠食者,當老虎數量減少,甚至完全消失時,當地的生態鏈也會重塑,那麼問題來了,當山中的老虎消失後,究竟哪一種動物會崛起,又有什麼動物開始稱霸王了呢?

山中無老虎

在過去我國南方地區有許多野生華南虎,但在最近幾十年,人類再也沒有從野外發現過野生華南虎的個體,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華南虎種群已經野外滅絕

華南虎曾經是在我國分布最為廣泛的老虎亞種之一,也對許多地方的森林生態鏈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由於它們的存在,使得森林裡的食草動物難以泛濫成災,數量變化並不大。

當老虎消失之後,當地的人類又迅速取代了老虎的生態位,通過打獵的方式繼續控制著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甚至還造成了許多食草動物數量銳減,以至於出現滅絕的危機。

但是在最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對動物的保護性加強,以及禁止盜獵的法令頒布,才使得野生動物的數量有所上升。其中繁殖能力強,對環境適應能力更強的野豬,首先開始崛起。據統計,一對野豬每年可以生育4-11隻幼崽,在食物充足的年份裡,野豬的幼崽成活率非常高,短短幾十年裡野豬數量不斷攀升,甚至造成局部泛濫。

但是野豬數量的增多並沒有讓當地人們感到欣喜,反而是頭疼不已。這是因為野豬的食性較雜,且嗅覺豐富,它們會嗅出農民播種在田裡的種子,並把它們吃掉。除此之外,它們喜歡結對生存,並且喜歡在農田裡尋找食物,給當地農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還有,野豬的食量較大,一頭成年野豬和3隻幼崽在一天之內就可以破壞當地1畝農田。再加上偶爾有野豬傷人事件,導致當地人對野豬的怨念非常深。

從某種程度上說,由於老虎的消失,當地的野豬開始稱王。但科學家表示,野豬並不能取代老虎的生態位置,原因是因為野豬雖然是雜食性動物,但它們很少攻擊大型食草動物,也就是說野豬無法像老虎一樣控制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

但是豬數量的增加並非都是壞事,野豬的局部泛濫有利於恢復食肉動物的數量,比如:狼雖然不能攻擊成年野豬,但可以以豬崽為食。除了狼之外,豹子、熊以及猞猁等都可以以體型較小的野豬為食。

狼和猞猁能取代老虎的位置嗎?

既然雜食動物野豬無法取代老虎的生態位,那猞猁和狼能取代嗎?

猞猁非常兇猛,雖然它們個頭不大,也不依靠數量取勝,但獨居的猞猁經常會獵殺森林裡的食肉動物狐狸、獨狼以及狼獾等。猞猁殺食肉動物並不是為了獲取食物,而是為了清理對手。研究表明它們殺死的獵物之中,有3/4沒有被取食,猞猁殺這些食肉動物是為了控制當地的食肉動物數量,以便提高自己幼崽的成活率。

猞猁最喜歡的食物是兔子,儘管它們偶爾會獵殺一些大型的有蹄類生物,但總體而言它們對大型動物的影響力有限,不如老虎那麼高效,因此猞猁也無法取代老虎的生態位。

狼屬於群居生物,通常情況下,狼群可以依靠團隊協作的能力來獵殺體型較大的有蹄類生物,比如:鹿、野豬等。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狼可以取代一部分老虎的生態位,但如果當地森林中猞猁數量較多時,狼就會受到猞猁的抑制,種群數量很難提升。

如果說最有可能取代老虎位置的生物,可能會是熊。不過,熊屬於雜食動物,而且在有些季節,它們幾乎以素食為主。

熊雖然會主動捕食獵物,不過它們更喜歡尋找腐肉或者是搶奪別的動物的獵物,在過去我們認為遇到熊時裝死就可以,因為熊不吃死亡的生物,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在面對免費的午餐時,熊也會積極地進食。

不過,相比於老虎的主動捕獵,且對能量的需求量較大之外,熊顯然無法取代老虎,它們的存在無法抑制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尤其是大型食草動物數量。

正因為如此,在缺乏老虎的森林裡,野豬、羚牛、馬鹿、巖羊等生物才會數量提升,甚至局部泛濫,給當地人們帶來較為嚴重的損失。

但幸運的是,在我國一些地方,野生老虎逐漸回歸,比如:近些年來不斷有東北虎從俄羅斯回遷到我國境內,並在我國紮根,改造當地的生態環境。

而且,我國的華南虎也在進行著野化訓練,如果未來時機成熟,它們或許會重返野外,虎嘯山林。

相關焦點

  • 山中無老虎,誰來稱大王?棕熊、狼、猞猁和狼獾上演四強爭霸!
    在亞洲東部的叢林裡,老虎是獸中之王;在非洲的稀樹大草原,獅子是無可爭議的王者。然而,在歐洲和北亞廣袤的亞寒帶針葉林中,似乎沒有一種食肉動物能佔據絕對優勢。這裡有四種大型食肉動物:棕熊、狼、歐亞猞猁和狼獾,它們習性各不相同,在生態系統中分別飾演不同角色,形成了「一超三強」的多極化格局。
  • 亞洲金貓上位史:山中無虎豹,我與猞猁同稱霸
    想必剛上學的孩童都能回答道:老虎,那麼當山中沒有了老虎之後呢?還有豹子,如果連豹子也沒有了呢?這個時候答案就多種多樣了,有人說是猴子,因為「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也有說是狼、豺等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大多數森林動物構成已經洗牌,就我國而言,較50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獵人說的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真的比熊虎戰鬥力強嗎?
    答案當然不是這樣的,一豬二熊三老虎指的是野豬,熊,虎三種猛獸對人類的威脅程度排名。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三者的資料。東北野豬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脈。華北野豬主要分布在華北、四川、安徽等地。華南野豬主要分布在我國南部和海南省。蒙古野豬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部及蒙古境內和甘肅部分地區。新疆野豬主要分布在新疆和西藏部分地區。矮野豬主要分布在雲南與喜馬拉雅山南山腹接壤的山中。臺灣野豬主要分布在臺灣省。
  • 虎比野豬弱?那為什麼說一豬二熊三老虎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一豬二熊三老虎」這句話吧,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懂得它的含義呢?可能人們都會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動物之間戰鬥力的排行榜,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身為百獸之王的老虎為何會排在野豬和灰熊的後面呢?其實這並不是它們戰鬥力的排行,而是它們對人類的危險係數排行表。
  • 實用英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中國人把「龍(dragon) 」視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因而成為至尊無上的帝王象徵,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來, 「望子成龍」(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可是英美人卻把「dragon」視為噴煙吐火的兇殘怪物(a fierce fire breathing monster ) 。
  • 狼和狗怕老虎不怕熊,是真的嗎?為什麼?
    不過,在自然界中,狼對虎的恐懼確實要大於熊,這一點從狼群敢在熊進食時過來圍觀,甚至上去趁熊不注意偷吃幾口,而從來沒有過狼敢在老虎進食時打擾就能看出來了。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猞猁:不懼餓狼的喵星人,號稱貓界小老虎!
    猞猁的耳朵上有一撮毛,裡在它耳朵的最頂上,有點像天線的感覺,這是他的標誌之一,嘴角也比較突出它的嘴型有點突出,像狼狗一樣,看起來很尖銳,很兇。牙齒也是如狼狗一般,尖長。猞猁是一種離群獨居、孤身活躍在廣闊空間裡的野生動物,是無固定窩巢的夜間獵手。白天,它可躺在巖石上曬太陽,或者為了避風雨,靜靜地躲在大樹下。
  • 搞笑: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為何虎遇到猴稱大王?腦筋急轉彎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為何虎遇到猴稱大王?---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是一句諺語,比喻沒有賢人,普通人物也可以充當重要角色。在中國動物中,老虎是大王呀,它的額頭上就有「王」字呀。嗯,中國不產獅子。那是老虎厲害還是獅子厲害呢?難說,不過,獅子講究群體配合捕食,而老虎大多是單打獨鬥,如果老虎遇到獅群,那還是逃跑的好。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是數倍於自己的力量呀。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那為什麼這次山中有老虎,猴子還是稱大王了呢?
  • 面對熊打劫,狼和貓科動物做法不同,誰更高明?
    經常遭熊搶劫的不僅有狼,還有猞猁、山獅等貓科動物。貓科動物又是如何應對熊的?它們的做法誰更高明?本文結合幾篇最新研究報告,為各位讀者解答這些疑問。狼會因棕熊的打劫而多捕獵嗎?有熊區的狼兩次捕獵之間的間隔平均是50小時,比無熊區長12小時,也就是說,熊的出現使狼的捕獵頻率降低了24%。換言之,有了好吃懶做的「熊鄰居」,狼也變懶了。
  • 土耳其:安塔利亞一動物園內,獅子、美洲獅、猞猁、老虎和狼亮相
    當地時間2020年2月3日,土耳其安塔利亞,實拍當地一家佔地56.9萬平方米的動物園內各種動物,包括獅子、美洲獅、猞猁、老虎和狼等亮相。當地時間2020年2月3日,土耳其安塔利亞,實拍當地一家佔地56.9萬平方米的動物園內各種動物,包括獅子、美洲獅、猞猁、老虎和狼等亮相。
  • 獵豹和歐亞猞猁誰怕誰?
    根據測算,獵豹犬齒咬力為435N,猞猁為286N。獵豹畢竟體型大得多,還是明顯比猞猁更能咬的。獵豹的前肢結構相對猞猁是全方位落後的,肌肉力量、關節靈活性、肢骨抗打擊能力和爪子鋒利度都遠不如猞猁,唯一的優勢是絕對尺寸大。
  • 「森林小廣場」是誰建的?為什麼引得野牛 赤鹿 狼和猞猁頻頻光顧?
    林間空地,是指森林中沒有或少有植被生長,在無雪季節能露出沙子或泥土地表的小片區域。世界各地的森林中都有許多這樣的林間空地,我們可以形象地稱其為"森林小廣場"。近日,白俄羅斯科學院的瓦迪姆西多羅維奇教授發現,這些斑塊狀分布的林間空地竟引得野牛、赤鹿(即歐洲馬鹿)、狼和歐亞猞猁等眾多大型哺乳動物頻頻光顧。
  • 在農村狼愛偷羊吃,什麼是狼的天敵呢,老農說是猞猁,是真的嗎?
    農村老人說猞猁是狼的天敵,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對於狼這種動物,貌似從歷史直至現在,一直是壞蛋的代名詞,對於狼的兇殘和野性的描述都有很多的篇幅,而且狼對於人們的生活也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和傷害,狼作為食肉動物對於人類養殖的家禽和牲畜,都有極大的破壞能力,對於狼人們一直沒有什麼好感,而老人所說的猞猁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狼的天敵嗎?
  • 狼遇到這兩種動物就只剩下逃命,"獵狼殺手"有多厲害?
    貓科動物多達40種,主要分豹亞科和貓亞科,老虎、獅子、美洲豹、花豹等貓科大神們都在豹亞科裡。中小型貓亞科動物如兔猻、虎貓等,雖然也兇猛,但大多體型較小,而猞猁則是貓亞科動物的戰鬥力天花板。歐亞森林中,一般冬季到來時,狼才群體活動捕殺獵物。這個時候猞猁當然佔不到便宜,也不敢攻擊狼群。但4~9月份天氣變暖小型動物豐盛後,很多狼會單獨狩獵,而這些單獨行動的狼,往往就會成為猞猁獵殺對像。 短短幾年,動物學家們就在納利波基森林裡發現了4隻母狼,11隻狼崽以及成年公狼被猞猁殺死的屍體,但從沒有人觀察到狼殺死猞猁行為。
  • 一豬二熊三老虎由來,一豬二熊三老虎啥意思?
    一豬二熊三老虎下一句是什麼,為什麼野豬會排在老虎和熊上面,其實這裡所說的並不是戰鬥力的排名,而是對人類威脅程度的排名。很多時候我們一提到豬就會覺得這是一種很傻的動物,但是加上一個野字就不一樣了,野豬在生存的環境中,逐步掌握了更多覓食技巧和對於危險靠近的感知能力,就個體而言,野豬的戰鬥都是不容小覷的,而一群野豬就算是狼和豺都要小心應付,一旦把它逼急了它會將生死拋在腦後,而像熊和虎則會避免自己受傷,喜歡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多的回報,所以論兇猛程度野豬甚至更強。
  • 拋開數量談競爭力是耍流氓,用模型推演虎豹、虎狼、狼猞猁的競爭
    當然,只要有一隻老虎活著,它就是森林裡的王者,能優先佔據最佳狩獵場所,豹必須退避三舍。然而,豹不會正面挑戰老虎,它會捕殺老虎本就不夠吃的獵物,進一步壓低老虎密度,當老虎密度低到無法自我維持,老虎就在當地消失了。
  • 猞猁能大肆捕殺狼幼崽,竟與狼父母的「不負責任」有關?
    其實力堪稱中小型貓科動物的「戰力天花板」,它的體重在18-30千克左右,受限於體型,不能像虎豹一樣捕食大型獵物,但狩獵一些中小型鹿類、野豬,是沒太大問題的。很多人不解,即便是歐洲狼體型較小,但總歸不會小到哪裡去,且狼是群居動物,難道還對付不了獨居的猞猁嗎?事實上狼之所以能夠在北半球分布這麼廣泛,與它們的適應能力脫不了關係。雖然狼是群居動物,但它的生活模式較為靈活,既能呈大型群居,也能呈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群居,還能獨居。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
    而且,如果猞猁每隔一段時間會定期清理自己領地內的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猁是獨居生物,在自然界中有許多天敵,豹子,老虎、熊以及狼群都是它們的天敵猁遇到狼時,它們通常會攻擊較弱的狼,或者是受傷的狼等,其中母狼最容易受到威脅,因為母狼體型較小,且懷孕的狼行動能力會受限。
  • 人常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難道老虎真的不如野豬強? - 科學獵奇
    「一豬二熊三老虎」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許多人認為熊、虎的戰鬥力不如野豬,才讓野豬排在了第一位。其實,這種解釋是不科學的,也是片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野豬、熊、虎的戰鬥力排行從宏觀來看,在野豬、熊和老虎三種動物中,最強的應該是熊,這是因為在三種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就是熊,熊也就是熊科動物的總稱,在所有的熊科動物中,以科迪亞克棕熊(雜食熊類)和北極熊(食肉熊類)的體型最大,最大的科迪亞克棕熊和北極熊的體重分別為:700公斤和650公斤。但是,既然和野豬、老虎比,就不能拿不在同一生存空間的熊相比了。
  • 有人說「猞猁是狼的天敵」,老農打趣:你是否沒看過山貓?
    有人說「猞猁是狼的天敵」,老農打趣:你是否沒看過山貓?狼在大多數童話裡邊都是一種很兇惡的形象,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都和小編一樣,被家長這麼恐嚇過"要是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去餵狼",於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覺得狼特別的厲害,但其實在動物界裡邊,狼並不是最厲害的生物,獅子老虎的單個戰鬥力都要比狼高很多,還有一種動物,被稱為猞猁,也能和狼打的不分勝負,甚至有人說"猞猁是狼的天敵",農村老農打趣道:你是否沒看過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