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動物冬至吃水果「湯圓」 已開啟「暖冬」模式

2021-01-09 廈門網

  廈門網訊(本網記者沈偉彬)12月21日是中國傳統節日冬至,吃湯圓是很多南方地區的習俗,而這一天,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的動物們也吃上了由動物保育員準備的水果「湯圓」。

  記者在熊貓館看到,大熊貓「思念」和「思筠筠」正享受著水果「湯圓」,只見大熊貓「思筠筠」直徑走向美食,聞了聞便一把掀翻果盤咬起一粒小湯圓,慢條斯理地品嘗著。然而在另一邊的大熊貓「思念」面對新鮮出爐的美味,不緊不慢地埋頭在竹盤中尋找好吃的食物。

  據熊貓保育員介紹,大熊貓「思念」又名「湯圓」,這也是它們在廈門過的第三個冬至了。大熊貓食用的冬至「湯圓」由蘋果、胡蘿蔔、南瓜、火龍果、窩窩頭等食物製作而成。

  當天,園區內的節尾狐猴、小熊貓、巨嘴鳥等動物也紛紛吃上了水果「湯圓」。

  冬至一到意味著進入了數九寒冬,園區的動物們是如何禦寒過冬?記者從動物園了解到,園區的動物們早已開啟「暖冬」模式,暖氣、暖燈、稻草、空調一應俱全,飼料方面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其中,在靈玲的蜿龍密境館內,30臺暖燈、浴霸讓室溫持續控制在28℃左右,為館內的鱷魚、黃金蟒、象龜和蜥蜴等40種上百隻的兩棲爬行類動物提供一個舒適的過冬環境。

  據了解,為了讓園區的動物安全過冬,動物保育員早在入冬前就開始著手準備,根據各種動物的不同生活習性,科學制定各種保溫措施,除了進行物理保暖外,還通過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對動物的飲食方式進行調配,增加機體抵抗力。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廈門動物冬至也吃「湯圓」,萌萌花樣暖心過寒冬
    導報訊 (記者 吳舒遠 通訊員 陳美林 文/圖)今天是傳統節日冬至,都說冬至大如年。這一天人們喜歡以水餃、湯圓和羊肉湯等食物來驅逐寒冷,慶祝冬至,象徵團團圓圓的美好祝福。入鄉隨俗,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的動物們也同樣吃上動物保育員精心準備的水果「湯圓」,同享人類的節日喜悅。
  • 冬至大如年!吃餃子還是湯圓,終於被一張圖神終結!廈門人吃的是…
    各地還是以吃湯圓為主冬至湯糰又叫「冬至團」廈門有句話叫「冬至過大年」可見這個節氣的重要性那麼,廈門地區在冬至有怎樣的習俗?廈門新聞廣播xmfm996廈門電視臺移動電視xmdstydds廈門交通廣播xmjtgb廈門音樂廣播xmyygb909閩南之聲廣播mnzs1012廈門衛視xmstar2005廈門旅遊廣播fm94tbc
  • 冬至全國各地的人都吃什麼?不只是餃子和湯圓,看看這些食物吧!
    湯圓上海:湯圓每到冬至,上海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江南一帶也大多吃湯圓,有些地區也把湯圓叫做「冬至團」。湯圓象徵著團圓、和諧、吉祥等,還可以用來祭祖、送親朋好友。其實頭腦就是羊肉粉湯,銀川在冬至會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當地的人們把冬至稱為鬼節,粉湯餃子做好要先供一碗,之後再給鄰居們送一些。早上喝粉湯,中午或者晚上吃餃子。
  • 冬至美食都有哪些?你只知道餃子和湯圓?快來看看9大傳統美食!
    其實冬至的美食,  遠不止餃子、湯圓,  各地都有自己的傳統美食,  有很多都是第一次聽說。  1、餃子:  聽過這首民謠——」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嗎?每年冬至這天,在北方吃餃子是一個傳統習俗。
  • 冬至吃湯圓,團團圓圓,吃了湯圓大一歲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江南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湯圓,取其團圓的意思。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吃膩了白色湯圓怎麼辦?彩色湯圓的做法大全,讓冬至色彩繽紛
    一年一度的冬至佳節剛結束,正所謂冬至大過年,許多小夥伴們家裡吃的湯圓都是白色的,可是千遍一律的白色湯圓是不是看膩了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彩色湯圓的做好,讓愛吃湯圓的小夥伴們漲漲知識!色彩繽紛的彩色湯圓目前最常見的彩色湯圓分為白色、紅色、綠色、紫色、黃色、桔色等,還可以根據顏色混合調配的比例做出十多種彩色湯圓;因此,只要有足夠的耐心,五顏六色的湯圓是可以讓家人一飽眼福的!
  •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冬至美食遠遠不止這倆
    今天是冬至。在北方朋友的觀念裡,「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一定要吃餃子;而南方朋友則多吃象徵著家庭和諧團圓的湯圓,寄予我們對幸福的期盼。而每年今日的朋友圈裡,似乎也會有一場熟悉的「餃子or湯圓」的「掰頭」,別有一番趣味。但其實,冬至美食的名單裡遠遠不止餃子和湯圓。下面,就讓我們在冬至日來一場全國巡禮,看看各地獨特的冬至美食~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美食大搜羅
    資料圖kmS瀟湘晨報網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在中華大地上,更是流傳下了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各地冬至飲食習俗也是很有趣的。例如,北方吃餃子,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而南方則吃湯圓、年糕、赤豆粥、黍米糕等。
  • 學兒歌、包湯圓,綠洲花園幼兒園「迎冬至」系列活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湛12月21日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接起,素有「冬至到,南餛飩,北方餃」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視作一個較大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為了讓孩子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了解冬至的來歷,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自我服務意識,感受集體勞動的樂趣,綠洲花園幼兒園開展了「濃情冬至 溫情相伴」的迎冬至系列活動。小班組的老師通過故事、圖片、觀看動畫《冬至的由來》、為孩子們傳唱了「冬至」兒歌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來歷、習俗等傳統文化知識。孩子們在歡快的「賣湯圓」歌聲中開始了快樂的活動。
  • 過冬至都那些傳統,過了冬至一天長一線又是什麼意思呢?
    冬至那天全國吃的早餐都不太一樣,北方有吃餃子指的是麵食,而南方浙江一帶有吃的是湯圓。我江西一帶有吃年糕吃米粉這些都是江西的特色,湯圓、年糕、米粉都是南方的米食了。我村還有一個獨特的傳統,每年過冬至每戶人家都要請客年齡過60歲以上的老人吃飯,大概有一十五六桌左右全村有150來戶,輪到下一年就要等到150來年後這樣算下來,對於每戶而言不算很吃力,又添加了過節的氣氛有孝敬了老人,我為我們村的人點讚。在鄉村過冬至還有一些俗語,那就是根據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來判斷今年是個冷冬,還是暖冬?今年冬天下不下雪?
  • 五彩驛站 冬至到 吃湯圓咱厝幼兒園萌娃歡樂過佳節
    12月21日,學園飄來了陣陣湯圓香,原來這一天的午點是漂亮的「七彩湯圓」,孩子們翹首以待,紛紛為自己碗裡的湯圓點讚。當天,各個班級還開展了冬至主題活動,各班老師首先為孩子們講解了冬至的由來,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冬至的風俗,各班把廚房搬到課堂,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搓湯圓,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品嘗著美味的湯圓,感受著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
  • 紫帽紫星村老人搓湯圓話鄉情 提前過冬至
    晉江新聞網12月20日訊 昨日上午,晉江市紫帽鎮紫星村頂溪園自然村老年協會內湯圓飄香、笑聲四起。晉江市致和社工事務所的志願者們和村裡的老人一起和麵粉、搓湯圓,在歡聲笑語中提前過冬至。  「水燒開了嗎?我要開始和面了。」「來,我們幾個把凳子搬一起,面和好了就開始搓圓子了。」
  • 今日冬至,餃子、湯圓、羊肉,你想吃哪一個?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這一天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所以,過去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生活在重慶的你,冬至這一天會吃什麼呢?  「新重慶人」提前三天包好餃子  和許建新提前三天包餃子不同,老家是浙江遂昌的於歡提前準備了10盒湯圓。  「我們家的習慣是吃湯圓,所以提前買了一些,我平時早上也會把湯圓當早飯吃。」
  • 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 閩南人吃湯圓拜床母趣多多
    泉州掃墓習俗有別 有的在三月初三有的在冬至泉州吃湯丸閩南有句諺語:「未冬節著要搓圓,無講是冬節。」閩南人吃丸子的節日,一年共兩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頭丸」)、冬至食「冬節丸」(年末的「尾丸」),寓意著頭尾都圓滿,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團圓美滿!說起冬至,閩南人都知道它是吃「湯圓」和祭祖的節日。
  • 冬至來了,老北京過冬至,桌上美食可不只有餃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 本周天氣可能又要大反轉 今天又逢冬至 你吃湯圓了嗎?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所以在我國就產生了這句句俗語「做冬大過年」。吃「冬至圓」為何長一歲——民間稱,在這一天吃了湯圓之後,就算長了一歲。這是為什麼呢?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為什麼要吃餃子由來
    冬至美食,你知多少  北方 餃子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 湯圓樂
    在一旁的幾個小瓜靜靜的看著,不時向媽媽發問一大堆湯圓相關的問題,心中卻都掛著同樣的一個大大的問號。那就是,何時可以讓小手捏在那充滿誘惑力的糯米粉團上呢?眼睛裡閃爍出快樂的期待。  媽媽會一邊回答一邊輕輕鬆鬆把粉團搓成一條條細細長長的粉條,然後,捏出小塊。這動作意味著,搓湯圓的時間到了。所以只要是落在銀盤中的小粉塊,很快就被小瓜們,很用心的呵護在小掌中,期望圓圓的湯圓。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之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都蜷縮著身體。麋角解三候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也已,冬至飲食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有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有吃湯圓、長線面的習慣這些冬至美食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