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養殖戶放歸五百隻果子狸,專家:需進行長期生態監測

2020-12-04 新京報

曾以果子狸養殖為重要扶貧產業的江西省銅鼓縣港口鄉,正在經歷一場自我更新。

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按照江西省林業局的規定,養殖戶最好「先行處置在養野生動物,以減少自身損失」。

養殖戶王義華的1630隻果子狸,有540隻在這一背景下回歸自然。不過,養殖果子狸的放歸行為,同時引發關於生態平衡和動物生存的擔憂。3日,新京報記者從銅鼓縣縣委和港口鄉人民政府獲悉,此前曾多次對放歸地進行過考察,系分批次、分地點科學放歸。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教授張明海表示,放歸之後,需對已放歸的野生動物進行長期生態監測,對放歸成效進行評估,「一旦發現野生動物的野外生存情況出現生存危機或其它意外情況,需及時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王義華養殖的果子狸。受訪者供圖

放歸果子狸未經過野化訓練

6月3日,銅鼓縣港口鄉政府一負責外宣的工作人員介紹,養殖戶放歸果子狸,具有相關的政策背景。

上述工作人員稱,今年2月下旬,國家下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相關文件。5月15日,江西省林業局印發《江西省在養禁食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的處理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到,按照「政府主導、自願申請、分類施策、科學處置」的原則,鼓勵養殖戶在扶持資金到位前,申請先行處置在養野生動物,以減少自身損失。《意見》提及對在養野生動物的4種處置措施,包括科學放歸自然、轉作非食用性用途、委託代養、無害化處理。

英朝村果子狸養殖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系當地的一項扶貧產業。上述工作人員介紹,合作社是養殖戶王義華和村集體合夥經營的,各佔50%的股份。「養殖果子狸產生的部分收益,會拿來幫扶當地貧困戶。」據了解,養殖場的股份分紅後,60%分給貧困戶,40%留存為村集體收入。日常管理經營則由王義華及其妻子負責。

按照王義華的說法,銅鼓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局、財政局、扶貧辦共同協商了果子狸放歸自然事宜,並擬定了15個地點,「附近山上本身也有野生的果子狸。之前,林業局、森林公安也對放歸環境做了評估,不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5月28日,工作人員分別在華仙村的留本口、邊豐堝、甘堝三個地方投放共25隻果子狸,約10公頃林地放歸一隻,這是第一次嘗試。公開資料顯示,銅鼓縣港口鄉位於羅霄山脈北端東部的深山,林地面積達1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3.8%。

放歸的養殖果子狸此前並未經過任何野外訓練,「但是相關部門評估了它們的野外生存能力,之後才放歸的。」

據其介紹,之後,合作社養殖的多隻果子狸,均將按計劃分批次、分地點科學放歸,不符合放歸條件的,作無害化處理。

港口鄉英朝村果子狸養殖合作社的養殖場。受訪者供圖

前後共放歸540隻果子狸

在此之前,果子狸養殖曾是銅鼓縣當地對外宣傳的特色生態經濟。據中國江西網報導,宜春市首家果子狸人工繁育基地,即於2015年誕生於銅鼓縣港口鄉英朝村。

養殖戶王義華說,5月28日,銅鼓縣林業局、扶貧辦等單位與他協商,承諾將按規定對養殖場進行補償,「我籤了放歸確認表之後,當天下午就放歸了第一批,共25隻。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雌性,三分之一的雄性。」

6月3日,王義華告訴新京報記者,整個銅鼓縣一共有三家果子狸養殖戶,港口鄉則僅有王義華一戶,「我的養殖場是宜春市最大的果子狸養殖戶,全家20年的積蓄、心血全部在裡面。」據其提供的分紅情況表顯示,自17年開始,其分紅每年都會幫扶英朝村的44戶貧困戶。

王義華回憶,今年2月下旬,其得知養殖的果子狸不允許銷售後,自己處於觀望狀態,「當時我還是繼續飼養著,想著萬一情況有變化。」至5月中旬,他收到了《意見》通知,進一步了解到,不允許飼養果子狸,「我馬上跟鄉政府反映我的情況,想知道1000多隻果子狸怎麼處理解決,政府告訴我不要再投入了,要第一時間止損。」

王義華說,之前銷售一隻成年果子狸的市場價是130元一斤。如果是精選種狸,1800元一隻,5400元一組(一雄2雌)。除水電、人工(4人)等費用,自己養殖的果子狸,僅一天的飼料費就在1500元左右。

經銅鼓縣縣林業局等單位清點登記,王義華養殖場內的果子狸共有1630隻,其中幼狸1104隻。根據王義華的經驗,在人工養殖環境中,三分之二的雌性果子狸一年可產2胎,1胎可產崽2至4隻。在自然環境下,雌性果子狸通常一年產1胎,「我們大山裡面,一直以來,就有野生的果子狸。有關單位的人,來過幾次對放歸環境做了評估。」

5月28日開始至6月4日,王義華養殖的果子狸已先後放歸5批,共540隻。「都是體重在3斤以上、體型較大符合放歸標準的。3斤以下的果子狸,全部都無害化掩埋了。」

專家:種群數量不宜超出環境容納量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張明海教授認為,野生動物放歸前,按照規定對養殖的野生動物進行檢疫,對動物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是否達到放歸野外的標準,具有野外生存能力。」放歸的野生動物譜系也需清晰,不能有雜合基因,沒有和其他物種進行雜交,「這一點是為了防止對放養地的其他野生種群的基因造成汙染。」

事先需對放歸地進行野生動物資源的綜合考察,張明海說,需確認擬放歸地應是目前或歷史上該物種分布的地方,放歸的自然生態系統具有該動物的空生態位。應儘量選擇人為幹擾較少的地區,有計劃、有步驟地放歸。

放歸規模和種群結構也要按照合適的比例,「種群數量及種群結構要合理地控制,不能超過放歸地環境容納量。」一旦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超出環境容納量,就會「擠壓」其他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對自然生態系統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此外,張明海強調,對於已放歸的野生動物,不能撒手不管,「現在的監測設備也很先進,放歸了之後,要對已放歸的野生動物進行長期生態監測,對放歸成效進行評估。一旦發現野生動物的野外生存情況出現生存危機或其他意外情況,需及時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張明海稱,若依照科學合理地將野生動物放歸,會促進野生動物種群的保護,並能使部分養殖的野生動物種群轉化為野外種群。但不按照科學放歸,會事與願違,破壞自然生態平衡。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編輯 康佳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茶陵縣放生上千隻果子狸和竹鼠
    紅網時刻株洲7月27日訊(通訊員 龍利霞)7月24日,茶陵縣將一批退養果子狸和竹鼠放生到雲陽國家森林公園,共1200隻果子狸、520隻竹鼠得以放生。放生現場,活蹦亂跳的果子狸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走出鐵籠後迅速竄進樹林,尋找著自己的「新家」;竹鼠們也慢慢適應了新的環境,紛紛在竹林下就地挖洞定居。
  • 480隻果子狸「落戶」雙龍山
    本報訊 根據河南省衛生廳、林業廳、科技廳《關於妥善處理人工馴養繁殖果子狸有關問題的函》,昨日,480只果子狸在偃師市雙龍山省級森林公園被放歸大自然。 昨日一大早,寇店鎮常村養殖戶常勝儒就開始清點養了5年多的果子狸,共480只。這些曾繫著自己致富夢的果子狸,已讓他累計投資50萬元。
  • 「禁野令」後探訪果子狸養殖戶,200多隻果子狸籠中待命
    受疫情影響,他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山南鎮的紅正家庭農場裡,200多隻果子狸一直在等候處理。「講是不給養了,但我們還沒接到具體的通知,這些果子狸要怎麼處理,我自己也不知道。」3月14日,在該農場,韓家文告訴記者,一批母狸即將進入受孕產仔期,若沒有這次疫情,農場果子狸數量年內會增殖約1000隻。同時,他的果子狸基地也在籌劃中。「基地如果建好,今年就能投入運營,效益會很好。」
  • 最嚴禁野令出臺,不讓養也不讓賣,疫情下的果子狸養殖戶何去何從
    養殖300多隻果子狸不能賣,最嚴「禁野令」出臺後,疫情下的果子狸養殖:不讓養也不能賣。3月16日,安徽肥西,韓先生養了300多隻果子狸,疫情前可正常銷售。最嚴「禁野令」出臺後,果子狸不能賣,待產的母果子狸產仔量預計到年底達一千隻。
  • 有三隻大熊貓要野化放歸啦!就在江西的這個地方……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最新發布三隻大熊貓「潘旺」「冉冉」和「雲兒」將在江西野化放歸!我們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恢復得這麼好,已經可持續發展了,而且有能力去反哺野生種群,所以我們考慮到這個情況,我們既做大熊貓的野化放歸,也要關注大熊貓的重引入。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熊貓繁育基地,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種群數量目前已經超過600隻。2003年,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開始對圈養大熊貓進行培訓和放歸,到目前為止,總共放歸了11隻大熊貓。
  • 不能賣不能運不能宰不能放,40萬隻果子狸再遇火山口,養殖戶想哭
    說起果子狸,很多人會聯想起2003年前的「非典」,因為懷疑SARS病毒來自果子狸,當年的果子狸養殖業遭到毀滅打擊,後來果子狸被平反,國內果子狸養殖再度風生水起,然而,讓養殖戶沒有想到17年後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將果子狸養殖業推到懸崖口:「不能買賣、不能運輸、不能宰殺、不能放生」,近
  • 「禁野令」下 江西果子狸之鄉掙扎中求變
    疫情剛出現時,專家說病毒很有可能來自野生動物,唐九壽的心「咯噔」一下。去場舍轉了一圈,看著上百隻果子狸,他心裡琢磨,到頭來賣不出去可怎麼辦?  很快,「禁野令」出爐。2月24日,全國人大表決並通過了「禁野」決定,明確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動物,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5月29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公布了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 嶽陽縣506隻退養野生果子狸放歸自然
    至此,全縣共有506隻退養野生果子狸回歸自然。這些活蹦亂跳的小傢伙們走出鐵籠後,迫不及待地在草叢中來回遊竄,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消失在樹木草叢中,尋找著自己的「新家」。此次放生的果子狸全部來自我縣籤訂退養補償協議的養殖戶,由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一一上門進行清點和裝載,嚴格按照野生動物放歸自然的操作標準,採取分批次、分地點、按計劃的方式進行,確保放生果子狸能夠適應自然新環境。
  • 豹貓、紅隼、果子狸......在南寧的公園裡遇到它們別激動
    記者了解到,此次放生的物種,主要是養殖場人工繁育的物種以及廣西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平時的工作中收容救護的物種,共有上百隻,包括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蛇雕、紅隼、果子狸等。廣西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研究和疫源疫病監測中心科長闕騰程表示,這既是一次放生,也是一次試驗。放歸後,自治區林業局還將聯合南寧市林業局、高峰森林公園等部門對放歸的野生動物進行動態監測,對放歸地區域進行物種調查,以重新評估這一區域的野生動物種群發展狀況。
  • 最嚴「禁野令」中的江西果子狸之鄉:從心存僥倖到及時止損
    疫情剛出現時,專家說病毒很有可能來自野生動物,唐九壽的心「咯噔」一下。去場舍轉了一圈,看著上百隻果子狸,他心裡琢磨,本想靠它們為四個孩子攢點學費,到頭來賣不出去可怎麼辦?很快,「禁野令「出爐。2月24日,全國人大表決並通過了「禁野」決定,明確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動物,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 守護生態!近百隻野生動物在雲臺山放歸自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實習生 王鈺博擁有得天獨厚自然資源的雲臺山景區,迎來一批「新客」——不同種類的斑鳩,三有重點保護動物麻雀,雙眼炯炯有神的縱紋腹小鴞,靜臥著的刺蝟,上竄下跳的松鼠……這些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三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進行環志和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後達到野外放歸條件,重新回到大自然。
  • 江西率先出臺在養禁食野生動物處置意見
    幫助養殖戶及時止損 江西率先出臺在養禁食野生動物處置意見 發布時間:2020-05-16 06:4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放生、繼續飼養還是宰殺?
  • 25天,這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成功放歸了
    5月31日,在南昌梅嶺就有這樣一隻猴面鷹被成功放歸自然。5月6號,在野保工作人員剛接收它的時候,它還只是只幼鳥,因為長期沒有進食,當時體質非常虛弱。江西省林科院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況紹祥:「我們救護中心就給它提供模擬野外的環境,給它每天傍晚的時候提供一個小白鼠,又給它搭設一個棲架,經過25天的救護,這個東方草鴞已經達到野外的放歸標準。」
  • 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比如改造一定比例的城區固化岸帶,使之更加自然化,促進小型魚類自然增殖等;進一步提升沙洲自然岸帶環境質量和水文條件,優先實現天興洲、白沙洲水域長江江豚回歸和較長期停留。武漢還組織開展船舶航行限速試點,保護相關水域的長江江豚免受船舶噪聲的傷害。揚子鱷、麋鹿等物種種群數量逐年增長2020年9月,安徽宣城市廣德市揚子鱷巡護員在溝連凼水庫揚子鱷放歸點發現兩個新的鱷魚洞。
  • 北京密雲 15隻康復野生動物放歸自然
    近日,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密雲區園林綠化局及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聯合將救護康復的15隻野生動物放歸至密雲水庫庫區內,讓它們重歸大自然。放歸現場,15隻野生動物經過最後的身體健康檢查,確認狀態良好後,根據其野外活動時間、特點及生活習性,選擇在密雲水庫走馬莊副壩及庫區水邊分白天、夜晚兩次放歸。上午10時整,工作人員依次打開救護箱,將受傷康復的野生動物放出,它們在眾人的關注下,回歸大自然。
  • 北京密雲 15隻康復野生動物放歸自然
    近日,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密雲區園林綠化局及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聯合將救護康復的15隻野生動物放歸至密雲水庫庫區內,讓它們重歸大自然。放歸現場,15隻野生動物經過最後的身體健康檢查,確認狀態良好後,根據其野外活動時間、特點及生活習性,選擇在密雲水庫走馬莊副壩及庫區水邊分白天、夜晚兩次放歸。
  • 果子狸養殖:果子狸的舍廠應該如何建造?
    果子狸的養殖很少見,但是果子狸的價值卻非同凡響。在我國民間,果子狸是一道非常難得的野味,果子狸雖然體積較小但是肉質鮮美,脂肪含量較低同時營養豐富,有一種獨特的風味。再加上果子狸在市場上並不常見,更使其成為了一隻難求的稀有物種。
  • 大桂山鱷蜥保護區第二次瑤山鱷蜥野外放歸活動啟動
    以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廣西師範大學專家代表出席啟動儀式。長期以來,賀州市高度重視瑤山鱷蜥的保護研究工作,積極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瑤山鱷蜥保護研究工作貢獻賀州力量。近年來,在中國科學動物研究所、廣西師範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大桂山鱷蜥保護區成功進行了瑤山鱷蜥的人工飼養繁殖,目前已有380多隻。
  • 國家林草局:對依規停業的合法野生動物養殖戶進行補償
    主動引導養殖戶調整養殖結構,繼續發揮養殖設施的作用;對禁食後停止養殖活動的,在地方政府領導下積極支持、指導、幫助養殖戶轉產轉業,儘量減少影響。對禁食後停止養殖的在養野生動物,各地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根據各物種的習性和特點進行妥善處置。一是科學實施放歸自然。
  • 江西:九嶺山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雌性白頸長尾雉
    近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提取紅外相機監測信息時,發現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紅外相機視頻顯示,這隻白頸長尾雉為雌性,整體呈棕褐色,上體滿雜以黑色斑,背具白色矢狀斑。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副站長劉光選說。對野生動物進行長期監測是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非損傷性的調查技術,紅外相機通過自動相機系統獲取野生動物照片和視頻數據,可以用來分析野生動物的物種組成、分布、種群數量、行為和生境等基礎信息,從而為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提供重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