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一到2歲左右,很多媽媽都想讓孩子學習繪畫,可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送去培訓班嗎?孩子太小,而且有些培訓班也並不是適合;可是不去,萬一孩子很有繪畫天賦,就被自己關在家裡浪費了呢?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媽媽們不需要對此過於焦慮。都是,每個孩子天生就是一位藝術家,你只要有一顆平常心,並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給他準備好工具,並能適時地陪伴,你就已經走在給孩子繪畫啟蒙的路上了。
有這麼容易?當然!因為擁有平常心,意味著你懂得孩子成長發育規律,不會苛求孩子一定要所謂畫好;給予孩子空間,說明你理解繪畫對於孩子成長的意義,可以促進孩子想像力、動手能力、創造力等;準備好工具,這是你給孩子最大的支持,讓孩子能嘗試各種方法來表達自己;適時的陪伴,則意味你的支持、耐心以及自己的成長力,懂得學習方法去陪伴及引導孩子。
2、
所以,在陪同繪畫之前,我們先認真地孩子在繪畫方面的發展階段,這樣能讓我們更好地陪同與引導。
美國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學家維克多·羅恩菲爾德將兒童塗鴉分為4個階段:幼兒的塗鴉經歷了未分化塗鴉(1.5—2歲)、控制塗鴉(2-2.5歲)、圓形塗鴉(2.5-3歲)和命名塗鴉(3—3.5歲)4個發展階段。
具體來說,無序塗鴉這一階段,其實就是你給一張紙一支筆,孩子拿著亂畫亂戳,這些都是孩子無意識的行為,畫面常常呈現混亂和無組織的狀態。但這些都是在為大腦、手、眼的協調做準備呢孩子們很享受這個過程;之後,則是線形塗鴉期。孩子會重複畫出上下方向的無規則的線條,不斷地畫線條增強了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和控制感;圓形塗鴉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孩子會畫圓了。這個階段,圓會慢慢變小,更精細,因為孩子控制腕部的更精準。最後,則是塗鴉命名期,也是孩子繪畫能力的飛越期,從動作與想像聯繫起來。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告訴你「畫了什麼」,雖然點、線、圈的組合根本不像他所描述的東西,甚至在不同時間的命名是不同的,如她畫幾個圓,現在告訴你他畫的是餅乾,呆會告訴你這是喜歡吃的土豆,這都有可能。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說:你畫得一點都不像啊。繪畫啟蒙階段,像不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歡用筆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宣洩自己的情感。
塗鴉期之後,孩子們因為手部更加靈活,思維能力提升,則會有興趣探索更多的繪畫嘗試,從簡單的紙筆、到橡皮泥、到色彩構型、到手工製作等等,父母需要提供的支持與引導則會更多。這個時候,父母都會問: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呢?
3、
怎麼辦?當然有辦法。就從我們陪伴孩子最經常用到的東西——繪本著手。不要懷疑,繪本對於繪畫啟蒙的功能強大到你無法想像!
全民閱讀的年代,閱讀都是從娃娃抓起,隨便去一個有孩子的家裡,繪本都少不了。而每本繪本,尤其是經典繪本,每本都是大師的作品,每一頁的圖畫都是藝術品。所以,繪本的功能,除了講故事,拓展想像力,其實每一本書都是繪畫者的作品合集。認真研讀,你會發現,每一幅圖畫裡,都藏著作者的繪畫風格,繪畫表達方式,每一本都可以成為指導我們繪畫起步的課程載體。
關於這點,有專家已經將繪本關於繪畫啟蒙的能力,系統整理出權威的課程,並編輯成書——由美國瑪麗安.科爾(知名作家、教育學士、創造了20多本豐富有創意的藝術圖書)、瓊.波特(兒童早期教育學士)、麗貝卡.凡.斯萊卡(美國西華盛頓大學基礎教育,開設藝術課程並創作童書)合著的《繪本大師美術課》。
《繪本大師美術課》中有100個4-12歲孩子最喜歡的繪本相關美術活動。在書中,作者強調這系列課程,意在讓孩子們在簡單美術活動中親身體驗各種技巧,更了解繪本插畫。鼓勵孩子反覆閱讀繪本,激發孩子們選擇自己的藝術風格,如繪畫,上色、手工、拼貼、集合、縫紉和雕塑,自創獨特的故事。當創作融入日常生活,閱讀對孩子而言就有了新的意義。也
鼓勵孩子愛書,習慣層出不窮的新點子,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孩子們將會發現圖書插畫和自己的藝術探索之間的聯繫,對繪本萌發出新的認識和欣賞。
這本書將繪本與藝術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通道,也讓父母與孩子將繪本的閱讀,將繪本的閱讀第三層(文圖結合)貫穿得更為徹底,以一個更加藝術審美的角度來獲得繪本全新意義的閱讀。
4、
翻開《繪本大師美術課》,會驚嘆於作者的編輯上的權威、全面、詳盡。無論從繪本的選擇、繪畫的指導、還是啟蒙意義上的延展,作者簡直將價值盡億的課程與理念濃縮在一本小小的書裡。
首先,看看作者選擇的繪本目錄,基本都是曾獲獎,擁有最佳品質和創意的經典繪本。比如沒有孩子不熟悉的艾瑞.卡爾的《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被譽為「二十世紀的伊索「的用繪畫說寓言的李歐.李奧尼的《一寸蟲》和《魚就是魚》;沒有孩子不喜歡的大衛.麥基的《花格子大象》、被稱為「圖畫書創始以來最偉大的創作者」莫裡斯.桑格達的《野獸國》、榮獲2000年美國凱迪克銀獎,同時獲得夏洛特·佐羅託夫金獎的莫莉·卞的《菲菲生氣了》、溫馨溫暖的克累門.赫德的《晚安,月亮》、有著瘋狂想像力的大衛.威斯納的《瘋狂星期二》等100本經典繪本。
其次,作者將繪本裡的美術作品進行了有效的分類(共四類):
用顏料畫畫、鉛筆畫、剪切與拼貼畫、以及手工與製作,而這四類裡幾乎涵蓋了繪畫裡的各個創作方式:水粉、拓印、紙張拼貼、布匹拼貼、刮畫、立體模型、黏土、設計、攝影、木炭畫、浮雕等等,很多都是幾種方式的疊加,可以說,幾乎涵蓋了藝術創作的所有類別,也啟蒙了孩子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
5、
對於家長孩子而言,可能最為關注就是如何來進行藝術創作,對於這部分,作者講述十分相近。在每一大類藝術類型創作類型裡,作者選用20-30本繪本作為案例來詳細解說。
針對每一本繪本,解說又包括幾個方面:繪本閱讀方面(繪畫作者創作繪本圖畫的體驗、繪畫作者的創作風格、繪本主要內容概要及獲獎記錄)藝術創作方面:作品的創作準備與創作步驟(此部分甚至詳盡到適合孩子的年齡、家長參與程度、適合單人還是多人參與、適合戶內還是戶外,主要技巧風格、以及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等等)、自我創作的延伸等。
來看看具體的案例:繪本:大衛.麥基《花格子大象艾瑪》課程內容:大象遊行(體會一下大衛.麥基在構思和創作大象時在想什麼。用色彩明亮的「印畫」來創作一幅獨一無二的大象遊行圖)符合年齡:沒有什麼經驗的入門級小藝術家;家長參與程度:少量 單人或多人:集體創作用到的工具:筆、顏料、剪刀,創作類型:壓印還記得繪本的圖畫的模樣嗎?大衛.麥基是怎麼來說自己的創作的呢?他說:我為繪本被自動打上「兒童讀物」的標籤感到悲哀,我喜歡同時為成年人和孩子們創作;對於被稱為「現代語言大師」,我感到非常驕傲。了解風格後,並知曉我們的創作目標時,我們就可以著手準備材料了。準備:厚紙板、彩色筆、剪刀、膠水、鉛筆、水粉顏料,調好後倒入塑料泡沫託盤(超市中購買)中。為印刷準備的工具:土豆壓泥器、叉子、海綿、草莓籃子、木頭積木、捲髮器、繩子、梳子等(不一定全要);黑色出頭記號筆、長條形的硬紙版或一卷牛皮紙工具準備妥當後,就可以按照步驟一步步來操作:1首先請大人幫忙,在硬紙板上畫一個大象的形狀,然後用剪刀減下來。這是模板,可以用來複製。2按摩板在不同顏色紙上描出大象的形狀,想畫多畫多少。不要少於五個。3、在工作檯上,把所有的彩色大象攤開,用鉛筆在大象身上分出一塊塊區域,形成拼貼的樣子。4、把收集的各種工具蘸上顏料,按壓在大象身上的拼貼區域裡。用不同的顏色和方式裝飾好所有的大象,然後晾乾。5、用黑色記號筆把麼一直大象上的拼貼線條都描粗,以突出每一塊拼貼。6、用剪刀把大象全部剪下來。然後在硬紙板或後置上用膠水粘成一個有趣的長隊。只要你願意,加多少都可以。延伸:在把大象黏上去之前,可以事先裝飾下硬紙板,比如:先把硬紙板塗成黑色,以突出大象的繽紛色彩。給硬紙板糊上一層錫紙、金屬紙、包裝紙、厚牛皮紙等。
可以說,按照書上的步驟,引導孩子欣賞作者風格的同時,並使用各種工具,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繪畫作品。無論是對繪本本身的閱讀與延伸,還是藝術領域的啟蒙,這都不失為有趣、有效的方式。
還楞著幹嘛,帶著孩子玩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