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報訊(記者 李琳)給孩子吃點堅果,無疑很有營養,可對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家長一定要格外小心謹慎,因為不僅僅是果仁,小小輕薄的果皮也可能是兇器,誤食會導致孩子憋氣甚至引發生命危險。
咳嗽1個月久治不愈最後動手術取出異物
一名1歲4個月的小男孩,最近在西安交大二附院住院,病因是咳嗽,原本家人以為是呼吸道感染,沒想到經過CT檢查,「元兇」居然是一片薄薄的松子殼。
據了解,1個月前,該幼兒突然咳嗽不止,送到醫院一直以為是呼吸道感染,可治療了1個月病情始終沒有出現好轉,最後轉院到西安交大二附院,醫生拍過CT後才發現,讓孩子咳嗽不止的「元兇」,竟然是一片松子殼,可能是家人給孩子餵松子仁時,孩子誤食了松子殼。
檢查出病因後,醫生很快為孩子實施了支氣管異物取出手術,目前孩子已基本康復。而在他的同病房內還有一個1歲10個月的女孩,被半粒帶皮花生仁「卡」住,媽媽掏的時候她又恰好哭泣,結果吸到了氣管裡,差點出現生命危險。
3歲以下幼兒沒有識別能力一定要注意各種果殼等
「每天,這樣的患兒都會有一兩個,經常是夜間急診,醫生要連夜為孩子做手術,還有一些孩子在送醫途中就不幸死亡了。」西安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教授鄭國璽說,該院去年一年接診約500例氣管卡異物患者,絕大多數是3歲以下兒童。及時送來搶救的孩子後來都轉危為安了,但也有個別孩子因造成憋氣時間長,送醫途中不幸身亡。
據了解,3歲以下幼兒沒有識別能力,對各種事物都好奇,且咳嗽反射功能不健全,在進食時哭鬧、嬉笑、跑跳,或口內含著小物品突然深吸氣時將異物吸入氣管中。隨著呼吸的作用,異物就會進入氣管、支氣管或其深部,可引起咳嗆、青紫、呼吸困難。進入氣管的異物如沒有及時發現,常繼發感染,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與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症狀相似。較大的異物被吸入後可以因阻塞在聲門或氣管腔,使其受到強烈刺激而發生氣管痙攣或聲門緊閉,幼兒可立即出現青紫、窒息而死亡。
醫生說,被孩子們吸進氣管的異物種類非常多,花生、瓜子、果凍、核桃仁、果凍、櫻桃核、石榴籽等較為常見,果仁的外皮也是危險物,包括花生皮、松子殼和開心果皮等。
異物吸入支氣管後暫無症狀當心誤診為呼吸道疾病
據了解,氣管異物分為4個階段,開始吸入時孩子會不斷咳嗽,家人拍打後異物可能進入支氣管,此時暫時無症狀,家長以為沒事了,隨後孩子可能因發炎再次咳嗽,此時往往以為是呼吸道疾病到呼吸科、兒科就診,這就是一個誤診的階段,經過治療病情無起色,又引起併發症,如肺炎、肺氣腫等。因此,如果孩子出現長時間莫名的咳嗽且治療無效,家長應懷疑可能是氣管異物導致,應該到耳鼻喉科檢查,及早對症治療。
專家提醒家長避免幼兒在吃東西時哭鬧、嬉笑、跑跳,吃飯要細嚼慢咽,儘量不要給3歲以下幼兒吃炒豆子、花生、瓜子、松子等「危險」食物。一旦突發意外,應緊急送醫院治療,因為幼兒氣管異物自然咳出的機會很少,只有在醫院手術室的條件下,用喉鏡或氣管鏡才能安全取出異物。
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