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天翻地覆 一臺灣人眼中的臺灣和大陸

2020-12-05 華夏經緯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位普通臺灣民眾眼中的臺灣和大陸。

    「一個中國」原則在大陸老百姓的口中更為親切:兩岸都是一家人。然而,一海之隔的家人卻讓大陸人愈發看不懂。就在幾天前,臺灣一座蔣介石塑像被人砍斷頭顱,十分駭人。

    這個面積為大陸265分之一的島嶼,似乎成為遠離大陸的孤島。島上的人民習慣娛樂化一切,嘲笑大陸的廁所和茶葉蛋,就能帶給他們莫大的優越感,對於經濟衰落、黨爭不斷的現實,看不清也看不懂。

    「群魔亂舞」

    老陳本名陳俊宏,70年生,是個地地道道的眷村人,是國民黨老兵的子弟。當年,爺爺跟著蔣介石來到臺灣,心心念念都是落葉歸根。可惜沒有等到返鄉解禁,爺爺便抱憾離世,將回歸家鄉的願景留給了老陳。

    定居大陸多年,老陳定期會跟臺灣老鄉會的朋友聚會。老鄉會的朋友跟他一樣,已經在大陸生活多年,聊起近幾年的臺灣,有時憤怒,有時啼笑皆非。

    最近半個月,全島發生了7起蔣介石塑像被毀事件。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杜紹斐」

    老陳和同時代很多臺灣人一樣,稱蔣介石為「蔣公」。

    上小學時,老陳進校門第一件事就是向「蔣公銅像」脫帽敬禮,寫到「蔣公」的名字必須要在前面空一格以示尊敬。走進教室,每個後牆都掛著蔣介石畫像,與前方的國父遺像遙遙相望。「蔣公」被塗抹成小丑的模樣,老陳從沒想過,也不敢想像。

    老陳來大陸整整20年,很少回臺灣,哪怕是過春節。這些年,老陳很少關注臺灣新聞,偶爾傳來的消息,讓他難以相信。

    前些年,比他晚兩年來大陸的黃太太告訴他,臺灣社團正在開展「萬人募集破鞋」的活動,用來砸馬英九以示抗議。老陳覺得很好笑,什麼時候「臺灣民主」等於「可以無所顧忌地朝別人丟鞋」了?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杜紹斐」,臺灣群眾向馬英九畫像扔雞蛋

    去年,老陳看到新聞上說20名臺灣電信詐騙犯,每年從大陸騙走100億元人民幣。這群人被遣返臺灣時,在機場當場釋放,老陳沒想到臺灣已經目無法紀到如此地步。

    沒過多久,2016年7月1日,臺灣向大陸方向誤射一枚飛彈,擊中高雄漁船,1死3傷。聽到消息,老陳的臺灣朋友開始擔心起自己的安危。

    前幾天,臺灣推遲了原定於7月舉辦的孔子展覽,現任臺中市長林佳龍斷言:孔子是國民黨用來控制臺灣的工具。

    老陳記得,臺灣每年9月28日都要慶祝「孔子誕辰紀念日」,即「教師節」。這一天,臺灣勞工放假,各地孔廟舉行祭孔典禮,在老陳眼裡,這是尊師重教的傳統文化,如今成為臺灣黨派紛爭的政治工具,只為把一切跟大陸相關的詞語斬草除根。

   最初聽到這樣的消息,老陳還想和身邊的大陸朋友解釋,後來他發現,類似的事解釋不清、也解釋不完。

    混亂成這樣,連赴臺旅遊的陸客都減少了一半,這群在大陸生活的臺灣人不住嘆氣,老陳悶悶扯開一瓶紅星二鍋頭,仰頭灌下,半醉半醒間吐出一句話:「幹!以前的臺灣,不是這樣的。」

相關焦點

  • 兩岸影像對話 臺灣新聞人看大陸,大陸新聞人看臺灣
    對臺灣的印象就只有這些?來看看一位大陸新聞人鏡頭裡的臺灣都有什麼;除了京城的紅牆綠瓦,陸地飛馳的高鐵,臺灣新聞人鏡頭裡的大陸還有怎樣的精彩?這一次,兩岸兩位資深新聞人用手中的相機與鏡頭「互看」,京呈與你一同品味這番跨越海峽的影像對話。
  •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會長們說。「很多人問我,吳會長,你的中國夢是什麼?我說我的中國夢就是看到祖國和平統一。」 福建省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對記者說。而他的公司,即與不遠處的鼓浪嶼隔海相望。公司牆上,貼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字樣。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那個時候的兩岸關係,不但經貿交流進展順利、兩岸籤署了20多項協議,兩岸人文交流也非常熱絡。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日前民進黨發言人所謂「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的增加,證明大陸需要臺灣」相關言論引起熱議。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盛九元日前就此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民進黨發言人持續炒作「兩岸經濟誰依賴誰」一議題,其核心就是要將兩岸經濟合作「泛政治化」,為民進黨「反中去中」張目。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從鄙夷到豔羨
    對于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工作,有臺灣網友如此評論。一場招聘會的信號不久前,臺北一場招聘會引發了兩岸關注。臺商赴大陸投資二三十年,今年首度回臺大舉徵才,上海市臺協本月中旬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招聘會——「世界的上海、築夢的舞臺」,提供了818個工作崗位,起薪人民幣6000元到8000元(約新臺幣2.7萬至3.6萬元),包含廣達、華碩、富邦華一、南僑等知名臺企都參與。
  • 臺媒:兩岸非貓和老鼠 臺灣要引大陸青年喜歡
    臺灣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指出,臺灣的教育水準和方式都對大陸學生有正面的影響。(中評社黃惠玟攝)中新網4月23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3日刊出社論說,恐懼讓人退縮,退縮造成保守,保守的結果就是封閉。臺灣不是老鼠,兩岸關係不論從歷史或文化淵源看,也不該是老鼠與貓。臺灣不但不必拒絕大陸學生赴臺,還要吸引大陸年輕人接受臺灣、喜歡臺灣。文章摘編如下:恐懼讓人退縮,退縮造成保守,保守的結果就是封閉。臺灣面對崛起的大陸,不能恐懼,更不能退縮,因為臺灣退無可退,我們只能以更堅強的競爭力穩住臺灣的優勢。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那個時候的兩岸關係,不但經貿交流進展順利、兩岸籤署了20多項協議,兩岸人文交流也非常熱絡。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
  • 廖信忠:臺灣人眼中的大陸| 鳳凰副刊
    1949年之後就完全被分割了,所以對大陸的印象都來自教育,來自政治宣傳。從這些教育和政治宣傳開始去想像一些內心理所當然的大陸形象。這本書講的這些故事就是說,大陸每幾年發生一些大的歷史事件,這些歷史事件都好像蝴蝶效應一樣,慢慢波及臺灣,就算是最底層的民眾也被這些事情微妙地影響到。他們怎麼從這些微妙的影響當中去想像出祖國這個概念到底是什麼樣子。
  • [兩岸春節]臺灣春節裡的大陸元素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海峽兩岸同胞與家人團圓歡聚的日子。與大陸過年的氛圍相似,這一天台灣同胞也十分重視,往往在節前做好各種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大陸為臺胞創造便利春運  這次春運對在大陸生活的臺灣人來說,已可享受和大陸民眾同等便利。除已申領居住證的臺胞可直接刷卡進站乘車外;若是僅持有「臺胞證」者,自2018年底,鐵路部門推出優化措施,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以下簡稱「回鄉證」)與「臺胞證」,均可網上註冊核驗流程。
  • 大陸學者:希望兩岸「和平相處」仍是臺灣主流民意
    2020年底前,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及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共同進行的一項「臺海安全」民意調查顯示,在兩岸關係方面,島內有超過八成(約81.4%)的受訪民眾表示,贊成兩岸人民多交流往來。如果要選擇一個關鍵字或者詞來描述兩岸關係的願景,則有高達九成(約90.4%)的臺灣民眾選擇了「和平相處」。可見,臺灣的主流民意幾乎高度一致地希望未來兩岸能夠和平相處。當然,要使兩岸和平相處,必須滿足和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臺灣中時新聞網今天發表作者為胡勇的署名文章,摘編如下: 在兩岸對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任何風吹草動似乎都能激起唇槍舌劍。前不久一組兩岸最新貿易資料的公布就引發針鋒相對的解讀。一方大談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則聲稱大陸十分依賴臺灣。
  • 臺灣新聞晚播報:臺灣民眾盼大陸早日統一兩岸
    原標題:臺灣新聞晚播報:臺灣民眾盼大陸早日統一兩岸點擊收聽《臺灣新聞晚播報》→關注臺海動態,掌握新鮮資訊。中國臺灣網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2017年1月3日,歡迎收聽今天的《臺灣新聞晚播報》。元旦上午,臺灣南投人魏明仁在彰化二水鄉碧雲禪寺舊址,舉行隆重的五星紅旗與中國共產黨黨旗升旗典禮,吸引200餘人參加,現場人員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魏明仁表示,民進黨執政讓他失望透頂,更讓他覺得在臺灣生活非常痛苦,他希望大陸早日統一兩岸,帶給人民幸福。
  • 臺灣學生:臺灣人用負面眼光看大陸人 自以為文明
    原標題:臺灣學生:臺灣人用負面眼光看大陸人 自以為文明   臺灣學生在《旺報》上發表《大陸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文章摘編如下:   「來北京兩個月了,竟然沒有人問我政治問題!」和同校的臺灣學弟聊天時,他很驚訝地跟我說。「我都已經準備好應付那些政治問題的答案了,竟然沒人問,有點失落。」
  • 「銀鷹計劃」媒合兩岸 大陸銀行來了臺灣年輕人
    「大陸金融業充滿活力,職場氣氛活潑上進,令人嚮往。」  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起並實施的「銀鷹計劃」,自2016年起規模化組織臺灣青年暑期到大陸銀行業金融系統實習,開展兩岸青年聯誼,參訪人文歷史古蹟、高新技術園區、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體驗大陸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等系列活動。  今夏,「銀鷹計劃」如期而至。
  • 綠營名嘴揚言:臺灣不需要大陸,而大陸依賴臺灣
    深綠名嘴鍾年晃說大陸依靠臺灣真的是太搞笑了,真的人一綠都是黑白講顛倒是非,但無奈的就是臺灣民眾都得被繼續愚弄下去,只見更多的臺灣中老年人因為看了這些顛倒是非的節目誤認大陸,無形中對大陸造成許多誤解和醜化,使得兩岸民間之間心更遠,這些電視臺和深綠名嘴必須負百分百責任。
  • 積極參與大陸脫貧攻堅 這些臺灣人紛紛踐行了「兩岸一家親」
    有臺商朋友說,「我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從臺灣鄉下過來,到了這邊就是一家人,不能光我一個人賺錢,要和大家一起、和當地鄉親們一起致富。」也有臺商朋友說,「兩岸一家親,兩岸關係好,兩岸人民才會好,臺商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當然要挺身而出,回饋社會。」 在這些臺商朋友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大陸人和臺灣人是一家人,一起商量一起打拼。
  • 海峽兩岸貿易簡析:大陸對臺灣地區集成電路和電子元器件依賴大
    1998年以來,海峽兩岸貿易關係不斷發展,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19年自臺灣進口金額達到1730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7.9倍;對臺灣出口551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13倍;和臺灣的貿易逆差達到1179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6.6倍。
  • 2016兩岸詩會在臺灣高雄舉行:詩如醇酒醉兩岸
    今天下午,2016兩岸詩會暨桂冠詩人頒獎典禮在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行。臺灣著名詩人洛夫、雨弦,大陸詩人雷平陽、雁西獲「桂冠詩人」榮譽稱號,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獲「桂冠詩人特別獎」。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海貿會理事長、三三會會長江丙坤為獲獎詩人頒獎。
  • 民進黨創黨元老:大陸對臺灣已經照顧很多 臺灣對大陸缺乏認識
    他個人預期,兩岸海基會和海協會,很快會恢復對話。 在海南經營農場的民進黨創黨元老 林文定目前是瓊臺全面戰略交流合作基地高級顧問、海南省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顧問。目前,海南約有3000名臺商,在海南政協中,林文定是唯一的臺灣人。今年5月,林文定在海南打拼的日子,將屆滿15個年頭。
  • 圖書交易會大陸團臺灣行:濃濃書香味深深兩岸情
    成功實現了「六大突破」,即第一次設置了海峽兩岸期刊展示區,第一次設置了大陸音像製品展區,第一次設置了數字展區,第一次設置了海峽兩岸宗教圖書展區,第一次在高雄市設置圖交會分會場,第一次由大陸參訪團攜圖書走進臺灣原住民部落,展開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