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夜市文化由來已久,是早期廟會和市集的延伸,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製造業蓬勃發展,如同現在的東莞一樣處處工廠林立,下班後的工友小白領們的消遣需求使夜市蓬勃發展開來,而今發展到舉世聞名,從臺灣庶民的狂歡成為全世界吃貨的勝地。
臺灣大大小小夜市不計其數,知名夜市如臺北四大夜市:士林、寧夏、饒河、師大,基隆廟口,臺中逢甲,臺南花園,嘉義文化路,高雄六合、瑞豐,花蓮東大門等等,這些都是觀光夜市。有些本地人和觀光客都會光顧,如饒河寧夏。而有一些基本上都是觀光客本地人較少光顧如高雄六合。而有一些只有觀光客的夜市如今基本屬於半停業狀態了如高雄凱旋。
有些夜市是每日營業,而有些夜市則不是,譬如臺中太原夜市周二周三不開,臺南花園夜市周四周六營業等等。
在臺灣還有很多屬於本地人的夜市,比如臺北華西街新北三重高雄光華吉林街三民自強等等,這些夜市是比較原汁原味的在地臺灣人的生活,喜歡體驗的朋友不妨可以一試。
今天說的小吃是位於高雄光華夜市的輝哥鱔魚面,光華夜市位於高雄光華二路,北起三多二路南至廣西路自1961年建立以來經營至今可謂有一定歷史。
光華夜市匯聚了南北小吃以物美價廉而聞名,是高雄在地人不可不知的美食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光華夜市位於光華二路兩側,而光華二路是一條正常行駛的道路,因此人車混雜所以逛夜市不要走在路中要注意行駛中車輛尤其是摩託車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看紅綠燈。
輝哥鱔魚面位於三多路口進入東側大約第五家檔口,鱔魚面使用的是意面,這條夜市還有一家鹽水意面的檔口。
意面不是義大利麵,而是源自於福州發揚於臺灣的一種中華小吃,據說製作時不加水用蛋替代水分,在臺南的發源地是臺南鹽水鎮,因為不加水所以和面時不免需要大力便發出「噫-噫」的聲音,所以稱為噫面。意面以韌性好和口感脆滑為特點。
阿輝鱔魚面的意面都是製作保存好的乾麵,吃時放入湯中即可,簡單方便口感也好。湯一如臺灣特色較為偏甜的口感。
阿輝有兩種面一種鱔魚面一種花枝面,都是新鮮的鱔魚和花枝製作。相對來說我是較喜歡鱔魚面。
檔口的製作臺就擺在馬路邊,製作臺前就是車流,看起來有很多人在排隊,這些都是本地人開打包帶走的,製作臺後有內用區,大概七八張桌子,可以先坐下在點餐,點餐的時候要大聲說因為現在招的外勞服務生普通話不太好,有時會聽錯上錯。
內用區桌椅還算整潔,牆上有很多塗鴉的,在等餐的時候看看也不錯。
光華夜市還有很多好吃的碳烤三明治木瓜牛奶溫州大餛飩等等,總之就是總有適合你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