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關於孩子的身高,在民間一直有這樣的說法: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
簡單來說,如果母親的身高,比較低的話,那麼孩子的身高大概率也會比較低!
所以一些矮個子準媽媽,就會比較擔心,害怕自己的孩子未來不能長成一個大高個,畢竟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身高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受人關注的因素。
所以我之前就有一個閨蜜小玲,因為自己身高比較低,所以找男朋友的時候,身高是排在最前面的加分項,只要身高夠優秀,其他類似於顏值、家庭狀況等等,都可以靠邊站。
用閨蜜小玲的話說:既然自己無法改變基因,為了下一代,就得找一個優質的基因去融合!
其實,無論是閨蜜小玲的例子,還是說在現實生活中,像是這種案例比比皆是,身高似乎成為了一個所有人都很看重的嫁娶因素。
那麼話說回來,娘矮矮一窩,真的有道理嗎?
從遺傳學的角度分析,身高屬於多基因遺傳!
而決定孩子身高的因素,35%來自於父親,35%來自於母親,其餘30%則與營養和運動有關。
根據研究也發現,孩子的身高75%取決於遺傳基因,並且以此作為基礎,衍生出了身高計算公式。
男孩身高範圍:(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釐米。
女孩身高範圍:)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釐米。
事實上,如果我們完全相信了這個計算公式和遺傳法則,那麼我們等於已經掉入了長高誤區當中。
因為除了這70%的遺傳之外,還有30%—40%是要依靠後天發育和成長的。
而且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身高不會因為搭配,而無限高,也不會無限矮,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個子非常高的夫妻,生出來的孩子,不一定會一直長,而兩個個子低的人,生的孩子也不一定會特別特別矮。
所以說,嚴格上講,娘矮矮一窩,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70%可控之外,還有30%到40%的不可控。
除了很多人相信這個,還有一些長高誤區,我們需要跳出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長成一個大高個,可以說是各種五花八門的方法,都使用了出來,但大多都陷入了長高誤區當中,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①「拔蘿蔔」能促生長
不少孩子小時候,都玩過「拔蘿蔔」的遊戲。
很多父母會常常說:個子不見長,去吊吊門框,拔個蘿蔔就長高了。
事實上這種方法,對孩子並不好,因為拔蘿蔔的過程中,會託著孩子的臉,向上舉起,孩子雙腳離地,很容易損傷到孩子的胳膊和關節,甚至還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脊椎。
不但沒有促進孩子身高發育,還損傷了孩子健康。
②增高偏方
很多家長可能看到了一些增高偏方和藥品,就迫不及待地拿自己孩子「做實驗」,事實上並不可取。
中國新聞網曾經發文表示:國家迄今沒有審批過任何能夠具備增高功能的藥品。
所以,像是一些迷信的說法,以及一些藥物增高法,大多都是不靠譜的,沒有效果,還可能帶來潛在危害,不可取。
③喝牛奶長高法
為了讓孩子長高,每天一杯牛奶,可謂是用心良苦,孩子長高了嗎?有可能並沒有。
牛奶當中含有豐富的鈣元素,能夠促進骨骼發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鈣在人體的吸收並不太容易,需要有充足的維生素D。
也就是說,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如果維生素D體內含量較少,那么喝再多的牛奶,也無濟於事。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長高法,比如說吃得多就能長成大高個,事實上也沒有道理,孩子成長發育的營養是有限的,吃得太多,會引起營養過剩,長不成大高個,還可能變成小胖墩,南轅北轍,沒有道理的。
事實上,孩子想要長成大高個,抓住「生長要素」是關鍵
很多父母應該都知道,孩子身高在停止生長之前,都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就是「骨骺線閉合」。
而骨骺線,就是孩子長成大高個最為關鍵的生長要素。
所謂骨骺線,是人體骨骺和幹骺端的軟骨,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條在X光片下呈現投名狀的骨骺線,會越來越窄,直至閉合,孩子骨骼停止發育。
在一般情況下,男孩子骨骺線在17歲左右就會閉合,而女孩子在15歲左右就已經會閉合。
因此,想要讓孩子最大限度長成大高個,就得趕在「骨骺線閉合」之前,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幫助孩子長成大高個。
1)提供高舒適度睡眠環境
睡眠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時間,一般是在晚上,而且孩子越處於深度睡眠,生長激素分泌就會越多。
而一般情況下,晚上十一點到凌晨1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而在晚上十一點前,就必須讓孩子進入深度睡眠當中,所以最好的睡覺時間是在9點左右。
此外,睡眠過程中,不宜開燈,因為開燈會抑制孩子褪黑素的分泌,對孩子身體發育有很大的影響。
2)營養均衡全面
就像前面給大家說的一樣,孩子長個子,光喝牛奶是不可以的,因為牛奶當中的鈣元素雖多,但是只有吸收掉才算數。
因此,在飲食營養方面,應該做到均衡全面,無論是維生素、蛋白質還是礦物質,都應該讓孩子全面的補充,從而促進骨骼發育。
3)運動能夠促進長高
在民間常常有這樣的說法:「二十三,還能竄一竄」,按照我們的理解,此時的骨骺已經閉合了,怎麼還可能會再次長高呢。
這裡面就會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人體由於長期的不良習慣和姿態,使得人體的骨頭排列不合理,所以我們往往看到的身高,其實並不是最佳身高。
而通過後天的運動和鍛鍊,包括打籃球、健身、跑步等等,會逐漸使得這些骨頭排列合理,所以二十三,竄一竄,並不是假話哦。
忒咪媽媽寄語:
跳出長高誤區,也不要太相信先天遺傳因素,因為後天同樣重要,所以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好「生長要素」,通過營養、運動、睡眠來幫助孩子長成大個,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哦。
今日話題:
你相信娘矮矮一窩的說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