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鯪魚罐頭,以前是廣東人的家常館藏,現已成了華人世界基本食物。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其實豆豉鯪魚、油浸鹹魚和法國的油封鴨一樣,都是「油封」這種慢加工烹飪方式的食物。
油封同鹽醃、糖漬、煙燻類似,初時都是儲存食材的方法,後來人們意識到,從中能獲得獨有的加工風味。鹹魚、蜜棗、煙燻臘肉等,就是結果。油封就是用大量的油脂密封肉類,可儲存長時間不變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期間肉類的纖維軟化,也產生了風味的轉化,出現令人喜愛的食味。油浸鹹魚,就比原始狀態的鹹魚好吃,這點很多海邊朋友,都深有體會。
豆豉鯪魚罐頭初現於1893年,廣州鷹金錢罐頭廠的首創。有作者推測,起源於下南洋的廣東僑民攜帶的食物。他們用煎熟的鯪魚加上豆豉,浸泡在油裡,隨時可取食送飯。這個推測我個人不認同,一是當時油真的不便宜,二是鯪魚含水,或不夠鹹,都會變壞,豆豉可長期常溫保存,完全不需要放入油內。豆豉鯪魚罐頭的起源,應該是廣東傳統的油封鹹魚。配豆豉,靈感或是來自順德一帶的醬鯪魚。
以上也都是個人推理,沒有史料支持,一說。上兩期已經分享過油浸鹹魚的做法,下面分享一下,家庭豆豉鯪魚罐頭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材料:小鯪魚或其他鮮魚,生油,豆豉,蒜蓉,姜粒,滷水。
1.鯪魚處理乾淨,油溫160度,分兩次炸到骨酥,瀝乾油。半煎炸,空氣炸鍋,乃至烤箱也無不可。
2.放入滷水中略浸透,晾乾水,普通新滷水,常溫略浸即可。現制香料豉油鹽糖水也無不可。
3.適量豆豉,少量蒜蓉姜粒,用油略炸香。
4.魚,豆豉入容器,儘量排列緊密,再另加新熟油,須高過魚面。保鮮膜密封,水滾後大火蒸10分鐘。既是殺菌,也促進魚和豆豉味道融合。
5.加蓋密封入冰箱冷藏室,放置7天後,食用風味更佳。冷藏可長期儲存,但為安全計,應儘早食用。
豆豉鯪魚罐頭和現制的豆豉鯪魚,其風味並不相同,油泡一段時期,待其味道轉化,風味最佳。也可以作為配料,製作相關菜式,如豆豉鯪魚炒油麥菜等。有心的朋友可以試試,材料成本不多,就是耗費時間心思,倒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