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金錢和甘竹牌罐頭鯪魚可能被超市撤架。
繼上周香港首次發現罐頭鯪魚樣本含孔雀石綠後,近日再發現另外兩個品牌的罐頭鯪魚樣本含孔雀石綠,分別為「甘竹牌豆豉鯪魚」及「鷹金錢金獎豆豉鯪魚」。記者昨日在百佳、好又多、萬佳、家樂福、7-11、OK便利店等商店,均發現鷹金錢和甘竹兩個品牌為罐頭魚產品的主要品牌,大約佔了同類商品的一半以上。
超市目擊
鷹金錢罐頭魚高懸「特價」牌
在天河區百佳超市,記者見到鷹金錢品牌豆豉鯪魚和豆豉魚的堆頭上高高懸掛著特價的招牌。當記者詢問多位消費者是否擔心購買豆豉鯪魚有問題時,他們都表示不太清楚會有什麼問題。有消費者還表示:「吃了十幾年了,應該沒問題。」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家店豆豉鯪魚等魚類罐頭每天可銷售幾百元左右,其中鷹金錢和甘竹牌銷得最好。
廣州萬佳超市負責人表示,前幾天,他們已經與生產鷹金錢和甘竹品牌的生產商進行溝通,這兩家企業也提供了產品的衛生檢驗合格證。但是,近日這兩個品牌的產品在香港被撤架後,廣州萬佳也開始準備撤貨。家樂福、百佳等商場也表示將撤貨。
廠家回應
不可能把問題罐頭100%回收
記者找到甘竹在順德的辦公室電話,幾經周折,也沒有找到任何負責人,倒是有一位不知名的員工和記者聊了一下。她說:「只不過是某一批產品的孔雀石綠含量高了一點而已」她還表示:「這種事情又不是我們企業的加工過程出了問題,是原料本身存在的問題,是罐頭整個行業的問題,我們公司單獨澄清反而不好。」
廣州鷹金錢集團宣傳部詹部長表示,今年9月份之後,內地才制定了標準,目前規定含量要低於10億分之2;而曾被查出含量過高的罐頭是今年9月份之前生產的,含量是10億分之4。
詹部長表示,不可能把所有9月份前生產的罐頭100%回收,首先是很多罐頭流通到比較偏僻地區,其次是大規模的回收會令市場產生恐慌。
質監部門
已對水產罐頭企業進行抽檢
對於香港食環衛生署近日公布的豆豉鯪魚罐頭存在孔雀石綠問題,記者昨日從廣東省質監局了解到,香港食環衛生署甫一公布,廣東省質監部門就按照既定的制度啟動了應急預警機制。省質監局副局長任小鐵告訴記者,前幾天,省質監局已組織有關執法部門對省內水產品罐頭企業進行了執法檢查,對企業有關產品進行了抽檢,目前,抽檢結果尚未出來。
他表示,食品安全其實涵蓋了四類安全概念(食品質量、衛生、健康、生物安全),食品質量安全和衛生安全是健康安全的基礎,但絕不等同於健康安全。而社會上經常出現將食品質量安全和衛生安全問題上升到替代食品健康安全問題的誤解。
如此次發生的「水產品中含孔雀石綠事件」,從質量安全角度來講,它是絕對不合格的。但它對人體健康安全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據香港食環衛生署分析:「即使每天進食多達290公斤淡水魚,估計所攝取的孔雀石綠仍不會嚴重影響健康」。
專家意見
監管力度弱導致全行業違規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衛生檢驗中心副主任技師毛新武表示,「2002年,國家農業部就禁止孔雀石綠用作獸藥。以目前的效果來看,並不理想。」
正是這種全行業都可能參與的違規令各個企業對自己的違規並不以為然。一出問題,出事的廠家紛紛將責任推到供應商頭上,好像自己並不承擔責任或所有責任。而供應商往往又是難以找到的更小的企業。然而比這些企業更弱小的消費者果真一天吃入200多公斤的孔雀石綠,急性中毒後又該上哪去找人算帳呢。
在孔雀石綠事件初期,有的廣州市民照舊安心地吃著罐頭,想著只要吃的不是「那個牌子」就好了,但當許多的罐頭被抽查出高於規定的含量之後,才開始擔心:「這種罐頭我吃了好幾年了,如果真有毒素,都吃得夠多了。現在是說一天吃200多公斤才有問題,誰知道會不會過個幾年又說查出有後遺症什麼的啊!」
毛新武表示,問題的關鍵在於監管執行力度太弱。雖然早在2002年孔雀石綠已被列為禁用藥,但缺少與之相對應的監管處罰措施,如孔雀石綠目前仍在一些漁需用品商店非法暗地銷售,未能從源頭上阻斷孔雀石綠在水產市場上的流通;對非法使用孔雀石綠尚缺少相應的監管處罰;較少檢測水產品中孔雀石綠殘留等。
香港食環署抽驗罐頭魚
「甘竹」「鷹金錢」上黑榜
香港食環署此次抽驗4個罐頭魚樣本,結果發現兩個罐頭鯪魚含孔雀石綠。食環署昨主動公開兩個罐頭名稱,分別為「甘竹牌豆豉鯪魚」及「鷹金錢金獎豆豉鯪魚」,並要求供應商停止售賣同批次食品。
「甘竹牌豆豉鯪魚」及「鷹金錢金獎豆豉鯪魚」兩產品的批號分別為「批號:4724:R56PRD:29/08/05;過期日:29/08/08;產品條碼:6902534023811」及「批號:R12005/08/30/4720;最佳食用日期:30/08/2008;產品條碼:6901012021387」。
兩罐頭產品被驗出孔雀石綠含量分別為每公斤2.6微克及4.5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