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瀏覽我的文章。「民以食為天」,在這裡,我給大家分享我在看書、看影視過程中,領略到的飲食文化。
《外婆的家》講述的是為了方便找工作,媽媽帶著7歲的相宇去鄉下外婆家,把相宇委託給外婆照顧一段時間。外婆年紀大了,白髮蒼蒼,又窮又啞,還駝著背。剛開始,相宇瞧不起又窮又啞的外婆,後來逐漸與外婆產生濃厚感情的親情故事。
這部影片由韓國女導演李貞香執導,它是當年(2002年)票房第二,贏得當年度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電影」獎、「最佳編劇」獎。2003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名單中就有這部電影。在豆瓣上,有5萬多人對這部電影進行了評價,給出了9.1分的高分。
在影片中,飲食是外婆和相宇溝通的橋梁,他們用食物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不喜歡時,對方遞過來的食物也是不吃的。喜歡時,會想著給對方食物吃。
外婆是「典型的鄉下人」,從來沒去過城市。相宇是「典型的城市人」,第一次到鄉下去。相宇討厭鄉下、嫌棄外婆,而外婆只有困惑、無奈。
外婆很費力地去討好相宇,給他煮飯菜,拿菜放到相宇碗裡。
而相宇只吃媽媽留下的罐頭、可樂,不吃外婆遞來的菜,把外婆放在他碗裡的菜又退給外婆了。
外婆從柜子裡找來一直捨不得吃的零食給相宇吃,相宇一屑不顧,不理不睬吃著自己的巧克力。
面對這一切,作為啞巴的外婆真的沒什麼說的。
外婆比劃著問相宇想吃什麼,相宇告訴外婆想吃肯德基。
外婆冒著大雨,走在危險的山道上,給相宇帶回了一隻雞。外婆把雞做成了燉雞,相宇大發脾氣。
相宇還把桌上的飯碗都摔到地上,外婆很無奈,把地上的米飯撿起來吃了。晚上相宇醒來,肚子餓了,偷偷爬起來大口吃著雞肉。
淋了大雨的外婆在第二天病了,相宇慌了,開始學會照顧外婆,努力學著熱飯。
為了維持生計,相宇陪著外婆來到集市賣菜。外婆用辛苦賣菜賺來的錢給相宇買了一雙新的鞋子,還帶他在飯店吃了碗面,自己卻捨不得吃麵,只喝水,靜靜的看著相宇狼吞虎咽。
相宇和外婆找到回家的公共汽車,在開車前,司機告訴外婆,商店老闆膝蓋疼,讓她去探望一下。外婆問相宇想吃什麼,相宇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吃巧克力餅,很眼饞,就說要吃巧克力餅。商店老闆多給了外婆好幾塊巧克力餅,還執意不收她的錢。外婆硬塞給老闆一些蔬菜。
外婆拿著巧克力餅回到車上,相宇不想讓喜歡的女孩看到外婆,便拿過巧克力餅,要外婆坐下一輛車。
相宇坐車先回到了村口,不耐煩地等著外婆。一輛又一輛汽車過後,外婆終於回來。小男孩內心有些愧疚,主動接過了外婆手裡的包袱,幫外婆拿著,還偷偷往包袱裡塞了一塊自己捨不得吃、想留到第二天吃的巧克力餅。
相宇從不吃外婆的食物,到後來會偷偷地給外婆巧克力餅,親情慢慢地培養起來了。
然而,正當相宇和外婆開始相處融洽時,相宇的媽媽接走了他,相宇依依不捨的跟外婆揮淚告別。車子開動了,相宇跑到車廂尾部,向外婆比劃對不起,揮手告別。車子在外婆的眼前漸行漸遠,送走了女兒和外孫,外婆還是像以往一樣駝著背,慢慢地走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