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主要體裁,全詩四句,每句七言。與律詩不同的是七絕可以不拘對偶,相對來說構思寫作較為自由,而且七絕篇幅短小,所以詩句通常都會高度凝鍊含蓄,頗具弦外之音。另外,七絕講究聲律,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非常適合低吟高誦,廣受世人喜愛。自唐代七絕成熟以後,名篇佳句極多,題材也極為廣泛,詠史懷古、議政言志、訴怨陳情等等,可謂精彩紛呈,毫不誇張地說,七絕是全世界詩歌類文學作品中最受喜愛的體式,沒有之一。
在我國燦爛的古典文學歷史上,曾經湧現出許許多多偉大詩人,其中王昌齡、李白、高適、岑參等等堪稱當時詩壇上的一批七絕高手,其中王昌齡更是有「七絕聖手」、「詩家天子」的美譽。
話不多說,接續上一期專欄,我這裡再送上三幅以七絕為創作內容的草書書法作品,請大家斧正,歡迎大家交流任何文學及書法問題。
1、唐代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歷來爭議不斷,爭論的焦點集中在這首詩是寫給何人?
通常認為是李商隱寫給妻子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詩文寄給妻子無疑更為合理。但李商隱居留巴蜀的那段時光,他的妻子王氏的確已經病亡,似乎寫給有人也說得通。這也正是李商隱詩歌的一大特點,朦朧,神秘。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對詩人眼前無奈的環境做了一個描述,表達了自己孤獨寂寞的情懷以及對妻子無限的思念。後兩句轉換場景,設想未來相聚談心的浪漫歡悅,更進一步反襯出眼前的孤寂。詩文語言樸實,遣詞、造句不加修飾,渾然天成。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都是辭藻華美,用典精巧,尤其長於象徵、暗示等文學手法,但這首《夜雨寄北》雖然詩文淺顯樸素,但情真意切。特別是「巴山夜雨」這首詩的二四兩句罕見地重複出現巴山夜雨,讀來令人迴腸盪氣,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歸心似箭的急迫心情。
我的譯文如下: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實在難以確定,
巴山正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了秋池。
我們何時才能重逢,在西窗前一起剪去燭花,
聽我給你講述今晚巴山夜雨中的一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