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2020年,我們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共進行了8次鳥類調查,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保護區本年度新增物種7種,鳥類種數達到121種,鳥類數量再創新高。」青海隆寶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巴桑才仁說,建立36年來,隆寶自然保護區已從最原始的看護發展到了現代化的全面監測,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監測工作穩步開展,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據巴桑才仁介紹,最近的一次鳥類調查工作是2020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展開的。僅這次調查,就記錄到了鳥類9目17科4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2種,分別為黑頸鶴、胡兀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6種,分別為灰鶴、大鵟、獵隼、紅隼、草原雕,新增加鳥類楔尾伯勞。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青海省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鎮境內,保護區總面積達100平方公裡。該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溼地和保護區之一,擁有典型的內陸溼地和水域生態系統。
「隆寶以溼地保護為重點,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生態環境和中國珍稀鳥類黑頸鶴理想棲息地和繁殖地而聞名,被我國鳥類專家譽為『黑頸鶴之鄉』,也是我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巴桑才仁說,保護區內沼澤密布,溼地資源豐富,長期以來為黑頸鶴等遷徙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優質棲息地,最新記錄黑頸鶴的數量達到116隻,並且發現黑頸鶴開始集群。
「黑頸鶴野生的種群數量稀少,全球總數只有5000隻左右,是世界罕見的珍禽。國際鳥類紅皮書和瀕危物種公約都把它列為急需挽救的瀕危物種,我國將它列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往年調查獲取的經驗基礎上,我們與隆寶保護區在黑頸鶴可能集群的10月底開展本次調查。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了它們開始集群,黑頸鶴數量比較多,這為保護區及時提供動態數據,讓管理部門能及時有效地進行生態保護和科學管理。」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楊芳向記者介紹。
據巴桑才仁介紹,近年來該站進行長期鳥類監測,保護區內每年監測到不少於5種鳥類新記錄,今年更是達到了7種之多,分別為翹鼻麻鴨、鳳頭潛鴨、白腰草鷸、楔尾伯勞、煙腹毛腳燕、紅翅旋壁雀、藏雪雀。這很好地說明了隆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種群資源數量逐年增加。據統計:鳥類資源種群數量由1984年建立保護區的12目20科30種增加到2020年的16目36科121種。黑頸鶴數量由1984年建區時的22隻,增加到現在最多時的216隻,平均每年保持在170~180隻;斑頭雁也從原來的幾百隻達到一萬餘只,黑鸛、赤麻鴨、豆雁和其他鳥類資源數量也都有明顯的增長。同時,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周邊監測到了雪豹、白唇鹿、赤狐、棕熊等各類野生動物,並出現過500多隻白唇鹿群集的壯觀場面。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0日 12版)
[ 責編:李方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