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鶴之鄉」青海隆寶鳥類數量再創新高

2021-01-09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2020年,我們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共進行了8次鳥類調查,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保護區本年度新增物種7種,鳥類種數達到121種,鳥類數量再創新高。」青海隆寶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巴桑才仁說,建立36年來,隆寶自然保護區已從最原始的看護發展到了現代化的全面監測,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監測工作穩步開展,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據巴桑才仁介紹,最近的一次鳥類調查工作是2020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展開的。僅這次調查,就記錄到了鳥類9目17科4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2種,分別為黑頸鶴、胡兀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6種,分別為灰鶴、大鵟、獵隼、紅隼、草原雕,新增加鳥類楔尾伯勞。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青海省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鎮境內,保護區總面積達100平方公裡。該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溼地和保護區之一,擁有典型的內陸溼地和水域生態系統。

  「隆寶以溼地保護為重點,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生態環境和中國珍稀鳥類黑頸鶴理想棲息地和繁殖地而聞名,被我國鳥類專家譽為『黑頸鶴之鄉』,也是我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巴桑才仁說,保護區內沼澤密布,溼地資源豐富,長期以來為黑頸鶴等遷徙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優質棲息地,最新記錄黑頸鶴的數量達到116隻,並且發現黑頸鶴開始集群。

  「黑頸鶴野生的種群數量稀少,全球總數只有5000隻左右,是世界罕見的珍禽。國際鳥類紅皮書和瀕危物種公約都把它列為急需挽救的瀕危物種,我國將它列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往年調查獲取的經驗基礎上,我們與隆寶保護區在黑頸鶴可能集群的10月底開展本次調查。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了它們開始集群,黑頸鶴數量比較多,這為保護區及時提供動態數據,讓管理部門能及時有效地進行生態保護和科學管理。」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楊芳向記者介紹。

  據巴桑才仁介紹,近年來該站進行長期鳥類監測,保護區內每年監測到不少於5種鳥類新記錄,今年更是達到了7種之多,分別為翹鼻麻鴨、鳳頭潛鴨、白腰草鷸、楔尾伯勞、煙腹毛腳燕、紅翅旋壁雀、藏雪雀。這很好地說明了隆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種群資源數量逐年增加。據統計:鳥類資源種群數量由1984年建立保護區的12目20科30種增加到2020年的16目36科121種。黑頸鶴數量由1984年建區時的22隻,增加到現在最多時的216隻,平均每年保持在170~180隻;斑頭雁也從原來的幾百隻達到一萬餘只,黑鸛、赤麻鴨、豆雁和其他鳥類資源數量也都有明顯的增長。同時,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周邊監測到了雪豹、白唇鹿、赤狐、棕熊等各類野生動物,並出現過500多隻白唇鹿群集的壯觀場面。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0日 12版)

[ 責編:李方舟 ]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鳥類名錄創新高
    中新社西寧11月5日電 (李江寧)5日,據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鳥類調查結果顯示,該保護區本年度新增物種7種,鳥類種數達到121種,鳥類數量再創新高。 據了解,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該保護區又添7種新成員,分別為翹鼻麻鴨、鳳頭潛鴨、白腰草鷸、楔尾伯勞、煙腹毛腳燕、紅翅旋壁雀、藏雪雀。
  • 隆寶:中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
    恰是這些水窪、沙洲和小島,給黑頸鶴等高原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之所。1984年,隆寶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75.73平方公裡、緩衝區16平方公裡、實驗區8.2平方公裡。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典型的內陸溼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主要保護對象為黑頸鶴等水禽及棲息地。
  • 2020年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8次鳥調 最新記錄黑頸鶴116隻
    >集群黑頸鶴和灰鶴記者從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了解到,從最原始的看護到現代化的全面監測,隆寶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監測工作穩步開展,>黑頸鶴最近的一次鳥類調查工作,是2020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由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委託行業內擁有較高監測水平和聲望的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團隊進行的
  • 我省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添鳥類新成員——煙腹毛腳燕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煙腹毛腳燕7月2日,記者從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了解到,該自然保護區又添鳥類新成員——煙腹毛腳燕,截至目前隆寶名錄增加到116種。
  • 全國1/4野生鳥類青海有分布
    青海省分布的鳥類有292種,佔全國鳥類種類的四分之一,隸屬於16目39科,且具有青藏高原特有種類多、資源蘊藏量豐富的特點。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生態地位特殊,生態環境類型多樣,境內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特別是居全國面積第一的江河湖泊等溼地環境為鳥類的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為候鳥的遷徙提供了停留地和補給站。
  • 青海玉樹黑頸鶴數量達歷史最高峰值
    稱多縣委宣傳部供圖據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委宣傳部30日消息稱,稱多縣森林公安局調研組日前對嘉塘草原近期黑頸鶴的遷徙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發現稱多縣嘉塘草原黑頸鶴數量突破歷史最高值,達到了700餘只。嘉塘草原獨特的自然條件、廣闊而平坦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食物資源為黑頸鶴提高了得天獨厚的安居之地。據介紹,2018年到2020年,稱多縣連續三年發現了野生繁殖成功的黑頸鶴雛鳥,這種現象在以前從未有過。
  • 兩個自然保護區發現黑頸鶴活動蹤跡
    近期,省國家公園科研監測評估中心對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德令哈可魯克湖——託素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兩個保護區組織開展鳥類調查。結果顯示,兩個保護區都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活動蹤跡。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置樣線兩條,採用直接計數法對鳥類種群數量調查,共記錄到鳥類9目10科3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為黑頸鶴;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種,分別為金雕、高山兀鷲、大鵟、灰鶴、獵隼、縱紋腹小鴞。調查發現,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的鳥類中雀形目物種數最多,為10種,雁形目6種,其中雀形目雀科的白腰雪雀數量最多,為優勢種,其次是棕頸雪雀。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是黑頸鶴良好棲息地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研究團隊,在取得國家林草局批覆的獵捕15隻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黑頸鶴行政許可後,於7月26日至8月4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展了黑頸鶴衛星跟蹤和環志工作。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氣象站建成運行
    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孫睿 李甫 李曉東)記者28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寒溼地生態氣象野外試驗站日前通過專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護區之一,源於1984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是青海省第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雲南大山包自然保護區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新高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抵達該保護區越冬的黑頸鶴數量達1717隻,創造了該保護區自1990年建立以來的最高紀錄。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吳太平介紹,從11月20日開始,每天抵達保護區的黑頸鶴數量逐漸增加,11月25日至27日,日均增加300隻以上。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的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黑頸鶴單位面積數量分布最多的保護區。自建立保護區以來,這裡逐漸成為黑頸鶴在雲貴高原上最重要的越冬棲息地和遷徙中轉站。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黑頸鶴衛星跟蹤和環志工作完成
    圖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的黑頸鶴。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攝圖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的黑頸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攝中新網西寧8月9日電 (李江寧)9日,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獲悉,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研究團隊於7月26日至8月4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展了首次黑頸鶴衛星跟蹤和環志工作,調查結果表明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黑頸鶴種群比較健康,是黑頸鶴良好的棲息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完成首次黑頸鶴衛星跟蹤和環志工作
    新華社西寧8月9日電(記者王豔)7月26日至8月4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研究團隊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開展黑頸鶴衛星跟蹤和環志工作,調查到黑頸鶴80隻,其中幼鳥佔33.8%,表明這一區域黑頸鶴種群比較健康,是良好的黑頸鶴棲息地。
  • 青海玉樹嘉塘草原黑頸鶴數量達700多隻 創歷史最高值
    央廣網玉樹11月3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馬玉芳 牛銀宗尕)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日前對嘉塘草原黑頸鶴遷徙情況進行實地調研,15個定點觀測點共發現黑頸鶴700多隻,創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此前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這一區域黑頸鶴數量分別為280多隻、400多隻、500多隻。嘉塘草原成片的溼地和充足的食物,成為越來越多的黑頸鶴遷徙的中轉站。
  • 中國黑頸鶴之鄉-昭陽被《中國野生動物之鄉》收錄
    近日,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編纂,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野生動物之鄉》一書正式與廣大作者和讀者見面,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以「中國黑頸鶴之鄉」的美譽被該書收錄其中。該書2019年7月底徵稿結束,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篩選和編輯,於2020年10月終於成書出版。
  • 「中國黑頸鶴之鄉-昭陽」 被《中國野生動物之鄉》收錄
    「中國黑頸鶴之鄉-昭陽」 被《中國野生動物之鄉》收錄 2020-11-24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玉樹黑頸鶴數量達歷史最高峰值
    稱多縣委宣傳部供圖據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委宣傳部30日消息稱,稱多縣森林公安局調研組日前對嘉塘草原近期黑頸鶴的遷徙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發現稱多縣嘉塘草原黑頸鶴數量突破歷史最高值黑頸鶴是高原生態變化指示性物種,也是全球十五種鶴類中唯一在青藏高原繁殖和棲息的鶴類。近年來,稱多縣積極與國內生態環境保護科研組織合作,建立嘉塘草原黑頸鶴和通天河流域雪豹及其生物多樣性長期監測網絡。監測結果表明,以黑頸鶴、雪豹為代表的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多樣性種群數量遞增。
  •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數量創新高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數量創新高】11月30日,大山包保護區黑頸鶴遷徙數據再破紀錄,達1938隻,是至今為止歷年來大山包監測到黑頸鶴數量的最高紀錄。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珍稀,膽小怯生。鶴舞高原的美景,吸引了無數愛鳥人、攝影者和科考者。
  • 雪豹、棕熊、黑頸鶴……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布大批珍稀動物影像
    這些畫面來自隆寶黑頸鶴保護區、長江上源通天河峽谷等眾多生態重點監控區域。工作人員通過高新技術對環境敏感地區進行實時保護。其中僅當地環保部門的投入就超過一千九百萬。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局長多加介紹,藉助多部門視頻平臺,現在已建立五十多個視頻監督點位,「我們坐在房子裡頭,可以全流域監管這個事 。
  • 雲南大山包越冬黑頸鶴數量創歷史新高!雲南最佳觀鳥地圖速度收藏
    數據再創新高!!佔了全球黑頸鶴數量的六分之一!隨著深冬即將到來,今年數據還有可能再創新高,越來越多的黑頸鶴來雲南大山包越冬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雲南成為了眾多候鳥越冬的「伊甸園」。,為全國之最,有國家I、II級重點保護鳥類60餘種,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 「玉樹州」稱多縣嘉塘草原黑頸鶴數量達歷史最高值
    近日,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森林公安局調研組對嘉塘草原近期黑頸鶴的遷徙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發現黑頸鶴種群數量突破歷史最高值,達到了700多隻。這是繼2017年280多隻,2018年400多隻,2019年500多隻後,首次突破7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