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此處「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快速關注
作者 :楊濤
10月10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東京畫廊+BTAP、佩斯(紐約)聯合主辦的「立象與對話:李禹煥、王舒野和杜大愷、劉巨德」藝術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匯聚了4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37件,其中多數為近10年所作,3幅為剛剛繪製完成。
在4位參展藝術家中,李禹煥是日本「物派」和韓國單色畫派的重要代表,他將源自東方繪畫的餘白理念發揮到極致,是集「無為」藝術哲理的大成者;旅日藝術家、清華美院校友王舒野是「新朦朧主義」的發起者之一,一貫堅持視覺方式的開拓性探索,以「無差別觀看」營造出超越慣常感知的空明世界;杜大愷和劉巨德則是根植中華文化傳統、秉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精神與藝術理念,以藝術本體語言、從形式美感悟天地之道的當代藝術大家。四人在全球文化交融互滲的語境中,致力於探索東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普適價值及創新發展,他們的作品在形式探索中包藏著鮮活而又深邃的生命感悟,為當代藝術開拓了新的路徑。
據此次展覽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介紹,「立象」語出《周易·繫辭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象」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範疇,賢哲觀察紛繁複雜的世界建立起直觀的形象,再藉助這些形象去解釋世界,形成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世界觀。「本次展覽試圖提出並探尋這樣的問題:東方的世界觀是否也應當成為當代藝術的哲學根基之一?東西方藝術如何在此基礎上展開對話?」魯曉波說,此次展覽不僅是清華美院美術館開館以來學術品質最高的展覽之一,在中國當代藝術界也有其獨特性和引領性,「打開了一個新的維度」。
「李禹煥的作品像格律詩,精簡、單純;杜大愷是遊吟詩人;劉巨德的作品是史詩;王舒野的作品是朦朧詩。而這四位『詩人』的作品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他們內心都有抑制不住的對情感、對世界、對自然的熱愛和高度地發現、提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白明認為,4位藝術家在借鑑與反思當代藝術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對東方文化傳統進行了傳承式的解構和創新。
研討會現場
展覽開幕當天還舉辦了「立象與對話:當代藝術的東方世界觀」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紛紛就此次展出作品,以及東西方藝術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夏可君形容,李禹煥作品中的「餘白」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留白,它是一個空白的迴響所產生的微妙的震顫和震動,有一種餘音的迴響,就像鐘聲的餘音迴響,是很地道的東方經驗。而王舒野、杜大愷、劉巨德的創作,則體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虛白,與西方的空白畫布、日韓的餘白均有所不同。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表示,他特別尊重如杜大愷、劉巨德這樣在國際大潮中堅守自己真實表達的藝術家,這種表達對於今天重新思考全球範圍內的現代性,特別有幫助。而李禹煥從現象學出發,探討某些比表象還要真實的藝術表達。「他們通過自己的技法,讓人們去遭遇一些通過一般概念不能描繪或者不能捕捉的獨特感受。這一點是現象學和中國古代哲學共同的地方。」彭鋒說。
劉巨德與李禹煥觀看展覽
已83歲高齡的李禹煥則談到,他不會用「東方」以及「亞洲」這樣的詞來形容自己的作品,因為他要探索的是人類共通的某種東西,雖然他內心有非常深刻的古代東方思想的留存,但在現代語境以及現代藝術話語體系內,他的作品及行為應融入整個藝術發展的框架之下。李禹煥強調,所謂東洋、古代、現代,不要讓自己局限在裡面,而是應該面向未來討論現在。「我們應該銘記的是:我們應怎樣在現代語境下來進行全球性的對話,怎樣在現代社會裡面生存下來,並且是強有力地生存下來。同時還要考慮應怎樣對古代的理論和哲學,進行現代化的解釋以及推進,好讓它能夠為當下以及未來服務。」李禹煥說。
在王舒野看來,人類文明正面臨著很多空前複雜的問題,要用人類智慧共同解決,就需要有深刻思考。無論今天的中國還是日本,都已經進入高齡化時代,人類壽命越來越長,但文化卻反而越來越具有快餐化、娛樂化、幼稚化傾向,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狀態。而李禹煥這樣有著深刻思想性的藝術家來到中國交流,能夠帶來更深入的時代思考。
作為該展系列學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李禹煥還以《開放的維度》為題,在清華美院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歷、藝術觀念以及對東方哲學的思考,贏得了校內外聽眾的熱烈反響。
參展藝術家作品欣賞
《From Line》李禹煥 1982
布面油畫 182x227cm
《Dialogue》李禹煥 2007
布面油畫 227.3x341.6cm
《Dialogue》李禹煥 2010
布面油畫 227.3x182.2cm
《Dialogue》李禹煥 2018
布面丙烯 227x181.9cm
《2007繪作 (12)》王舒野 2007
鉛筆、色鉛筆、粉彩、紙 124x95cm
《森林的時空裸體·即 (103)》王舒野 2016
墨、絹 196.0 × 131.2 cm
《森林的時空裸體·即 (106)》王舒野 2017
墨、麻紙 202.7x142.7cm
《溪山行旅圖的時空裸體》王舒野2008
墨,麻紙 206x103cm
《定武蘭亭序 (犬養本·首幅 )的時空裸體》王舒野2008
墨,麻紙 200x170cm
《「下樓梯的裸女」的時空裸體 即 (131)》王舒野2019
墨,麻紙 120×180cm
《「下樓梯的裸女」的時空裸體 即 (132)》王舒野2019
墨,麻紙 120×180cm
《「下樓梯的裸女」的時空裸體 即 (133)》王舒野2019
墨,麻紙 120×180cm
《兩隻黃牛》杜大愷 2014
紙本設色 145cmx360cm
《此山非他山》杜大愷 2012
紙本設色 140cm X 366cm
《黑影幢幢呈遺響》杜大愷 2008
紙本設色 97cm X 164cm
《街景1》杜大愷 2011
紙本設色 66cm X 97cm
《街景2》杜大愷 2011
紙本設色 66cm X 97cm
《街景4》杜大愷 2011
紙本設色 66cm X 97cm
《街景6》杜大愷 2011
紙本設色 66cm X 97cm
《留得殘荷聽雨聲》杜大愷 2019
紙本設色 250cm X 220cm
《梅州行》杜大愷 2015
紙本設色 123cm X 248cm
《梅州行1》杜大愷 2015
紙本設色 123cm X 248cm
《夢回愛琴海》杜大愷 2012
紙本設色 89cm X 356cm
《青山如屏迎人立》杜大愷 2012
紙本設色 250cm X 237cm
《汝將餘霞鑄成山》杜大愷 2018
紙本設色 123cm X248cm
《潭深影亦深》杜大愷 2012
紙本設色 199cm X 103cm
《心祭家園》杜大愷 2012
紙本設色 182cm X 142cm
《阿詩瑪》劉巨德 2017
水墨紙本 251cmx500cm
《胡楊魂》劉巨德 2017
水墨紙本設色 251X500cm
《駱駝草》劉巨德 2015
紙本設色 69x139cm
《追日草》劉巨德 2011
水墨紙本設色 141×362cm
《九龍山》劉巨德 2011
水墨紙本145×365cm
《半坡》劉巨德 2008
水墨紙本設色 136cmx67.5cm
《草的女兒》劉巨德 2016
陶泥 42×25×28cm
《光的兒女》劉巨德 2015-2017
紙本水墨 251cm×2375cm
《漢馬》劉巨德 2016
陶泥 38×43×30cm
本文刊於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