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是當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創作者依託新媒體技術而創作的含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融合至今,已產生了大量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探索了聲、光、感三維的存在,豐富了人民群眾的審美體驗。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是沿著發揮網際網路優勢、汲取優秀傳統文化養分、引進人工智慧的路線行進的,探索其融合規律,主要有四種融合路徑,即多元化融合路徑、技術化融合路徑、個性化融合路徑和市場化融合路徑。
多元化融合路徑。多元化融合路徑是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中較為常見的路徑,其主要特點是融合的元素多,也包括融合內容、融合形式的多樣化。這種融合路徑適用於以營造全方位審美藝術空間為目的、以展現多種藝術樣式為要求的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如《國家寶藏》這類文博探索節目,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宮裡過大年》數字沉浸體驗展等文化活動。這種融合路徑在新媒體與傳統文化的交流中並不排斥傳統媒介或現當代文化的參與,它以兼容並包的姿態吸收各種富於表現力的藝術原料,通過重組、變形等手段塑造複合型的新媒體藝術,豐富審美活動過程中的藝術形式,使觀賞者能夠在多重藝術世界中沉浸和遨遊,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技術化融合路徑。技術化融合路徑要求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密切結合,要求技術人員通過精進的新媒體技術手段將傳統文化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以實現二者在藝術內容和藝術形式等多方面的深層次融合。技術化融合路徑將文字、圖像、音效等多種藝術媒介融合起來形成新的媒介,以傳達藝術觀念,使傳統文化得到全新的表達。這一路徑注重融合過程中的有效性,即藝術語言與技術語言的有效互融,如對出土文物與文化遺產進行數位化處理並將其搬進數字博物館,使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中華文化的風採。要順應數位化發展趨勢,改造傳統文化產業業態,為藝術創造與藝術傳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還須強化藝術理念的核心地位。
個性化融合路徑。個性化融合路徑的特點是融合成品富有創造性和獨特性,其目的在於創造出符合藝術家審美趣味的新媒體藝術。當前,藝術界關注個性化表達的藝術理念逐漸加深,而個性化表達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利用新媒體技術來描摹空間感和時間感。例如,一些作曲家通過拼接和重組等技術手段將古典樂器的聲音融於電子音樂中,向聽眾展示他們對於古、今樂器對話的思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黨在文藝、科學領域中提出的基本方針,個性化融合路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雙百」方針的繼續推進,發揮藝術家們的主動創造性,多種藝術理念均可得到彰顯,藝術亦可呈現出多種風貌。值得注意的是,個性化融合路徑並不意味著藝術創作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傳統文化與新媒體藝術進行融合,而是要準確把握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傳遞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將自身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真正融入新媒體藝術中,以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市場化融合路徑。市場化融合路徑建立在文化藝術日益大眾化的社會現狀之上,這一路徑要求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要兼顧文化、藝術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我們應當認識到,即使是在市場化融合路徑中,文藝也應當遵循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新媒體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應當文、質並重,藝、德兼修,它們不僅要在市場上受到歡迎,更要在藝術水準和社會效益上達成目標,從而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此外,市場化融合路徑還可以與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相聯繫,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結合,這樣既可以傳播地區民俗文化,又可以促進地區旅遊業發展,同時也可以使人們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體驗中華文化的深邃與悠長。(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