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繼續作為著名捲菸品牌暢銷至今。雙喜還在,「南洋」就未被歷史的塵埃所遮閉、隱去。
身價千萬的廣州「老細」,搖著扇子,屐著拖鞋,在南方的潮熱裡,懶懶地靠在騎樓牆角,下意識地塞一支雙喜煙到百無聊賴的嘴裡……那一支「雙喜」就在這最恰當的時刻與南方人的自由隨意、踏實不揚絲絲入扣。
在廣東,「南洋」不只是個地理名詞,還是一段艱辛的創業史。20世紀初,隨著廣東南洋菸草公司的創辦,佛山的簡氏兄弟將這段傳奇深深地植入了廣東。
一個多世紀後,南方三月天的陽光裡,藍色大貨車在廣州中山七路的繁雜交通中拐了個彎,穿進細葉榕濃蔭下的333號大門。一箱箱綑紮完好的雲南菸葉被魚貫而來的運輸叉車分食,送往流水線。沿著機械路徑,它們經過分類、抽梗、烘絲、切絲等多重工序,直到成為揣在老廣懷中的「雙喜」煙……類似的場景已經延續了百年有餘。
與333號大院一街之隔,整修中的陳氏書院依然迎來送往。它是嶺南的文化符號,家喻戶曉,卻鮮有人知曉街這邊的院子便是雙喜生產基地。
身價千萬的廣州「老細」,搖著扇子,屐著拖鞋,在南方的潮熱裡,懶懶地靠在騎樓牆角,下意識地塞一支雙喜煙到百無聊賴的嘴裡……那一支「雙喜」就在這樣最恰當的時刻與南方人的自由隨意、踏實不揚絲絲入扣。
菸草救國·艱辛的開端
很多人對煙的認識,一般來自歷史教科書上的一段國史—比如那場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事實上,最早進入泱泱大帝國的菸草並非始於鴉片。據清末趙之謙在《勇盧閒詰》中記載:鼻煙來自大西洋意大裡亞(義大利),明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利瑪竇泛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
此後菸草分別從呂宋(今菲律賓)入臺灣,入福建;自日本入朝鮮,入遼東;自南洋入澳門,入廣東。楊士聰《玉堂薈記》 雲:「菸酒古不經風,遼左有事,調用廣兵,乃漸有之,自天啟中始也。」
菸草傳入中國的途徑雖然各說不一,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菸草最早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6世紀末)從菲律賓傳入我國臺灣,再到福建、廣東。吳晗先生在《談菸草》一文中,對此也作了肯定。廣東更是全國最早有菸草製品工業和最早生產雪茄菸的省份之一。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廣東,與南洋華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西關的嫋嫋粵音和官方自強的洋務運動中醒來,民族資本開始伸展腰杆,躍躍欲試著擔綱起國人自強之任。
那時,數十公裡外的佛山,不少手工業作坊因敵不過洋貨而破產,大批工場荒蕪,大量工人失業。1902年,世界上最大的菸草壟斷組織英美菸草公司成立,在短短的幾年中,這家公司壟斷了中國的捲菸市場。「救亡圖存、匹夫有責」的呼聲四起,實業救國,發展民族工業,成為人心所向。當康梁師徒從廣東掀起變法救國潮的時候,佛山瀾石黎湧的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在南洋一帶的海運生意正風生水起。
1905年春,民族菸草業正在南國潮潤的空氣裡醞釀。到了下半年,簡氏兄弟籌集滿10萬銀元,在香港正式創辦了「廣東南洋菸草公司」。兄弟倆拉起「振興國貨,挽回利權」的旗幟,開始了一場與英美菸草公司的艱辛周旋。第二年,南洋菸草公司開始製造捲菸,以每天三十件(一件是50條香菸)的生產量投放市場。
在當時市場律法混亂的南中國市場上,簡氏兄弟的菸草公司作為民族企業的「出頭鳥」,很快招來英美菸草公司的壓制。雙喜品牌出生未久,「英美」便藉口「雙喜」與其出品的「三炮臺」裝潢相似,派員警告「南洋」立即停售雙喜煙,否則將以冒仿商標罪提起訴訟。同時,還派員向香港和九龍各煙販警告,禁止出售「南洋」香菸。煙販懾於「英美」勢力,不得不屈從。開工僅13個月的「南洋」從此一蹶不振,負債十餘萬元。1908年5月,簡氏兄弟忍痛宣布廣東南洋菸草公司破產。
因這份遭遇,「南洋」的機器物料折價拍賣最終未果。
轉折·1949
進退兩難之際,簡氏兄弟的叔父簡銘石伸出援手,以9萬元將拍賣品買入,整理後又交給簡氏兄弟,改名為「廣東南洋兄弟菸草公司」。
1909年2月,「南洋」第二次正式開業。據南洋公司老職工回憶,南洋復業之後,除了將原來的雙喜牌商標包裝稍作更改外,其他品牌仍照舊繼續生產,並改良捲菸品質,以「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為宣傳,推銷到南洋群島一帶,受到國內民眾和廣大華僑的支持,業務大有進展,一度日夜加班仍供不應求。
辛亥革命後,華僑愛國之心大受鼓舞,國貨更為暢銷,僅爪哇一地每月就銷售捲菸一千箱左右。隨著國內市場擴展,南洋業務不斷增長,1916年南洋在上海設廠,接著分支機構遍設全國各大城市及南洋群島一帶。
盛銷的「雙喜」自然再度遭遇洋菸擠壓。這一次雙喜品牌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還成了當時國內各大城市及南洋群島一帶的暢銷品牌。
當時的銷售公司給南洋的函中記載,「奈何求過於供,人之取50箱,我只能給四、五。有扶搖直上之勢力。」1915年11月,雙喜牌捲菸僅在南洋地區銷量就高達624箱,佔南洋公司在該地區總銷量的一半以上。上海、武漢等地也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1915年間,因外國菸草公司煙價上漲,南洋產品銷路大增,「雙喜」、「飛馬」經常賣斷貨。
事業快馬加鞭。簡照南於1916年在上海租入東百老匯路棧房,購置了捲菸機,次年便開工生產捲菸。幾年之後,「南洋」宏偉的廠房出現在黃浦江畔。連續幾年的贏利後,簡照南將無限公司改為有限公司,將上海分廠改為總廠,業務重心逐漸由香港轉移到了上海。
抗日戰爭爆發後,南洋兄弟菸草公司設在上海的總廠毀於「八一三」炮火,業務重心逐步轉移到香港和重慶,並建設了重慶廠,但重慶廠開工不久即遭到轟炸。隨後,南洋廠隨局勢變動在上海、香港、武漢、重慶等地輾轉。即便戰後復工和擴充,但規模遠非昔比,只能在夾縫中勉強維持生產。
在今廣東省佛山市的禪城老城區臣總裡19號,一棟歐式園林建築群曾引來許多外人駐足探看,這是民國初年簡照南興建的簡氏別墅。據當地老人介紹,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侵華日寇來到佛山,簡氏家族逃難南洋,這棟別墅就由簡氏兄弟遠房親戚的後人看守。如今,風雨滄桑百年流逝,簡氏別墅空空如也。
為避戰亂,南洋公司決定在廣州建廠。據南洋史料稱:「分公司為事業前途計,鑑於漢、渝兩方面事業無可為,衡時勢,乃決定開設廣州製造廠,計劃實屬刻不容緩,以收東隅之失。」
1948年8月購得廠房,將機器設備從香港廠輸入裝置完竣,1949年4月把上海庫存的美產菸葉運到廣州,5月19日,「南洋兄弟菸草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製造廠」正式成立,它就是廣州捲菸二廠的前身。自此,「雙喜」的重要一脈—廣東「雙喜」便開始在廣州生根發展。
1949年10月14日解放軍佔領廣州,半個月後工廠被人民政府實行軍管,進行清產核資,廢除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選拔工人參加工廠管理。生產的捲菸「白金龍」、「雙喜」、「銀行」、「黃金龍」、「七星」、「百雀」被列為當時的「南洋六大名煙」。
1951年2月實行公私合營後,簡玉階出任副董事長,簡照南之子簡日林出任總經理。公司經裁併改組,內地分廠改為國營捲菸廠,香港廠仍保留南洋兄弟菸草股份有限公司名稱。
1949年5月,年僅16歲的女工陳錦容加入南洋捲菸廠,成為一名抽梗工人。由於捲菸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細膩柔和的手法,早期的煙廠內大部分均為女工。
陳錦容的工作從早上七點開始,由於家離煙廠較遠,凌晨五六點便要起床。在生產設備落後的年代,抽梗是制煙過程中最辛苦的工序之一。「菸葉一到煙廠,我們幾個人就圍著一個大桌子,桌子上面放了一大堆的菸葉,要用手把一片片的菸葉從煙梗上撕下來。由於是計件發工資,那時工人們為了多賺些錢,都忘了疼痛拼命幹活,時間長了,我們的拇指和食指都磨爛了,回家洗衣服時手還痛得不得了。」
陳錦容回憶,到50年代中期,工廠開始對工人實行保護措施,免費發了一些用厚帆布做成的指套,大拇指還可以帶上鐵戒指,用來保護抽梗工人的手指。隨著設備不斷更新,由以前基本靠手工制煙到全部用機器代替生產,陳錦容見證了這一過程。
排列芳香·現代化
熟悉「雙喜」的菸民深諳其濃濃的香味。一進中山七路雙喜廠房,陣陣煙燻味便會撲鼻而來。
1951年,21歲的趙善炳加入改制後的捲菸廠,後成為高級工程師和菸草配方工藝專家。作為長久以來廣東雙喜品牌的主要配方師,趙善炳也是雙喜品牌高香風格奠基人。
在廣州捲菸二廠工作近50年,趙善炳對雙喜的箇中滋味幾乎爛熟於胸。「上世紀50年代,包括雙喜在內的各種捲菸配方不是恆定的,只是靠配方師憑藉自己的經驗和感覺調配。」這個時期雙喜屬於廣州的暢銷高檔煙,但規模較小,且美譽度更多是依靠解放前「南洋」留下的優質美國菸葉原料獲得的。
由於原料限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雙喜一度停產。在此逆境中,趙善炳這一代配方師提出了採用標準化和規範化配方,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檢驗實驗室。
改革開放初期是廣東雙喜歷史上鮮為人知的生死存亡關頭。當時,雲南捲菸由於配方上的優勢,在廣東佔有相當的市場分額;同時改革開放也讓外煙獲得了進入廣東的機會,洋菸依靠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營銷手段,獲得了年輕一代的追捧。
為應對再次而來的洋菸和省外同行的衝擊,雙喜採用了兩個戰術:一是採用複合配方,解決了企業的原料問題;二是確立了雙喜的高香風格。
由於廣東一直都不是中國優質菸葉的傳統產地,在原料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廣東捲菸品牌必須走在配方工藝的前沿才能保證產品的優勢。無法獲得大量單一品種優質菸葉的現實,迫使他們採用複合配方,即通過對多個產地的菸葉進行調配,調和口味,通過不同地方菸葉的互補追求和諧。與此同時,技術員們加強了合理控制菸葉配比,以及加香加料的研製,務求最大限度地發揮菸葉的優勢。複合配方的應用使廣東解決了優質菸葉匱乏的問題。
原料問題解決後,接下來就是確定香菸的香氣風格。「當時雲南風格的捲菸在中國銷量是最大的,也曾有很多人向我們推銷雲南各種品牌香菸的香料,但是我們認為,在吸味風格上,必須獨樹一幟,否則,學得再像,也只是模仿。」趙善炳說,「我們在香氣風格上用高香、濃香,給菸民以滿足感。通過不斷的反覆實驗,80年代中期,雙喜香氣風格基本定型。」
廣州的菸草專家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雙喜的風格基本形成,已經從原來的單純靠調味師用嘴品嘗、靠經驗調配,變為主要靠儀器和標準來控制口味。「九五」時期,廣州捲菸二廠實現了制絲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建立了國際標準化質量保證體系。此時,這家由南洋兄弟菸草股份有限公司在建國初期成立的製造廠,已建立了強大的技術研發體系,廣東雙喜逐漸形成了特有的「高香」風格。
在與洋菸品牌的再次交鋒中,廣東捲菸工業的技術裝備也不斷加強,廣東省內煙廠先後投資十五億多元從美、英、意、法、德、日等國引進了打葉機、切絲機、切梗機、濾咀接裝機、卷接機組和膨脹菸絲等機器設備,徹底改造了老企業,使廣東捲菸工業實現了現代化生產。
由此而往,雙喜繼續作為著名捲菸品牌暢銷至今。雙喜還在,「南洋」就未被歷史的塵埃所遮閉、隱去。
本文來源:錦繡 作者:佳月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