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案:因為圖便捷被皇帝懷疑貪汙,全國上下百餘位官員被處死

2021-01-13 小新歷史課

說起朱元璋這個皇帝,世人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這個皇帝脾氣陰晴不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成為了他刀下的亡魂。在他這個時代,就算是清廉的官員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殺頭。

朱元璋可能因為他的出身的原因,他對貪汙腐敗是特別的討厭。甚至已經到了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地步。因為他的這個性格,也導致了一個歷史上有名的「空印案」。

朱元璋影視形象

這個案件的起因是一份空白的公務文書上蓋的一個章引起的。朱元璋對這個事情非常的重視,為了這個案件,冤死的官員已經達到了百餘人。但事實的真相其實並不是一個貪汙案件。

在明代的時候,每一年各個地方的審計官都會去中央述職,並且要帶上自己這一年的政績。就跟現在是政府工作報告差不多的意思。裡面的每一項政績都是需要核對仔細的,要是有一點差錯,就要駁回重新再走一次流程。

在古代的時候,也都知道交通非常的不方便,這一來一回的要耽誤很多的時間。為了減少這種在路上花費的不必要的時間,很多的審計官都會選擇多蓋一份空白的文書,到時候要是有問題可以直接在上面填寫,就不用再來回跑了。

這個做法並不是在明朝的時候才有的,早在元代的時候就有了這樣的做法。朱元璋上位之後,也沒有下令禁止這種做法,因此大家對這個做法還是默認了的。而且在正是裡面對空印文書也是有跡可循的。

這種方法在底下的官員之間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他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就不是這個意思了。他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是這些官員在徇私舞弊。覺得這裡 面肯定是有人貪汙犯罪的。

一氣之下,就下令將全國範圍內所有的,布政司的官員,審計官全部都處死了,給他們安排的罪名就是「欺君之罪」。不分青紅皂白,將所有的人全部處死。這個命令一出,京城都陷入恐慌之中,昨天還一起談天說笑的人,第二天就不見了。

但總有人是看不下去這件事的,有一個叫做鄭仕力的人就站出來了。他之所以會站出來,也並不是因為他膽子有多大,而是因為他的弟弟因為這個原因被朱元璋殺害了。剛好在洪武9年的時候,朱元璋下旨求言,這段時間有什麼話都可以跟皇帝講,但是皇帝聽不聽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他就決定將這件事分析給皇帝聽,但是他已經做好了一去不復返的準備了。他在上書的奏摺裡面將這個做法分析了一通,要是按照正常的流程來走,會非常的浪費時間,這樣做的好處也是可以節約一些時間。

並且這個做法並不是從現在開始的,這個做法早在前一個朝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而且這些被殺的官員也不全是貪官,也有好官,他們都是國家的人才,這樣做不是在寒官員的心嗎?

他的這個摺子並沒有改變什麼東西,反而是給他帶來了牢獄之災。這一場空印案給當時的朝廷帶來的打擊也是非常的大的。這裡面不乏是有貪汙腐敗之人,但是也有清正廉潔的人,一桿子將所有的人都打死了,這樣的做法太過武斷了。

相關焦點

  • 多年官場慣例,卻在明朝引來禍患,空印案是冤案嗎?
    作為明初四大奇案之一,關於空印案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郭桓案的罪名是郭桓貪汙,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則是說胡惟庸和藍玉意圖謀反。與這三個案子相比,空印案則更像是無妄之災。歷史上的空印案真的是冤案嗎?顧名思義,空印案的起因在於印章。
  • 空印案:朱元璋重典治吏 數千人被牽連
    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缺少理想,為了實現其政治抱負,在位期間屢興大案,一方面欲殺盡貪官汙吏,一方面屠戮功臣。1376年發生的空印案就是朱元璋懲治貪汙專殺立威的重大案件 , 它牽連甚廣, 被殺者達數百人, 受杖戍邊者數千人。
  • 被明朝「空印案」,朱元璋了1171名縣官員
    財政部給你兩個選擇:「第一你是承認你貪汙了,那你就要被處理。第二就是你返回雲南,把帳目對好了,再回來。」我想任何人都會選擇第二個。否則,只憑一兩枚銀幣就太不公平了。這樣,您必須立即返回,從京都開始,一直返回到雲南。從京都到春天,到達雲南是秋天的結束。等我們辦完帳,明年就回北京了,但明年還要做一項新的工作。就這樣,明朝的官員們痛苦萬分。
  • 震驚明朝的「空印案」,朱元璋怒斬1171個縣府官員
    戶部尚書給你兩個選擇:「第一你是承認你貪汙了,那你就要被處理。第二就是你返回雲南,把帳目對好了,再回來。」我想任何人都會選擇第二條吧。否則因為一兩銀子被處理,也實在是太冤了。就這樣,你必須馬上返程,從京都出發,又是一路顛簸返回雲南。從京都走的時候還是春天,到達雲南又是秋末了。等對完帳目,就要等第二年在返京了,不過第二年財政就又要重新做一份了。
  • 明初慘案空印案:朱元璋出手斬殺1171個縣府官員,充軍者無數
    「藍玉案」、「郭桓案」、「胡惟庸案」以及本文要介紹的「空印案」,哪一個案件殺死的人數不是成千上萬。按照大明朝的法制,朱元璋所殺之人當中當然也有有罪當誅的人,卻也不乏含冤而死之人。今天搗蛋豬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空印案」的始末。背景話從朱元璋少年時期說起。
  • 《空印案》是不是冤假錯案,回答!
    朱元璋正是基於前朝官吏的貪汙腐敗,所以在明朝建立的初期「懲元季吏治縱馳,民生凋敝,重繩貪吏,置之嚴典」,而洪武年間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發生的。說起此案筆者首先向讀者朋友介紹一下何為「空印」,「空印」即是蓋了官府印章的空白的文書,說白了就是在空白的紙張上先蓋上印章,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書寫文字。
  • 「空印案」真的殺死了上萬名官員嗎?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為什麼會牽連那麼多人?據說有上萬官員受到牽連。現在看起來的確有些匪夷所思。但實際上大家忽略了朱元璋對此案「介意」的根源。
  • 明初四大案之一,空印案到底是什麼意思?和開國功臣有關係嗎?
    明朝朱元璋年間有過四大案,當中有被朱元璋認為是威脅老朱家統治的人,也有老朱整頓吏治、懲戒貪汙而發生的。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之一,空印案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貪汙腐化現象。那麼這個空印案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能夠讓老朱大開殺戒呢?明朝建立後,有些東西也從元朝延續過來了,其中之一就是這樣的空印。簡單的說就是帶有空白文書的印信。明朝當時有個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縣要向戶部提交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帳目。
  • 朱元璋規定:官員貪汙60兩銀子以上處死,60兩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而拋開現在,歷史上對於貪腐最為憎恨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他算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父母就是因為有官員貪汙而被害死的。所以他在位時規定貪汙60兩以上的銀子就會被斬首。手段及其殘忍,試圖為自己 親手打造一個最為清廉的政府。那麼,明朝時的60兩又等於現在多少錢呢?是不是不夠官員生活,才會貪汙呢?
  • 朱元璋時期的「空印案」到底怎麼一回事?
    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藍玉案這洪武年間的四大案,直接將大明初期的文臣武將儲備一掃而空,動輒就是成千上萬的官員人頭落地,而空印案可以說是令老朱非常震怒的案子,究竟它的來龍去脈是什麼呢?可以說是有預謀,也可以說是「真性情」——反正我朱元璋說了算。這是一個制度,每年地方政府要向戶部上報收支情況,而且這個流程要求必須要有完整的印信,本來這是一個好事兒,逐級審批審核嗎,官僚這一套很正常的。
  • 嘉慶處死和珅的經過和策略
    雖然乾隆皇帝在嘉慶元年(1796年)傳位給嘉慶,自己當上了太上皇,但國家大權實際上依然掌握在乾隆手中,嘉慶皇帝處處看父親眼色辦事,隨著乾隆皇帝的病死,他的兒子嘉慶皇帝才算是真正掌握國家大權。按道理說,父親去世了,操辦父親的葬禮才是頭等大事,不過,嘉慶卻沒有這樣做,他做了另外一件令人吃驚的大事,那就是處死和珅。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 「空印案」只是朱元璋藉以剷除「元降臣」影響力的藉口
    上一節:從行政區劃與涉案人員看:朱元璋「空印案」死不了幾萬人。我們否定了殺幾萬人的可能,其原因就在於朱元璋制定的處罰原則是:正印官殺,副印官、印務委員等棒打後發配。如果,朱元璋是位說話算數的人,不對「行政部門」中的「徵稅人員」進行擴大化的話,從當時的省市縣(布政使司、知府知州、知縣)的數量上看,就根本不可能達到萬人。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前傳,清朝一樁強姦案,驚動皇帝,官員無一倖免
    審案圖趙家悲恨交加,上訴到了太原知府沈琮那裡。太原知府倒是沒有受賄,因為這個閆思虎也是個窮得叮噹響的農民。審案圖梁中靖聞知涉案官員收受賄賂,上下串通攻守同盟,怒火中燒,決心為民伸冤,嚴懲腐敗。他多次親自到榆次私訪取證,弄清了山西各級官吏枉法包庇、收受賄賂的情況,他把探訪到的情況都詳細報告給了道光帝。
  • 官員兼職翻譯獲17餘萬元被控貪汙 審11年判11年(圖)
    當事人黃政耀  原標題:官員兼職翻譯被控貪汙判11年 專家認為不算犯罪  但因其司法局局長的身份,檢方指控黃的這一行為屬貪汙及私分國有資產,案件經11年審理,法院一審對其判刑11年,黃政耀不服提起上訴,去年10月15日,案件二審開庭。  15日上午,記者從黃政耀代理律師朱明勇處獲悉,該案下周一將在福州中院二審宣判。  翻譯公證文件被控貪汙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福建地區大量人員出國,出國公證業務佔全省四分之一。
  • 他人稱官屠,讓官員們聞風喪膽,逃到國外也沒用
    這事很快就驚動了慈禧,光緒皇帝也知道了,但兩人的作法不同,慈禧是息事寧人,把岑春煊調到了甘肅,光緒則是把譚鍾麟革職了。 這其實也是體制問題,一來官員沒有約束力,權力大而監督小,二來清末盛行賣官。為了買一個官,通常要花費巨資,買官就是投資,投資就要講回報,當然要大撈特撈。另外,人在官場混,還要上下打點,給上司的各種冰敬炭敬不能斷,這些錢從哪裡來?還不是要從老百姓身上來。
  • 明朝一道2000萬天價聖旨被發現,揭示出正德皇帝被後世嚴重抹黑!
    這道聖旨長185釐米,寬30.5釐米,製造的質料質料是用黃色綾綢布,而其間全文內容共有313個字,字記保留的也十分明晰,是用古隸書字體而寫的,其主要內容為:身為官員要恪盡職守,時刻以百姓為先,不能因為一己之私,就危害百姓的利益。不管做什麼決定,都要從百姓的利益,和江山社稷的發展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