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盲盒開出百億大市場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1-01-16 泉州晚報

2020年12月15日,國內「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香港上市,首日開盤股價最高漲至81.75港元/股,較發行價翻了一倍,33歲的創始人王寧及妻子持近49.8%股權,夫婦身家突破547億港元。泡泡瑪特的上市,掀起了一輪造富神話,讓盲盒經濟再次引發資本關注。如今,國內火熱的盲盒文化席捲的不僅是玩具品牌,傳統的餐飲、家居、電子產品品牌都紛紛蹭盲盒的熱度。

掀起潮玩新風潮

2019年國內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突破百億關口,2024年達300億元

盲盒起源於日本,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盲盒,顧名思義,就是在同樣的包裝裡裝著不同的玩偶,盒身上通常有整個系列的玩偶造型圖片,但你並不知道盒子裡裝著該系列的哪一款,只有在付完錢、盒子被拆開的那一瞬間,「謎底」才會揭曉。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抽中特別的「隱藏款」。這種由不確定性帶來的驚喜,以及Molly、PUCKY等潮玩IP形成的獨特玩偶形象,激發了不少人的收集欲望,讓盲盒作為「潮玩」的典型代表迅速走紅。

2020年8月1日,泉州第一家泡泡瑪特進駐中駿世界城。除了終端門店,泡泡瑪特還在多家商場設置了可移動的機器人商店,消費者可以自助購買。走進泡泡瑪特門店,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盲盒玩偶陳列,除了最賣座的當家產品 Molly系列——一個湖藍色眼睛、長睫毛、面無表情、噘嘴的小女孩,還有多個自有IP,以及與哈利·波特、迪士尼等卡通的聯名系列,這些盲盒普遍定價59元左右,比較大型的玩偶價格約200元。不過,盲盒不是泡泡瑪特的唯一產品,泡泡瑪特還代理其他動漫手辦、拼裝模型等潮流玩具。記者看到,走進門店的大多是年輕消費者,不少人選購時會拿起盲盒搖一搖、聽一聽,試圖通過聲音和重量辨別手中的玩偶是不是心儀的那款。

小小的盲盒,正在掀起巨大的消費風潮。泡泡瑪特是國內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3年來,泡泡瑪特的營收由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6.83億元,淨利潤也由156.9萬元增長至4.51億元,兩年時間激增289倍。在線下,泡泡瑪特迅速跑馬圈地,截至2019年年底,泡泡瑪特已經在33個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建立了114家零售店,並在57個城市開了825家創新機器人商店,註冊會員超220萬名。去年「雙11」期間,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總銷售額1.42億元,在天貓大玩具行業排在第一。而放眼整個盲盒市場,Mob研究院《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突破百億關口,2024年達300億元。

盲盒經濟愈演愈烈,也吸引各方資本圍獵,不少商家推出盲盒產品。在浦西萬達商圈,記者看到文具店、書店、超市等都在「跨界」售賣盲盒產品。在浦西萬達的B1層的九木雜物社,記者看到店內最顯眼的中心位置陳列了2排貨架的盲盒,包括天使娃娃、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吾皇巴扎黑等幾十個品種。雖然是工作日,店內還是不斷有年輕人進入。「我們店裡的盲盒購買人群主要以年輕白領為主。」一名店員表示,年輕職場人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並且喜歡追逐最新的潮流趨勢,從而更願意通過購買盲盒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和緩解工作壓力。其中,在來商場購買盲盒的年輕群體中,「女性佔了很大比例」。

剛過去的聖誕節裡,星巴克推出了聖誕盲盒,其中包含自主設計的7款小熊玩具,打扮成聖誕老人、麋鹿、雪人等各種造型,單價108元,同時附贈一張星禮卡。便利店也擺著扭蛋機,扭蛋類似於盲盒,一個個動漫IP模型被放置於半透明塑料殼中,消費者向扭蛋機投入硬幣後,將隨機獲取一個扭蛋,而消費者無法指定自己想要獲得的那一款。

此外,包括小米、瑞幸、宜家、名創優品等品牌,也都加入了自製盲盒商品的大軍。近日,名創優品宣布推出新品牌「TOPTOY」,首家旗艦店於2020年12月開業,「TOPTOY」定位為亞洲潮玩集合店,聚焦10—40歲男女消費群體,產品覆蓋盲盒、藝術潮玩等七大核心品類。

萬物皆可盲盒

盲盒從潮玩領域逐漸出圈,蔓延到整個大眾消費領域,演變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

小小的盲盒,捧出一家市值千億港元公司的同時,也將餐飲、文旅、娛樂、家居、零售等不同的業態,捲入了這股抽取「驚喜」的潮流之中。如今盲盒從潮玩領域逐漸出圈,蔓延到整個大眾消費領域,它不再限於抽取玩偶的範疇,而是演變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開啟「萬物皆可盲盒」的時代。

盲盒不僅可以與潮玩IP結合,還可以與歷史文化牽手。前不久,河南博物院的一款文創產品讓網友直呼「盲盒玩出考古的快樂」——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被藏進土中,消費者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掃去浮塵,才能看到神秘「文物」的全貌。這種把文物IP與盲盒結合起來的「考古盲盒」,甫一推出就受到狂熱追捧,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元,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

國內博物館文創品牌也在推出自己的盲盒系列:「故宮淘寶」推出「貓祥瑞」主題盲盒,以「故宮淘寶」最暢銷的貓為形象,融入如太和殿脊獸獅子、鳳凰、天馬等故宮元素,每個盲盒小貓都象徵著不同的吉祥寓意;陝西歷史博物館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和紋樣為基礎,參考鴞、饕餮、觥大、觥二、鳳鳥等形象設計出Q版手辦,又憨又萌;《國家寶藏》文創產品店的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讓嬌憨的侍女們「擺」出各種造型……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認為,「考古盲盒」通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讓文化知識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探尋,進而實現文化傳承和消費升級。當前,以95後、00後為代表的「Z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的人)年輕人正逐步成長為文化消費的主力軍。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考古盲盒」大火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帶動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跨界盲盒早已遠不止文創領域。隨著盲盒經濟的持續火熱,各行業商家都在積極推進自家品牌的盲盒營銷,盲盒也不斷以新面孔出現在眾人眼前。

文具類商品是較早引進「盲盒營銷」的品類,2018年晨光文具與Nanci、Tokidoki、海賊王、柯南等IP合作推出了多款聯名文具盲盒。一個紙盒裡裝著一支筆,在沒拆外包裝前不能知道筆的圖案。以「與子成說」系列為例,共有13款圖案,其中包括1個隱藏款和6對組合CP人物。此外,百威的限量版盲盒啤酒、泡泡瑪特與德芙聯名的盲盒巧克力、麥當勞開心樂園餐的盲盒小黃人玩具、瑞幸咖啡鹿角杯附贈的代言人劉昊然盲盒……藉助盲盒這一營銷模式,商家樂此不疲。

商家關於「盲盒營銷」的想像力也在不斷突破邊界,甚至出現了生鮮盲盒等新商業模式。「買菜憑手氣」這句話聽起來天馬行空,已有商家付諸實踐。據媒體報導,去年「雙11」大促活動期間,南京菜場攤主王笑宇在線上平臺推出「菜場盲盒」。據攤主介紹,通過售賣豬肉、雞肉、牛肉、魚肉、蔬菜5種品類盲盒,每日最多收入可達四五百元。

「盲盒就是『營銷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從事消費研究多年的向陽認為,盲盒早就不拘泥於一種潮流玩具形式,在資本佔領了盲盒經濟高地的同時,還有很多商家也來「蹭熱度」,將產品與盲盒掛鈎,以此為噱頭促銷。「盲盒作為一種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的,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從2019年「盲盒元年」至今,盲盒的熱度居高不下,甚至有了「出圈」愈演愈烈的趨勢,其背後有無數的年輕人是盲盒的擁躉。

相關焦點

  • 聚焦: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經典臺詞,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這幾年,「盲盒熱」日漸成為我國潮玩文化的突出現象之一,尤其前段時間,隨著「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盲盒為什麼吸引年輕人」的話題也屢次被推上微博熱搜。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
  • 盲盒走紅掀起潮玩新風潮 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聚光燈】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經典臺詞,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
  • 泉州刣獅上榜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吳聰偉)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盧厝獅陣為代表的泉州刣獅榜上有名。 在公示的名單中,以盧厝獅陣為代表的泉州刣獅位列第六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中,項目名稱為「泉州刣獅」,申報單位為「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
  • 小鼯猴夜鬧辦公室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動物專家判斷,它是從東南亞遠道而來的鼯猴,在泉州可是第一次被發現。  不速之客  據介紹,當晚,該廣告公司一位姓羅的員工到辦公室取東西時,發現門開著,牆角的盆景旁窩著一隻「貓」,走近一看,「哎呀,這是什麼啊?」這小傢伙全身赤褐色,皮毛很有光澤,臉上的毛是白色的,圓眼睛,尖耳朵,前腿長後腿短,小傢伙長約1米,一條大尾巴佔了體長的2/3。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經典臺詞,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 這幾年,「盲盒熱」日漸成為我國潮玩文化的突出現象之一,尤其前段時間,隨著「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盲盒為什麼吸引年輕人」的話題也屢次被推上微博熱搜。
  •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別致街巷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是聞名於世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使得泉州成為當時吸納海外文化的重要門戶。 千百年來,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不僅在泉州留存下豐富的宗教文物、文化和藝術,也留下了許多與之有關的街巷、地名。
  • 從高居屋簷到案頭小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核心提示 行走在泉州的一些老建築間,抬頭常常能看見屋簷上趴著許多造型生動的獅子、金魚、麒麟模樣的排水口。它們就是滴水獸。如今,泉州的創意師經過重新設計,把滴水獸做成案頭小件,將高居於屋簷的動物帶到了您的眼前。 □本報記者 曾廣太 通訊員 鄭子璇 文/圖 兒時的故事映進現實 設計師王彥銘小時候住在市區西街。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這本書收錄了不少優秀的童話,每篇都展現出豐富的想像力,書中的語言通俗生動。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狐狸打獵人》。 狐狸怎麼能打獵人呢?為什麼狐狸要打獵人?狐狸用什麼方法打獵人?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地看了起來。細細品味書中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 家政人員 同場競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林嵩 黃筱茵)為進一步推動家政服務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9月3日—4日,由福建省商務廳、泉州市商務局、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泉州市總工會、泉州市婦聯、豐澤區商務局主辦,福建省家庭服務業協會和泉州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承辦的「八閩家政嘉年華」泉州分會場活動暨2020年福建省家庭服務業職業技能競賽泉州選拔賽在豐澤區舉行。
  • 惠安縣人民法院 設立臺商區辦公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黃雅珊)記者近日獲悉,為適應泉州臺商投資區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回應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惠安縣人民法院將在泉州臺商投資區設立辦公區,地址位於東園鎮東園村許厝566號(泉州臺商投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北側)。
  • 救人於危難 他們都是好樣的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他將壓在母女身上的電動車搬開,隨即抱起暈厥的女孩,將其轉移至安全位置。最後,母女倆都在顏如海幫助下脫離險境。 今年37歲的顏如海,是一名退伍軍人。退役不褪色,換裝不換心,他表示:「我是退伍軍人,雖然轉變了工作崗位,卻始終不忘軍人的責任和擔當,生命可敬可畏,無論什麼情況下,救人最大。」
  • 親子足球樂融融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日前,泉州幼師附屬幼兒園舉行第十七屆運動節親子足球運動會,幼兒與家長們在親子運動中獲得了快樂,在競爭中學會了合作,在關愛中感受到親情。 此次運動會以互動性、愉悅性、運動性和安全性為原則,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將幼兒足球運動融入多種有趣的遊戲中,培養了幼兒堅持不懈、團結協作等良好品質。
  • 實地教育見習 提升幼教技能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森森 通訊員馬昕桐 文/圖)混體活動、集中教育活動……日前,泉州幼高專80餘名學生來到洛江區雙陽中心幼兒園進行教育見習,園內孩子們快樂、自主、投入、專注的活動狀態和各具特點、富有創意的空間環境都給見習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 8場主題電影今日展映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今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脫貧攻堅主題影展暨八閩電影巡展在泉州還有8場展映,其中泰禾影城10時展映《矮婆》、15時展映《桃李問答》、19時展映《巴圖溫都蘇》、21時展映《大河向東流之沁源故事》;同時,齊光影城也同步放映以上四部電影。
  • 為海洋發聲 保護珊瑚礁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泉州師範學院講師崔玉棟受邀開講,為同學們帶來了《消失的「尼莫家園」——關於全球變暖對於珊瑚白化的影響》講座。 現場,崔老師帶著同學們走進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尼莫的家園——珊瑚礁。這個原本美麗的家園現在卻發生了白化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崔老師以生動的講解幫助同學們了解了珊瑚礁的生態系統,以及珊瑚白化的成因和影響。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經典臺詞,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這幾年,盲盒行業得益於二次元文化的蓬勃發展,其市場規模增長迅速。「盲盒熱」日漸成為我國潮玩文化的突出現象之一,盲盒店裡擠滿了人,盲盒自動售貨機也出現在了商場的各個角落。尤其前段時間,隨著「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盲盒為什麼吸引年輕人」的話題也屢次被推上微博熱搜。
  • 網絡佔卜算不出未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而部分網絡佔卜從業者學過心理學,他們從事佔卜是因為「來錢快」,有人一年能「佔」出一套房。 與傳統的迷信騙局相比,網絡佔卜以塔羅牌等源自西方的佔卜形式為賣點。一方面是它有來自西化的前衛包裝,加上網絡佔卜從業者會通過虛假的確定性,誘導參與者深陷其中,最後通過心理操縱進行詐騙。
  • 半夜群發微信 考研女生「想當明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指導醫生: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心理門診主治醫師 賀佳 ■早報記者 許奕梅 暑期是備考高峰期,考研一族更是全力以赴。泉州一女大學生小麗(化名)幾個月來都在全身心備考,近段時間突然變了個人,每天興奮異常,還總喊著「想當明星,賺大錢」。到醫院一查,竟是出現了雙相情感障礙,俗稱躁鬱症,如沒有及時幹預治療,嚴重者還可能誘發重度抑鬱,甚至出現自殘行為。
  • 文化讓生活更幸福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以此為契機,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看完這則文化生活新聞報導,十分令人欣喜。這些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社會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加大力度實施文化惠民政策措施,公共文化服務深入推進,積聚和整合全社會的文化資源,為百姓全民所享、全民所用,讓大眾充分享受擁有文化的權利。用文化提升大眾的幸福指數,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公共文化生活,正在成為這個新時代的文化發展的主旋律。
  • 「泉州西湖楹聯書法展」在泉州西湖公園舉行
    遊覽西湖 賞景看展泉州網10月2日訊 近日,由泉州西湖文化促進會、泉州市書法家協會等共同主辦的「泉州西湖楹聯書法展」在泉州西湖公園舉行,展期3個月,展覽地點在西湖公園桃花島。不少市民利用假期來到西湖公園賞景看展。此次共展出69幅楹聯書法作品,主題鮮明,內涵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