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尾巴像松鼠,身軀像貓,小臉像狐猴,耳朵像小兔。12月2日晚上,就是這隻鼯猴效仿前輩齊天大聖夜闖市區新門街中僑糧油公司大院內某廣告公司二樓辦公室,攪個天翻地覆。
動物專家判斷,它是從東南亞遠道而來的鼯猴,在泉州可是第一次被發現。
不速之客
據介紹,當晚,該廣告公司一位姓羅的員工到辦公室取東西時,發現門開著,牆角的盆景旁窩著一隻「貓」,走近一看,「哎呀,這是什麼啊?」這小傢伙全身赤褐色,皮毛很有光澤,臉上的毛是白色的,圓眼睛,尖耳朵,前腿長後腿短,小傢伙長約1米,一條大尾巴佔了體長的2/3。
公司負責人張先生和其他同事聞訊趕來,大伙兒弄來紙箱和網罩,把小動物逼到牆角下,小心翼翼把它裝進箱裡,然後關緊門離開。第二天上午7點多,上班的員工開門一看,網罩被扯落在地,紙箱裡的小傢伙跑出來,又窩在發財樹盆景旁邊。大伙兒環顧辦公室,盆景的樹葉被扯得七零八落,泥土滿地。檯燈燈罩被抓得搖搖晃晃,茶几上的紙張、茶葉亂七八糟,陶瓷茶杯變成碎片……公司員工套上手套,試圖將小傢伙按住,可是小傢伙很不安分,在沙發、茶几和盆景間上躥下跳,嘴裡發出類似老鼠的「吱吱」聲。
這只不安分的動物到底是何方神聖?張先生和員工上網搜索了大量圖片,發現它的臉有點像狐猴,但是耳朵和尾巴又不像。它與倭蜂猴、蜂猴都能找到相似之處,可又不全像。
3日早上8點多,記者趕到現場。張先生打開紙箱上面的網罩,小東西一躍而出。員工們拿來蘋果,放在地上,小傢伙先是警惕地抬頭瞄一下,發現大家沒有敵意,便用兩隻黑不溜秋的前爪迅速抓過蘋果,往嘴裡塞,很快就吃光了。
它是鼯猴
記者電話聯繫了泉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他們與市東湖公園動物園商量,由動物園將小傢伙接走。
10點多,動物園園長趙正學拿著鐵籠子,把小傢伙接到動物園。趙正學說,這隻動物學名叫「鼯猴」,生活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主要吃昆蟲、水果,生活在森林中,身軀張開時像一隻碩大的蝙蝠,可以從幾十米高的樹上滑翔下來。在泉州從來沒有發現過這一物種,這是首次發現。
這隻鼯猴體長1米左右,是成年鼯猴,毛髮均勻乾淨,肥肥壯壯。它在照相機面前鎮定自若,不停地「擺姿勢」,不怕陌生人。趙正學懷疑這隻鼯猴是市民的寵物,而且飼養了很長一段時間,卻被它溜了出來。
據悉,鼯猴不屬於國家保護動物。但市民要飼養這種動物,必須經過林業部門批准。趙正學說,這隻鼯猴是外來物種,不清楚是否攜帶病菌,因此要隔離觀察一段時間。 (廖培煌)